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天津 高三 二模 2023-05-08 64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西安大唐不夜城出了新玩法——盛唐密盒。有多火爆?几乎场场爆满!历史人物“房玄龄”“杜如晦”带着游客花样互动,热闹非凡。甚至有人整理并背了题库专程来挑战,流连忘返。盛唐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今天的西安,把大唐文化这个超级网红IP推向了新的高度,把文化自信诠释得(       )。

盛唐密盒中的“房玄龄”“杜如晦”,身着唐装与游客攀谈,在头脑碰撞中抛出一个个有趣的“梗”,大大提升了游客的游玩体验。超越了看风景、拍照片的层次,盛唐密盒转而探索历史、文化与游戏、互动的结合,____________。

盛唐密盒(       )脱口秀表演形式,突出人物特点,在互动中普及中国文化。无彩排表演,充满了惊喜和意外。有的游客“过五关斩六将”才胜出,答不出问题的游客,多会获得与演员合影的安慰奖。现在,“来,拍照”已经成为吐槽没文化的热词。

盛唐密盒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或许无法与上海迪士尼“沉浸式文旅”(       ),但其沉浸式科普学习与大唐场景游览兼具的欢快氛围,却是前者所不具备的。“唐文化”的(       )是独一无二的,“给我一天,还你千年”,这就是每一个旅客在这场沉浸式旅游中的最完美的体验和最大的收获。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酣畅淋漓             汲取             同日而语             特点
B.淋漓尽致             借鉴             相提并论             标签
C.淋漓尽致             汲取             同日而语             特点
D.酣畅淋漓             借鉴             相提并论             标签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游客不仅能体验游园的乐趣,而且能梦回大唐,探索悠久的人文底蕴,亲身感受繁华的盛唐风貌。
B.游客既能体验游园的乐趣,也能梦回大唐,探索悠久的人文底蕴,亲身感受繁华的盛唐风貌。
C.游客不仅能体验游园的乐趣,而且能梦回大唐,亲身感受繁华的盛唐风貌,探索悠久的人文底蕴。
D.游客既能体验游园的乐趣,也能梦回大唐,亲身感受繁华的盛唐风貌,探索悠久的人文底蕴。
2023-05-08更新 | 40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ChatGPT作为一款聊天机器人,可以让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顺畅,大大提升政民互动体验。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AI技术会使政府与公民的互动过程实现重构,并推动人机界面、人与人的界面发生深刻变革。

公民企业在同政府工作人员打交道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身心俱疲。人们往往不知道该找哪个政府部门办事,具体应该寻求谁的帮助,以及需要准备什么材料。ChatGPT所承载的强大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将会对政民互动带来全方位的深层次冲击,使政民互动体验实质性改善。避免办事无门、沟通无路、咨询无人等问题。

ChatGPT的复杂推理能力很强,但是还无法达到人类的情感能力,这可能会影响公众与政府的交互体验。相对来说,人是情感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更加被人所接受。ChatGPT目前还难以具备共情和同理能力,不过,从公众办成事、办好事的角度来看,ChatGPT应用带来的政务服务体验改善,必将会远超其他既有做法取得的效果。

(节选自《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会带来数字政府革命吗?》马亮)

材料二:

数字孪生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数字化表达建构出与实体社会一模一样的平台即数字孪生体,将社会问题在虚拟空间中模拟出来,形成清晰、有序的镜像。

当前,数字孪生技术在中国城市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得到了业界和政府的广泛认同。数字孪生城市所秉持的基本理念,就是当面对真实的世界时,通过技术由实入虚、建构虚拟的城市,进行分析和判断,观察其基本的运行,进而形成管理决策,进而形成对现实世界的操控和管理,实现以虚控实的基本理念。数字孪生技术所印证的管理理念,是人能够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对现实世界的真实管理控制。可以看到,人们对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态度更多的是认同和支持。但当谈论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时,人们的态度产生了分化,有赞同,也有批评和质疑。

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的迭代升级,使机器学习的功能得以强化,甚至可能超越人类的思考,这也改变了人机关系,使人与机器的边界变得模糊。

(节选自《从数字孪生到机器学习:公共价值失灵视角下的ChatGPT》)

材料三:

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技术冲击之下,能否保持整体劳动力可持续(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保住饭碗”),无论是对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非常关注。

在人工智能时代,新技术对劳动力的“质”和“量”都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在低技能岗位可替代性强、就业保障缺失的情况下,可能产生劳动收益的逐底竞争,甚至是资本和技术对劳动岗位的不合理控制,乃至对劳动者的剥削,以赚取更高的利润,形成对劳动力生存威胁的“恶性循环”。

其次,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个体劳动力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显著增大,对于下一代教育的投入成本、专业的选择成本和培养的综合成本大大增加,引起了繁育后代所需的生活资料的急剧上升。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波动引起的同辈竞争,引发的“鸡娃”等现象,已经成为我国推广人口政策的严重阻碍。再次,由于新技术的更迭频率大大提高,更迭幅度高出天际,提升劳动素养和技能所需的支出更将显著增加。

(节选自《人工智能时代的整体劳动力可持续问题——基于ChatGPT的思考·叶林》)

材料四:

企业上云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业务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

   

(材料来自《一本书读懂数字化转型陈雪频》)

3.下列对材料一、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是一款具有复杂推理能力的机器人,可重构政民互动过程,改善政民互动体验。
B.ChatGPT使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可以具有人类的共情力和同理心。
C.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先建构虚拟的城市进行操控与管理,进而化虚为实,实现对真实世界的管控。
D.相对于人工智能技术,人们对于数字孪生技术更莫衷一是,质疑之声多过赞美。
4.下列各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依然胜过人机互动。
B.数字孪生体是模拟镜像而形成的清晰、有序的实体社会。
C.四分之一的企业完全未上云,严重制约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提升。
D.企业基础设施上云程度与消费者洞察数字化程度呈正比。
5.在未来社会中,以下哪种情况一定不会发生?(     
A.李华准备开公司,通过ChatGPT应用程序,提前了解办理流程,带好材料,一次性快速办理成功。
B.李霞的伴随式AI机器人,不仅能时刻陪伴他,跟他一起学习和生活,还能通过思考帮他想办法。
C.李文要去学习某项关键技术,发现提升劳动素养的补习班门庭冷落、门可罗雀,甚至免费学习都无人问津。
D.李明的企业基础设施上云后,基于数据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并快速验证产品性能,很快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2023-04-28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淹少孤贫,常慕司马长卿、梁伯鸾之为人,不事章句之学,留情于文章。

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素专据上流,咸劝因此举事。淹每从容进谏,景素不纳。及镇京口,淹为镇军参军,领南东海郡丞。景素与腹心日夜谋议,淹知祸机将发,赠诗十五首以讽焉。会东海太守陆澄丁艰,淹自谓郡丞应行郡事,景素用司马柳世隆。淹固求之,景素大怒,言选部,黜为建安吴兴令。

桂阳之役,朝廷周章,诏檄久之未就。齐高帝引淹入中书省,先赐酒食,淹素能饮啖,食鹅炙垂尽,进酒数升,文诰亦办。相府建,补记室参军。高帝让九锡及诸章表,皆淹制也。建元二年,又领东武令,参掌诏策,后拜中书侍郎,王俭尝谓曰:“卿年三十五,已为中书侍郎,才学如此,何忧不至尚书金紫。所谓富贵卿自取之,但问年寿何如尔。”淹曰:“不悟明公见眷重。”

永明三年,兼尚书左丞。时襄阳人开古冢,得玉镜及竹简古书,字不可识。王僧虔善识字体,亦不能,直云似是科斗书。淹以科斗宇推之,则周宣王之前也。简殆如新。少帝初,兼御史中丞。明帝作相,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宦宽猛能折衷令为南司足以振肃百僚也。淹曰:“今日之事,可谓当官而行,更恐不足仰称明旨尔。”于是弹中书令谢朏、司徒左长史王绩、护军长史庾弘远,并以托疾不预山陵公事。又奏收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并赃货巨万,收付廷尉。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内外肃然。明帝谓曰:“自宋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

永元中,崔慧景举兵围都,衣冠投名刺,淹称疾不往。及事平,时人服其先见。东昏末,淹以秘书监兼卫尉,又副领军王瑩。淹乃谓子弟曰:“吾本素宦,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人生行乐,须富贵何时。吾功名既立,正欲归身草莱耳。”疾迁金紫光禄大夫,改封礼陵伯,卒。武帝为素服举哀,谥曰宪。

(选自《南史·江淹》,有删节)

【注释】①九锡: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公元479年3月,宋顺帝任命萧道成为相国,颁赐九锡.同年4月,萧道成受禅于宋顺帝,为齐高帝,年号建元。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酒数升                         讫:完毕
B.亦不能                                谙:熟识
C.收付廷尉                           辄:总是
D.衣冠投名刺                    悉:全都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赠诗十五首以讽焉                    度我至军中,公
B.言选部                                                     而智勇多困所溺
C.不悟明公见眷                         铿然有声者
D.疾迁金紫光禄大夫                  则思知足自戒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振肃百僚也
B.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振肃百僚也
C.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振肃百僚也
D.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振肃百僚也
9.下列六句分编四组,全能直接体现江淹才华横溢的一项是(     
①食鹅炙垂尽,进酒数升讫,文诰亦办②才学如此,何忧不至尚书金紫
③高帝让九锡及诸章表,皆淹制也④淹以科斗字推之,则周宣王之前也
⑤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⑥淹以秘书监兼卫尉,又副领军王瑩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③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少帝即位,不行德政,好多人都劝景素趁机起事,江淹每每劝阻,但景素不仅不听他的劝告,还将江淹贬为建安吴兴令。
B.江淹不仅有才华,而且懂得为官之道。齐高帝晋位宰相,补他作记室参军,三十五岁便官拜中书侍郎,王俭认为其前途不可限量。
C.齐明帝作丞相时,要江淹整顿百官。江淹弹劾了一大批不称职和贪赃枉法的官员,使朝廷内外风气一片肃然。
D.江淹身居高位却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他认为人生快乐就好,淡泊富贵;在功成名就之时,他却萌生了退居乡里的念头。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淹少孤贫,常慕司马长卿、梁伯鸾之为人,不事章句之学,留情于文章。
(2)淹以科斗字推之,则周宣王之前也。简殆如新。
12.有人说江淹的政治嗅觉灵敏度极高,阅读文章后,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江淹的政治智慧都有哪些并举例说明(至少两个方面)。
2023-05-08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13.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题王晋卿画后

【宋】苏轼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

试君眼力看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

题宗室大年画(其一)

【宋】黄庭坚

水色烟光上下寒,忘机鸥鸟恣飞还。

年来频作江湖梦,对此身疑在故山。

【注释】赵令穰,字大年,画家。大宋开国太祖赵匡胤的五世孙。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文人与山水渊源深厚,常以诗寄情,以画寓意。苏黄二人所观之画,一为山中景,一为水中景。
B.王晋卿的画中有石、虎、松、龙、山,远近结合,层次丰富。赵令穰的画中有水、烟、江、鸟,动静结合,淡雅写意。
C.两首诗均先描画景,再写观画人的表现,都遵循了古典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章法,起自画作又合于画作,首尾呼应。
D.苏轼独好陶渊明之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主张诗歌“平淡而山高水深”。两首诗的风格都体现了各自的喜好。
(2)自选角度赏析“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一联。
(3)题画诗充分体现了诗情画意的中国式审美。这两首诗借助于画意分别表达了怎样的诗情?
2023-04-28更新 | 40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 容易(0.94)
名校
1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____________,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4)然秦以区区之地,____________,序八州而朝同列。(贾谊《过秦论》)
(5)孔子曾经对子贡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它抛弃了自我中心主义,体现出更强的自我责任与道德约束,这既是中华文明的内在品格,也代表着中国对世界秩序的想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