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益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湖南 高三 期中 2023-03-01 11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10万人口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就有22个,在社会的大变动中他们如何长期生存下去?特别是跨入信息社会后,文化变化得那么快,他们就发生了自身文化如何保存下去的问题。我认为只有从文化转型上求生路。要善于发挥原有文化的特长,求得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可以说文化转型是当前人类共同的问题。所以我说文化自觉这个概念可以从小见大,从人口较少的民族看到中华民族以至全人类的共同问题。其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实际上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后,中华文化该怎么办是社会发展提出的现实问题,也是谈论文化自觉首先要面临的问题。

这也促使我想从理论上进一步搞清一些问题,如个人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社会性和历史性问题等,以利于推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深入。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化的认识。我们真要懂得中国文化的特点,并能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必须回到历史研究中去,下大功夫,把上一代学者已有的成就继承下来。切实做到把中国文化里边好的东西提炼出来,应用到现实中去。在和西方世界保持接触、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把我们文化中好的东西讲清楚,使其变成世界性的东西。首先是本土化,然后是全球化。我们一方面要承认我们中国文化里边有好东西,进一步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我们历史,以完成我们文化自觉的使命,努力创造现代的中华文化;一方面要了解和认识他人的文化,学会解决处理各种不同文化接触的问题,为全人类的明天做出贡献。

(摘编自费孝通《论文化自觉》)

材料二:

在孔子标举诗教之前,诗早已被赋予社会功利与个体审美的社会功能。《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讲究讽谏和情感表达的作用,如《大雅》中《卷阿》和《烝民》就运用了讽喻手法,至于《小雅》中的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啸歌伤怀,念彼硕人等则致力于情感的直接抒发。古代还有采诗、献诗、诵诗等民间社会习俗或惯例,而大臣或贵族在西周礼乐制度下往往运用诗歌来寻求讽谏效果、达到自己意见被采纳的目的。也就是说,诗歌已经被普遍地用来产生观风俗,知得失的社会作用了,而且这种运用已成为一种社会传统。同时,春秋时代在政治、外交等礼仪中重视以诗言志、赋诗以观其志。《左传·昭公十六年》记载:宣子曰:二三君子请皆赋,起亦以知郑志。从此处的以知郑志可见,诗言志已成为一种诗学原则了。通过赋诗表达意愿、主张和志向,代表了春秋时代对诗歌的社会作用的最通行和直接的认识。可以说,春秋时代引《诗》、赋《诗》的实践及诗言志论的提出,为后来诗教传统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社会实践依据和社会传统支撑。

依托这种周代社会实践和社会传统,面对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提出了以为中心、以克己复礼为手段、以西周社会秩序及伦理规范为理想范式的儒家学说。诗教,正是他的上述主张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论语·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对于这三者之间的关联,朱熹是这样解释的:‘兴于《诗》’,便是个小底;‘立于礼,成于乐’,便是个大底。‘兴于《诗》’,初间只是因他感发兴起得来,到成处,却是自然后恁地。这三方面既可以视为君子成人过程中的历时态要素,代表君子成人的三阶段或三环节,也就是孔子要求通过吟咏《诗》而感发兴起,通过习而树立人的规范,最后在的陶冶中成人;不过,也可以视为君子成人过程中的共时态要素,它们缺一不可,共同发挥作用,助力君子的成人大业。

孔子还善于在自己的从游式教学中实践这种诗教观。《论语·季氏》中记载了孔子与儿子孔鲤的对话:‘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在《论语·阳货》中,孔子对学生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里提出的兴、观、群、怨正是孔子的诗教观的集中表达。是指《诗》的兴发感动力量(叶嘉莹语);是指《诗》对社会状况的认知效果;是指《诗》在人际交往中的融洽作用;是指《诗》具有下层对上层的讽喻和抒愤的效果。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是指以诗为的社会礼仪制度服务。孔子希望通过诗教为社会培养出温柔敦厚君子。孔子和儒家的诗教观为后世历代所发挥,朱熹《吕氏诗记序》指出:其教实被于万世。

可以说,这种诗教传统看到了诗(广义而言艺术)所拥有的柔性感召的力量,远比强制性的道德约束来得温柔敦厚”因而实际上蕴含了丰厚的文化软实力思想资源,从而为现代文化软实力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奠定了深厚的传统基础。由诗教观引申而有风教、乐教、文教等思想观念,体现了诗教传统在中国古代的强大影响力。

(摘编自王一川《诗教: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软实力思想传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跨入信息社会后,文化转型已不仅仅是“人口较少民族”的个别发展问题,而是更加突出地成为全人类必须面临的共同问题。
B.在提倡诗教前,春秋时代的诗歌就已承担起讽谏达情的社会功能,“诗言志”也成为一种诗学原则,规范着个体的情感表达。
C.朱熹认为君子成人的三阶段,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先以“兴”奠定成人的基础,再通过“立”与“成”实现成人的目标。
D.从游式的教学方式是孔子诗教观的生动实践,倡导不以硬性的道德约束,而以柔性的感召力量培养“温柔敦厚”的君子风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自觉”要求我们拥有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明”,应先充分认识到本土文化的特长,再发挥其在世界文化中的作用。
B.调研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生存困境,是为还原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文化发展变化的一般过程,并调整其发展趋向。
C.历史研究既是文化自觉的路径,又是中西文化比较的前提,可以加深对文化的认识,以便进一步发掘继承、提炼应用。
D.同时把“兴”“立”“成”视为君子成人的历时态和共时态要素,更能立体多维地认识各要素之间相辅相成的综合效用。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张岱年认为:“惟有取信‘文化的创造主义’而实践之,然后中国民族的文化才能再生;惟有赖文化之再生,然后中国民族才能复兴。”
B.严复提出:“居今言学,断无不先治旧学之理,经史词章,国律伦理,皆不可废。诸公既治新学之后,以自他之耀,回照故林,正好为此。”
C.章太炎认为:“国家立于天地,必有与立,所以不与他国同者,历史也,语言文字也。两者国之特性,不可失坠也。”
D.梁启超指出:“确信我国儒家之人生哲学,为陶养人格至善之鹄,全世界无论何国、无论何派之学说,未见其比,在今日有发扬光大之必要。”
4.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16字箴言,在促进中华文化现代化发展,加强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重要启示,请结合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5.“诗教”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思想传统,我们应如何发挥其重要价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漠人家

红柯

老汉一大早就带着孙子上路了。老汉扛一把铁锹,孙子拎一个“鲜橙多”瓶子。两年前孩子的父亲从一百多里外的镇上带回一瓶真正的“鲜橙汁”,瓶口扎着尼龙绳子,爷爷连剪子都不用,爷爷的手跟熊爪一样轻轻一扒拉,就把尼龙绳子撕掉了,爷爷换上牛皮绳子。家里的牛呀狗呀都拴了一根皮绳子,牲畜和动物都挺喜欢这些皮绳子。有了皮绳子,它们就属于村子了,不用人看着,它们自己会回到村子里来。

爸爸妈妈从镇上回来看孩子。妈妈嘀咕:“该让他上学了,该让他用脑子了。”

“不是明年才上学吗?”爷爷的声音一下子就冷淡下来了。

“明年上小学,今年上学前班呀,都六岁了,城里的小孩两三岁就搞学前教育了。”

“我的孙子嘛,我也要搞学前教育。”

第二天一大早,爷爷带着孙子走出村子。

田野空荡荡的,玉米收了,棉花收了,葵花也收了,该翻的地翻过了,还有少量的玉米秆葵花秆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土地的前方出现沙丘。太阳慢慢升起来,没有光,好像没有睡醒。爷爷去年就告诉过孩子,那是太阳离得太远。孩子一点也不觉得太阳远,孩子一直对爷爷的话保持怀疑。孩子好几次都在嘀咕:“明明是个窗户嘛。”沙丘上的太阳就像刚刚打开的窗户,好像是两个离开村庄穿过田野奔向沙丘的人打开的。他们家的麦地、玉米地、葵花地都在村庄周围,只有土豆远离田野。村庄和大地都还沉睡着,爷爷就把他喊醒了。

好多年以后孩子还能想起来,一老一少在黎明的苍穹下奔向太阳的情景,也就是在那天早晨,一双神奇的眼睛从孩子心灵深处一下子跃上苍穹之顶,俯视着大地上匆匆而过的老人和孩子。好多年以后,孩子才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好的习惯。只有在苍穹之上往下看的时候,沙丘上的太阳就成了一扇打开的窗户。

爷爷说:“太阳离我们还远着呢。”

天亮了,他们到了地头。爷爷在地上挖一个坑,点上火,两三根干梭梭轰轰喷射火焰,驱赶寒气。梭梭是没有烟的,纯一色的火焰,就像地底下奔出的一股子岩浆。孩子守着火。爷爷开始挖土豆。轻轻一刨,沙土底下就滚出结实浑圆的土豆。孩子还记得第一颗土豆露出来时所散发的凉飕飕的带着土腥味的湿漉漉的芳香。爷爷是一把好手,不会伤着土豆的,可孩子还是强烈地感觉到土豆饱满的汁液。孩子被火烤得热烘烘的,鼻梁上都冒汗了,孩子的热手捉住一颗正在滚动的土豆,两只手才能抓住的一个大土豆,刚刚从土里挖出来还带着大地的野性,紧绷绷的,稍一松手它就会跑掉。孩子站在爷爷旁边,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爷爷把这些骄横无比的土豆一个个从大地深处牵出来,一堆一堆的,那种凉飕飕湿漉漉带着土腥味的芳香冲天而起,直上云霄。孩子连打几个喷嚏。爷爷让他去烤火。他蹲在火边。据说动物都怕火,包括狼虫虎豹这些猛畜都怕火,土豆也不例外。在爷爷的侧面,太阳一点点亮起来,那是一支一支从远方射来的箭,一下子扎在爷爷的背上,很快就扎满了爷爷的前胸后背,爷爷就像传说中的英雄,万箭穿身还在挥动手臂,躬着腰,毫不退让,太阳的金箭越来越密,快扎不进去了。爷爷还不住手,土豆一个一个滚出来,大地被掏空了。最后一颗土豆被掏出来的时候,大地长长噓了一声就瘪下去了,彻底地松弛了。梭梭也燃尽了,没有火焰了,红彤彤的灰烬格铮铮响着一下子碎了,成了松软的火灰。爷爷把土豆埋进火灰里,一共埋了五个。土豆开始吱吱叫,土豆在使它的力气呢。土豆劲大着呢。火灰开始变暗。另一种芳香被唤醒了。孩子呀叫了一声,就朝沙丘奔去。烤熟了的土豆的芳香远远超过它们被挖出来的时候。孩子跑着跑着就停下来了,再怎么跑也跑不过眼睛。远方,天地相交的地方,土豆的芳香跟随潮水般的鸟群一样飞翔着呼啸着。

他们离开的时候又点一堆火,在火灰里埋了五个土豆。他们就回去了。

三天后,爷爷赶着车子运回了土豆。孩子一声不响地帮爷爷干活。孩子还检查了那个火堆,那些烤熟的土豆已经让人掏走了,换句话说已经让人吃掉了,再换句话说,已经到远方去了。孩子真希望大地上最遥远的人到这里来。这个大胆的想法让孩子难以自持,孩子跟发射火箭一样朝远方扔了一个土豆,扔出去以后,还傻傻地保持着投掷的动作,好像他就是一个威力无比的发射架,从准噶尔盆地深处向宇宙向太空发送最了不起的飞行器。

暮色逐渐笼盖大漠,孩子自己挖了一个坑,孩子自己捡柴火点了一堆火。不是爷爷用的干梭梭,是干牛粪。谁都知道干牛粪是大漠最好的柴火,过冬的大部分燃料靠干牛粪。孩子把土豆埋进牛粪的火灰里,孩子知道这是比火箭更遥远的一种发射,孩子完全跟一个大人一样从容自如地做这件事。做完了,拍拍手。

第二年秋天,也就是八月底吧,孩子离开爷爷去镇上上学。

爷爷——

村庄消失的时候,孩子流泪了,到底是个孩子,绷不住了。

在学校,孩子跟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样,谁都不会轻视他,甚至包括老师。而且不是一般的老师,是北京来的大学生,正确的说法是来西部支援教育事业的志愿者。课讲得好,课外活动的时候还放电视,是大学生们带来的光碟。大漠深处的孩子们看到了故宫,看到了圆明园和长城。这些内容在课堂上要提问的。孩子第一个被叫起来了,事后想起来这个孩子是整个学校第一个回答北京老师提问的学生。孩子声音不大,但很清晰。

“北京太好了,就是太偏僻了。”

老师不敢相信,又问了一遍,学生们也瞪大眼睛,都以为答错了,可孩子清清楚楚地告诉大家。

“北京好,就是太偏僻。”

(有删节)

6.关于文中土豆部分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豆结实浑圆,散发着“凉飕飕的带着土腥味的湿漉漉的芳香”,作者从外形、气味等方面展示了土豆蓬勃的生命力。
B.朝阳如箭,扎满了爷爷的前胸后背,而他毫不退让,挥动着手臂继续劳动,作者用浪漫主义的笔法讴歌了劳动英雄。
C.土豆的芳香跟随鸟群飞翔呼啸,而孩子“跑着跑着就停下来”,发现“跑不过眼睛”,暗示着他即将离开大漠。
D.爷爷把土豆埋进梭梭火灰堆里,孩子把土豆埋进牛粪火灰里,虽然行为有差异,但体现了大漠人家的精神传承。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漠人家的牛、狗等都拴着皮绳子,爷爷也给“鲜橙多”换上牛皮绳子,这表明他想让“鲜橙多”属于村子。
B.“好多年以后孩子还能想起……”的写法,与《百年孤独》“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写法有相似之处。
C.小说结尾写孩子离开爷爷去镇上上学,并详述了在学校上课的情形,这和前文大漠人家的家庭争论形成照应。
D.小说情节是淡化的,似有若无,着力营造的是一种诗的意境,追求的是诗的氛围和生命的境界,是婉约的,柔美的诗化小说。
8.小说开头部分,爷爷说“也要搞学前教育”。请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其学前教育的内容。
9.“北京好,就是太偏僻”,富含深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主父封其长子章于代,号曰安阳君。安阳君素侈,心不服其弟。主父使田不礼相之。李兑谓肥义曰:公子章强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田不礼忍杀而骄,二人得,必有阴谋。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而祸之所集也。子奚不称疾毋出而传政于公子成,毋为祸梯,不亦可乎?肥义曰:昔者主父以王义也,曰:‘毋变而度,毋易而虑,坚守一心,以殁而世。’义再拜受命而之。今畏不礼之难而忘吾籍,变孰大焉!谚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乎!子则有赐而忠我矣。虽然,吾言已在前矣,终不敢失!李兑曰:诺。子勉之矣!吾见子已今年耳。涕泣而出。李兑数现公子成以备田不礼。

主父使惠文王朝群臣而自从旁窥之,见其长子傫然也。反北面为臣,诎于其弟,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公子章于代,计未决而辍。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田不礼以其徒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肥义先入,杀之。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难,杀公子章及田不礼,灭其党。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是时惠文王少,成、兑专政。公子章之败也,往走主父,主父开之。成、兑因围主父宫。公子章死,成、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矣!乃遂围之,令:宫中人后出者夷!宫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鷇而食之。三月馀,饿死沙丘宫。主父定死,乃发丧赴诸侯。

主父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后得吴娃,爱之,为不出者数岁。生子何,乃废太子章而立之。吴娃死,爱驰;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
B.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
C.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
D.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
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相”意为相互,与《孔雀东南飞》中“久久莫相忘”的“相”字含义相同。
B.“属”意为嘱咐、嘱托,与《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字含义相同。'
C.“籍”意为记录、登记,与《鸿门宴》中“籍吏民,封府库”的“籍”含义相同。
D.“夷”意为铲除,与《苏武传》中“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的“夷”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兑劝说肥义为避免祸患应趁早抽身躲避这个混乱的局势,肥义却坚持要维护对赵主父的诺言,而不顾及保全生命。
B.赵主父立公子何为王,却又不忍心让长子公子章对弟弟俯首称臣,就想要把国家分成两半来治理,后来这个想法没有实施。
C.公子章果然如李兑所言伙同田不礼等人犯上作乱,假称赵主父的命令召见赵王,肥义为维护赵王,冲锋在前却被杀死。
D.公子成与李兑帅兵前来镇压叛乱,杀死赵章及田不礼,处死全部党羽。但因考虑到包围行宫的罪责,被逼之下困死赵主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毋变而度,毋易而虑,坚守一心,以殁而世。
(2)主父使惠文王朝群臣而自从旁窥之,见其长子傫然也。
14.赵主父就是历史上的赵武灵王,他一生声名显赫,结局却令人唏嘘。请结合文本分析赵主父的死因。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节选)

岑参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笳一曲未了而愁杀征戍将士,含蓄表达出了对大唐穷兵黩武的厌倦。
B.诗歌将哀怨的胡笳声与边地意象“北风”“山月”等相结合,情景相融。
C.诗人送别友人远去,以送别之地秦山遥望友人将往的陇山,满怀思念。
D.“胡笳”二字多次出现,既强化诗题,又体现了古体诗语言的复沓之美。
16.诗歌最后以“谁喜闻”之问作结,蕴含了既悲且壮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除了不应追求物质享受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称得上好学。
(2)杜牧在《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秦将珍宝到处丢弃,尽显其“奢”,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感叹其掠夺的“贪”,为后文写“族秦者,秦也”蓄势。
(3)古人常在诗词中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用来抒发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感慨,如唐宋诗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论题,众多科学家和艺术大师都曾为此争论。作为人类文化的两大重要分支,由于视角不同,有的人突出强调它们的差别,认为科学的目的是探索自然,而艺术则倾向于探索人类心灵。科学后浪飞速覆盖前浪,而艺术更能青春永驻。另一些人则指出它们的一致性,认为艺术家的构想与科学家的发现极其相似,强调真正的科学与艺术的思维过程

其实无论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他们都对世界的起源和生命的本质着迷,试图通过自己的智慧找到影响宇宙自然和万物命运的那种能量。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运用各自的手段,展现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就像人的左右脑发挥各自功能一样,科学与艺术, ②     而又协同配合。

       ),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新设计格局,融化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冰山。他一生颠覆了六大产业,即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数字出版。他所做的产品都超前于时代,这一点是的。包豪斯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深深影响着乔布斯。包豪斯认为,我们应该对丑的事物深恶痛绝,而对美要有一种近乎偏执的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包豪斯理论的追随者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他完美地诠释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和谐关系
B.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是包豪斯理论的追随者,他完美地诠释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和谐关系
C.包豪斯理论的追随者乔布斯完美地诠释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和谐关系,他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
D.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完美地诠释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和谐关系,他是包豪斯理论的追随者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地域辽阔的青藏高原,白色的雪山总是与蓝色的湖泊相伴。青藏高原不仅是雪山王国, ,这里孕育着中国最为密集的湖泊群。在藏语中,“错”是湖的意思,因此到了青藏高原,大家不仅会常“犯错”,还会“一错再错”。 ,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聚合分不开。伴随着印度板块的一路“北漂”,远古时期的特提斯洋被一步步压缩,最后在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中慢慢消失,留下一个个相对低洼的大小盆地,蓄水后也便有了“一错再错”的湖泊群。

在青藏高原,除了用“错”, 。在藏语中,“雍”是绿松石的意思,因此,“雍错”即为碧玉似的湖。比如普莫荬雍错,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躺在宁金岗桑和库拉岗日两大高峰的怀抱中仿佛一颗绿松石镶嵌在山南地区的一个大型淡水湖。

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这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续诗品·尚识》中的名句,讲的是学、才、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学问就像弓弩,才能就像箭头,以见识引导弓箭发射,才能命中目标。

以上材料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导出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岑参(715-770)  边塞 征戍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语句复位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220.65变换句式  情境补写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引语式材料  哲理·思辨  读书·学习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