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广东省茂名市一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三 三模 2023-06-16 32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中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高能爆发探索者慧眼卫星等三大科学装置,通过天地联合,同时探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这将给神秘的宇宙事件及其背后机制的研究带来曙光。

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最剧烈的天体爆发现象,它短至几毫秒,长达数小时,其释放的能量超过太阳一生辐射能量的总和。持续时间较长的伽马射线暴产生于比太阳大几十倍的恒星星体坍缩爆炸,而持续时间较短的伽马射线暴则产生于两个致密天体(比如黑洞或中子星)合并爆炸,后者还可能伴随发射引力波。

此次,慧眼卫星装载的高能、中能、低能X射线望远镜首次在伽马射线暴观测中同时探测到信号。它采用直接解调成像方法,通过扫描观测X射线和伽马射线,完成宽波段、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空间硬X射线成像。这些能量相差上十亿倍的测量结果,对于建立正确的伽马射线暴爆发机制模型极为重要。

(摘编自孙自法《中国天地联合观测到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中国新闻网20221017日)

材料二:

记者:为什么会在20多年前提出用直接解调技术来发展下一代硬X射线望远镜呢?

李惕碚:硬X射线是研究邻近黑洞强引力场区域时间、空间和物质性质的关键波段。硬X射线探测最大的困难是成像。国外学者发展了编码孔径成像方法,这个方法要求的探测器和编码孔径都很复杂,造价也高,我们承担不起,只能走另外的路。我们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直接解调成像方法,用非成像仪器扫描观测对象,然后对扫描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实现空间硬X射线的高分辨成像,并于1993年提出了空间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慧眼卫星项目的建议。

记者:当初提出直接解调是一种很新的想法,有没有人对此质疑?

李惕碚:科学概念和工程技术的原始性创新通常会引起广泛的质疑。国内外学者对直接解调方法的质疑,促使我们在方法的理论基础、算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即便如此,由于直接解调成像的分辨能力突破了仪器的内禀分辨,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的模拟计算和数据分析结果仍被部分学者视为魔术,甚至怀疑是弄虚作假

记者:那么天文学家是怎样被说服的呢?这一方法在国内外有哪些应用?李

惕碚:1995年,我在名古屋大学作直接解调方法的报告,一位学生请我解释为什么直接解调具有像魔术一样令人难以置信的能力。我建议他自己动手,一步一步地重作我们文章中所举实例的成像计算,去直接体会非线性数学迭代的能力。当天晚上,主持报告会的教授就高兴地告诉我,那个学生已经重现和信服了我们的结果,他所在团队将把直接解调技术应用于激光大气探测。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国的空间科学界也先后提出在慧眼卫星项目上进行合作的建议,美国哈佛大学则在其下一代硬X-伽马卫星预研中引入直接解调技术。

(摘编自《二十年磨一剑——专访李惕碚院士》,《中国国家天文》2017年第7期)

材料三:

现在,人类能够探索月球、火星、甚至太阳系内很多其他的天体。我们在地球附近时,可以用北斗卫星系统来导航;但一旦远离地球,就像电影《流浪地球》里所说的,我们就会面临着星际迷航的问题:谁能判断出我们处于宇宙中的什么地方?谁来指引前进的方向?

科学家发现,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最高的天体,它转动非常稳,产生的脉冲信号到达地球也非常有规律。在宇宙中,如果能精确地测量脉冲信号到达我们的时间以及其他信号的变化,那么就能计算出我们相对中子星的位置与我们运动的速度。慧眼卫星对中子星进行观测后,可以把轨道位置误差确定在几公里的范围内。对星际旅行而言,这足够让我们判断出自己相对下一个旅行目标的位置和方向了。

慧眼卫星的另一个重大成果,是观测到了疑似外星人的快速射电暴老家。在宇宙的不同方向都有快速射电暴产生,而且它到达的时间并不确定。有些脑洞大的学者猜测,这些会不会是外星人的活动呢?有天早晨,慧眼望远镜恰好在观测一个非常有趣的中子星。10小时后,在加拿大的射电望远镜发现快速射电暴的同时,慧眼卫星的望远镜里出现了一个非常强烈的、甚至可以亮瞎眼的X射线爆发,它让慧眼卫星所有的探测器都被饱和了。我们团队花了很大的工夫,把数据重建了出来。我们发现,确定下来的爆发位置就是那颗中子星,快速射电暴信号与X射电信号在时间结构上也完全相同,可以确定是同一次爆发。由于中子星的表面引力非常强,表面的原子都被吸成了扁的,趴在了中子星上。而且,中子星表面温度达到上千万度甚至更高,在如此高温的状态下,原子是无法独善其身的。因此,快速射电暴就不可能是外星人的信号了。2020年,我们对这类现象终于有了一个确定的回答:快速射电暴来自一个已知的天体——磁场很强的中子星,即磁星。中国的慧眼卫星为这项成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发现也入选了《自然》和《科学》杂志,被推举为当年十大科学突破。

(摘编自张双南《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普博览“2021科学大咖讲科学上的演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伽马射线暴持续时间长短与爆炸天体的类型有关,其释放的能量超过太阳一生辐射能量的总和。
B.中国科研团队采用直接解调成像方法,通过非线性数学迭代计算,探测到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
C.直接解调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观测宇宙空间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还可能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D.我国和加拿大科研团队联合探测出快速射电暴来自同一中子星,该发现入选当年十大科学突破。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慧眼”卫星可同时接收低、中、高三种能量不同的射线,并形成一个天体的X射线全景图像。
B.“慧眼”卫星可确定旅行目标的相对位置和方向,因此我们在开车长途旅行时可用它进行导航。
C.如果没有中国科学家坚持使用直接解调成像方法,伽马射线暴的爆发机制模型将无法构建。
D.即便探测器观测到的快速射电暴不是来自中子星,我们也无法确认它是外星人活动的信号。
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直接解调技术的创新发展对中国科技攻关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理解。
5.三则材料关于“慧眼”卫星的内容各有侧重,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火光在前(节选)

刘自羽

我们命令你们:奋勇前进……

毛主席、朱总司令1949421日《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夜间十一点钟,云散月出,江上闪着白光。

在港汊的芦苇丛中,指导员李春合作最后一次火线上的动员:

“我们上船要快!坐船要稳!登岸要猛!只有前进没有后退——同志们!最后消灭敌人的时候到了!”

他的一字一句燃起每个战士心中的火焰,王春也暗自下着决心。

时间到了,他们由芦苇丛中看见连长闪动着发白的衣服,赶紧跟上去。小河汊静而发白,蚊虫在低湿之地,像一团团烟雾,滚来滚去,粘在人脸上刺疼着。师长陈兴才和政治委员梁宾出现了,空气立刻严肃起来,他们下了渡江的号令。王春记得从1947年四平担任突击任务以来,师首长是第一次亲自到突击进来。他听见连长和指导员果决地说:“首长放心,坚决完成任务!”那声音就好像从他王春心里发出一样。他们敬礼了,转过身了,命令各排按已经编排的序列登船。

上船时,机枪射手李风桐刚刚在芦苇丛中还倒在地下打摆子,浑身哆嗦成一团,牙又碰得嗒嗒响,现在一听连长命令,一下跳起来,额头上汗珠淋漓,玉春觉得不能让一个病人在前面、就拉着李凤桐的胳膊,说:“老李,你是射手,要打先打坏我。”自己就跨上船,船在脚下剧烈地摇摆着,他就一直扑向船头。

船已悄悄拢齐,摆开了一条线向江南前进了。这时,月光不断在波涛上闪亮。

船渐渐行远,听不见船桨划水声了。这时将近午夜,月亮更以无比清辉直临高空。现在时间过得是这样慢,江北岸各营各连的船只都等在岸边,被江水轻轻地簸动着。船上、岸上千万人的眼睛,在这同一时间都向着这天险长江遥望,等候这六只木船创造英雄的奇迹。

六只船拉成一条线,正与江心汹涌急流和陡然而来的江风搏战。船像跷跷板一样,一下这头升上去,一下那头升上去……浪花就向上跳,拂卷过人们头顶,水永远像雾一样包围着他们,战士们紧紧拉着手,谁也不动一动。船似乎停止不前了,只在江心急流上荡来荡去,对面那儿团红火光忽高忽低。……突然,有一只船抛开其余的船,前进了,前进了,然后一只,又一只,每只船挣扎着穿过了波浪。江岸的火光愈来愈矗立、鲜明,船上的人清楚地看见那跳荡的火焰和激烈吹动的浓烟,甚至敌军士兵走来走去的幢幢黑影。战士的心都紧张起来,肌肉都坚硬作一团,到了最危险的地方了,月光下早就该被发现了,但岸上一丝动静没有。距离在可怕地缩短:五百米,四百米,现在只有三百米远了……

突然,火光熄灭了。骤然间,船上的人就如同脱得赤条条地站在众人面前,月色是那样可怕地明亮。

机关枪一片流火似的从岸上朝江面上扫,就如同红热的熔铁倒出来,千万火星跳起,迸落。小船在火网下就像在熔液中翻滚的黑铁片。西侧敌人主要炮兵阵地也盲目发炮了,轰隆轰隆响着,那唏唏的吓人的巨型炮弹拖着一条条长尾巴似的叫啸。江水上映出各种火光,子弹“嗤嗤”地打在船帮上、打在船舱里。

担任突击任务的第一船,冒着弹雨前进。突然第二船的长胡子老水手中了子弹,船失去掌握,立刻可怕地倾斜着在急流中间乱转起来,这是千钧一发的一刻。突然间所有的人听到从第三船上发出高叫的声音:

“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的部队呀!”

这是指导员李春合的声音,仿佛这声音可以改变一切客观情况。在急流中乱转,眼看要打翻的船上,战士们奋力划动手中木桨。那个长胡须的老水手,从人脚底下爬出来,月光照着他满脸黑糊糊的血迹,他一扑就扑在舵把上,把整个疼得震动的身子压在舵把上,跟那汹涌有力的江流奋战。这船于是又冲了出来,在弹火纷飞下前进。

第三船在十七米达远的距离,给一颗六0炮弹打中了,左舷上急速地冲进水来,没等人们做任何动作,第二颗炮弹又把船尾打得粉碎,船可怕地向急流里沉下去。炮弹爆炸时,每个战士都给碎片打伤了。指导员李春合猛喊:“同志们,浮也浮上岸去!”他首先跳进江,他们在汉水练习渡江,都学过游水,他拼命挥动两手两脚,打着浪花,向前浮了几步。拨转头一看,大部分带伤的勇士们都跟在他后面浮着。

李春合用了极大力量,三四次,才抓到扑浅岸边的一只木船,他伸起上半身,在火光下忽然看见那船舱里仰卧着一个人,正是那长着长胡子的,今早黎明时分自动带了六只木船来的老水手,现在他死了。他的表情是那样安详而庄严,火光像树影一样在他脸上突突跳着,他一只手长长地挂在船边,浸在水里。在这很短促的几秒钟里,一连串七颗光华灿烂的照明弹升上天空,闪着惊人的白光,通知全军偷袭天险长江成功了。

突击连首先占领了滩头阵地。二十分钟后,六0炮、迫击炮,开始从这里掩护步兵,一举冲上乱石岩高地。从十二点钟到黎明,他们正面打下敌人非常凶猛的三次反击,同时七连就急急沿江涉水,出奇制胜,一下冲向敌人江防工事中主要炮兵阵地,封锁敌人南退过江的通道。敌人已落到口袋里了。

清晨,太阳出现,一层鲜艳的红光反映在江水上、岸上、树上。梁宾向夜来激战过的山岗上走去。那里有无数爆炸出来的洞穴,蜿蜒的战壕里外堆着敌兵尸体,……他看见一个自己的勇士和一个敌人紧紧抱在一起牺牲了,看样子他们经过了激烈的赤手搏斗。牺牲者身边遗留下一支步枪,枪上的刺刀已折断,沾着斑斑血渍。他弯下身拿起半截刺刀,昂着头继续向前走,朝群山掩映的、闪着阳光的远处走去。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木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几处语言描写,都采用短句,且频繁使用感叹号,或表现人物紧张、激越的情绪,或表达人物果断、肯定的语气。
B.“月光下早就该被发现了,但岸上一丝动静没有”,表现敌军在一片安静中麻痹大意,未能察觉我方船只趁着夜色渡江。
C.标题中的“火光”既指江面上蔓延的战火,预示渡江战役的艰险,也象征着生命之光、革命之光和胜利之光。
D.倒数第二段写战斗接近尾声,具体叙写了红军以势如破竹的攻势,有策略、有步骤地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7.关于文中“长胡须老水手”这一形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有关长胡须老水手的情节,既体现了战斗的惨烈,也表现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B.小说反复强调老水手留着长胡须的外貌特征,突出他在群体形象中的独特性,引起读者对他的关注。
C.小说浓墨重彩地描写长胡须老水手,因为他是这场战役最终取得渡江胜利的关键性人物。
D.小说塑造长胡须老水手这一形象,表明军民团结,人民军队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战胜一切困难险阻。
8.小说是虚构的,新闻是写实的。战地记者刘白羽笔下的渡江战役,既呈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又不失“书写的浪漫性”,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9.本文与孙犁的《荷花淀》都有战斗场面的描写,请比较二者的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材料二:

文公之出也,竖头须【注】 ,守藏者也,不从。公入,乃求见,公辞焉以沐。谓谒者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从者为羁绁之仆,居者为社稷之守,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众矣。”谒者以告,公遽见之。阳人不服,公围之,将残其民,仓葛呼曰:“君补王阙以顺礼也阳人未狎君德而未敢承命。君将残之,无乃非礼乎!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师旅,樊仲之官守焉,其非官守,则皆王之父兄甥舅也。君定王室而残其姻族,民将焉放敢私布于吏,唯君图之!”公曰:“是君子之言也。”乃出阳人。文公伐原,今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诸降。文公问元帅于赵衰,对曰:“邻縠可,行年五十矣,守学弥惇。夫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夫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惇者,不忘百姓也。请使邻縠。”公从之。文公学读书于白季,三日,曰:“吾不能行也咫,闻则多矣。”对曰:“然而多闻以待能者,不犹愈也?”文公问于郭偃曰:“始也,吾以治国为易,今也难。”对曰:“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文公伐曹、卫,出谷成,宋国,败楚师于城濮,于是乎遂伯。

(节选自《国语·晋语》)

【注】竖头须:竖,宫中役使小臣;头须,人名。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A补B王C阙D以E顺F礼G也H阳I人J未K狎L君M德N而O未P敢Q承R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文中指遭遇,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遇”字意思相同。
B.师旅,军队通称,与《论语》中“加之以师旅”的“师旅”一词意思相同。
C.笃,指厚道忠诚,与《陈情表》中“则刘病日笃”的“笃”字意思不相同。
D.释,指解除,与《庖丁解牛》中“庖丁释刀对曰”的“释”字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只有国君重视贤士,国家才能生存发展。即使国家陷入困境,国君遭受耻辱,若重视任用贤人,还是能够取得成功。
B.阳人不服统治,晋文公率军包围阳人,打算杀掉他们。仓葛认为阳人大多是王室姻族,杀之会丧失民心,于是文公放了他们。
C.晋文公率兵伐原,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三天没有取胜。兵败撤退时得到情报,原人坚持不过两天,后来原人果然主动请降。
D.晋文公与郭偃探讨治国难易之道,郭偃指出应辩证看待,国君认为治国容易,则困难将至;国君认为治国困难,则容易将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定王室而残其姻族,民将焉?敢私布于吏,唯君图之!
(2)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
14.晋文公是怎样“用民”的?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济州过赵叟家宴(节选)

王维

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

荷锄修药圃,散帙眼农书。

上客摇芳输,中厨情野蔬。

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闾。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两句描写主人的日常生活,富有田园情趣,赵叟的隐者形象跃然纸上。
B.第六句写赵叟以农家普通菜蔬招待客人,可见主人的真诚质朴,照应了题目。
C.最后两句既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D.诗歌巧妙地选取了几个生活场景,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重要特点。
16.《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请结合黛玉的观点,赏析本诗开头两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