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 高一 期中 2023-04-28 21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文学的创作主体是宋代士人,他们不仅是传统雅文学(诗、词、文)的主要作者,也是新兴俗文学(戏曲、白话小说)的重要参与者。从政治权力的分享、经济收入的分配、社会地位的高低以及生存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来看,南宋士人的阶层分化趋势日益明显。宋代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科举社会,日趋完备的科举制度与宋代士人的命运关系极为密切。以是否科举入仕作为标准,可以将宋代士人大致分为仕进士大夫和科举失利或不事科举的士人两大阶层,或可概括为科举体制内士人和科举体制外士人两类。北宋的士大夫精英大都是集官僚、文人、学者三位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南宋士人中的一部分,也基本上继承了这一特征,但能在这三方面均达到极高地位如欧阳修、苏轼者,已不多见,贤如朱熹,主要身份乃是学者,政治上和文学上的建树尚逊一筹。而到南宋中后期,士人阶层的分化。加剧大量游士、幕士、塾师、儒商、术士、相士、隐士所组成的江湖士人群体纷纷涌现,构成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笔者三十多年前曾向钱锺书先生请教及此,他回信说:江湖诗人之称,流行在《江湖诗集》之前,犹明末之职业山人。明末山人,尤在江南一带,多如牛毛,袁宏道叹为山人如蚊。他们大都处于奔走漂泊、卖文为生的生存状态。钱先生这句话,敏锐地揭示出一个新型社会群体的产生及其历史承续与演化,职业性的假山人实乃真江湖,前后一脉相承。近年西方汉学家所讨论的中国前近代知识分子共同体命题,除了主要包括科举入仕的精英群体外,也应把这部分士人群体安置于适当的位置。这一阶层的古人,因政治权力的缩小、社会地位的下降、精英意识的淡薄,也导致了他们在文学取向上的巨大差异。

南宋士人社会角色的转型与分化,造成了整个文化的下移趋势波及文坛,即其主要力量转入了民间写作,布衣终身者纷纷登上文学舞台,这在南宋中后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可能是历史的巧合,南宋最著名的文学家大多在宋宁宗开禧年间(1205—1207)前后去世,如陆游(1125-1210)、范成大(1126—1193)、杨万里(1127— 1206)、辛弃疾(1140— 1207)。此外,陈亮卒于1194年、朱熹卒于1200年、洪迈卒于   1202年、周必大卒于1204年、刘过卒于1206年、姜夔约卒于1209年。自此以后七十多年(几占南宋时期的一半)成为一个中小作家腾喧齐鸣而文学大家缺席的时代。文学成就的高度渐次低落,但其密度和广度却大蝠度上升。

宋代士人群体内部的层级分化,依违于科举体制而派生的两类文士,他们的自我角色认定是不同的。 一般说来,属于体制内的入仕作家,具有较强的社会承担精神与精英意识,在外来军事打击下所催生的国难意识,使他们深感民族存亡的沉重与沉痛,和战之争和党派之争交相纠葛,成为南宋政治关注的焦点;表现在文学领域,抗金、抗元是最为集中的主题,慷慨昂扬、悲愤勃郁的基调贯穿于南宋诗坛、词坛。这既为汉唐文学所未有,也为北宋文学所罕见。陆游的诗、辛弃疾的词,双峰并峙,是南宋文学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也是爱国主义的精神瑰宝。

属于体制外的不入仕作家,固然不乏表现时代重大主题的作品,宋元之交时期的遗民诗人就是如此。然而相对而言,他们大多对现实政治保持一定的疏离,秉持一种相对纯粹的文学观念,注重个人精神世界的经营,追求情感交流的新自由。他们已不太顾及文学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儒家教化功能,纯为个人思想感情的抒写需要而写作,甚或变作干谒的手段、谋生的工具。江西诗派的中后期作家、四灵和江湖诗人群等,均属民间写作的范畴。元人黄潜曾感叹说:呜呼!四民失其业久矣,而莫士为甚。他对宋元以来士人中放弃科举本之风的惊呼,表明了他对士人阶层急剧分化形势的不解与惊诧。其实,这是无法逆转的。

上述层级划分自然足相对的,并非泾渭分明的。尤对士人个体而言,情况千变万化,一生中难免升沉顺逆,不可能也不必要对每位作家的社会身份作出还一的鉴别和归类: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不入仕作家群也离不开入仕官僚的揄扬和支持,宣扬四灵的叶近,江湖派最大诗人刘克庄,均为上层官吏。作为大量江湖谒客的幕主,亦非主管官员不办。然而这一社会群体虽无法严格界定,却是有固定所指的实际存在,对其加以深入研究,对于把握与认识长达南宋文学史近二分之一时间里诗坛、词坛的下移趋势,实具有重要意义。

(选自王水照《南宋作家的阶层分化与文学新变》)

1.楔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的士大夫精英都是集官僚、文人、学者三位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南宋士人中的一部分,也基本上继承了这一特征。
B.在南宋中后期的文坛上,文学的主要力量转入了民间写作,导致“布衣终身”者纷纷登上文学舞台。
C.在作者看来,陆游的诗、辛弃疾的词,双峰并峙,是宋代文学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也是爱国主义的精神瑰宝。
D.南宋时期,江西诗派的中后期作家、“四灵”和江湖诗人群等,均属“民间写作”的范畴。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南宋中后期,士人阶层的分化加剧,江湖士人群体纷纷涌现,构成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
B.第一段中加点词语“新型社会群体”“这部分士人群体”“这一阶层的士人”均指江湖士人群体。
C.南宋时期,属于体制外的不入仕作家,大都缺乏表现时代重大主题的作品。
D.南宋士人社会角色的转型与分化,造成了整个文化的下移趋势。文学成就的高度渐次低落,但其密度和广度却大幅度上升。
3.南宋中后期,随着作家阶层的逐步分化,文学创作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请具体概括这一时期文人在创作上的特点。   
2023-04-2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雅舍

梁实秋

①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地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蓖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地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林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掉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

④“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⑤“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试,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讽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旁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节选自《雅舍小品》)

【注】1939年4月,梁实秋随国民政府教育部教科用书编委会迁来重庆北碚,1940年同社会学家吴景超夫妻在北碚主湾(今梨园村)购置平房一栋,以吴景超夫人龚业雅之名,命名为雅舍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呈现总分总结构,开篇统领全文,总写我舍不得搬是因为“雅舍”虽不能蔽风雨却有个性,文章结尾抒发逆旅客居的苦辣酸甜之情。
B.因为战争年代,生活窘迫,而四川建造房屋最是经济,这让作者的好感油然而生。
C.第②段写“雅舍”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位居半山腰,前临稻田,后接榛莽,又有竹林、水池、高粱地与粪坑,荒凉偏僻却是一清朴未凿的自然之地。
D.第⑤段叙述“雅舍”室内陈设,简而不俗,疏落参差,因极富个性而足以明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
5.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③段极力描绘“雅舍”之陋、缺点之多,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后文表现雅舍之“雅”和自己对“雅舍”的喜爱蓄势。
B.对“雅舍”陋而不雅的描写,完全突破了读者的“期待视野”,能刺激读者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对“雅舍”内涵的理解,唤起阅读欲望。
C.“雅舍”月夜图,作者从正面直接描写,浓淡得宜地写山上月明之夜的宁寂清幽,意境静谧深远,文字优雅精美,隽永多味。
D.“雅舍”简陋之极的建构、简单之至的陈设,在一个“雅”字的观照下,顿然出色生辉,具有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6.赏析第三段划线句的语言特点。
7.郁达夫曾有评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古人说,小说都带些‘自叙传”的色彩,因为从小说的作风里人物里可以见到作者自己的写照;但现代的散文,却更是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了。”你认为《雅舍》的“自叙传”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
2023-04-24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骥,字仲德,安化人。永乐中举于乡,入国学。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虑囚福建,有仁廉声。

正统八年,史部尚书王直茅应诏,博举廷臣公廉有学行者,骥与焉大理右寺丞,巡抚山东。先是,济南设抚民官,专抚流民。后反为民扰,骥奏罢之。俗遇旱,辄伐新葬冢墓,残其肢体,以为旱所由致,名曰“打旱骨格,以骥言禁绝。还朝,进右少卿。已,命巡视济宁至淮、扬饥民。骥立法捕蝗,停不急务,蠲逋发廪,民赖以济。

十三年冬,巡抚浙江。初,庆元人叶宗留与丽水陈鉴胡聚众盗福建宝丰诸银矿,已而群盗自相杀,遂为乱。九年七月,福建参议竺渊往捕,被执死。宗留僭称王。时福建邓茂七亦聚众反,势甚张。宗留、鉴胡附之,流剽浙江、江西、福建境上。参议耿定,佥事王晟及都督金事陈荣,指挥刘真,都指挥吴刚、龚礼,永丰知县邓颐,前后败殁。遂昌贼苏牙、俞伯通剽兰溪,又与相应,远近震动。骥至,遣金华知府石瑁击斩牙等,抚定共余党。而鉴胡方以争忿杀宗留,专其众,自称大王,国号太平,建元泰定。伪署将帅,围处州,分掠武义、松阳、龙泉、永康、义乌、东阳、浦江诸县。未几,茂七死,鉴胡势孤。骥命丽水丞丁宁率老人王世昌等赍榜入贼巢招之,鉴胡逐偕其党出降。惟陶得二不就抚杀使者入山为乱如故时十四年四月也骥既招降鉴胡而别贼苏记养等掠金华亦为官军所获贼势乃益衰。

其秋,景帝嗣位,召骥还,于道。骥所至,咸有建树,山东、两浙民久而思之。鉴胡至京,帝宥不诛。更遇赦,释充留守卫军。也先入犯,鉴胡乘间亡,被获,伏诛。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六十》)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JE确的一项是(     
A.惟陶得二不就抚/杀使者/入山为乱如故/时十四年四月也/骥既招降鉴胡/而别贼苏记养等掠金华/亦为官军所获/贼势乃益衰/
B.惟陶得二不就/抚杀使者/入山为乱如故/时十四年四月也/骥既招降鉴胡而别/贼苏记养等掠金华/亦为官军所获/贼势乃益衰/
C.惟陶得二不就/抚杀使者入山/为乱如故/时十四年四月也/骥既招降鉴胡/而别贼苏记养等掠金华/亦为官军所获/贼势乃益衰/
D.惟陶得二不就抚/杀使者入山/为乱如故/时十四年四月也/骥既招降鉴胡而别/贼苏记养等掠金华/亦为官军所获/贼势乃益衰/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举,考中举人。明清的科举考试分为四个级别,最低一级叫院试,其次乡试,再次会试、最后殿试。
B.正统,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
C.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的升职可称为“拔”“擢”“陟”、降职可以称“除”“谪”“左迁”。
D.卒,古代称大夫的死为卒。《礼记·曲礼下》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骥在宣德初年被授予御史一职,到江西任按察使,又曾在福建过问囚犯讯察决狱的情况,有仁德廉洁的好名声。
B.张骥任山东巡执,在济南设立抚民官,专门救济和安抚流亡贫民,后来反而侵扰百姓。张骥上书朝廷,罢撤了这一机构。
C.叶宗留、陈鉴胡投靠了邓茂七,他们在浙江、江西、福建一带流动剽掠。朝廷派往平乱的耿定、王晟等人先后围剿他们,却都失败而身死。
D.张骥命令丽水丞丁宁等人,拿着榜文进入陈鉴胡的根据地招降,陈鉴胡因势力孤危而出降。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部尚书王直等应诏,博举廷臣公廉有学行者,骥与焉。
(2)鉴胡至京,帝宥不诛。更遇赦,释充留守卫军。
12.根据文意,概括文末“山东、两浙民久而思之”的原因。
2023-05-0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中

苏舜钦

院僻帘深昼景虚,轻风时见动竿乌。

池中绿满鱼留子,庭下阴多燕引雏。

雨后看儿争坠果,天晴同客曝残书。

幽栖未免牵尘事,身世相忘在酒壶。

【注】①苏舜钦:北宋著名诗人。一生积极为政,因支持庆历革新而为王公大臣所嫉恨,被人有意弹劾后罢职闲居苏州,这期间创作的诗歌多是山水田园感闲;②竿乌:配测风向的鸟形仪器。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居住之处远离尘嚣,轻风拂过,吹动竿乌,令人候意。
B.领联写池中游鱼产卵、庭下雏燕将飞的景象,表现了院中夏日蓬勃的生命力。
C.颈联诗句描绘了雨后的情景,以庭树坠果、屋漏湿书暗示雨势之大,颇为巧妙。
D.根据诗意可推测,诗人在闲居苏州期间已经与世俗之事隔绝,尽享隐居之乐。
14.南宋刘克庄曾用“平易妥帖”评价苏舜钦和谐工整、平淡蕴藉的创作特征。请结合诗歌进行简要分析。
2023-04-28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名校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下阕刻画周瑜指挥赤壁之战的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仅此一句就突出周瑜的气魄和才干,有强烈的气势。
(2)自省意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正如《劝学》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自我反省,方能不断进步。
(3)孔子在政治上要求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但是在课堂上没有尊者、长者的架子。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不要被长幼束缚,营造出轻松的氛围。
2023-04-2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