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河北 高三 开学考试 2023-02-14 10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无论舞台艺术还是影视剧,给人带来欢乐的喜剧总是颇受欢迎,欢笑间不仅获得了审美愉悦,也缓解了精神压力。随着创作实践深入发展,喜剧形成了一些创作模式和评价标准,其中,笑中带泪被认为是高级的喜剧。于是观众看到,不少本来很好笑的作品,总会有一个悲情乃至刻意煽情的尾巴。这常常令人疑惑:这是喜剧吗?

什么是喜剧?鲁迅先生说“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黑格尔则认为,喜剧就在于指出一个人或一件事如何在自命不凡中暴露出自己的可笑。总体来说,在欧洲传统观念中,喜剧主要是对负价值的讽刺和暴露,以此实现对正向价值的认可。相较而言,从中国古典的喜剧创作、喜剧理论来看,以肯定审美客体的价值来寄托理想的乐观主义精神,则占据主流。

可见,优秀喜剧的标准应该是多元的,在笑声中传递温情、催人泪下当然没有问题,在笑声中反思自我、观照世界,也颇有价值。不同的诉求之间没有高下之分,仅仅是偏好差异。其实,观众对艺术作品的风格、类型通常比较宽容,他们在乎的是质量是否上乘、观感是否优越,至于笑中是否带泪,则并不是重点。相比之下,容易自我画地为牢的反而是创作者。毕竟,主创处心积虑的“引导”,配合音乐渲染、舞台技术手段辅助,让观众哭出来实在是太过容易,“喜头悲尾”“耍贫嘴十强行拔高煽情”这类能够快速上手、批量生产的套路,已经引起不少人的厌倦。

更进一步来说,一部看起来笑中带泪的喜剧取得了成功,人们可能就想当然地认为,其成功秘诀就在于笑中带泪,但实际上果真如此吗?未必。一部作品真正走进观众的心里,靠的是高品质创作带来的情感与价值认同,观众记住一部作品,并非因为自己看的过程中流了多少眼泪,而是作品中的人和事,与自己的情感和人生达成了有效的共情与共鸣。主创在创作的时候,要考虑的是如何把故事讲好、把情感表达好,而不是煞费苦心地琢磨怎么让观众笑中带泪。

说到底,喜剧创作不能从单一的预期效果出发设置相应的桥段,而是要从创作规律出发、从生活出发,抓住生活中那些值得赞扬的、需要批评的点,心怀温暖善意,用喜剧的手段将其表现出来,只要观众会心一笑,带不带泪又有什么要紧呢?

(摘编自夕君《喜剧未必都要笑中带泪》)

材料二:

喜剧意识是喜剧的灵魂。喜剧意识的鲜明与否是判别艺术作品是否具有喜剧性及其审美价值高低的主导性因素。喜剧意识是喜剧的审美主体以鲜明的主体意识,反思人类社会及人类自身的丑恶、缺陷和弱点,发现其反常、不协调等可笑之处,从而实现对自我与现实的超越。这里包含三层意思:

首先,反思是主体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喜剧较之于悲剧而言,更需要主体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虽然悲剧与喜剧都以给精神提供自由为目的,但喜剧比悲刷具有更加独立了题材的审美价值,喜剧创作主体相对于悲剧创作主体更需要一种自由的审美心境。喜剧中的反思,就意味着对对象进行评价和剖析,既对生活的真实也对人类自身的真实予以揭示,从中发现人类社会及人类自身普遍存在的弱点与弊病。作家将某种理想或某种尺度作为评价标准,考察人生事相,发现其中的荒谬与反常,并将之表现出来,喜剧的欣赏者便能通过笑声对作家的理想或评价尺度予以肯定,人类便能愉快地获得自我确信和精神解放。西方传统讽刺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莫里哀、果戈理、契诃夫、马克·吐温等,创作了一系列成功的讽刺喜剧,对社会弊病及人性弱点进行反思和揭露。现代喜剧则体现出人类的自嘲的特征,作家把嘲笑的矛头指向包括自己在内的处于荒谬境地的人类整体。从这一点而言,现代喜剧作家更需具有一种深邃的反思意识。

其次,喜剧是人类智慧的高度显现,只有在人的思维能力达到相当高度阶段时才会出现。卓别林所谓“未开化的民族没有喜剧”是非常精辟的。喜剧的创造者都是智者,他们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而不露声色地揭穿对象的矛盾,以使喜剧作品引人发笑,并引人深思。

再次,喜剧需要反思与智慧,而反思、智慧与自由、超越有着必然的联系,反思的目的就是实现对自我与现实的超越。人类通过反思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喜剧作家在自己的艺术天地里,享有比悲剧作家更大的创作自由,喜剧比悲剧更能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使人在其中得到比悲剧更直接、更愉快的自我确信和精神解放。

喜剧意识与悲剧精神的载体不同。悲剧精神既体现在悲剧人物身上,也同样存在于悲剧的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身上。但喜剧意识则为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所具备,而喜剧人物不一定拥有。喜剧的创作者以高扬的主体意识,站在一定时代与社会的高度,居高临下地审视人类及人类社会的丑恶、缺陷和弱点,从而使自己从对象世界中解放出来,实现对自我与现实的超越。同时,他也将欣赏主体提升到自己的地位,一起来观照对象世界中的矛盾失调,使之在自我肯定中,理性认识得以加强;或者作家通过对欣赏主体判断力和思维模式的嘲弄,使之“能够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在自我否定中,理性认识得到超越。

(摘编自苏晖《喜剧美学特征的现代阐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中国与欧洲在传统喜剧理解上存在明显差异,中国以肯定审美客体的价值为主,欧洲以讽刺和暴露审美客体的负价值为主。
B.相较而言,喜剧比悲剧具有更加独立于题材的审美价值,喜剧创作主体更加需要一种自由的审美心境,以及强烈的反思意识。
C.材料二中卓别林“未开化的民族没有喜剧”的论断,从人的思维能力发展角度来看是十分精辟的,但难免带有种族歧视的偏见。
D.喜剧意识为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所具备,喜剧人物不一定拥有;这与悲剧精神存在于创作主体、欣赏主体和悲剧人物中不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质疑笑中带泪是否是高级的喜剧,原因可能是有些喜剧从单一预期效果出发而忽略内容,不能获得观众共鸣和认同。
B.喜剧主创者的“引导”,再加上音乐渲染、舞台技术手段辅助所生产出的“喜头悲尾”式喜剧随着观众的审美疲劳而终将绝迹。
C.现代喜剧作家应当具备高扬的主体意识和深邃的反思意识,以便把嘲笑矛头指向包括自己在内的处于荒谬境地的人类整体。
D.喜剧欣赏主体在创作主体的引导下,在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中加强理性认识或超越理性认识,实现对自我与现实的超越。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话剧《阳台》没有一味追求“笑中带泪”,而因其严密精巧、嬉笑怒骂、极具魅力且发人深省的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B.舞蹈《双截棍》搭配说唱元素与中国传统功夫,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将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完美结合,而赢得观众的青睐。
C.某部笑中带泪的喜剧成功后,追随者竞相效仿,改变情节的原有逻辑,赋予作品“让人哭出来的尾巴”,艺术精神可圈可点。
D.舞台小品《你好,李焕英》展现出真挚而又充满遗憾的母女深情,它在笑中带泪的思路上达到了很高的完成度,这值得点赞。
4.材料二认为,喜剧意识“包含三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喜剧工作者应当如何践行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梦萦南浔

叶文玲

风光可人,山水怡人,忙不过来的笔却负人,我欠下了许多山水情债。

南浔是我的债主。我欠她的,不光是怡我心田的风光山水,更有旧雨家园的情感。

第一次被南浔诱惑,仅仅由于白居易那首著名长诗《琵琶行》的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就因为好诗佳句中这个形声俱美的“浔”字,我爱屋及乌地“爱”上了见也没见过的南浔。

南浔和浔阳相距千里,浙江的南浔和江西的浔阳风马牛不相及。的的确确,世上有许多情感是道不明说不清的。

有趣的是,爱心笃笃,我却没有到过南浔。

但是,我却不由分说地认定了:南浔美丽,她有诗歌的意境,音乐的韵味。

当然很盲目,却盲目得固执而自信。

真正被南浔吸引,是在萌发了欲为丝绸文化探源寻迹之时。当我在千里之外的中原,翻开记载丝绸史的一本本厚厚的册页时,南浔犹如一个琼台玉人翩然来至眼前:她莲步轻移佩环叮当;身姿绰约而仪态万方;而最撩人眼目的是那一身无与伦比的霓裳,衫似流云裙如水波,这亮比星月薄赛轻纱的华服,是因为用了世上最华美的织物制作——丝绸。

丝绸,古老的中国文化最辉煌的象征之一。如果说中国丝绸的根源在南方,如果说浙江是中国最大的丝绸之府,那么,浙江的湖州,湖州的南浔,便是根源之头。

我想声明的是,我无意和丝绸史学家引发丝绸之“源”的论争,我想,我在这里所有的感慨,都源于“情人”眼里所出的“西施”;都是一个情切切的寻梦人的呓语。

我还要坦白的是:就在我“单恋”得如火如荼时,我还未曾回归浙江,还不曾亲睹这个梦中情人——南浔。

于是,毋庸言说,走访南浔,是我回到浙江后欲要亲解的又一道情结。

终于有了第一次的南浔之行。

尽管早有预感,尽管是点水蜻蜓式的一掠一瞥,我还是难以表述袭上心头的最初感觉,那是一阵强烈的冲击波。

于是,万千感喟只化为一声声低唤:哦,南浔,南浔!

是的,南浔也是江南水乡的一个镇,但她所拥有的方圆地域,她的足可与小城媲美的镇容镇貌,哪里只是一个镇?还有,她所与之相应的阔大气度,她所最能光彩人前的丰厚的文化积淀,哪里只是一个镇?

在游览时,我常常因惊叹而呆若木鸡。

是因为南浔一切的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中而欢欣得发傻,还是因为南浔一切的一切都超过了我的故乡楚门而令我嫉妒得发呆?

我说不清。就如刚才所说,世上确有许多感情是道不清说不明的。特别是当它和出自肺腑的爱交混在一起时。

就如在梦游一样,我轻如履棉的步子飘过了那缎带一样从镇子中心袅袅穿过的小河;那雕弓一样密密排列的小桥;那一间接一间飞檐雕栋的亭阁水榭;那一家挨一家白墙黑瓦红门花窗的临水人家;那家家门前刀切豆腐般一块块铺着一块块连接的风情无限的石板路;那诗一般画一般歌一般乐一般的嘉业堂藏书楼和小莲庄……

只是点水之掠,但南浔在我心里造成的震撼,使我起码牢记了一条:我可以依旧千遍万遍地写我的小镇,我的楚门,但对南浔,对这个早有“耕桑之富,甲于浙右”之称的南浔,对这个恰如故乡又大大胜似故乡的南浔,万万不敢造次!

南浔是江南小镇,但决不是一般意义的小镇。她会叫每一个见过她的人迷恋深深。

不是故乡的南浔就这样成了我梦中的家园,我相信她会叫每一个喜欢小镇的人将她当成梦中家园。

未几,又有了第二次的“点水”。

依然是梦游般的感觉,依然是震惊与嫉妒交混的心态。我想,我于南浔,最长久的角色定位,恐怕就是被这种“水阁泊轻桡,门外桑荫绕”的羡叹盘桓心头:南浔施予我的,就是那永远的梦中情怀了。

想是如是想,爱心却有增无减。南浔依然是我最向往的如同故乡楚门一样的归老之地。行走在小莲庄的曲廊中,坐在“退修小榭”的雅室里,面对一园芳菲,与如醉的春树似睡的春水共品浓绿,遥望一箭之远的嘉业堂,“窗前流水床头书”的闲适,仿佛已唾手可得。我不由不艳羡南浔人的福气:人生最惬意的晚年境界莫过如此!

就因为这份甜蜜的畅想,我常常又有一种隐忧:因为,改县为市改镇为市是20世纪九十年代的热潮,一旦为市,最明显的象征就是连片的大型水泥建筑。我害怕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有朝一日会侵吞南浔这种家园式的宁静,我害怕崛起的高楼,那千篇一律的水泥方块,挤兑了那深深浅浅的浸透了生命汁水的绿。

令人欣喜的是,事实证明了我这是又一次的杞人忧天。关于南浔的种种令人鼓舞的消息不绝于耳:被誉为“东方小莱茵河”的湖申航道,日日满载的不仅仅是名噪海外的“辑里丝”,南浔人在将萤白清亮的至柔传递四方时,也一如既往地传递着南浔那令人着迷的文化气息。

于是,在又一次得访南浔的机会到来时,我想轻轻说一声:感谢您,南浔,感谢您留驻了我们的梦,留驻了一个无可替代的关于江南小镇的佳梦!

(选自《七彩梦瓣》,有删节)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偏爱《琵琶行》首句中的“浔”字,使得作者爱屋及乌地“爱”上了江西浔阳的同时,也关注到了与浔阳本无关联的浙江南浔。
B.作者对南浔“单恋”得如火如荼,源于“情人”眼里所出的“西施”,所以作者的情感与丝绸史学家不同并超越他们的情感。
C.南浔的风貌和气度让作者深为惊叹和震撼,相比之下,作者的故乡楚门显得微不足道,作者认为关于楚门的写作也无需慎重。
D.“耕桑之富”“门外桑荫绕”“名噪海外的‘辑里丝’”等语句都表现出南浔悠久的丝绸文化,散发着迷人的文化气息。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欠下了许多山水情债”“南浔是我的债主”,语言通俗却别有情味,既点明了写作对象,又透露出非同一般的情感。
B.文中将南浔说成“琼台玉人”,仅用比喻手法就写“她”的莲步、身姿、仪态和无与伦比的霓裳,用语鲜明,表达生动形象。
C.文中南浔的环境描写优美细腻,如缎带般的小河、飞檐雕栋的亭阁水榭、如醉的春树等,描绘出南浔典型的江南小镇风貌。
D.文章先写未到南浔,再写两到南浔,行文脉络清晰、紧凑连贯;两次都如“梦游”般的感觉突显了作者对南浔的独特情感。
8.文章写“南浔”却先以大量文字写“我却没有到过南浔”,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结尾画横线语句意味深长,请结合文本内容并联系现实,说说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南王安与宾客左吴等日夜为反谋,按舆地图,部署兵所从入。诸使者道长安来,为妄言,言“上无男,汉不治”,即喜;即言“汉廷治,有男”,王怒,以为妄言,非也。王召中郎伍被与谋反事,被曰:“王安得此亡国之言乎?臣见宫中生荆棘,露霑衣也!”王怒,系伍被父母,囚之。三月,复召问之,被曰:“秦为无道,穷奢极虐,百姓思乱者十家而六七。高皇帝起于行陈之中,立为天子,此所谓蹈瑕候间,秦之亡而动者也。今大王见高皇帝得天下之易也,独不观近世之吴、楚乎!夫吴王王四郡国富民众计定谋成举兵而西然破于大梁奔走而东身死祀绝者何诚逆天道而不知时也方今大王之兵,众不能十分吴、楚之一,天下安宁,万倍吴、楚之时,大王不从臣之计,今见大王弃千乘之君,赐绝命之书,为群臣先死于东宫也。”泣而起。王有孽子不害,最长,王弗爱,王后、太子皆不以为子、兄。不害有子建,材高有气,常怨望太子,阴使人告太子谋杀汉中尉事,下廷尉治。王患之,欲发,复问伍被曰:“公以为吴兴兵,是邪?非邪?”被曰:“非也。臣闻吴王悔之甚,愿王无为吴王之所悔。”王曰:“吴何知反!汉将一日过成皋者四十馀人,今我绝成皋之口,据三川之险,招山东之兵,举事如此,左吴、赵贤、朱骄如皆以为什事九成,公独以为有祸无福,何也?必如公言,不可微幸邪?”被曰:“必不得已,被有愚计。当今诸侯无异心,百姓无怨气,可伪为丞相、御史请书,徙郡国豪桀高赀于朔方,益发甲卒,急其会日;又伪为诏狱书,逮诸侯太子、幸臣。如此,则民怨,诸侯惧,即使辩士随而说之,傥可微幸什得一乎!”王曰:“此可也。虽然,吾以为不至若此。”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一》)


【注】①吴、楚:指汉景帝时参与“七国之乱”的诸侯国吴国和楚国。“七国之乱”在三个月之内被平定。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吴王王四/郡国富民/众计定谋成/举兵而西/然破于大梁/奔走而东/身死祀绝者何诚/逆天道而不知时也/
B.夫吴王王四郡/国富民众/计定谋成/举兵而西/然破于大梁/奔走而东/身死祀绝者何/诚逆天道而不知时也/
C.夫吴王王四郡/国富民众/计定谋成/举兵/而西/然破于大梁奔走/而东/身死祀绝者何诚/逆天道而不知时也/
D.夫吴王王四郡/国富民众/计定谋成/举兵而西/然破于大梁/奔走而东/身死祀/绝者何/诚逆天道而不知/时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秦为无道”与“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昔”字含义相同。
B.“因秦之亡而动者也”与“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同。
C.“王涕泣而起”与“长太息以掩涕兮”(《离骚》)两句中的“涕”字含义不同。
D.“招山东之兵”与“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鸿门宴》)两句中的“山东”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安意欲谋反,召来伍被与他商议,但伍被并不赞同刘安的计划,刘安因此逮捕囚禁了伍被的父母。三个月后,伍被仍然坚持己见。
B.伍被认为刘安只看到了当年高皇帝刘邦得天下容易,却看不到不久前参与“七国之乱”的吴国和楚国的教训,若刘安执意谋反必然失败。
C.刘建因对太子刘迁心怀不满,暗中向廷尉告发太子,导致太子被下狱治罪。刘安对此感到非常忧虑,举兵谋反的念头又一次被激发。
D.刘安认为当初吴王兴兵造反失败是他的策略不对,自己的举事策略被左吴等人认为有九成把握可以成功。伍被拗不过刘安最终献了计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安得此亡国之言乎?臣见宫中生荆棘,露霑衣也!
(2)今见大王弃千乘之君,赐绝命之书,为群臣先死于东宫也。
14.请简要概括伍被所献之计。
2023-02-1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津送韦讽摄阆州录事

杜甫

闻说江山好,怜君吏隐兼。

宠行舟远泛,怯别酒频添。

推荐非承乏,操持必去嫌。

他时如按县,不得慢陶潜


【注】①此诗为诗人于广德元年送友人暂至绵州时作。东津,属绵州,今四川绵阳。阆州,今四川南充。录事,即录事参军,官甚微。②承乏:指官位空着无人出任,暂且由自己承担。旧时常用作官场自谦语。③《晋书·陶潜传》:“潜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题目交代了诗歌的送别主题,送别地点在东津,送别对象为友人韦讽。
B.首联写诗人虽未亲到阆州,但听闻阆州山水之美,友人此行可以吏而兼隐。
C.颈联写友人此去并不是官位空着无人出任才被推荐,而是需要他去“操持”。
D.尾联运用典故,实写友人到任之后,巡行县下,对陶潜式的县令没有怠慢。
16.请简要概括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