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6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上第四次月考语文卷
宁夏 高三 阶段练习 2017-07-19 4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周易》借助于具体的形象符号,启发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周易·系辞传》:“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易》。借助卦象,并通过象的规范化的流动、联结、转换,具象地、直观地反映所思考的客观对象的运动、联系,并借助六十四卦系统模型,推断天地人物之间的变化,这种思想方式渗透到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之中。道家庄子主张“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魏晋玄学家王弼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明象》的命题,表明了中国思维穿透语言,领略语言背后之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的特点。

中国儒释道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之根据和全体。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而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

道家认为,心灵的虚寂状态最容易引发直觉思维。因此,人们要尽可能地摆脱欲望、烦恼的困扰,保持心境的平和、宁静。而要使直觉思维真实呈现,则离不开默思冥想的“玄览”。老子主张“涤除玄览”。“涤除”即否定、排开杂念,“玄览”即深入静观。这是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才具备的一种思维状态。庄子主张“心斋”“坐忘”。“心斋”即保持心境的虚静纯一,以便直接与道契合。“坐忘”即心灵空寂到极点,忘却了自然、社会,甚至忘却了自己的肉身和智慧,物我两忘,浑然冥同大化之境。

儒家孔子的“默而识之”,孟子的“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荀子的“虚壹而静”“大清明”,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朱熹的“豁然贯通焉”,“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陆九渊的“吾心”与“宇宙”的冥契,王阳明的“致良知”,都是扬弃知觉思虑,直接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对道德本体之契合的一种境界或方法。

佛家更是强调一种精神性的自得和内心的体验,彻见心性之本源。禅宗的参究方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心而行,无念为宗,触类是道,即事而真。不执着外物,种种言行纯任心性之自然。禅宗的顿悟成佛,排除语言文字,逻辑思维工具,主体直接契入客体(人生的本性或宇宙的实相),与客体融合为一。这种思维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有赖于每个人自己体悟,别人只能暗示、启发,而不能替代。

超越逻辑,祛除言诠,止息思维,扫除概念,排斥分析、推理诸理性思维活动,精神内敛,默然返照,当下消解了主客、能所、内外、物我的界限,浑然与天道合一。这是一种思维状态,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下得到了对于生活和生命,对于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之最深邃的本质的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洞悉。但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在多次反复的理性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理性思维的铺垫,这种灵感或悟性就不可能出现。

(摘编自《中国文化概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的思维方式是由具体到抽象,崇尚观物取象,立象取意。
B.从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借助卦象具象地直观地反映客观对象的运动、联系并推断天地人物之间变化的思想方式。
C.“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的命题,同样表明了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中国思维特点。
D.道家认为,“玄览”“心斋”“坐忘”都是为引发直觉思维,从而摆脱欲望、烦恼的困扰,保持心境的平和、宁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理性思维,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
B.老庄都主张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涤荡心灵,深入静观,达到物我两忘的思维状态。
C.《周易》体现的中国思维,完全摒弃了语言形式,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
D.禅宗顿悟成佛的过程,是直心而行,关注内心的体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人可替代的过程。
3.下列诗句与文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解读相近的一项是(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C.“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D.“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彭泽,字济物。幼学于外祖段坚,有志节。会试二场毕,闻母病,径归,母病亦已。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刑部郎中。势豪杀人,泽置之辟。中贵为祈免,执不听。出为徽州知府。正德初,起知真定。阉人数挠禁,泽治一棺于厅事,以死怵之,其人不敢逞。刘惠、赵鐩等乱河南,命泽与咸宁伯仇钺提督军务讨之。陈便宜十一事,厚赏峻罚,以激劝将吏。始至,大陈军容,引见诸将校,责以畏缩当死。诸将校股栗伏罪,良久乃释。遂下令鼓行薄贼,大小数十战,连破之。吐鲁番据哈密,执忠顺王速檀拜牙郎,以其印去,投谩书甘肃,要索金币。总制邓璋、甘肃巡抚赵鉴以闻,请遣大臣经略。大学士杨廷和等共荐泽。泽久在兵间,厌之。帝优诏慰勉,乃行。泽材武知兵,然性疏阔负气。经略哈密事颇不当,钱宁、王琼等交齮龁之,遂因此得罪。世宗入继遂即家起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部事积坏久泽核功罪杜干请兵政一新又请敕九边守臣,策防御方略,毋画境自保。镇、巡居中调度,毋相牵制。诸边各以农隙筑墙浚濠,修墩台,饬屯堡,为经久计。内地盗甫息,敕守臣练卒伍,立保甲,惩匿盗不举者。且抚西南诸苗蛮,申海禁,汰京军老弱。帝咸嘉纳。在部多所执持,会御史史道以讦杨廷和下狱,泽复劾道。帝因谕言官,惟大奸及机密事专疏奏,余只具公疏,毋挟私中伤善类。诏下,给事御史交章劾泽阻言路,坏祖宗法。帝乃从吏部言,停前谕。泽不自安,累疏乞休。言者复交劾之,乃加少保,赐敕乘传归。泽复夺官为民,家居郁郁以卒。
(节选自《明史·彭泽传》有删改)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宗入继遂即家/起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部事积坏久泽/核功罪杜/干请兵政一新/
B.世宗入继/遂即家起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部事积坏久/泽核功罪/杜干请/兵政一新/
C.世宗入继遂即家/起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部事积坏久/泽核功罪杜/干请兵政一新/
D.世宗入继/遂即家起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部事积坏久泽/核功罪杜干请/兵政一新/
5.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秋天(八月),所以又叫“秋闱”。
B.御史: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经略: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D.保甲:旧时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统治人民,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并设有甲长和保长,对人民实行层层管制。
6.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泽为人孝顺,行事耿直。参加会试时刚考完前两场,他听说母亲生病就径直回家探望;豪强杀人,彭泽置之不理,即使朝中权贵求情也不为所动。
B.彭泽治军有方,带兵严明。刘惠等人作乱时,彭泽奉命征讨,厚赏严罚激励将士,一到任就检阅部队,申明军纪,主动出击,大小战役接连取胜。
C.彭泽尽职尽责,建言献策。他力除积弊,核查功过,使兵政焕然一新;还积极提出官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边邑利用农闲筹备战事等合理化建议。
D.彭泽性格疏阔,意气用事。他厌倦征战,拒绝经略哈密,直到皇帝下诏好言劝勉才答应,后因办事不力遭陷害而被朝廷放归。
7.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阉人数挠禁,泽治一棺于厅事,以死怵之,其人不敢逞。
(2)在部多所执持,会御史史道以讦杨廷和下狱,泽复劾道。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11.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12.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无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2016-01-20更新 | 134次组卷 | 6卷引用:2016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上第四次月考语文卷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上第四次月考语文卷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刻舟求剑

王蒙

有一位贵客在江轮的甲板上舞剑,一个亮相,手一松,把剑落入了江水之中。

“停船,停船!”他气急败坏地大叫:“快停下船来为我捞剑!我这把剑价值连城!”看看众人漠然的神态,他解释说:“我这把剑出诸干将、莫邪,后来通西域时经过丝绸之路外流到了国外,波斯大帝曾佩戴它出征,奥斯曼帝国宰相曾悬挂它于客厅,英国乔治王子用重金买下,法王路易第八派了五个刺客去抢夺它……如此这般,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出口转内销才落到我的手里。看,这是文物局证明,这是税务局收据,这是工商局的批文……还不快捞!”

船长来了,问道:“您老这柄宝剑上了保险了么?”

客答:“宝剑不是左轮手枪,不存在走火的危险。再说它的价值在于积聚文化心理、集体无意识、工艺美术观赏、保存参观展览,从不曾有过实战的考虑。中东之战中,不论是多国部队还是伊拉克都舍不得用这样贵重的宝剑开打。它们用的飞毛腿爱国者B-2都是博物馆拒绝收购乃至拒绝接受捐赠的东西;你在大英博物馆或者大都会博物馆见过导弹与轰炸机哪怕是盒子枪捷克造吗?古老的宝剑上保险开关这劳什子做甚?”

船长急得跺脚:“谁说那个开关啦!我说的是insurance,我说的是C.P.I.C,我说的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你在那里保了险了没有?”

贵客咕哝道:“放什么洋屁?我自己的宝剑凭什么要给保险公司交钱?我喝五粮液都没掏过钱!国务院不让宴会上喝白酒?我偏要喝!你到底停不停船?”

“停船是不可能的。现在船行峡谷,停船是危险的。这里是禁停区。停船违反交通法。停船大家都不高兴。我们的船上还有外宾,还有记者,还有来写文章糟蹋我们的笔杆子哩!”

“你什么态度?你对我什么态度?你怎么敢这样对我说话?”贵客发了怒。他进一步甩出一张牌:“你们航运公司经理不就是张二胖吗?你们财务处长不就是小余吗?我告诉他们一句话就炒你的鱿鱼,我还是归侨台属一贯道徒呢!”

船长没有办法,只好思谋对策。便在落剑处的船帮刻上一柄剑的模样,又刻上几行字:“此处有宝剑,捞上赏重金,捞不上也给钱,全凭一片心!”他问贵客:“我们这样做,该行了吧?”

后来又经过了一个讲价钱的过程。决定:捞上,奖金一万元,剑主出百分之六十,船主出百分之四十。捞不上,每人次奖十五元,船主出百分之六十,剑主出百分之四十。不管谁出钱,都由轮船上的财务科开发票,可以报销。

许多自作聪明的旅客把船长嘲笑了个够,说他是傻蛋,说他是死脑筋:“刻画刻字有什么用?船行每小时二十五公里,走出这么远了,下去捞个鸟!”

等到大家笑完了,船长说:“你们才是呆鸟哩!现在给各旅客出个智力测验题:‘为什么你们是呆鸟?’猜对了的今晚喝啤酒按七五折收费!”

船到站了,一批又一批的潜泳能手在刻舟处跳下求剑。剑没求着,却捞上了各种硬币、易拉罐、罐头瓶子、首饰、金银戒指、手镯、防水手表、怀表,以及各种沙石、水生动植物等。

行船了,打捞停止。又一站,又打捞一次……。船到终点站,便在终点站打捞。休息保养十二小时以后,船往回开,便又在行进中的每一站打捞。

历时一年,剑虽然尚未捞上来(总有一天会捞上来的),但是捞上来的物品也算得上是洋洋大观。先是办了展览,后又分别举行了拍卖、寄卖、代售、甩卖活动。得失相较,虽然航运公司与贵客所在单位贴了些钱,但不论打捞者、船工还是旅客都捞到了一些好处。尤其是,培养了一批潜水能手,有的走向全国,有的走向世界领了奖牌,他们一致认为该船是潜泳的摇篮,船长是潜泳之母。他们的事迹,翻译成了六国文字,登载在各大报上。据悉,最近《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已派干练编辑人员前来采写他们开创的纪录,并准备将他们的故事拍成影片,在“正大综艺”、“世界真奇妙”节目中播放,云云。

(摘自《小小说精选》)

14.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贵客在江轮的甲板上舞剑,一个亮相,手一松,把剑落入了江水之中”这个特定镜头,有作者对其剑术缺陷的讽刺,也有对宝剑落水的遗憾。
B.小说总体上采用“故事新编”的写法,与古代寓言刻舟求剑相比,既有坠剑、刻舟、求剑等相同的情节,也有讽刺不知变通、自作聪明的相同主旨。
C.出口转内销、保险、飞毛腿、爱国者、公款吃喝、吉尼斯、正大综艺等等,是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写照,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众生万相。
D.作者通过“贵客”和“船长”之口,用简洁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广阔的生活画面,展现了当今社会生活,反映了社会心态。
E.“贵客”和“船长”没有姓名,也没有相貌特征的描述,作者把重点聚焦于他们夸张式的语言、荒诞的行为上,突出了各自的性格特点。
15.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贵客”的性格并作简要分析。
16.船长在“船帮刻上一柄剑的模样,又刻上几行字……”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17.结合具体描写,探究小说的思想意蕴。
2016-11-18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6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上第四次月考语文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驻足河南灵宝的黄河岸边,我想起了一个在黄河边长大的诗人:塞风。也许,在今天的灵宝,甚至在今日的诗坛,知道塞风这个名字的人并不多。可我要说:塞风,不应该被忘却!这不仅是因为他对人生有独到的感悟,更是因为他粗犷、雄放的诗作,恰似黄钟大吕,成为一只打磨我们民族精神的砂轮

塞风一生爱诗。他的一生,是诗的一生。他本人就是一首诗,一首铁骨铮铮的诗。这使我想起诗人还是一个16岁少年的时候,曾写过的一首18字的短诗,题为《弓》:

面对西北角/早已义愤填膺/我拉圆/大地的弓。

这真是一首绝唱!这首诗写于1937年7月,正值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的时刻。一个生长在黄河之滨,啜饮黄河乳汁长大的孩子,以烈火燃烧般的语言,倾吐了一个民族对侵略者的满腔怒火。这醒目惊心的“拉圆大地的弓”,活灵活现地展示了诗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刚烈豪迈、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它是诗人自己,但又不仅仅是诗人自己,而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整体意志的化身。凝聚在那张弓上火一般的诗情,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意志和心声。有评论家认为:这是诗人的发轫之作。也有评论家认为:这是诗人的奠基之作。无论是发轫也好,奠基也罢,诗作《弓》形成的艺术风格,诗人一生未变。这支弓射出去的箭,画出去的弧,就是诗人塞风灿烂的一生。

纵观塞风的人生经历和他的诗作,我们或许可以把他的一生划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诗与革命阶段。这个阶段从1937到1957年,诗人一边投身革命,一边创作。他从19岁就离家出走,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之后,又辗转于成都、重庆、开封、南京等地,1946年回到胶东解放区,直到全国解放。这段时间,他的诗与革命为伴,写下了《忆重庆》《回眸》等大量诗作,成为那个时代的写照。第二个阶段是诗与苦难阶段,即从1957年到1979年。诗人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打成“胡风集团”的骨干分子,1958年又戴上了“右派”的帽子,诗人不幸,似从一片光明中坠入万丈深渊。当时,诗人被发配到黄泛区劳改农场去劳动改造。但他并没有沉沦,一直坚守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正像他的诗句所写的:“即使被风暴/撕成一片片/我也不肯背离自己的名字/——帆!”面对苦难,塞风在诗中唱道:“伤痕对我而言/正是一幅美丽的图案。”这段时间,他写下了大量的诗作,其中最有名的是沉郁、悲壮的两句:“黄河,长江/我两行浑浊的眼泪。”著名诗人贺敬之在《致塞风同志的一封信》中说:“黄河,长江——不仅是你的两行眼泪,更是你的两道奔腾不息的诗行,是你生命的两条血浪汹涌的大动脉。”这首只有两行的诗,不少人誉为诗与苦难的经典之作。直到后来,诗人常常戏谑地说,“我一生只写了两行诗。”第三个阶段是诗与生命阶段。即从诗人平反到他去世。这期间,冤案得到昭雪后,诗人的激情像黄河之水喷涌而出,一发不可收。诗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写黄河的诗。诗人笔下的黄河,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他呈现给我们的不是象征中华文化的古老的黄河,而是面貌全新、有着丰富现实寓意和精神内涵的黄河。我们说,塞风从黄河身上找到了展示时代风貌、展现民族精神以及展现诗人自身精神世界的生命载体。塞风曾经说过:“在太阳强烈的光照下,这条跳动着火焰的诗河,我为彻底被它熔化而骄傲,而幸福!”这朴素的话语,恰到好处地揭示了塞风诗歌的精神实质。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的诗已经和生命融合在一起。“自谓酿了一生的酒/总算达到了清纯/诚心诚意斟给你/换得一个更美丽的自信”。这是用生命酿成酒浆的写照。

塞风是黄河乳汁喂养的参透了人生奥秘的诗人。他虽已驾鹤西去,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诗作。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曾对他的诗作做过这样的评价:“他是精神的执火者,是一个纯粹的人,是一个不败者。长期以来,极少有人在思想上、在道德激情方面,曾像他那样赐我以巨大的力量。我从他的诗章中,始终感受着火一样的热烈。一个人能像他那样不倦地歌唱,为正义和爱不停地奔走呼告,就是一个奇迹,是人类不曾屈服和至尊至贵的有力证明。”他不应被人忘却,他在中国诗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意象沉实,感情炽热,直指人心,催人泪下,像从苦难中提炼出的金子,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文与其说是一篇人物传记,不如说是一篇推介词,作者为读者推介了塞风这位诗人及其诗作,读来使人心灵深受震撼。
B.作者巧妙地从创作诗歌与人生际遇相结合的角度将塞风的人生划分为三个阶段,划分合理,各阶段笔墨分配也比较合理。
C.作者行文时,大量而巧妙地引用了塞风的诗句和他人的评价,可谓联珠缀玉,使读者不但了解了塞风本人,还受到了诗情和美感的熏陶。
D.塞风的诗“像从苦难中提炼出的金子”,这是作者对塞风诗歌的盛赞,所谓诗如其人,这也是作者对塞风为人与精神的颂扬。
E.读了此文,我们可以约略了解到,塞风的诗在内容上与杜甫的相似,意象沉实,但因炽热感情的灌注,其诗风更接近于李白。
19.请结合材料,概括塞风的性格特点。
20.画线处“这不仅是因为他对人生有独到的感悟,更是因为他粗犷、雄放的诗作,恰似黄钟   
大吕,成为一只打磨我们民族精神的砂轮”一句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21.作为一位“不应忘却的优秀诗人”,塞风的人生对你有哪些启发?请谈谈你的认识。
2016-11-1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上第四次月考语文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