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A10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全国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3-09 85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回忆钟扬,很多藏族师生说,他就像绽放在生命禁区里的格桑花。

来到西藏,钟扬感到,这里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他由此萌发另一个梦想:为祖国每一个民族都培养一个植物学博士。

为此,钟扬不放过任何一颗可在当地生根发芽的种子。援藏期间,他累计培养了6名博士、8名硕士,他们多已成长为我国民族地区急需的科研教学骨干。在他的帮助下,西藏大学建立了植物学研究地方队他把自己活成了一颗追梦的种子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这是钟扬生前常说的话。从教30余年,援藏16年,他带领团6队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青藏高原有超过2000多种特有植物,然而,在全世界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中,长期没有我国西藏地区的植物种子。因此,2001年,醉心基础科研的钟扬只身前往青藏高原,寻访植物标本,探寻生物进化轨迹。此后10余年,从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从阿里无人区到雅鲁藏布江边,都留下了钟扬的身影。

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到那么多地方采集种子?面对质疑,钟扬回答:眼前的确没有经济效益,但国家需要、人类需要这些种子。做基础研究,心里想的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除了4000万颗种子,钟扬及其团队还将全世界仅存的3万多棵西藏巨柏登记在册,为珍稀巨柏筑起保护屏障。他们从采集的高原香柏中提取出抗癌成分,并通过美国药学会认证;他们寻找到雪域高原上的拟南芥,为全球植物学研究提供支持……

(摘编自新华网《钟扬:一颗追梦的种子》)

材料二: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这一路走来,虽然有很多的汗水和辛酸,但也有很多的丰收和喜悦。科学探索无止境,这是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务实的精神。袁隆平认为:成功的要诀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他喜欢阅读外文方面的资料,了解其他国家著名的遗传学家的理论新动向,于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从而打开了杂交水稻的大门。

顾大局、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以来,他亲自下田研究水稻的生长状况,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曾把自己研究小组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给全国各个研究单位,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办好。

袁隆平院士曾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全球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稻田,如果一半有八千万公顷(种杂交水稻),那现在的情况,每公顷增产两吨,可以多养活五亿人口。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一稻济世,万家粮足》)

材料三:

所谓航天育种,准确地讲叫航天诱变育种,就是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使植物种子发生基因变异,进而选育植物新品种、创造农业育种材料、丰富基因资源,是一种将辐射、宇航、育种和遗传等学科综合起来的高新技术。

航天系统工程复杂,每增加一点荷载容量都弥足珍贵。在这种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跟随航天器进行太空旅行的种子也需要通过千挑万选才能脱颖而出。

带上太空的种子,必须是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这样才能保证航天育种的意义。拿这一批最近收获的航聚香丝苗来说,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涛介绍道,科研人员对约10000个种质进行了广泛评价,从中挑出若干性状优良的候选搭载材料,而后进一步调研市场需求,最终才确定了航聚香丝苗作为嫦娥五号的搭载材料。

奔月水稻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端上老百姓的餐桌呢?郭涛表示,从2020年11月搭载嫦娥五号奔月到真正成为流通于市场中的农产品,这批水稻种子要经历种植、鉴定、比较、示范、推广等一系列流程,预期花费3~4年的时间。

毕竟到太空经历诱变还只是品种选育的第一步,太空种子既要上得了天也要入得了地。航天育种是一个完整的育种研究过程,整个研究最繁重和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后续的地面上完成的。

搭载嫦娥五号的这批水稻种子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世代的种植,很快就要进入下一步的鉴定阶段。据介绍,目前收获的第一批种子来源于2000个植株、1万个单穗,每个植株收获的种子会被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来继续种植,第二类用来进行广泛的基因及性状鉴定,第三类将作为种子备份进行长期保存。同时,每株水稻都会有一个ID,方便科研人员对每一个样本进行连续的跟踪和鉴定,溯源追查。

(摘编自李子吉《航天育种:一粒种子上天入地的奇妙旅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扬以自己在高原多年的奋斗,改变了西藏地区的植物种子不被世界了解的状况,并为保护植物做出巨大贡献。
B.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这和他想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的毕生梦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C.航天器的载重容量决定了航天技术的发展,只有那些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才有可能被带入太空进行试验。
D.搭载嫦娥五号的水稻种子已完成部分阶段的种植实验,这些实验获得的种子将会分为不同类型进入下一阶段的实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不应该只从当前的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待种子采集活动,而应该站在国家和人类需要的高度来审视其意义。
B.袁隆平在国外遗传学家理论的影响下,找准了研究的方向,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大门,并为之奋斗终生。
C.航天育种需要综合辐射、宇航、育种等学科知识方能完成,它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使种子发生基因变异。
D.航天育种研究工作最繁重和最重要的工作并不是在太空环境完成的,而是在种子“落地”后的地面完成的。
3.下列选项,例子最适合体现材料一中画线句子意思的一项是(     
A.“敦煌女儿”樊锦诗将自己大半辈子的光阴奉献给大漠上的敦煌石窟。
B.路炳辉教授一心上好思政课,引领教研室教师探索思政课的教学模式。
C.年过古稀的冯骥才奔走于古村落间,被称为“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
D.华为公司面对不利的国际环境,公司上下一心彰显了团队的凝聚力。
4.材料三详细介绍了种子“上天入地”的过程,请分别概括两个阶段不同的工作重点。
5.两位种子专家在科研上取得优异成就,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猪嗷嗷叫(节选)

傣•李司平

(被丈夫李发顺殴打后,玉旺离家出走)

玉旺走丢的第十天。玉旺走丢后的搜寻工作在搜寻十二天无果后宣告结束,玉旺成为失踪人口。李发康是躺在病床上被当做问题干部处理的:扶贫的母猪丢了,是工作的错误;处理基层问题的时候用不当的手段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是严重的工作错误。数错加在一起,他成为特别严重的、可以作为其他干部引以为戒的反面典型。革去公职——当李发康听到县上给自己的处理意见的时候,李发康瞬间释然:“唉!”长舒一气:“就这样吧!”期间,发顺率领的老岩和二黑三人无赖队伍从乡上到县上再到市上,闹遍了所有他们认为可以管到这件事情的部门。以至于从乡上到县上再到市上的各个部门都一致认为——此人,无赖。避之不及。

卸去公职之后的李发康倍感轻松,他要离开这个地方。插手别人的家事从而导致别人媳妇跑丢了,他已背负着千夫所指的罪名,解释不清,不可说服。当李发康身无一物坐上离开的客车的时候,那个消失数月音讯全无的玉旺从山里回来了。嗯,没说错!那个跑进山林里失踪数月的玉旺,那个千余人搜寻而不见的玉旺回来了。一同和玉旺回来的还有那头所谓的建档立卡母猪种以及母猪身后跟着的一群小猪崽。母猪嗷嗷嗷,小猪呀呀呀,被玉旺赶着穿村而过。这一天,村里的人打开大门,玉旺和猪回来,像战士凯旋。

“玉旺不是死在山上了吗?怎么回来了?”

“怎么还赶着猪回来了?还有一群小猪崽子。”

“那群小猪崽是小野猪呢!”

“不是,玉旺不是死了吗?怎么又回来了?”问题又回到原点。

玉旺和猪继续在村中穿行,一路走,背后跟着的人越来越多,都想看一看这个失踪在林中数月的女人。玉旺赶着猪回到家中的时候,发顺刚打包好行李,他准备到省里去上访。大门开,见玉旺进门,发顺一愣,接着一惊:“啊!你不是死了吗?”赶进院子里的猪嗷嗷叫,见玉旺不回话,发顺大声吼道:“你不是死了吗?怎么回来了,没死成?”玉旺的嘴嘟囔了几下,发声:“李……李发康……在哪?”见玉旺回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问李发康,发顺愤愤:“李发康都差点把你害死了,你还跟我提他?”发顺又挥手,欲打玉旺。

不过这次发顺失算了。“啪!”玉旺响亮的一耳光抽在发顺脸上。挨了一巴掌的发顺发着懵捂着脸向后退却:“这疯婆娘,真的疯了!”天旋地转,天旋地转,这里的天旋地转指的是发顺在捂着脸的瞬间看到门外嘻笑的人群。这当然很让人没面,发顺在此时酸软,瘫在地上。世界仿佛倒置,然后变了个色。

“李……发康……”从山中归来的玉旺变得强硬,但是依旧痴傻。不过人们改变了说法,玉旺这是淳朴的无害。玉旺吆喝着从山中带回来的猪群,沿着山路走,最终被林海淹没。

列车向东走,驶出南高原,革去职务的李发康在车上。换个环境也许是种逃离,而逃离偶尔是逃命。列车向东走,李发康的电话响,接通,乡长兰正义的声音:“发康啊!误会啊!误会,发顺家媳妇回来了,建档立卡猪也回来了!”

李发康并不惊讶:“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兰正义:“我们乡里和县上已经更正了对你的处理,你可以回来了!”

“……”电话那头李发康不作声。

兰正义接着说:“发顺媳妇回来,带回来建档立卡猪,还领回来一窝嗷嗷叫的野猪杂交崽子。乡上准备在村里建立一个野猪杂交的示范基地。”

“……”李发康还是不作声。

兰正义接着说:“回来吧!村里的工作需要你!”

“嘟……嘟……嘟……”电话忙音,李发康挂断电话,列车驶出高原。

“唉,累了!结束了!”李发康自言自语,倚着车窗,睡去。

现在,我经常在电话里喊李发康:“嘿,倒霉蛋!”

他回:“滚!说人话!”

我:“爸!”

他现在在沿海的某个城市的建筑工地,有时候扎钢筋,多数时候扛水泥,累得嗷嗷叫。

我:“爸,村里的野猪养殖场弄起来了!村里的人都顺利脱贫了。”

我爸李发康:“那就好,现在国家政策那么好,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我接着:“玉旺养殖场的每一头猪,都是我爸!”

玉旺管养殖场的每一头猪,都叫做李发康。

(本文获得《人民文学》第九届全国高校征文一等奖,第十届《小说选刊》年度大奖新人奖)

文本二:

中国当代作家、原文化部长王蒙先生看完《猪嗷嗷叫》后,于 2019年4月29日清晨给《小说选刊》主编徐坤发来微信。微信内容如下:

“徐坤文友安好,如你们所说‘嗷嗷叫’是奇文,李司平是怪杰也。告诉我们,脱贫不但是民生工程,更是人心人性文化大举动,牵扯到移风易俗,农村建设,工作作风,乡村党建。开始看起来心怦怦然,无赖无奈,难救难帮,洋相比待宰的猪还令人哭笑不得。天啊。猪至少不会诬赖他人。结尾处的华丽转身,令我雀跃欢呼,一下子,唐代传奇,聊斋志异,欧•亨利,浪漫游仙,拉美魔幻,道法自然,中外荤素全席都上来了。尤其是神秘的女主人公玉旺,一个嘴巴扇得万民欢呼,一群猪都名叫李发康,并且出来个‘我’,管发康叫爸。我都想找个主儿哭爹了……祝贺你才主选刊之政,便如此精彩,天助徐坤!俺们都嗷嗷叫咧!”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发康从定性为“问题干部”到更正处理并希望他回归,体现了农村基层工作的复杂性。
B.小说反映了农村的一些落后现象,如发顺三人无赖队伍无理取闹,淳朴的玉旺被家暴。
C.得知自己被革去公职,李发康表现出释然和轻松,这说明他早有辞职离开此地的打算。
D.失踪数月的玉旺回来后,丈夫从惊讶到责骂甚至挥手要打,体现了对玉旺的漠不关心。
7.下列选项中,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语言富有特色:短句活泼灵动,“建档立卡”“扶贫母猪”等词语体现了小说与扶贫相关的特色。
B.小说描写发康时,既有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又有借他人之口的侧面描写,正侧结合塑造人物形象。
C.小说以贫困山村脱贫致富为背景,以玉旺的失踪与出现为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清晰,情节曲折,构思精巧。
D.小说综合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既有利于故事的客观完整,又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8.两则文本多次提到“嗷嗷叫”,请概括“嗷嗷叫”的丰富意蕴。
9.如何理解文本二所评价的“‘嗷嗷叫’是奇文”?请结合文本,从文章主旨和人物形象两方面进行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襄子攻翟而胜之,取尤人、终人。使者来谒之,襄子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积,今一朝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而卒取亡,不通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劲构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善持胜者,以强为弱。

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惠孟对曰:臣有道于此。人虽勇,刺之不入;虽巧有力,击之不中。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闻也。惠孟曰:夫刺之而不入,击之而不中,此犹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不敢击,夫不敢刺、不敢击,非无其意也。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意也。夫无其意,未有爱利之心也。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欢然皆欲爱利之心,此其于勇有力也,四累之上也。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此寡人所欲得也。惠孟对曰:孔、墨是已。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之者。今大王,万乘之主也。诚有其志,则四境之内皆得其利矣。此贤于孔、墨也远矣!宋王无以应。惠孟出,宋王谓左右曰:辩矣,客之以说胜寡人也。故老子曰:勇于不敢则活。由此观之,大勇反为不勇耳。

(《淮南子·道应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
B.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
C.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款/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
D.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襄子方将食而有忧色”与“方其破荆州”(《赤壁赋》)两句中“方”字含义不同。
B.“然而卒取亡焉”与“风雨兴焉”(《劝学》)两句中的“焉”字含义不同。
C.“此其贤于勇有力也”与“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两句中“贤”字含义相同。
D.万乘,古时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襄子认为自然之理和治国之道有相似之处,他清醒地意识到潜在的危机,孔子也正因为这一点认为赵氏会兴亡昌盛。
B.贤明的君主知道保持胜利比取得胜利更为困难,所以他们能保持胜利。而无道之君即使获得一时胜利也难以福及后世。
C.惠孟认为宋康王是一个有道之君,他抓住宋康王的心理,和他深入谈论身体不被刺入、人不被击倒的方法,深受认可。
D.惠孟劝谏宋康王如果把孔墨作为自己标准,以他君王的身份一定可以做出超过孔墨的事业,天下人也会因此获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赵氏之德行无所积,今一朝两城下,亡其及我乎?
(2)宋王谓左右曰:“辩矣,客之以说胜寡人也。”
14.上面文段认为一个贤明的君王应该要做到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五

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怅恨”二字领起,结合下文来看,此处除了写独自策杖行走的孤寂,也反衬了下文归园田后的欢欣。
B.三、四句化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清水”濯足,更显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和追随本性的品格。
C.诗人以“苦夕短”抱怨“夕”时短暂,兴致难尽,很快就到了天亮,由此衬托了“欢”多,更体现诗人超然之情。
D.此诗视角独特新颖,没有描绘自然风光、陈述劳动状况,而是通过回家路上和到家后的活动反映欣然自得的生活情境。
16.《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复得返自然”是组诗《归园田居》的总纲,“自然”在本诗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了笑子路的原因,正面回答了曾皙的疑问。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和十来人一起“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然后唱着歌返回。
(3)“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对比,阔大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
2023-03-08更新 | 296次组卷 | 1卷引用:A10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门联最见老北京的特色。这种特色已成为北京的一种别致的文化。北京门联像国外建筑上彰显荣耀的族徽一样醒目却又。有据可考,北京最早的门联出现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请大书法家赵孟頫写了一副门联挂在大都的城门上。后来,北京院落大门也贴上了门联,这些门联是忽必烈门联的变种,与忽必烈门联的形态与意义是相似的,也可以说是的。

门联内容与书写水平体现着主人的文化水平,因此哪怕是,也得请高手来为自己增点儿门面。例如一个卖姜的贴上了“忠厚培元气,诗书发异香”的门联,你想想,卖姜的都讲究诗书,这多少会让现在某些商人汗颜吧?

将门联写得有学问,又道出自身职业特点的,比较常见。例如“恒足有道木似水,立市泽长松如海”一看就是经营木材生意的,并将商号名嵌入,叫“恒立”;皮货商的则为“意气相投裘臻狐腋,名声远扬财聚羔羊”。作为自己的名片的门联,人一看就知道院子主人是干什么的,更是北京门联的一个功能、一种特点。例如“虽为微末生意,却是顶上功夫”,是剃头的。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就是说出现在农历十六的满月居多。____①____?我们知道,农历的月份是依据月相变化制定的。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在一个月里,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有规律地变化着,____②____。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从地球上看月亮是黑的,此时的月相被称作朔,农历历法规定每月的初一必须要在朔所在的那一天,为了满足这个规定,农历的月分为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以保证初一那天月相是朔。

从朔到满月大约需要十四五天,但时长并不完全固定,这是因为月亮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有时离地球近一些,有时远一些,离地球近时运行速度快一些,____③____。因此,从朔到满月的时间最短不到14天,最长超过了15天。从统计数据看,出现在十六的满月最多,占总数的近60%,出现在十五的满月次之,约占40%。因此就有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说法。不过,2022年中秋节的月亮却是十五圆,具体满月的时间是9101759分。

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方舱医院外围守护者在烈日下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衣服浸透了汗水,但他们却说“我们值得”。
B.面对刚刚入学的高一新生,班会上班主任鼓舞大家:“让我们一同前进,永不停息,为梦想!”
C.心理学家指出,当我们的心理因遭受某些影响而变得脆弱时,应该像受伤的野兽一般,找个僻静之处舔一舔伤口。
D.武契奇说:“我们没有核武器和石油,这就是西方认为可以对塞尔维亚为所欲为的原因。”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冠疫情肆虐,网课成了家常便饭。对于网课的看法,可谓是众说纷纭。

学校领导说:网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疫情当下,停课不停学,要保证教学进度,必须全面安排并落实网课。只要网课质量高,学生认真听,学习效果不会低于线下教学。

一些班主任反映:网课学习中,大部分同学还是学得认真的,但也有部分同学心不在焉,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部分科任老师说:网课备课难度明显加大,有时需要备课组全体成员群策群力,才能打造好一堂网课,但是学生的在线听课率不高,感觉有点得不偿失。

有些家长反映:网课需要家长全程监管,但是自己也要上班,无暇顾及孩子,全靠他们自律,难以保证孩子能认真听好每节网课。还有些家长说,自己的子女基本上是一边听课,一边打游戏或看电视……

读了上述材料,作为直接参与网课学习的你,一定有很多真实的想法或见解。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网课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自拟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新闻、通讯、访谈  传记非连续性文本
6-90.65其他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议论类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陶渊明(365-427)  山水田园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1-220.85语句复位  词义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生活体验  任务驱动型作文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