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汕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 高二 期末 2023-03-01 7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重要任务。工匠工匠精神的产生基础,工匠精神是对工匠所具备的品格和精神境界的一种拓深与发展,工匠在不同时代发生着内容与种类的变化,其具备的精神品格也随着时代变革而有着创新性发展和传承。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是什么,需要我们去思考:

首先,放眼全世界,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战略性行业,企业要想发展和成功,必须精益求精,公司要提升品质与声誉也离不开每一位员工追求卓越的职业品格。

其次,工匠精神不仅是工作态度和个性修养,更重要的是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手工业时代,工匠面对物品的改造时并非天然具备优势,工匠需要聚精会神去控制这种自然力,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就让工匠能够在劳动过程中的某个时刻与劳动客体达成一种平衡和融合,从而实现主客体的内在统一。

再次,工匠精神所体现的工作态度和人生境界源自工匠对自身工种的高度认可,并将之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一方面这种认同来自工匠依靠技术技能决定生活物质基础,一方面这种认同来自工匠对自身所具备的技艺特长的自豪感和心理满足,在这样的认同基础上就能做到敬业乐业,而不是单纯将职业作为工具和手段,而是作为人生目的和价值的实现。

最后,要守住自身的核心价值和产业优势,不断创新科学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在坚守初心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并在不断创新中拓展深度和广度,去适应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实现产品质量、效率、动力等方面的变革。

(选编自《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内涵、要素和路径》)

材料二:

202011月,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向广大劳动者发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倡议,这既是对工匠精神时代价值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全体劳动者提出的重要要求:

弘扬工匠精神是一个全方位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协同联动,共同参与。以现实为依据,以问题为导向、探寻弘扬工匠精神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显然,在工匠文化缺失的社会环境里,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实践是很难得到有力精神支撑的。因此,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需要褒扬工匠情怀、厚植工匠文化,需要创设与之相适应的良好文化氛围,要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的认可中蒙得爱大的生命力,引领劳动者在本行业和本领域担大任、干大事、成大器、立大功。摒弃陈旧落后思想,正确认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重要性。克服传统观念中的刻版印象,树立对于新时代工匠职业的正确认识,客观地看待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区别,二者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工作的属性不同。凝聚社会共识,重新审视工匠的作用和地位,很多人认为工匠只是技术工人,而并没有认识到工匠精神领域的广泛性,即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应具有工匠精神。还要充分利用我国的宝贵文化资源,以文化人,文以载道,将工匠事业的魅力和价值彰显出来,增强人民群众对于工匠精神的认同感。以工匠精神涵养社会风气,由此推动我国各领域事业的发展。

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离不开制度化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和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发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发能人才激励政策,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发能培训,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要提升发能人才的薪酬待遇。尽管近年来我国在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了突破和进展,但仍存在进步的空间。当前,发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狭窄、待遇较低,这是年轻一代传承工匠精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要推动实现制造业强国,发展创新型国家,就必须夯实先进制造业人才基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让人才得到相应的价值回报。要完善技术人才激励政策,拓宽职业发展通道,引导各单位合理制定奖励机制,鼓励劳动者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所作为。要探索建立相关的条例制度,加大对技能要素和创新要素参与分配的尝试,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方式原则,满足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时代诉求。

2021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在焊工岗位奉献50多年的艾爱国说:大国工匠,国家就需要你这样的人。弘扬工匠精神是对工作平等和劳动尊严的真正认同、体现了人文关怀和社会担当。在全社会树立榜样风范,形成崇尚大国工匠之风,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劳动者系能感受到发展的机会,获得应对未来挑战的机会。榜样的力量对于工匠精神的弘扬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要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选取案例,发掘大国工匠、名师巨匠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同时也应将时代奉献者身上所具有的爱岗敬业、意志坚强、踏实专注、无私奉献的品质加以传播,向人们展示立体、生动、清晰的劳动者精神。倡导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价值导向,使劳动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确保从事不同职业的劳动者拥有同等的社会尊重感,摒弃好逸恶劳、幻想一夜暴富的投机行为。人的主体性、实践性是理解人类生存中的价值选择问题的根本前提,因此,只有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真切地感受到尊重与厚待,工匠精神才能得以真正地实践。

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已然来临,弘扬工匠精神要创新思路、路径与方法,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工匠精神进行宣传和推广。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开展技能大赛”“大国工匠”“聚匠计划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关注和支持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新时代宣传工作要依托互联网技术,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守好舆论主阵地。利用新媒体高效开放、互联互动、实时共享的特点,将工匠精神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与文化特质进行传播。传播的载体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还可以通过图片展、网页、宣传栏等形式线上线下优势互补,协同推进工匠精神的宣传工作。宣传工作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及时转变工作方法。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弘扬工匠精神更易于满足人民的情感需求,从而提高社会各界对于专注、专业、专心的职业风尚的认同,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并带动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选编自《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价值及弘扬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工业劳动者只要聚精会神去控制这种自然力,就能够在劳动过程中的某个时刻与劳动客体达成平衡和融合,实现主客体统一。
B.工匠对自身工种的高度认可,并将之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造就了工匠精神所体现出的工作态度和人生境界。
C.正因为对新时代“工匠”职业有了正确认识,克服了传统观念中的刻板印象,人们能够客观地看待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区别。
D.我国要想实现制造业强国,发展创新型国家,就要注意引导各单位合理制定奖励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匠做到敬业乐业,不但依靠技术技能决定生活物质基础,而且来自对自身所具备的技艺特长的自豪感和心理满足。
B.国家、民族的强盛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显然,在工匠文化缺失的社会环境里,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实践是无法得到有力精神支撑的。
C.因为全社会树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真切地感受到尊重与厚待,工匠精神得以真正地实践。
D.在当前的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工匠精神的宣传和推广形式多样,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让宣传效果更好。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赞美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A.精雕细琢鲁班传,欲抱不平牵苦缘。
B.既急蹄乃需徐步,勇毅笃行工匠魂。
C.北斗神舟天际显,脱贫除恶战旗飘。
D.先辈唯求制器真,考工铸范戒欺心。
4.《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礼记·大学》中的“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这些对于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的阐释,其精神内涵在新时代仍然适用。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
5.请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当下应该如何弘扬“工匠精神”。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普通劳动者

王愿坚

将军和刘处长来到坝后工地,一片喧闹的人声混合着机器声、喇叭声就迎面扑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场面:一条高大整齐的山岭把两个山头连在一起,一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沙土、石块像长了腿,自动地流到坝顶上。坝上坝下到处是人,汽车、推土机在匆忙中奔跑……

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被这劳动场景激动了。对于这个地方,他并不陌生。这里是作为军事重地留在他的记忆里。九年前,他曾经为了攻取这一带山岭,又要保全这里的古陵(就是十三陵)而焦虑过;他不止一次地在作战地图上审视过它,在望远镜里观察过这里的每一个山头,至今,对面那几个山头的标高他还依稀记得。几年来,他每次看到过去战斗、驻扎过的地方在建设,总是抑制不住地涌起一种胜利和幸福的激情;而现在,他又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来到这里,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所有的疲劳、酷热全都忘记了。

他俩悄悄地把行李放好,走向前去。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他俩便每人抓起一只,用手提起土来。

将军刚提了几筐,就听见一个尖细的声音在喊他:喂,老同志,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

将军被这个友好的玩笑逗笑了,抬头一看,原来说话的是个年轻的战士,姓李。小李不过有20岁,一张圆脸,厚厚的嘴唇上抹着一层淡淡的茸毛,一绺头发从软胎的帽舌底下露出来,被汗水牢牢地贴在前额上,显出一股调皮劲。他正挑了担砂土颤悠颤悠地走过将军的身边,调皮地笑了笑,露出一对白白的小虎牙。将军笑了笑回答:我是个新兵嘛!

那……你等等。青年战士小李连忙把筐里的土倒下,然后拔腿跑到滤沙架子底下拖来了一只大抬筐,往将军身边一搁,说道:来,咱俩组织个互助组好不好?

好。将军高兴地回答,说着就连忙蹲下帮他整理抬筐的绳子。

他俩抬筐,走下了装料的沙坑,装上满满的一筐。将军还不满足,又在上面加了一个馒头。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他俩发生了争执。原来趁将军弯腰上肩的时候,小李偷偷把绳子往后移了半尺多。这个舞弊的做法被将军发觉了,他扭回身抓住绳子往前移过来,不满地说:这,这不行。

一连抬了三个钟头的砂土,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体力是不比以前了,腰上的伤口隐隐作痛。那地方在1935年东渡黄河的战斗里,被阎锡山的队伍打断了一条肋骨。他把腰眼贴在沙土上烙着。那沙土被太阳晒得滚烫,烫得伤口热乎乎的,十分舒服。他扬起拳头轻轻地敲了敲腰眼,暗暗想到:没有关系,只要今天能坚持的了,过了明天就没有问题了。

忽然一场雨,震击得人们手忙脚乱。这时,呼隆呼隆,空斗车开进了装料台。

得马上装料才行。将军四下里望了望,只见有几个同志走出了避雨的地点,但看看别人没动,又犹豫地退了回来。将军看着这情形,提高了声音喊道:同志们,走哇!说完,钻到暴风雨里去了。

这句话像一道命令,人们都站起来了,一个,二个,三个……跑进风雨里。他们哄笑着,叫嚷着,跟在将军后面向装料台奔去。将军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看,这情形很使他兴奋。有多少年没有这样做了?他暗暗问自己,脑子里忽然浮上了另一幅情景:那是在草地上,也是这么个暴风雨的傍晚,被疲劳、寒冷和饥饿折磨得衰弱无力的战士们直往草丛里钻。但是天黑之前找不到干些的地方宿营,摸黑在烂泥里钻是很危险的。当时,他也是这么喊了一声,队伍又前进了。

将军和小李跑到装料台边,两人抓起铁楸,装了满满一筐沙,便抬起来紧跑。正跑着,迎面两个人跑过来,走到前面一把住了将军的扁担梢,气喘呼吁地说:首长……这活你……

将军一定神,才看清那人臂上的红袖章,跟在后面的是刘处长。他随手拨开分队长的手说:嘿,什么首长,在这里我是战士,你才是首长哩。分队长同志我有个意见:你得赶快把大家组织一下,风雨里看不清,要特别注意安全!

对。分队长无可奈何地开手,走到小李身边,伸手挽住小李的肩膀,低声说:将军年岁大,又负过伤,你可得留心照顾着点……

将军!小李不由得惊叫起来。这情况太意外了。他分不出自己是由于感动还是由于紧张,只觉得自己的心跳得很急,眼里像灌了雨水,有点发涩。他连忙放下扁担,走到将军面前,结结巴巴地说:将军同志,我不知道是……

嗨,你这小鬼。将军爱抚地把手搭在他肩上,顺手轻轻地推了他一把,说道,快,快掌好舵,我这火车头要开啦!说罢,他弯腰抄起扁担,搁在肩上。

小李激动地抓起扁担,望着将军那花白的头发,怔了一霎:雨水混着汗水,正从那发梢上急急地流下来。他深深地吸了口气,趁势悄悄地把筐绳又往后挪了半尺。

这回,将军却没有发觉。他一手扶肩,一手甩开,挺直了腰,迈开大步向前走去。他走得那么稳健,又那么豪迈。当他带着他的连队走过荒芜人烟的大草地时,当他带着他的团队通过日寇的封锁线时,当他带着他的师跨进天下第一关时,他也是这样走着的。

(有删改)


【注】原文发表于1958年8月号《北京文艺》。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目的是表现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物质条件的贫乏。
B.林将军与小李抬土时,发生了争执,表现了他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风格。
C.用“抓”“松”两个动作和两句话简单勾勒出分队长虚心听取意见又关心老同志的特点。
D.小说语言优美,特别是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小说语言生动形象,极具感染力。
7.关于小说第一自然段对劳动场面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好地渲染劳动场面忙碌的氛围,为将军参加劳动提供环境背景。
B.生动的劳动场面描写,让人感觉真切动人,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为下文将军回忆抗日战争以及他们找不到工具等故事情节埋下伏笔。
D.奠定了小说的感情基调,赞扬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热情。
8.小说先后四次穿插追叙了林将军的革命斗争经历,以表现林将军“普通劳动者”又不普通的形象。请归纳四次穿插追叙的内容,并请结合文本简要阐释穿插追叙的好处。
9.小说描写了林将军和小李一起参加水库建设劳动的典型事件,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小说做到了共性和个性的高度统一,凸显了小说主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

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后即安。诸侯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后即安。卿大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而休,无日以怠。

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纮、綖。卿之内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

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选自《国语·敬姜论劳逸》)


【注】①歜(chù):公父文伯,名歇。②玄紞(dǎ):玄,黑色。紞,冠冕两旁系瑱玉的丝绳。③紘(hóng):系冠冕的带子。④綖(yán):冠顶布。⑤社:社祭。春分前后祭祀土地神称“社”。⑥蒸:古冬祭称“蒸”。⑦辟:刑法。⑧而:你。⑨敬姜:鲁大夫公父穆伯之妻,公父文伯之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B.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C.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D.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以歇为不能事主乎”的“事”指侍奉,与《屈原列传》中“竭忠尽智以事其君”的“事”含义相同。
B.“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的“朝”指早晨,与《短歌行》中“譬如朝露”的“朝”含义相同。
C.“晦而休”的“晦”指晚上,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晦”含义相同。
D.“胡不自安”的“安”指安逸,与《大学之道》中“静而后能安”的“安”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居高位的公父文伯退朝之后就去拜见母亲,以示敬奉,说明他是一位崇尚礼数、深明孝道的贤人。
B.公父文伯之母认为土地的肥沃或贫瘠,会决定百姓的品德,只强调了客观世界对人的影响,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失偏颇。
C.公父文伯之母驳斥儿子的说法,不留情面,语锋尖锐,表现出公父文伯之母这位贵族妇女对治国安邦之道的见解和忧国忧民的胸襟。
D.这篇文章揭示的道理,跟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欧阳修的“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颇为相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2)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嗣也。
14.作为鲁国大夫之母,公父文伯之母坚持亲手织绩,她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述。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王官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阑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①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②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③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故居被严重毁坏,只剩几架书,“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B.颔联写诗人归隐后泊然宁静的心境和沉痛的反思,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终老山林之志。
C.尾联通过用典,表明诗人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D.本诗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自然地营造出一种含蓄蕴藉、包蕴丰富的意境。
16.清代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曾说道:“全首固见其高志,其五六句若不经意,而秀润如画,洵推佳句也。”请结合诗歌颔联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