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04-28 4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22723日,中国国家版本馆举行落成典礼。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历时三年建设目前均已竣工,开馆后将全面履行国家版本资源保藏传承职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指出,建设国家版本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高度自觉、汲取历史智慧更好走向未来的历史主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回首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的奋斗历程,在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奋斗的过程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印记,记录了来路的苦难辉煌,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文化具有凝聚思想共识、滋养精神识海、蓄积磅礴力量的效果,任何时候,文化的作用都不能被忽视,任何时候,文化都需要我们传承弘扬。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是新时代的国家文化殿堂,是传给后世的文化宝藏。中国国家版本馆进一步统筹了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新地标,有利于讲好文化故事,赓续中华文脉,感悟文化瑰宝的精神魅力,让沉睡的文化“富矿”焕发新的生命力,展现大国风貌、大国风采,增强文化自信自强,汇聚追梦逐梦的文化智慧和力量,一起向未来。

“国家版本馆”汇聚丰富文化“富矿”,打造立德树人的文化殿堂。文化是一条河,从几千年前的源头延伸到现在,沉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都是我们奋进新征程的宝贵财富,更是浸润人心的文化资源。“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中华版本包括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各类版本资源,通过打造中国国家版本馆的方式,把这些资源汇聚起来,不仅能让我们的文化家底更加清晰,也能打造立德树人的文化殿堂,深挖文化的价值内涵,用文化引导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成长,熔铸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创造力。

“国家版本馆”饱览中华艺术瑰宝,更加坚定中华儿女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国家版本馆,为我们打造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是文脉赓续的传世工程,不管是到中央总馆“文翰阁”领略大国风貌,西安分馆“文济阁”感受汉唐风韵,还是到杭州分馆“文润阁”饱览江南宋韵,广州分馆“文沁阁”见证岭南新韵,都能让我们从建筑到藏品,感受到浓重的文化气息,饱览中华艺术瑰宝,在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中,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让厚重历史文化焕发新光彩。

“国家版本馆”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推进乡村振兴、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奔跑的新阶段,把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聚焦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统一,需要创新文化表达方式,让文化在新时代更有“生命力”。中国国家版本馆就是创新文化表达的生动诠释,不仅整合了文化资源,更是让大家在一种更休闲、舒适的环境中,去了解我们厚重的文化历史,在继承和发扬中,赋予文化新的内涵,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力量、提供精神支撑。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过去到现在,从当下到未来,文化不仅有现实的温度,更有未来的刻度,让我们在延绵中华文脉的过程中,让中华文化的长河更好地滋养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创作,以创新创造、精彩别致的文化生活,把历史留下的“文化遗产”变成人民群众丰富的精神食粮,奏响文化繁荣的时代号角,以文化之光烛照复兴之路。

(摘编自婧蓝《国家版本馆打造文化新地标,凝聚追梦文化力量》)

材料二:

“藏之名山、传之后世。”2022723日,中国国家版本馆举行落成典礼。作为新时代标志性文化传世工程,中国国家版本馆着眼于中华版本的永久安全保藏,全面履行国家版本资源规划协调、普查征集、典藏展示、研究交流和宣传使用的职能,担负着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的重要使命。

和用来保护大自然生物资源的种子库一样,版本馆是用以存放保管文明“金种子”的“库房”,也就是中华文明种子基因库。事实上,从碑帖、家谱,到印版、印章,从邮票、明信片,到钱币、粮票……中华版本包括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各类版本资源,反映和见证着时代的文明成就,推动和支撑着民族的发展进步。可以说,无论是一砖一瓦、一棱一角,还是一瓶一钵、一字一句,都饱含着文脉绵延的底色,都无愧为文明传承的瑰宝。

揆诸历史,珍视版本、珍视文明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从周的史官、秦的石室,到汉代的天禄阁、唐代的弘文馆,再到宋代的崇文院、明代的文渊阁、清代的四库七阁,文化专藏机构绵亘千年。时至今日,新落成的中国国家版本馆集展览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多种功能形态为一体,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着重凸显大国风貌、汉唐风韵、江南宋韵、岭南新韵,集中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既是新时代的国家文化殿堂,也是传给后世的文化宝藏。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国家版本馆树立起了传承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文化地标,成为彰显文化自信、展现时代气度的崭新标识。在这里,可以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也能洞悉我们从哪里来、要到何处去,更能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厚植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还要看到,重大文化工程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文脉赓续的传世工程,也是文明互鉴的重要窗口。版本馆的一大功能,就是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以中华版本为载体,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有助于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以中国国家版本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为契机,在守正创新中增强历史自觉、发挥历史主动,我们一定能让中华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摘编自岚山《珍视中华版本,传承中华文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无论是中央总馆,还是西安、杭州、广州等地的分馆,都具有浓重的文化气息。
B.中国国家版本馆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奔跑,能够让人民群众感受文化在新时代散发出的“生命力”。
C.珍视版本、珍视文明是中华文化的传统,历史上各个朝代文化专藏机构绵亘到今天的国家版本馆,是传给后世的文化宝藏。
D.国家版本馆是文脉赓续的传世工程,是文明互鉴的重要窗口,是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的平台。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建设,践行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内容。
B.中国国家版本馆整合文化资源,以创新的文化表达方式让大家了解我国厚重的文化历史,在继承和发扬中赋予文化新的内涵。
C.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新时代标志性文化传世工程,全面履行国家版本的各项职能,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
D.中国国家版本馆是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文化的弘扬和繁荣,中国梦的实现,都以此为重要契机。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从1953年第一版至今不同版本的新华字典。
B.近年来播出的《唐宫夜宴》等文化类综艺节目。
C.从诸子百家作品到中国共产党先进革命文化作品。
D.从1949年至今我国先后发行的五套人民币。
4.请综合两则材料内容,分析建立中国国家版本馆与民族复兴的关系。
5.材料一中中国国家版本馆有助于坚定中华儿女文化自信这一观点在材料二是怎样体现的?请简要进行概括。
2023-04-23更新 | 46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砸缸的人

申平

哐啷!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传的故事。

砸缸少年一举成名。

五十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门状上的字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

王拱辰,他当然知道。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后来曾出使契丹,以学识阻止战争。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的排挤。

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文思泉涌。听到王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修建了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不怪人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紧紧的缸口。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推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

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一把锤子。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

但是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来一口风水缸,你要硬……不好吧?

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

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

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呀!

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

往后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起,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骛。但是现在,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晃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

而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后来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礼,才知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任他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

怪不得……

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人都不空手。悲伤之中的司马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礼金都登记造册,一点不动,然后他悄悄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

出殡那天,路两边人山人海,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的口号。

司马光分明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口缸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他知道,他必须马上砸缸了。

但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配合他。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头,根本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

砸个缸,居然这么难,要不算了……不行!这缸非砸不可,不然,我这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石头,一步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嘴地把石头举起,对着那口大缸用力砸去。

砰!第一下,竟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是铁缸?

管他!再砸!哐啷,缸破了……

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破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写着一行大字: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精炼而含蓄地叙述流传千古的司马光幼年砸缸救人的故事,引出下文司马光中老年再一次砸(另一种)缸的故事。
B.送缸者是翰林学士王拱辰,作者借此人暗示了世道变迁,人心不古,他从一个诚信正直之士变成了一个阿谀之徒。
C.管家是一个次要人物,却有着重要的作用,代表着官场中利欲熏心的势利人物,从他千方百计阻挠砸缸即可看出。
D.小说结尾“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完成了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又有力地表现主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心理描写比较突出,如“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不行!这缸非砸不可……”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B.小说的语言精炼而略带含蓄,如写王拱辰修建豪宅以示其腐化堕落,以高太后辅佐朝政暗含司马光将被重用,几笔带过,举重若轻。
C.小说处理细节精于雕琢,意味深远,例如“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相公”既可指读书人,又可泛指官吏、特指宰相,一语双关,耐人细品。
D.那一口大缸“重如泰山”“石头反弹”富有象征意味,暗寓趋炎附势者顽固难描,而司马光坚决砸缸则显示出他与趋炎附势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8.小说塑造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
9.小说写司马光中老年时的再一次砸缸,使用了延宕手法——砸缸的结果迟迟不得出现。请分析小说中这一延宕手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也。融幼有异才。时河南尹李膺有重名,敕门下简通宾客,非当世英贤及通家子孙弗见也。融年十余岁,欲观其为人,遂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李君通家子孙也。”膺见融,问曰:“高明父祖,尝与仆周旋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众坐奇之,佥曰:“异童子也。”山阳张俭,以中正为中常侍侯览所忿疾,览为刊章下州郡捕俭。俭与融兄褒有旧,亡投褒。遇褒出,时融年十六,俭以其少不告也。融知俭长者,有窘迫色,谓曰:“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藏之。后事泄,俭得脱走,登时收融及褒送狱。融曰:“保纳藏舍者融也,融当坐之。”褒曰:“彼来求我,罪我之由,非弟之过,我当坐之。”兄弟争死,融由是名震远近,为后进冠盖。司徒大将军辟举高第,累迁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年三十八。承黄巾残破之后,修复城邑,设庠序,举贤才,显儒士。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

融在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于海岱结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然其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至于稽古之士,谬为恭敬,礼之虽备,不与论国事也。高密郑玄,称之郑公,执子孙礼。及高谈教令,盈溢官曹,辞气温雅,可玩而诵。论事考实,难可悉行。

融在郡八年,仅以身免。帝初都许,是时天下草创,融不识时务,又天性气爽,颇推平生之意,狎侮太祖。太祖外虽宽容,而内不能平。御史大夫郗虑知旨,以法免融官。十三年,融对孙权使,有讪谤之言,坐弃市

(选自《三国志》卷十三注,有删节)

【注】①黄巾:指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黄巾而得名。②海岱:海指北海,岱指泰山。③太祖:指曹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
B.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
C.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
D.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向他问礼。
B.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代指官吏,也指超群出众。文中指孔融被任官。
C.庠序,商周时地方学校名,后泛指学校,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谨庠序之教”。
D.弃市,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在人群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用来警示民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融幼时机智敏捷。他在拜访李膺时说孔李两家世代交谊深厚,得到众人的称赞。
B.孔融主动藏匿哥哥的老朋友张俭,事情败露被捉后,与哥哥争死,由此名声大振。
C.孔融在任职期间面对因战乱造成的残破局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恢复社会秩序。
D.孔融礼贤下士,非常器重高密的郑玄,与他一起谈论国事,商讨政令,并加以施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融知俭长者,有窘迫色,谓曰:“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藏之。
(2)融在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
14.孔融身为“建安七子”之首却落得“弃市”的下场,你认为他的被杀有哪些自身原因?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济州过赵叟家宴(节选)

王维

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

荷锄修药圃,散帙眼农书。

上客摇芳输,中厨情野蔬。

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闾。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两句描写主人的日常生活,富有田园情趣,赵叟的隐者形象跃然纸上。
B.第六句写赵叟以农家普通菜蔬招待客人,可见主人的真诚质朴,照应了题目。
C.最后两句既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D.诗歌巧妙地选取了几个生活场景,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重要特点。
16.《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请结合黛玉的观点,赏析本诗开头两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