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三 期末 2023-02-18 15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习近平在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中多次强调文艺创作与伦理道德的内在统一性,倡导文学艺术家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以创作出“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优秀艺术作品,提出了新时代文学艺术的伦理道德要求和鉴赏批评标准。在新时代,重申文艺批评的道德伦理维度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时代要求。

从文艺批评的历史看,古今中外许多文学艺术家和理论家都十分重视美与善的统一。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与批评传统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始终强调尽善尽美的美善统一的批评标准,将文艺的价值观念归依于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如《毛诗序》所说“发乎情,止乎礼义”,就是要求文学艺术要以情化人、以美教人。这些思想后来发展为“文以载道”的文学艺术理念,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文艺道德批评传统。在西方文艺理论与批评传统中,注重文艺的伦理道德批评维度也同样源远流长。亚里士多德强调:“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通过善来证明美的合理合法性,提出了美善统一的文艺价值观念。

新时代文艺的伦理道德批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准则,以符合人类生存发展为共同追求,是全民共同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价值尺度的高度凝练,其具体表现为时代性、传统性和普适性三个重要特征。

新时代文艺伦理道德批评的时代性特征。作为时代性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尺度,提倡文艺批评的伦理道德维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继承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新的文艺批评道德价值体系。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作为一种时代的精神表征,作为一种文化创造,势必要体现自己时代的伦理道德共识,并努力将其价值意义以艺术审美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文艺伦理道德批评从当代道德立场出发,对文艺作品进行道德伦理的价值判断,既是文艺社会功能的体现,又是文艺时代特征的表征。

新时代文艺伦理道德批评的传统性特征。作为传统继承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尺度,文艺批评的伦理道德维度是在继承人类传统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具有内在文化内涵的道德价值体系。正如文化需要历史的传承性一样,任何时代的伦理道德价值同样需要历史的传承。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优秀民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道德,重建价值信仰体系,增强文化自信,就成为新时代所赋予文学艺术的神圣使命。

新时代文艺伦理道德批评的普适性特征。作为普适性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尺度,提倡文艺批评的伦理道德维度是一种要求全民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虽然现代社会生活越来越复杂多样,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作为社会整体中的个人,其基本道德行为和价值选择,都不能离开社会公共领域的基本道德原则,这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建立在全民共识的普遍性基础上的,因此,它是一种基础性的伦理道德要求。普适性的伦理道德价值,是文化之所以具有永恒魅力的必要条件之一,这就要求文艺批评应该以普适性价值为尺度,对文学艺术创作提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以确保文学艺术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摘编自谢纳《明德以引领风尚;新时代文艺批评的伦理道德维度》)

材料二:

建设性的文艺批评,既涉及文艺批评的目的与态度,也关乎文艺批评的能力与功效。文艺批评的根本意义,在于以准确的阅读感受和深切的审美判断,与作者对话,与读者交流。这种相互砥砺、彼此互动的目的与初心,必然要求批评态度的与人为善、以文会友。文艺批评的作用在于促进创作、影响接受,这就要求文艺批评必须深中肯綮、研精阐微,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取其有意义之点,指示出来,使那意义格外分明,扩大。”而要做到这些,也需要批评家“真懂得社会科学和文艺理论”。因此,在继承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话语,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就成为当代文艺批评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如此,才能使文艺批评在为文艺创作鸣锣开道和助力鼓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进而完善自己。

如果从建设性的角度来审视当下文艺批评现状,可以说,伴随着建设性文艺批评的,总有“非建设性”文艺批评的种种身影不时闪现。这不仅让人不能满意,甚至令人甚为忧虑。比如,一些文艺批评,凭着狭隘的主观臆测去判定作品,往往把复杂现象简单化。还有一些文艺批评,抓住作者的某些言论和作品的某些缺失,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必欲把某些作者“抹黑”,甚至“妖魔化”。还有一些散布于网络貌似“文艺批评”的“网红”言论,抓住某些文艺热点与争议现象,或者煽风点火,或者深文周纳,以危言耸听的话语博取关注,吸引眼球,追求“流量化”。这些批评和伪批评,不仅与文艺批评的建设性要求相去甚远,而且对建设性文艺批评构成显见的阻碍与干扰,实为文艺批评中的不谐之音和消极因素。

(摘编自白烨《新时代需要建设性的文艺批评》)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乎情,止乎礼义”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将文艺的价值观念归依于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的体现。
B.文化需要历史的传承性,同样,任何时代的伦理道德文化也都是在继承传统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完成的。
C.新时代赋予文学艺术的神圣使命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道德,重建价值信仰体系,增强文化自信。
D.建设性的文艺批评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而是要促进作者与读者对话,达到作者与读者彼此互动的目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文艺伦理道德批评的基本准则,是全民共同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价值尺度的高度凝练。
B.因为文艺伦理道德批评要从当代道德立场出发,所以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势必要体现自己时代的伦理道德共识。
C.现代社会生活越来越复杂多样,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也同样有基本道德行为和价值选择的自由。
D.抓住文艺作品中的某一点而发表吹捧或攻击性的评论,不符合建设性的文艺批评要求,不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话语。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建设性文艺批评特点的一项是(     
A.北大历史学某教授批评《文史哲》杂志刊发了与自己意见相左的文章。
B.某学者批评当下文艺创作浮躁风气,呼吁创作者聆听人民心声,反映人民生活。
C.某学者在评论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的屎尿体诗歌时,称她是中国的波德莱尔。
D.某学者写作的影评大部分在评述该影视作品导演“辍学”逃学”等人生经历。
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5.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新时代的文艺批评应该如何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2023-02-1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暖暖的麦香

李忠元

太阳像个大火球,低低地挂在头顶,烤得人汗流浃背。周月独自站在地头,手搭凉棚,不停地向远处张望。

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麦田,麦子金黄金黄的,风儿起处,金波涌浪,飘来阵阵麦香,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从头顶盘旋而过,更让周月心生无限焦虑。

此时正逢酷夏,正是麦收的黄金时节,如果再不收麦子,就让这些家雀给败坏光了。可眼下,家家都在忙着收麦,周月却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崴了脚。

即便身体无恙,她一个留守乡村的妇女又能奈何?丈夫进城打工这几年,还不是人家村里的王二帮衬。

可今年又和往年不同,今年自己伤病在身,走路都有些费劲呢,更别说干活了。那个王二呢?也跟着村里的男人们出去打工了,如今这个村子里就只有几个年迈的长者和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了。

周月抬起头,远处那几个吓唬家雀的人偶一时忘了自己承担的重任,只是耷拉着手臂,呆呆地立在麦田里,任凭那些叽叽喳喳的家雀为非作歹。

怎么办?眼下正是麦子掉脑袋的时候,再耽搁两三天,烈日持续晒下去,这金黄的麦子恐怕就只能任它落在地上,喂家雀了。

周月站在麦地头,一时急得汗如雨下。

正在这时,天空里猛然掠过几丝云朵,在金黄的麦田里投下一些斑驳的暗影。周月立时感到心里一阵舒爽,如果这些云朵能遮住烈日,麦子还可能再晚收几日。这样一想,她像得到了宽慰,心里舒坦了不少。

周月正在地里愣神,村子里的广播喇叭突然响了起来,村干部李凤的声音由远及近,虽然离得有些远,声音有些小,她却听得一清二楚:广大村民注意了,据气象部门最新发布的消息,明天午后到夜间,阴、大风,有暴雨,望各家各户抓紧抢收,确保麦子颗粒归仓,全面做好迎接暴雨的准备……

啊!周月刚刚还觉舒爽的内心顷刻土崩瓦解,远天里的一丝阴云顿时就像一块巨石压在了心头,她颓废地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彻底傻眼了。

这可怎么办啊?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周月抬头望着金黄的麦田,一时急得眼泪都下来了。

此刻,周月真想丈夫能回来解燃眉之急,可那是多么遥不可及的事啊。丈夫自从外出打工之后,基本没回来过几趟,一般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回到家团聚。

想到这,周月左手猛地触地,踩到弹簧一样蹿了起来。大雨在即,容不得自己迟疑。她三步并作两步,急急地往村里赶,她要找村里的姐妹帮忙,将自家的麦子抢收回来,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半晌地的麦子就这么泡汤了。

村子里并不平静,大家听了李凤的喊话,都在火急火燎地忙碌着。

场院里,弥漫着暖暖的麦香。收回麦子的,都在忙着翻晒,地上满是金黄的麦粒,被蹚成一垄一垄的,活像如诗如画的梯田;凉好了的,在忙着灌袋,等待适时归仓。虽然一个个白色的塑料袋装得都不太满,但东倒西歪地摆放着,倒凸显了收获的欣喜。

周月来不及欣赏这些生产生活的美好图景,她的心里只有自己的麦子,是啊,要是不能赶在下雨之前收回麦子,那这一年的功夫就都白搭了。

跑了东家跑西家,周月见家家都在忙碌,也不好意思开口。等她来到李凤家时,已是下午。可当她反复敲了几次门,接连喊了好几嗓子,竟然始终没人应声。到最后,惊动了西院的陈嫂,陈嫂说:“李凤家的麦子也没收呢,这不听说要下暴雨,大中午就跑出去,到别的村找收割机回来抢收。”

周月一时傻眼了,连村子里最乐于助人的李凤都指望不上,那别人就更不用提了,看来自己这半垧地麦子铁定泡汤了。

求助无望,周月一时心灰意冷。

周月垂头丧气地赶回家,径直来到场院里,一头躺在了打麦场上,回想起丈夫在家务农的那些日子,思潮翻滚,不禁泪流满面。

周月躺在地上,不一会儿就睡着了。她梦见自己的丈夫回来了,一回到家就去地里收麦,把家里的活都扛起来,一件也不让她沾手,她每日清闲自在,悠哉游哉。

睡着,睡着,周月猛然被一阵“突突”的马达声惊醒,她坐起来,使劲揉了揉眼睛,睁眼一看,发现一辆“小四轮”拉了车麦子,已经驶进她家场院。

周月不明就里,站起身用探寻的目光向来人张望。只见“小四轮”上下来个女人,正是自己没敢去找的王嫂。

上几天,周月刚刚因为王嫂家小鸡偷吃麦子而撵鸡,和王嫂闹了大红脸,所以,周月去搬救兵,走到最后一户王嫂家院门口却退缩了。

还没等周月和王嫂搭话,另一辆“小四轮”也风驰电掣到了,跳下车的正是李凤。她爽朗地笑着说:“你家的麦子都收回来了,请查收吧!”

周月望着李凤,又望了望王嫂,一时瞠目结舌。

李凤见周月望着王嫂发愣,接着说:“虽然大雨将至,大家都在忙,但每年你都帮着大家收麦,今年你又撵鸡崴了脚,王嫂就找到我,发动大家帮你抢收麦子……”

听了李凤的话,周月顿时泪如雨下。

(选自《内蒙古日报》2021年7月15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酷夏时节,麦子金黄,丰收在望,但是周月却很焦虑,因为收麦子缺乏人手,而且田地里麻雀不停地吃着麦子。
B.听到即将下大暴雨的广播,周月赶紧去找村里的妇女帮忙收麦子,但是没找到,她因而得过且过,倒头便睡。
C.周月的丈夫长年在外打工,经常帮助她的王二今年也外出务工,小说深刻地表现出留守妇女的窘境。
D.小说结尾处周月在王嫂和李凤的帮助下收回麦子的情节,表现出留守乡村的妇女们不计前嫌、热情互助的高贵品质。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月梦见丈夫收了麦子,自己每日清闲自在,而现实中周月为收麦子忙得焦头烂额,虚实相生,产生强烈的艺术张力。
B.“周月左手猛地触地,踩到弹簧一样蹿了起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周月敏捷的身手和做事果断的性格。
C.周月找李凤帮忙,陈嫂告诉她陈凤去找收割机,这为后文写李凤开“小四轮”给周月收回麦子的情节作铺垫。
D.小说有多处环境描写,描绘了夏天农村麦熟时的景色,衬托出人物不同的心情,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8.小说中周月的心情起起伏伏,请就此作简要梳理。
9.小说采用了伏笔的手法,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宗绍兴六年六月,命岳飞屯襄阳以窥中原,除宣抚副使,置司襄阳,命往武昌调军。秋七月,飞遣王贵等攻虢州,下之,获粮十五万石,降者数万人。至蔡州,克其城。飞见帝数论恢复之略,疏言:“臣愿陛下臣月日,遣王师先进,如此则金人可灭,社稷长久之计,实在此举。”帝曰:“有臣如此,朕复何忱。”复召至寝阁,命之曰:“中兴之事,一以卿。”飞方图大举,会桧主和议。忌之。九年春正月,飞在鄂州,闻金将归河南地,上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桧之,遂成仇隙。十年六月,飞败金人于京西。闰月,飞遣将复淮宁府、郑州、西京,南城军、赵州,他将所至皆捷,中原大振。收复伊阳等八县及汝州。秋七月,飞命诸将分道出战,败金人于垣曲、沁水,遂复怀、卫州,断金人山东、河北之道,金人大恐。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公痛饮耳。”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讽台臣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飞班师时和议已决桧患飞异己遣人捕飞父子使者至飞裂裳背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善以少击众,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好贤礼士,览经史,恂恂如书生,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以此得祸,死于秦桧之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十·岳飞规复中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飞班师/时和议已决/桧患飞异己/遣人捕飞父子/使者至/飞裂裳/背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B.飞班师时/和议已决/桧患飞/异己遣人/捕飞父子使者至/飞裂裳/背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C.飞班师时/和议已决/桧患飞/异己遣人捕飞父子/使者至/飞裂裳/背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D.飞班师/时和议已决/桧患飞/异己遣人/捕飞父子使者至/飞裂裳/背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愿陛下假臣月日”与“善假于物也”《劝学》两句中的“假”字含义不同。
B.“一以委卿”与“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委”字含义不同。
C.“桧衔之”与“衔远山”《岳阳楼记》两句中的“衔”字含义相同。
D.“卒以此得祸”与“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卒”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主战派的岳飞率领军队四处征战,凯歌高奏,攻克了虢州、蔡州等地。
B.高宗皇帝一开始也有“恢复”之志,多次召见岳飞,对岳飞非常器重、信任。
C.岳飞决意直捣黄龙之际,秦桧想要议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杀害了岳飞。
D.岳飞善于治军,尽忠报国,战功赫赫,精通经史,文武双全,堪称儒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
(2)善以少击众,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4.岳飞是如何践行“尽忠报国”的理念的?请简要概括。
2023-02-12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此诗是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深秋诗人在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所写,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此行需经此地。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戈”句交代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并使用老莱娱亲的典故,表达了天伦之乐难见的感慨。
B.颔联写诗人与“弟妹”离散的遭遇,反映出“人间万事非”的状况,并以问句来表达对友人鼎中的关切。
C.“此别”句写诗人劝勉友人努力,暗含着诗人的美好祝愿,摆脱了一般别离诗专写悲戚之大情的俗套。
D.本诗包罗广泛,把国家的动荡、百姓的流离、友人仕途的失意、诗人与友人分别的离情都包容在内。
16.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诗歌颈联。
2023-02-12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思考宇宙与人生,礼赞人类生生不息,自然永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了军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认为何不顺从心愿、顺从自然而行。
2023-02-12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兰亭坐落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二十余里处兰渚山下。伫立其间,只觉爽风扑面,清气萦绕,心旷神怡。遥想当年王羲之和诸多名士宴集于此,临水行祭之余,他们自然诗兴大发,而王羲之那篇堪称的《兰亭集序》在此惊世而出。

一路走过的鹅池、鹅池碑亭、兰亭碑亭、御碑亭、墨华池、墨华亭……领略着艺术长廊透出的中华文化精神。然而最引人长久流连驻足的是曲水,它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流动与飘逸。斗转星移,日月迢递,如今“修竹”犹在,而“急湍”不存,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一条蜿蜒于山丘石畔、翠竹草丛间缓缓而流的小小水沟。同伴们效仿古人,列坐水边,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不可一觞一咏,却在河中流碗飘盏,以一碗而唱,或以一盏而歌,添今人之欢趣,发思古之幽情。

凝视着从容流出的清流和游人阵阵的喧笑声,幻想着王羲之等东晋名流纠合于此,他们是何等的意气风发、神采飞扬!更让人感到神奇的是,一次偶然的聚会,竟为历代文人墨客构筑了一方欣然奔赴的“圣地”;一次不经意的宴集,就为千古儒雅之士营造出一处修养栖息的精神家园。一年一年,人们,在感受习习和风、青青修竹之际,更为探寻那一首首来自内心深处的动情诗章。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023-02-12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果蔬在成熟过程中会产生乙烯,它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香蕉对乙烯非常敏感,一点点乙烯就能让香蕉迅速成熟。对于香蕉的储存运输来说,乙烯像是一把双刃剑——过早出现会,在运输过程中就烂掉;过晚出现会让香蕉又生又硬,根本没法愉快地吃。实际生产中,人工催熟是最方便的做法。果农通常会在香蕉还没有成熟时就采摘下来,通过放入“乙烯利”催熟剂,确保香蕉既不会熟烂掉,。如果采摘时间合适,人工催熟的香蕉并不会影响口感。

至于“催熟的香蕉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其实只是谣言。植物激素,就像花粉不会让人怀孕一样。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下列选项中的双引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横处双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天已有二千年了。
B.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C.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D.你居然在课堂上传纸条,实在是太“勇于发言”了。
2023-02-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子路》中载:“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但是对待事情都有独立的思考,不人云亦云;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北宋的王安石和苏轼就有这样的君子风度。王安石主张变法,苏轼则反对变法,两人针锋相对,毫不退让。但两人常常诗文唱和,王安石对苏轼评价极高,称“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还曾邀请苏轼到金陵买田卜邻。在王安石死后,苏轼赞王安石“名高一时,学贯千载”。


你班将举行“《论语》读书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杜甫(712-770)  赠友送别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1-220.65标点符号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传统美德  任务驱动型作文  致敬先贤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