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高二上期末(统考)-全国卷考区-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全国 高二 专题练习 2023-05-28 2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买早餐、代收快递、打印文件……如今在不少城市街头,便利店成为服务保障民生、促进便利消费的重要零售业态。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不久前发布的《2021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分布密度,便利店均保持上升态势。除了在一线城市进行规模扩张,便利店开店潮也快速涌入二、三线城市,尤以连锁品牌便利店为主。

便利店业态之所以得到消费者青睐,一方面得益于其更近的服务距离、更长的营业时间等特点,另一方面要归因于其主动适应消费需求,努力实现创新发展。这些年,很多便利店主动拥抱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加速数字化发展。超八成便利店已推出线上业务,打造”“并进的全渠道通道,提升服务网点效率。依靠创新服务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赢得好评也在情理之中。

推动以便利店为代表的便民消费服务设施建设,是惠民生、暖民心的重要举措。当前,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的消费者,对于便利店业态的需求还在不断升级,对其服务范围、商品种类、配送方式都有新的期待。这既对便利店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便利店企业未来发展的机遇所在。目前,便利店行业已步入整合发展期,相关企业应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提高便民服务能力。

紧盯细分市场,增加用户黏性,服务对象更精准,消费体验更便捷,是便利店吸引顾客的重要因素,也是便利店能够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关键所在。相关企业应凭差异化的商品组合供应链共享突出自身特点,依靠优质服务与精细化运营提升收益水平。具体来说,以差异化的商品组合为抓手,提升消费者对便利店品牌的认知与黏性;以多种模式实现供应链互利共享,为长远发展提供更有力保障。

顺应消费趋势,加大创新力度。一方面,围绕便利消费、便民服务,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一店多能,在传统商店的基础。上搭载书报经营、打印复印、简易就餐等多元服务项目,通过跨界融合经营提高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进一步降低在门店运营、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经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推动便利店行业提高服务能力,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近年来,我国接连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便利店行业向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不断在便民服务上做加法。商务部发布《关于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的通知》,提出做大便利店规模。各地在打造便民生活服务圈工作中,应注重发挥便利店的作用,支持便利店进社区、进街道,合理优化服务设施网点布局,让便利店成为促进居民便利消费的好帮手。

(摘编自《便利店,不断提高便民服务能力》,《人民日报》201872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便利店是位于居民区附近的实体店或提供网上购物的虚拟店,是服务保障民生、促进便利消费的重要零售业态。
B.《2021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便利店在一线城市不断进行规模扩张,而且在二、三线城市也呈上升态势。
C.很多便利店主动拥抱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加速数字化发展。他们推出线上业务,打造“网”“店”并进的全渠道通道,提升服务网点效率。因此,受到消费者青睐。
D.便利店只要紧盯细分市场,增加用户黏性,使服务对象更精准、消费体验更便捷,就能吸引顾客。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利店之所以便利,是因为它服务距离更近、营业时间更长、服务项目更多。
B.为了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便利店应该主动并且无条件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一店多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便利。
C.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国家政策层面来看,便利店未来发展还有较大的机遇和潜力。
D.便利店除了销售实体商品,还提供代收快递、书报经营、打印复印、简易就餐等延伸服务。
3.发展便利店需要跟上哪些措施?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技是国之利器。量子科技是真正的未来科技,在复杂的国际竞争中,将拥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授予了三位科学家,表彰他们在量子信息科学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

2022年9月30日,薛其坤教授就量子科技问题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专访。薛其坤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并于2020年成为首位获得菲列兹·伦敦奖的中国科学家。

南方周末:量子科技对公众而言神秘而陌生。你曾预言,未来30年,颠覆性的信息技术之一是量子计算机和量子网路。请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一下它将怎样颠覆公众未来的生活力式。

薛其坤:实际上,我们现在所处的信息时民用的很多关键技术,比如互联网技术和光纤通信,就是量子技术的一些应用。我们目前的很多互联网技术和芯片技术也是在量子规律研究发现基础上的应用。

如果我们迎来了第二代量子技术的广泛应用,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互联网得以实现的话,我们云处理数据的速度、掌控数据的能力将大为提升,信息的安全性也会得到极大的增强。我们现有的很多探测技术和传感技术能力也会得到大幅提升,整个信息时代会迎来一个跨越式农展。

因此,量子科技是非常重要的战略领域。全球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这个领域。国家在量子科技领域的部署,可以说抓住了未来高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量子科技的发展会带来科学上的重大突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也必须高度重视的科技领域。

南方周末:你说过,我们国家在量子科技领域属于第一方阵,但和最强国家还有差距。我们目前在量子科技的哪些方面还需急起直追?

薛其坤:我们和这个领域最强国家的区别,是在这个领域的研究队伍规模和质量方面还有一些差距。问题是不管量子计算、量子通信,还有很多其他技术,并不完全成熟,全世界都还在这一前沿科技领域竞逐。我觉得我们处在第一方队的判断是相对准确的,我国在量子领域已取得很多瞩目成就。

只要我们发挥举国体制,发挥我们新一代年轻人的才能,加上我们因家在技术研究方面的巨大投入,我们追赶世界最高水平的时间会更短。也许,我们经过努力,在很多关键技术上还会实现超越。我希望国家、地方政府、相关企业要继续加大在量子科技领域的投入,这样我们国家在量子科技领域有可能会成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南方周末:相对于高校或研究机构,企业肯定更需要新技术以对接市场新需求,但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的漫长周期对企业是一个极大考验。据你观察,国内少数大企业的研究团队和高校或科研机构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鼓励更多企业重视科研?

薛其坤:大学和一些国家研究机构,都承担着科学源头、技术源头方面的主要任务,过去一百多年来,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因为全断技术、颠覆性技术的研发都是不确定的,很难让一个企业去做这件事,但是世界上真正有生命力的高技术企业很重视科研。企业的研究机构能把现有科学或技术的进步,及时融合到它的发展中。

我认为,企业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必须在未来技术及相关产业基础上做前瞻性部署。同时,企业要和做基础研究的大学或国家科研机构密切合作,从原始创新到应用开发,形成非常好的创新链。

南方周末:南方科技大学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具体而言,有哪些非常规的人才培养计划?

薛其坤:比如,本科生学术推进计划。这是我当年在清华大学时和一位副书记共同推出的,旨在鼓励本科生从事学术研究。因为本科生接触科研比较少,我们希望在本科阶段给予科研引导。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基金,让学生自己选择课题,学校配备导师在选题和完成进度上把关,并用足够的经费支持学生做比较重要和创新的研究。

我现在把这个计划借鉴到南科大,预计本学期就会启动。第一笔资金主要是财政拨款,后续资金希望吸引企业加入。总之,希望通过本科生学术推进计划的实施,激励对从事科学研究有兴趣的同学成为科学家或者工程师。

(摘编自《专访薛其坤,谈顶尖量子科学家最关心的事》)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互联网属于第二代量子技术,它们能提升云处理数据的速度,增强信息安全性。
B.目前许多国家都重视量子科技这一研究领域,我国对此已做了相关部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C.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研究队伍规模和质量方面虽处于第一方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D.一家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需重视前沿技术的发展,重视与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合作。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访谈的导语点明了量子科技在世界所处的重要地位,表明本次访谈关注重点领域,同时介绍了薛其坤的身份,有助于提升访谈的信服力。
B.《南方周末》在访谈时通过“你曾预言”“你说过”等话语引出话题,这说明其作为访谈组织者,在访谈前对受访对象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C.薛其坤作为受访者,根据问题精准回答,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介绍量子技术的优点,在本次访谈中也能看到他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D.根据薛其坤的观点,量子科技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是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它将会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方式,从而让我们进入信息时代。
6.我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展量子科技?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计算生物学家奥利特·佩莱及其团队自主研发了高精度360度摄像机和三角测量方法,清晰地记录了散落在各地的不同萤火虫物种闪光的数据。

佩莱实验室发现,真实的萤火虫群体行为并不像几十年来书本上那样的理想化,并不是所有的萤火虫都有自己的节拍器。对于没有节拍器的萤火虫而言,只有在许多只萤火虫聚集的时候才会出现集体性的节拍。除此之外,佩莱还记录到了一种罕见的同步类型,数学家称之为“嵌合体状态”。

“藏本模型”是日本物理学家藏本由纪建立的解释同步现象数学机制的鼻祖。多年来,这种模型出现了几种变体。1990年,斯特罗格茨和他的同事证明,如果将一组简单的类萤火虫振子相互关联,无论数量是多少,它们几乎总会同步。第二年,埃门特劳特描述了东南亚的屈翅萤群体通过加快或减慢内部振荡频率来实现同步的过程。

但是,当佩莱团队的相机在2019年开始从Photinus carolinusP·carolinus)萤火虫中捕捉三维数据时,他们的分析揭示了新的模式。其中之一是确认了萤火虫生物学家早就提到的事情:一簇闪光往往从一个地方开始,然后以每秒半米的速度在森林中级联扩散开。萤火虫似乎在不同的距离范围内关注其他萤火虫,这可能是因为萤火虫只能看到在持续的视线范围内发生的闪光。

似乎并不符合“藏本模型”的核心前提,田纳西州的P·carolinus萤火虫没有每次闪光的内在周期。把一只P·carolinus萤火虫放在帐篷里时,“有时它等了几秒钟就闪光,而有时会等几分钟。”但一旦放入15只以上的P·carolinus萤火虫,整个帐篷里的虫群就出现间隔几十秒的集体性闪光。和物理学家合作研究,佩莱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周期性涌现模型。(如下图所示)

一种同步新模型

随机闪光的萤火虫可以被其他闪光的萤火虫触发而进入同步

Merrill Sherman制图,牛晓杰)

想象一下,一只孤独的萤火虫在闪光,它将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间隔,然后再次闪光。但是,萤火虫需要给它的光器官“充电”,因此存在一个最短等待时间(恢复期)。它也很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如果它看到另一只萤火虫闪光了,只要自己的身体条件允许,它也会立即闪光。谁先闪了一下,就会激发其他所有的萤火虫立即进入闪光。每次环境变暗时,整个过程重复发生。随着萤火虫数量的增加,至少有一只萤火虫会随机选择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再次闪光,而这将引发其他的萤火虫闪光行为。因此,两次闪光之间的时间会缩短为恢复期的时间。认真观察这一幕的研究者都会看到一个稳定的群体节奏:即从闪光步入黑暗,然后从黑暗中突然闪光。

佩莱小组还发现了另一种奇特的模式。虽然大部分萤火虫“合唱团”在有节奏地闪烁,但固执的离群者却拒绝配合。这些离群者处于同一空间,按照自己的周期闪烁,与周围的“交响乐”节奏不相称。有时,这些离群者们之间似乎是同步的;有时它们不顾彼此,只是随机地闪烁。佩莱的研究小组将这描述为一种嵌合体状态,这是同步的一种形式。一些神经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在某些实验条件下看到了脑细胞活动中的这种奇异同步状态,但除此之外,此前还没有在自然界中观察到它。

(摘编自Joshua Sokol《萤火虫的同步闪烁:随机中怎样涌现出秩序?》牛晓杰译)

7.下列对佩莱团队提出的P·carolinus萤火虫同步新模型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P·carolinus萤火虫群体并非一开始就同步闪烁,而是从一个地方开始级联扩散开,往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才能形成“合唱团”。
B.处在等待期的孤立的P·carolinus萤火虫会受到其他萤火虫的激发而发光,但会受限于自身的身体情况和与其他萤火虫的距离。
C.孤立的P·carolinus萤火虫闪光的时间间隔是随机的,但不小于恢复期,而萤火虫群体闪光的时间间隔是稳定的,等于恢复期。
D.新模型揭示了P·carolinus萤火虫群体闪光的内在规律,似乎与“藏本模型”的核心前提不符,这表明“藏本模型”已经不成立。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佩莱团队发现的奇异的嵌合体同步状态,此前神经科学家只在脑细胞活动中发现,还没有在自然界中观察到。
B.萤火虫群体在随机中涌现出秩序的内在机制不止一种,对其同步现象的研究能够解释社会中其他的同步现象。
C.“几乎”“似乎”“可能”等词语可增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而“合唱团”“交响乐”等词语的运用又使说明更加生动。
D.作者用画图表的方法直观形象地介绍了佩莱团队提出的周期性涌现新模型,与文本相印证并有助于读者理解。
9.佩莱团队关于萤火虫的研究可以给我们开展科学研究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胜利的号角   和平的宣示

——习近平主席检阅胜利日阅兵受阅部队侧记

新华社记者   解放军日报记者

岁月的指针,指向201593日。北京,天阔云舒,旗帜飞扬。

上午1020分许,高亢嘹亮的检阅号角响起,红旗牌检阅车驶出天安门,习近平主席站在检阅车中央,向着受阅部队驶去。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主题举行阅兵。

特殊的时空节点,唤起深沉的历史记忆。70年前的今天,中华民族以伤亡3500万军民的惨重代价,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70年后的今天,抗战的歌声仍然回荡在这片浸润着英烈鲜血的热土上,胜利的豪情依然洋溢在亿万军民的胸间。

检阅车驶过金水桥,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宋普选驱车上前报告:“主席同志,受阅部队准备完毕,请您检阅!”

“开始!”

随着一声令下,千人军乐团奏响激昂的《检阅进行曲》。迎着金色的阳光,习主席乘检阅车向东驶去……

“同志们好——”“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习主席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汇聚成历史与现实的交响。

从九一八事变奋起抗击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到七七事变全国抗战开辟东方主战场,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华民族为最终战胜法西斯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民族危亡关头,中国共产党高擎抗战旗帜,不畏艰险、砥柱中流,支撑起救亡图存的希望。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党领导的一支支抗日武装奔赴疆场,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习主席从一个个方队前经过,受阅官兵向三军统帅行注目礼。从将军领队到普通士兵,心潮澎湃、倍感自豪。

将士们不会忘记,在戈壁大漠的发射基地,在冰天雪地的边防哨所,在炮声隆隆的演兵场……习主席问候和交谈最多的是士兵,握手最多的是士兵,关心最多的还是士兵。

冷暖牵挂,甘苦萦怀,习主席的深情关爱,激发起广大官兵铁心跟党走的坚定意志。列阵长安街,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写满忠诚与坚毅。今天,他们以威武的英姿、雄壮的阵容,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同志们好——”“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习主席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彰显了捍卫和平的铁血担当。

一辆辆坦克披坚执锐,一门门火炮昂首挺立,一枚枚导弹直指苍穹……装着各色迷彩的现代化装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500多台国产主战装备,编组成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击、战略打击、信息支援、后装保障6大模块,其中84%为首次公开亮相。

昔日靠小米加步枪打败敌人的人民军队,已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加快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人民军队是和平之师,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同志们好——”“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习主席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凝聚起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

对民族复兴的憧憬向往,对富国强军的孜孜追求,贯穿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章节。今天,这个中华民族梦家以水的目标,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的理想,正前所未有地走近我们。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抗战历史明示,没有一个巩固国防,没有一支强大军队,实现中国梦就没有保障。

走进历史是为了走向未来,纪念胜利是为了永远胜利。

1030分许,当习主席乘检阅车驶回天安门,受阅将士齐声高呼:“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这,是人民军队维护和平的宣誓!

这,是中华民族走向新胜利的坚定决心!

(选自新华社长篇通讯,有删改)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前,中国举行了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大阅兵活动。
B.材料从上午10时20分许写起,到10时30分许结束,截取了十分钟的阅兵过程,也高度概括了我国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抗战。
C.1945年9月3日,中华民族以惨重的代价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三军将士对习主席问候的回答高亢激昂,这不仅喊出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满腔仇恨,也喊出了人民军队维护和平的决心。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朴实的语言中却充满豪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新中国能有今日成就和如此国威的民族自豪感。
B.材料分为三个部分,习主席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反复出现,既回顾了历史,也彰显了担当,凝聚了力量。
C.材料引用《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旨在说明,在民族危急的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抗日武装保卫家乡、保卫祖国。
D.材料中习主席鲜明地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要求全军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
12.此次阅兵有何重大意义?请依据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儒家哲学中,的最基本含义是标准”“限度的意思。由于中庸强调坚持某个标准和限度,因而在社会激剧变动时期就有可能成为维护某种旧事物、调和矛盾、反对变革的观点和方法,这是中庸思想局限性的一面。但是,中庸思想中也包含着任何事物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向其对立面转化的思想。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这句话,最具体地体现了中庸之道。仅就强调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一点来说,其目的确实是要调和。但是,这种调和并不是对矛盾的简单地否定或抹杀,而是在意识到对立面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的前提下,在实践行为中保持矛盾的某种平衡,从而取得最好实践效果的办法。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出和坚持把握一定的标准限度即用或用,作为实践行为的准则,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客观需要。

用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相反,他们是把坚持一定的原则作为贯彻的前提。不讲原则的为是不可行的,不用礼的原则加以节制的也是不可行的。为此,儒家严格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指不同性质的事物或意见之间的互相补充与配合,而则是指相同性质的事物或意见的彼此附和与合流。不同性质事物的相互配合,就能产生新的事物,而相同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则不可能生出新事物。所以,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其次,也包含有不要陷于某一偏面,而应兼备两面或多面的意思。三国时的刘劭以兼德来解释中庸。他说: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人物志·九征》)他认为,仁、礼、信、义、智五种品德,是各有所偏的,只有兼备此五德的人,才是最完美的,而中庸就是指的能兼备五德的品德。同时,他还认为,中庸之德有防止人在行为方面的过分拘谨或放肆、以及指明人的短处而弥补其不足等重要的作用。

用中用和是反对无原则的为中而中与为和而和的,但是如果对坚持用中用和的原则作僵死的理解,而不懂得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变通,那么其结果同样是陷于为中而中与为和而和的偏面。用中不仅需要有坚持原则的一面,而且也要有灵活变通的一面。

(摘编自楼宇烈《用中和时中》)

13.下列对文中“中庸”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庸”因为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等思想,所以中庸强调坚持某个限度和标准。
B.“中庸”思想中也包含着任何事物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向其对立面转化的思想。
C.“中庸”也指兼备仁礼信义智五德,有防止人在行为方面过分拘谨或放肆等作用。
D.“中庸”具有辩证观,不仅需要有坚持原则的一面,而且也要有灵活变通的一面。
1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自然段用“其次”一词引领下文展开论述,体现了分条陈述的行文思路。
B.作者在行文时,论据充分真实。每提出一个观点,都要引用儒家原话论证并注明出处。
C.作者论述“中庸”思想,从优劣、正反、全偏等方面进行两两对比,使论证有说服力。
D.全文整体结构,从开头到结尾,三个自然段在思路上呈现着逐层深入的结构特点。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调和“文”与“质”,是对矛盾的简单地否定或抹杀,是保持矛盾的某种平衡。
B.作者认为,如果坚持了一定的原则并懂得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变通,才可能真正做好“用和”。
C.作者认为,把握一定的“标准”或“限度”,作为实践行为的准则,有现实意义和客观需要。
D.三国时的刘劭认为,要做到“兼德”既需要兼有五种品德,还必须指明人的短处并弥补其不足。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康乐博士新著《中国道官制度史》是其关于中国古代道官制度研究的又一力作。《中国道官制度史》按照历史朝代分章撰写,全书共分为7章,其中第1章追溯了道官的起源与汉末祭酒道官的历史,其余6章依次对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的道官制度进行了梳理。该书定位为“普及”读物,强调以现代学术眼光梳理中国传统宗教文化。

关于道官的内涵和外延,比较常见的有两种见解:其一,道官分为教内自设和官府委任,其身份大致分为教内人士和教外人士,其职权既有专管道教内部事务者,亦有兼管教外事务者。其二,道官作为对道士的一种尊称,类似于道长,并非官职序列。

《说文解字》释“官”:“吏事君也。从宀,会意。”可见,“官”为“君”所赋予,具有治下以奉上的职能。所谓“道官”,自然是相对于“道民”而言。“官”有管理的基本含义,置道官,正是为了管理道教事务,所以要考察其起源,就必须先考察道教作为一个组织,起源于何时,当时是怎样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安排。《中国道官制度史》肯定了汉魏时期张鲁实行的祭酒道官制度是一种政教合一性质的道团管理模式,这种政体下所任命的道官虽然不能等同于统一政权所任命的官职,但已经具备道官的基本属性,可以认为是后世道官制度的滥觞。这一点对于后续的论述非常关键,避免了概念泛化所带来的不可捉摸。

从语焉不详且记载较少的史料中梳理出道官制度史并非易事,刘博士在研究过程中,坚持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管理学等多学科方法并用的思路,尤其值得称赞的有两个方面:

其一,运用西方宗教学及哲学理论进行剖析。例如,运用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指出中国古代的道官与僧官、医官、阴阳官等同属“技术官僚”,以区别于行政官僚。又如,对中西政教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中西政教关系的主要差异在于:“中国是多元宗教的国家,历史上的诸多宗教自诞生或立足中土以来,莫不屈就于政治势力之下,单个宗教势力不足以对抗强大的政权力量。”其二,大量运用了典籍和金石、考古文献,并辅以田野调查,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研究的有机统一与融汇互补。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对于古代道官制度的研究,除了基于正本清源的学术目标之外,还可以丰富中国古代职官制度史,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一特殊的视角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教关系,尤其是道教与国家政权以及与儒教、释教之间的交互往来,从而探究中华民族精神内核形成的源脉。

千年道官发展史,区区十余万字当然无法面面俱到,只能勾勒其轮廓,叙述其梗概。故此,这也是该书的不足之处。另外,本书还存在以下几点缺憾。其一,运用西方学术名词不够严谨,例如将“技术官僚”写作“技术性官僚”。其二,文献征引有断章取义之嫌,例如该书《绪论》中“清代的《续文献通考》甚至称‘按马端临考,无所谓僧道官’,从根本上否认了道官的历史存在”的叙述。查阅清修《钦定续文献通考》,作者只是想通过引证相关典籍,说明当时的道观制度不详而已,并不是否认。其三,“以史为鉴”的相关论述尚待加强。

(摘编自高叶青《厚积薄发,雅俗共赏——刘康乐新著〈中国道官制度史〉评介》)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道官制度史》定位为普及读物,但同时也是一部颇具学术价值的研究专著。
B.《中国道官制度史》对“道官”的内涵与外延有两种理解,一是官职,二是尊称。
C.汉魏时期出现的“道官”已完全具备了道官的属性,被视为后世道官制度的滥觞。
D.文章最后一段指出了《中国道官制度史》的不足之处,并对该书提出了严厉批判。
1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从内容、定位、研究角度等方面对《中国道官制度史》作简要概述,为后文多角度评介张本。
B.文章引用《说文解字》论证“官”具有管理职能,进而肯定了《中国道官制度史》溯本究源的必要性。
C.文章第六段引用“以铜为鉴,可正衣冠……”的名言,重点论述了《中国道官制度史》的学术价值。
D.文章既肯定了《中国道官制度史》的价值,又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体现了作者持论的客观与严谨。
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道官”进行概念界定,体现了《中国道官制度史》作为一部学术著作的严谨。
B.对中西政教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更客观全面地了解中国宗教制度的特点。
C.透过道官制度的特殊视角,我们可以认识道教与国家政权及儒教、释教的关系。
D.研究道官制度不仅要借用西方理论,更要利用典籍、金石、文献进行综合研究。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权力的人多少可以分成两派:一派是偏重在社会冲突的一方面,另一派是偏重在社会合作的一方面。

从社会冲突一方面看,权力表现在社会不同团体或阶层间主从的形态里。在上的是握有权力的,他们利用权力去支配在下的,发施号令,以他们的意志去驱使被支配者的行动。权力,是冲突过程的持续,是一种休战状态中的临时平衡。休战不是冲突性质的消弭,而是被支配的一方暂时认了输,不是真正的心服。于是两方面的关系中发生了权力。权力是维持这关系所必需的手段,它是压迫性质的,是上下之别,是统治者的工具,存在于阶级斗争过程中。这种权力我们不妨称之为横暴权力。

从社会合作一方面着眼,却看到权力的另一性质。社会分工的结果使得每个人都不能不求人而生活。分工对于每个人都有利,可以花费较少劳力得到较多收获。人靠了分工,减轻了生活担子,增加了享受。但贪了这种便宜,每个人都不能自足了,不能不管闲事,因为如果别人不好好地安于其位地做他所分的工作,就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这时,为了自己,不能不干涉人家了。同样地,自己如果不尽其分,也会影响人家,受着人家的干涉。这样就发生了权利和义务,从干涉别人一方面说是权利,从自己接受人家的干涉一方面说是义务。可是这权力和义务如果有人不遵守怎么办呢?这就发生了共同授予的权力。这种权力的基础是社会契约,是同意。社会分工愈复杂,这权力也愈扩大。这种权力我们不妨称之为同意权力。

这两种看法并不冲突,因为在人类社会里,这两种权力都存在,而且在事实层里,统治者,所谓政府,总同时代表着这两种权力,不过是配合的成分上有不同。这两种过程常是互相交割,错综混合,冲突里有合作,合作里有冲突,不很单纯的。所以上面两种性质的权力是概念上的区别,不常是事实上的区分。

有人觉得权力本身是具有引诱力的,最主要的原因应当是经济利益。在同意权力下,握有权力者并不是为了要保障自身特殊的利益,所以社会上必须用荣誉和高薪来延揽。至于横暴权力和经济利益的关系就更为密切了,如果没有经济利益可得,横暴权力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农业社会中横暴权力是受到限制的,我并不是说在农业性的乡土社会基础上并不能建立横暴权力,相反的,我们常见这种社会反而是皇权的发祥地。中国的历史很可助证这个看法:一个雄图大略的皇权,想要开疆辟土,但缺乏储蓄的农业经济无力承担费用,从而造成怨声载道,天下大乱,尸横遍野,人口减少。于是乱久必合,又形成一个没有比休息更能引诱人的局面,皇权力求无为,所谓养民。养到一个时候,皇权逐渐累积了一些力量,这力量又刺激皇帝的雄图大略。这种循环也因而复始。

为了皇权自身的维持,在历史的经验中,找到了无为的生存价值,确立了无为政治的理想。横暴权力有着这个经济的拘束,于是在天高皇帝远的距离下,把乡土社会中人民切身的公事让给了同意权力去活动了。同意权力是分工体系的产物。分工体系发达,这种权力才能跟着扩大。乡土社会是个小农经济,在经济上每个农家,除了盐铁之外,必要时很可关门自给。所以,乡土社会里的权力结构,虽则名义上可以说是专制”“独裁,但是除了自己不想持续的末代皇帝之外,在人民实际生活上看,是松弛和微弱的,是挂名的,是无为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之十:无为政治》,有删改)

1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权力的人多少可以分成两派: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权力只存在于阶级斗争过程中。
B.横暴权力产生于社会冲突,指皇权或统治阶级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强行推行的权力,是压制冲突的权力。
C.同意权力产生于社会合作,建立在社会分工和社会民众契约基础上,是由民众授权并代表民意而行使的权力。
D.在乡土社会的权利结构里,皇权大多时候是十分微弱的,是无为的,乡土社会的政治是一种无为政治。
2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先阐释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关系,进而论证中国乡土社会“无为政治”的社会结构特点。
B.作者以“一个雄图大略的皇权”的做法为例,证明了农业社会中横暴权力是受到限制的。
C.文章前四段以“总-分”的论证结构阐释了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关系。
D.文章末段,抓住经济特点和社会分工,说明在乡土社会横暴权力受到约束,同意权力难以发展,因此中国农业社会只能走向无为政治。
2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工体系越发达,分工越复杂,同意权力越进一步延伸并扩大。
B.同意权力之下,权力者维护的是共同体的利益,而非个人的利益。
C.天下大乱之后,皇权往往会奉行“无为”的策略以“养民”。
D.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宏观上是横暴权力,但在具体的乡土社会中,在很小的基层里,却是一种同意权力。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理学完成了融儒、释、道三教的文化整合,既有张载、二程、朱熹等理学家的创造之功,也是宋代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思想开放的成果,更是中国儒学面对佛教、道教走出冲突融合的必然结果。而理学对文学的影响,如对南宋杨万里、陆游等人的研究也不能仅仅从文学论文学,还必须结合其理学思想形成的过程,对其人格的影响,以及在不同阶段对文学的不同作用,不能简单而论。

宋代的士人敢于弘扬主体精神,对经学、史学等都表现出不盲目信任的态度,而采取独立思考、经世致用的做法。宋人具有开宗立派的文化自信,具有探索反思的批判意识,具有勇于革新的开创精神,具有很高的力行精神。这一点在宋代文学研究中,特别是个案研究中重视不够。欧阳修是金石学的开创者、书法理论家,更是有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苏轼是政治家、哲学家、书画家,诗词文都为一流水平的文艺全才。有的治中国文学史的学者称之为学术性的作家,而仅仅提及他们写了经学、史学著作。一方面说明宋代作家独特丰富的角色使理论显得不足,另一方面提醒我们用单一的文学家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宋代作家,很难走进作家的世界。必须全方位审视、多维度分析、综合研究,才能真正揭示这些作家的独特思想、性格特征、艺术风格。只有把宋代文学产生的独特社会文化环境,文人独特的生存方法、价值观念,宋代政治思想、理学思想等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特征,宋代文学继承创新的时代特征,放在总体的学术框架下,构建多元化的系统的实用研究方法,才能避免学术研究的碎片化。

由于宋代社会文化的独特性,再加之宋代文学的文本资料十分庞大,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所有材料未能穷尽,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很有开拓的必要。例如,关于欧阳修嘉祐二年知贡举的文学史意义学者已有论述。然而贬斥太学体看似偶然事件,但其中既有时代呼唤、朝廷支持的必然因素,也有欧阳修企图扭转文风的强烈的担当意识与使命感的作用。对这一事件的文化史意义不亚于欧阳修对史学、经学、文学的贡献。如果苏轼不进入北宋政治中心开封,没有卷入新旧党争的漩涡,没有朝官、地方官的经历,特别是没有黄州、惠州、儋州的被贬生涯,也不会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凡此种种,不能用简单化的研究方法来下结论。

同时,宋代作家面对唐代文学,既有超越的主动作为,也有事实上挥之不去、摆脱不掉的崇拜心理,时不时流露出以唐诗作为诗歌美学尺度的倾向。如果一味静止强调唐宋诗文风格之不同,往往很难解释继承、超越、变化的动态轨迹。

宋代历时近三百二十年,许多文学理论的范畴内涵变化很大,相同的范畴在不同的朝代内涵不同,在同一朝代不同的作家诗文中内涵也不同,刘若愚指出同一个词,即使由同一个作者所用,也经常表示不同的概念,而不同的词,可能事实上表示同一概念(《中国文学理论》)。因此对于宋代文学理论必须结合作家的具体诗文进行具体阐释。简单化的分析必然削足适履。

只要宋代文学研究者既敢于超越又不忘继承,加以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更为辩证科学的思维,更为丰富的文史哲等多学科融通的方法,就必然能够开创宋代文学研究的新境界。

(摘选自张瑞君《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宋代文学研究》)

2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理学完成文化整合,有理学家的创造之功,也是宋代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思想开放的成果,更是儒、道、佛融合的必然结果。
B.要研究理学对文学的影响,不能从文学论文学,必须结合其理学思想形成的过程,对其人格的影响,不同阶段对文学的不同作用。
C.宋代社会文化具有独特性,已有的研究成果未能穷尽所有宋代文学的文本资料,所以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很有开拓的必要。
D.宋代文学研究要开创新境界,必须继往开来,加以更宏大的学术视野、更辩证科学的思维,更丰富的多学科融通的方法。
2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从研究须有整体思维做指引、研究必须综合考量两个角度论述了如何做好宋代文学的研究。
B.选文事理结合,深入阐述只有构建多元化的系统的实用研究方法,才能避免学术研究的碎片化。
C.选文列举欧阳修和苏轼的事例进行对比论证,阐述了政治生态环境对宋代文学动态轨迹的影响。
D.选文围绕“新时代如何做好宋代文学研究”这一话题,提出继往开来、全面分析作出新成就的观点。
2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治中国文学史的学者称欧阳修为学术性的作家,是因为其著作的经学、史学价值高于政治思想价值。
B.我们研究王安石的独特思想、性格特征、艺术风格时,如果用单一的文学家的研究方法就很难走进他的世界。
C.宋代的士人敢于弘扬主体精神,因而对经学、史学等都表现出不盲目信任的态度,而采取独立思考、经世致用的做法。
D.唐诗重情韵,宋诗重理趣,因此我们结合理学思想对宋代文学的影响进行研究就可以解释宋代文学发展的动态轨迹。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网络空间关乎人类命运,技术革命推动社会变革。刚刚闭幕的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发布《共建网络文明天津宣言》,提出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网络文明新格局,发出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的中国新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幸福安康。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急速跃升,都深刻改变生产关系,重塑人类社会治理结构,并进而影响不同国家民族的命运沉浮,不同文明类型的兴衰枯荣。

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生产的样态,拓展了人类生活的空间,也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语言、文字及其传播凭借信息技术实现了新的飞跃,思想、表达及其对话也在数字时代产生了新的范式。在信息时代,情感表达、信息传递、知识普及、思想沟通、文明交流,都有了全新的面貌。技术与人文、空间与人类、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对话,也正在产生化学反应。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能否抓住信息革命历史机遇,创新思想、激发智慧、优化治理、建设文明,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能否实现重大跃进和繁荣兴盛的关键。

万物皆为媒介,平台全球传播。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信息内容实现了以专业生产为主到用户生产或混合生产为主的巨大转变。网络信息内容生产与传播的深刻变革,在便利交流、创新业态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社会问题和治理挑战。音视频技术几乎消除了信息获取的知识门槛,不识字的人也能享受到丰富的信息内容;智能终端普及极大降低了信息获取的经济成本,偏远地区的人也能随时在线。但内容分级等传统治理制度和规则也因此失灵,所有人,特别是未成年人更容易被暴露在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之中。如何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就成为新时代的一项紧迫课题。

信息内容关涉国家安全,关乎国际秩序。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推荐算法、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海量的信息传播为舆论操纵和社会动员提供新可能,给网络生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带来新风险;另一方面,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网络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新威胁。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能力,成为国家能力矩阵的重要维度,必须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新技术新应用新媒体,需要新规则新工具新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网络良好生态,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等一系列重要论断成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的重要指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重要部署;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基础框架,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规章为抓手,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由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及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组成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范体系。特别是着力加快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网络治理由事后管理向过程治理、多头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持续开展清朗”“净网”“护苗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每年围绕群众关注度非常高、反映非常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治理,维护了网络良好生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的尊严、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核心关切,以激发人的思想活力、道德品质、智慧涵养作为重要目标,是中国数字文明发展道路的显著特色。坚持构建网络良好生态,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彰显了网络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贡献了数字文明时代的中国价值。

——《彰显数字文明的中国向度》

(作者:支振锋,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2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三个发展阶段。
B.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信息内容实现了以专业生产为主到混合生产为主的转变。
C.文章列举了具体事实证明我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范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D.中国数字文明发展道路的特色是激发人的思想活力、道德品质、智慧涵养。
2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意在强调科学技术对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作用。
B.文章第三段中为了论证信息技术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作者运用了引证法和例证法。
C.文章第五段先提出分论点,再从两个方面对这一观点做出具体解释,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D.文章最后强调“坚持构建网络良好生态”的作用和意义,既照应标题,又突出了本文的主旨。
2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产业技术革命会带来生产力急速跃升,改变生产关系,重塑人类社会治理结构,进而对国家民族及文明类型产生影响。
B.只要抓住信息革命历史机遇,创新思想、激发智慧、优化治理、建设文明,一个国家或民族就能实现重大跃进和繁荣兴盛。
C.音视频技术的进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等因素使得网络信息的内容分级等传统治理制度和规则失灵。
D.我国持续开展的“清朗”“净网”“护苗”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围绕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治理,维护了网络良好生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