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三模(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福建 高三 三模 2023-05-22 39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运河文化的特质是什么?千年运河、沟通南北是大运河区别于长城、黄河的重要特点,在千年南北所建立的时空之中,运河沟通的功能最为显著。兼具运输功能、生活场域功能和文化象征意义的大运河,不仅是一条经纬中国、运通华夏的河流,还是一种利器明德以厚民性的文化。在大运河全景意识之下,大运河物理空间中的在文化空间中演化出了联通、流通、变通和融通等多重特性与价值。

联通是运河人工开挖并利用自然河道联江达海以通四域的功能。封山浚川、连接江河湖海是中国传统天下观和帝王交通天下的文化理想。自春秋以来,各级各类政权所不断进行的开凿运河的实践,正体现了对这一文化理想的不懈追求。时间脉络中,运河经历了由区域内至区域间进而纵贯南北的过程。隋唐以降,大运河联结的范围扩大,进而实现了五大河流之间的沟通,并且在唐、宋时期以浙东运河为通道,实现了运河与大海的连接,将运河区域连接至世界范围。在政治领域,隋唐宋至元代,运河从人字形到一字形的改变虽未改变政治中心对江南财富的依赖,但将国之都城逐渐从黄河流域拉至运河并作南北分布。大运河跨越区域之畛域,进而通过其他东、西之自然河流及交通枢纽相互联结,共同构建了中国地域的线性框架格局,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部分解决了集权政治的稳定性、区域地方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等问题,保证了国家统一和安全。

流通是运河因联通而带来的物流与信息传播,以及进而形成的社会流动。漕运无疑是运河最重要的流通功能。漕运是国家行为,而包括漕运在内的物资与信息流通则不仅是国之制,还是形塑中国社会发展的利之道。隋朝大运河开凿以后及至晚唐,农商交相养的经济发展趋势明显。汉唐以来单一农业经济正在逐步转型为农业和工商业并重之形态。北宋以开封为中心的运河,可以中转从长江、赣江、黄河等自然河流转而来的布帛、金银等物品;与浙东运河相连的海上丝绸之路总在南宋逐渐取代了汉唐以来的陆上丝绸之路,形成了新的世界范围内的物资流通渠道。明代运河已成南北之势,此时期的大运河已成为一个磁场,吸附着各层次人群南北流动。在这一进程之中,大运河漕运继续维持着商业物流以及由此带来的信息、资源的流动,进一步形塑了中国社会农商并存的底色。

变通指运河本体、漕运制度则变、变则通的进程及其所折射出的技术更新与观念变革。空间序列中,运河的开凿,历区域而达中国。元代大运河弃弓走弦,既是唐宋以来沧海桑田、河道淤塞所致,也出于王朝改弦更张的考量。自此,京杭运河又在引水、穿越、泄水等系列工程变化中,积累新的经验,通时下之淤浅,迎时局之改变。运河的变通,政治层面上终以利漕运为目的,社会层面上则以益平衡为结果,同时变通本身又体现了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精神追求。

融通是河流流动所带来的流经区域文化融合的态势。大运河作为人口迁徙、信息传播、物资流通的载体,使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叠加并彼此渗透。更重要的是,运河的高度流动性也带来社会和文化的高流动率,导致社会纵向流动加快,弱化了既定人群社会地位的差异,形成了社会及文化的融合。当然这种融合并未突破阶层畛域,而是指社会上、下阶层更加频繁的互动,造就了社会相对开放、融合的态势。

融通,并非指运河将区域文化融为一体,而是指其形成了一气周流的态势。一方面,运河流经的区域文化有其特定的土壤,文化类型纵非对立但必然有异,事实上,大运河流经区域也并未形成具有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文化区域;另一方面,融合并非各种元素简单相加,也不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就会形成新的变量,而是指多元文化及运河之间融合自洽的状态。

当下,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的背景之下,依然是大运河文化的逻辑起点和核心特点,它所演化出的联通、流通、变通及融通的功能虽已部分发生变化,但其精神的核心要义依然可以贯通古今,万物流通带来的不仅是扁平世界的趋势,还有世界文明的互鉴。大运河文化以其达之力,继续形塑着中华文化,推动着社会发展。

(摘自吴欣《大运河的文化特质》)

材料二:

2013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发出中外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同年10月,在访问东盟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至此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倡导、全球参与的开放型国际合作机制被正式提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一带一路倡议主导实施的五通建设将中国与世界联动起来。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平台不断发展壮大。从五通实施指数来看,政策沟通层面,截至20231月,中国已同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摘自蒲小平《大一带一路十年建设的成就及时代内涵》)

1.下列对材料一的引语在文中意义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利器明德,以厚民性”指大运河具有国防功能和教化百姓的文化功能。
B.“天下观”指通过封山浚川、连接江河湖海来解决国家交通问题的观念。
C.“农商交相养”指隋朝大运河开凿以后出现的农业和工商业并重的形态。
D.“弃弓走弦”指元代大运河因河道淤塞而用积累的新经验来进行河道治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运河跨越区域之界限,凭借自身构建中国地域的线性框架格局,从国家战略上促进经济和政治格局的改变。
B.以开封为中心的运河在南宋逐渐取代汉唐以来的“陆上丝绸之路”,形成新的世界范围内的物资流通渠道。
C.运河本体和漕运制度因时而变,产生政治层面和社会层面上的良好效益,体现了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精神追求。
D.运河作为流通的载体导致社会纵向流动加快,有效打破社会上、下阶层的固化状态,造就社会相对开放、融合的态势。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曾下令开凿邗沟,连通长江与淮河水系,这可以作为“国之都城逐渐从黄河流域拉至运河并作南北分布”这一论断的依据之一。
B.明代大运河已成为一个磁场,说明此时期的政府重视漕运建设,从国家层面采取措施来促进南北流动,并允许农商并存的社会发展模式。
C.孟子说“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观千年运河的发展历程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观察时势更迭变迁,以及在形塑中华文化、推动社会发展上的作用。
D.大运河文化的核心是“通”,大运河区域物流与信息表现为高流动性;而《乡土中国》里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是不流动性,人与空间的关系是安土重迁。
4.如何辩证理解大运河的“融通”功能?请结合材料一分析。
5.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你对“一带一路”建设十周年来“通”之功能的理解。
2023-05-2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三模(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火光在前(节选)

刘自羽

我们命令你们:奋勇前进……

毛主席、朱总司令1949421日《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夜间十一点钟,云散月出,江上闪着白光。

在港汊的芦苇丛中,指导员李春合作最后一次火线上的动员:

“我们上船要快!坐船要稳!登岸要猛!只有前进没有后退——同志们!最后消灭敌人的时候到了!”

他的一字一句燃起每个战士心中的火焰,王春也暗自下着决心。

时间到了,他们由芦苇丛中看见连长闪动着发白的衣服,赶紧跟上去。小河汊静而发白,蚊虫在低湿之地,像一团团烟雾,滚来滚去,粘在人脸上刺疼着。师长陈兴才和政治委员梁宾出现了,空气立刻严肃起来,他们下了渡江的号令。王春记得从1947年四平担任突击任务以来,师首长是第一次亲自到突击进来。他听见连长和指导员果决地说:“首长放心,坚决完成任务!”那声音就好像从他王春心里发出一样。他们敬礼了,转过身了,命令各排按已经编排的序列登船。

上船时,机枪射手李风桐刚刚在芦苇丛中还倒在地下打摆子,浑身哆嗦成一团,牙又碰得嗒嗒响,现在一听连长命令,一下跳起来,额头上汗珠淋漓,玉春觉得不能让一个病人在前面、就拉着李凤桐的胳膊,说:“老李,你是射手,要打先打坏我。”自己就跨上船,船在脚下剧烈地摇摆着,他就一直扑向船头。

船已悄悄拢齐,摆开了一条线向江南前进了。这时,月光不断在波涛上闪亮。

船渐渐行远,听不见船桨划水声了。这时将近午夜,月亮更以无比清辉直临高空。现在时间过得是这样慢,江北岸各营各连的船只都等在岸边,被江水轻轻地簸动着。船上、岸上千万人的眼睛,在这同一时间都向着这天险长江遥望,等候这六只木船创造英雄的奇迹。

六只船拉成一条线,正与江心汹涌急流和陡然而来的江风搏战。船像跷跷板一样,一下这头升上去,一下那头升上去……浪花就向上跳,拂卷过人们头顶,水永远像雾一样包围着他们,战士们紧紧拉着手,谁也不动一动。船似乎停止不前了,只在江心急流上荡来荡去,对面那儿团红火光忽高忽低。……突然,有一只船抛开其余的船,前进了,前进了,然后一只,又一只,每只船挣扎着穿过了波浪。江岸的火光愈来愈矗立、鲜明,船上的人清楚地看见那跳荡的火焰和激烈吹动的浓烟,甚至敌军士兵走来走去的幢幢黑影。战士的心都紧张起来,肌肉都坚硬作一团,到了最危险的地方了,月光下早就该被发现了,但岸上一丝动静没有。距离在可怕地缩短:五百米,四百米,现在只有三百米远了……

突然,火光熄灭了。骤然间,船上的人就如同脱得赤条条地站在众人面前,月色是那样可怕地明亮。

机关枪一片流火似的从岸上朝江面上扫,就如同红热的熔铁倒出来,千万火星跳起,迸落。小船在火网下就像在熔液中翻滚的黑铁片。西侧敌人主要炮兵阵地也盲目发炮了,轰隆轰隆响着,那唏唏的吓人的巨型炮弹拖着一条条长尾巴似的叫啸。江水上映出各种火光,子弹“嗤嗤”地打在船帮上、打在船舱里。

担任突击任务的第一船,冒着弹雨前进。突然第二船的长胡子老水手中了子弹,船失去掌握,立刻可怕地倾斜着在急流中间乱转起来,这是千钧一发的一刻。突然间所有的人听到从第三船上发出高叫的声音:

“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的部队呀!”

这是指导员李春合的声音,仿佛这声音可以改变一切客观情况。在急流中乱转,眼看要打翻的船上,战士们奋力划动手中木桨。那个长胡须的老水手,从人脚底下爬出来,月光照着他满脸黑糊糊的血迹,他一扑就扑在舵把上,把整个疼得震动的身子压在舵把上,跟那汹涌有力的江流奋战。这船于是又冲了出来,在弹火纷飞下前进。

第三船在十七米达远的距离,给一颗六0炮弹打中了,左舷上急速地冲进水来,没等人们做任何动作,第二颗炮弹又把船尾打得粉碎,船可怕地向急流里沉下去。炮弹爆炸时,每个战士都给碎片打伤了。指导员李春合猛喊:“同志们,浮也浮上岸去!”他首先跳进江,他们在汉水练习渡江,都学过游水,他拼命挥动两手两脚,打着浪花,向前浮了几步。拨转头一看,大部分带伤的勇士们都跟在他后面浮着。

李春合用了极大力量,三四次,才抓到扑浅岸边的一只木船,他伸起上半身,在火光下忽然看见那船舱里仰卧着一个人,正是那长着长胡子的,今早黎明时分自动带了六只木船来的老水手,现在他死了。他的表情是那样安详而庄严,火光像树影一样在他脸上突突跳着,他一只手长长地挂在船边,浸在水里。在这很短促的几秒钟里,一连串七颗光华灿烂的照明弹升上天空,闪着惊人的白光,通知全军偷袭天险长江成功了。

突击连首先占领了滩头阵地。二十分钟后,六0炮、迫击炮,开始从这里掩护步兵,一举冲上乱石岩高地。从十二点钟到黎明,他们正面打下敌人非常凶猛的三次反击,同时七连就急急沿江涉水,出奇制胜,一下冲向敌人江防工事中主要炮兵阵地,封锁敌人南退过江的通道。敌人已落到口袋里了。

清晨,太阳出现,一层鲜艳的红光反映在江水上、岸上、树上。梁宾向夜来激战过的山岗上走去。那里有无数爆炸出来的洞穴,蜿蜒的战壕里外堆着敌兵尸体,……他看见一个自己的勇士和一个敌人紧紧抱在一起牺牲了,看样子他们经过了激烈的赤手搏斗。牺牲者身边遗留下一支步枪,枪上的刺刀已折断,沾着斑斑血渍。他弯下身拿起半截刺刀,昂着头继续向前走,朝群山掩映的、闪着阳光的远处走去。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木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几处语言描写,都采用短句,且频繁使用感叹号,或表现人物紧张、激越的情绪,或表达人物果断、肯定的语气。
B.“月光下早就该被发现了,但岸上一丝动静没有”,表现敌军在一片安静中麻痹大意,未能察觉我方船只趁着夜色渡江。
C.标题中的“火光”既指江面上蔓延的战火,预示渡江战役的艰险,也象征着生命之光、革命之光和胜利之光。
D.倒数第二段写战斗接近尾声,具体叙写了红军以势如破竹的攻势,有策略、有步骤地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7.关于文中“长胡须老水手”这一形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有关长胡须老水手的情节,既体现了战斗的惨烈,也表现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B.小说反复强调老水手留着长胡须的外貌特征,突出他在群体形象中的独特性,引起读者对他的关注。
C.小说浓墨重彩地描写长胡须老水手,因为他是这场战役最终取得渡江胜利的关键性人物。
D.小说塑造长胡须老水手这一形象,表明军民团结,人民军队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战胜一切困难险阻。
8.小说是虚构的,新闻是写实的。战地记者刘白羽笔下的渡江战役,既呈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又不失“书写的浪漫性”,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9.本文与孙犁的《荷花淀》都有战斗场面的描写,请比较二者的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昔赵宣孟之绛,见骫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蠲而餔之,再咽而后能视。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宣孟与脯二朐,拜受而弗敢食也。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宣孟曰:斯食之,吾与女。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处二年,晋灵公欲杀宣孟,伏士于房中以待之。因发酒于宣孟。宣孟知之。中饮而出。灵公令房中之士疾追而杀之。一人追疾,先及宣孟之面,曰:嘻!君舆!吾请为君反死。宣孟曰:而名为谁?反走对曰:何以名为?臣骫桑下之饿人也。还斗而死。宣孟遂活。此书之所谓德几无小者也。宣孟德一士,犹活其身,而况德万人乎?故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博则无所遁矣。

孟尝君前在于薛,荆人攻之。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谓淳于髡曰:荆人攻薛,夫子弗为忧,文无以复侍矣。淳于髡曰:敬闻命矣。至于齐,毕报,王曰:何见于荆?对曰: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王曰:何谓也?对曰:薛不量其力,而为先王立清庙。荆固而攻薛,薛清庙必危,故曰薛不量其力,而荆亦甚固。齐王知颜色,曰:嘻!先君之庙在焉。疾举兵救之,由是薛遂全。颠蹶之请,坐拜之谒,虽得则薄矣。故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见人之急也,若自在危厄之中,岂用强力哉?强力则鄙矣说之不听也任不独在所说亦在说者

(节选自《吕氏春秋·报更》)

【注】①骫:通“萎”。②蠲而餔之:做成粥而喂他。蠲,通“饘”,稠粥。餔,同“哺”,喂。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强A力B则C鄙D矣E说F之G不H听I也J任K不L独M在N所O说P亦Q在R说S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更与女”的“更”意为另外,与《陈情表》中“更相为命”的“更”相同。
B.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C.文王,文中指姬昌,周太王之孙,周朝奠基者,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D.颜色,意为脸色,与《琵琶行》中“暮去朝来颜色故”的“颜色”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宣孟在去往绛的路上遇见枯桑下一个饿倒的人,就施舍食物给他,在得知他挨饿的原因后又送给他肉干和钱。
B.晋灵公准备谋杀赵宣孟,他请赵宣孟饮酒,并派勇士潜伏在房里等待,赵宣孟识破晋灵公的阴谋,中途逃跑了。
C.淳于髡出使楚国,返程途经孟尝君的封地薛,获得孟尝君亲自送行郊外的礼遇,并从他那里得知楚攻薛的消息。
D.淳于髡向齐王指出楚、薛各自存在的问题;齐王因为先王宗庙在薛,所以立即发兵救薛,薛因此得以保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宣孟德一士,犹活其身,而况德万人乎?
(2)至于齐,毕报,王曰:“何见于荆?”
14.文中所述赵宣孟与孟尝君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2023-05-20更新 | 25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三模(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池上竹下作

【唐】白居易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公余对竹

【宋】王禹偁

冠褐飘飘乍退公,引吟留坐一丛丛。

买添幽景浑无价,洗却繁阴别有风。

曾任雪欺终古绿,也从桃映暂时红。

此君合是吾庐物,会种婵娟伴钓翁。

[注]①冠褐:粗布冠带。②买添:再买。③洗却:除了。

15.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首联都直接扣题,前者写翠竹荫蔽、池水依伴的优美环境;后者写公事之余的生活。
B.白诗颌联写诗人饱食安睡之后信步竹林间的情景,王诗颔联写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与难得。
C.白诗颈联用拟人手法表明选择师友的标准,王诗颈联用比喻手法抨击趋时媚俗的污浊世风。
D.白诗中“悠悠”意为忧思、忧心忡忡的样子,王诗中用“婵娟”一词代指形态美好的竹子。
16.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3-05-21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三模(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离骚》中“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一句含义相近,表达了陶渊明的自我宽慰之意。
(2)柳永《望海潮》中聚焦西湖,打破时间界限,将两种花集中在一个画面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期以来,黄河一直是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的对象。唐代的诗人就留下了许多关于它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它满足时代和人民需要的程度。我国部分宝贵的非遗技艺之所以,走到失传边缘,是因为它们只是冰冷地躺在展示柜里,而忽视了与大众的互动与共情。为什么我们时常感到吟诗词、贴福字、挂灯笼等不可或缺,是因为它真实地走进了日常,回归到我们对文化的需要里。

文化的继承,并非原样复刻传统,也不是点缀式地使用中国元素。简单嫁接,,皮相再俊俏,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融入新的生活需求、生活视野,传统文化才能既保持永恒,又随物赋形,润泽人们的当代生活和精神世界。

“不日新者必日退”。中华文明如万古长河,奔流不息,是因为中华文化不是的文化,而是成长中的文化、变化中的文化、与时俱进的文化。传统文化要在不断更迭的时代变幻中站稳脚跟,必须依靠创新。我们既要挖掘好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也要挖掘好中华风物的独有特色和消费动力,从中华文明中采矿,号准时代脉搏,让更多美好的中华风物,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共同守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贝。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划线句子有特别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2023-05-21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三模(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五好友围坐火炉旁煮茶,茶香氤氲;再搭配上现烤的红薯、桔子、板栗,氛围感十足。围炉煮茶本是美事一桩,但如在封闭的室内进行,极易引发安全问题。

在室内使用炭火围炉煮茶,炭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轻度一氧化碳中毒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四肢无力、恶心、呕吐、轻度意识障碍、嗜睡……,会危及生命。,氧气含量会不断下降,积聚二氧化碳。当室内含氧量低至10%以下时,也可能危及生命。

而围炉煮茶的质量也参差不齐,相关套餐价格在电商、团购平台上出售从几十元左右到一两百元不等。点燃的炭炉时有火星溅出,炭烧时间过长、炉子外表面温度过高,都可能引起周边可燃物燃烧。“才烧了两次,底盘就烧出一个洞来,桌子都烫坏了。”在一名买家晒出的照片中,铸铁炭火烤炉底部的洞清晰可见。

此外,一些经营围炉煮茶的商家默认顾客了解围炉煮茶的程序,,顾客想怎么操作就怎么操作,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20.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22.为了安心舒适地围炉煮茶,请针对上文内容,拟写两条安全提示标语。要求:每条不超过20字,且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宓子贱治理单父,每天弹琴取乐,很少亲自到公堂去,却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巫马期(接任他)治理单父,每天星星没有落就出去,紫星满天才回家,日夜不得休息,政事总要亲自处理,最后也把单父治理好了。

巫马期向宓子贱请教治理好单父的缘故。宓子贱回答说:我的这套办法叫做凭借众人才力,你的那套办法叫做依靠一己之力。靠一己之力办事,当然分外劳苦;靠众人才力办事,所以能轻松安逸。

这则寓言故事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刘白羽(1916-2005)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4《吕氏春秋》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白居易(772-846)  咏物言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190.65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0-220.4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  宣传语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人生感悟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