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稳派联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江西 高三 模拟预测 2023-06-01 25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晋、南朝时,儒学地位受到玄学、佛教等强烈的冲击,孔子形象荡去了谶纬附着上的种种神异与光彩,在一定程度上回到了孔子原始的本真形貌。

早在东汉末年的中平三年(186年),党铟解禁后,晚年的郑玄在注释《论语》时,已特别注意解说孔子言行的背景,即剥离了各种《论语》谶的比附、神化,展示出了一位真切、活泼生动、言语蔼如的长者形象,一个更趋坦诚、真实的孔子形象。如郑玄对《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注释,就只是强调孔子习读不敢懈倦”“汲汲然,自恐不能究竟其意而带来的对未来的一丝隐忧和恐惧。这更符合孔子的生活实际,也把孔子从云间拉到地上,一变昔日扑朔迷离的神化色彩,是一位蔼如的智者。这一倾向,东晋时被另一名士范宁——范晔的祖父继承。范宁力图抬升儒家的地位,竭力恢复一度被何晏、王弼等玄解遮蔽的一些真实景象,表现了朴实解经的风貌。

初唐、盛唐时,就已开辟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往昔的尊崇情形。两汉时,先圣成了周公的专称,孔子只好屈居第二,成为传达周公意旨的先师。据《新唐书》卷一五《礼乐志五》、《唐会要》卷三五褒崇先圣条,这一时期尊崇、祭祀孔子的重要举措有:贞观二年(628年),罢周公,升孔子为先圣,以颜回配;贞观四年,诏州、县学皆设孔庙;神龙元年(705年),以邹、鲁百户为隆道公采邑,以奉岁祀,子孙世袭褒圣侯;开元五年(717年),颁布诏令《令明经进士就国子监谒先师敕》,考试前先拜谒先师孔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更进一步抬升,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并褒赠十哲,东西列侍(《旧唐书》卷二四《礼仪志四》)。制度日趋完善,规格、地位日渐上升、稳定。重要的是,在浓烈的尊崇氛围下,更沿袭、上升到国家的层面,即借助科举的力量,《论语》成了一门必考科目,促使了整个社会的研学。

既然各地州县需建孔庙,孔子形象的绘制与规范就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如檀州制史韦机,显庆(656—661年)中创立孔子庙时,就图七十二子及自古贤达,皆为之赘述。与此相应,是一流画家阔立本,吴道子等对孔子形象的绘制与定型。

今仍能一睹颇负盛名的是传为阎立本所作的《孔子弟子像》长卷,绢本设色(今藏故宫博物院)。阎立本(601673年),曾奉诏作《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秦府十八学士图》《历代帝王图卷》,卒前曾任中书令,当时地位极为尊崇。阎氏生活的时代,正是各州县诏令营建孔庙的突飞猛进时期,适逢其会,恰能作为规制,颁示天下。其所画,正是一位头着儒冠、长髯及领、目光深远而睿智、一袭长衣的儒者形象;侧面左手略微举起,一副正在讲解、授业的模样。唐时孔庙先师身份的界定,也自会孕育出这类形象。

而今曲阜孔府所藏高大威猛、目光略微向上的《司寇像》,有人认为是吴道子以其粉本为基础的作品。但其口露齿”“眼露白”“重耳等不免丑陋的异相,这与唐人主流认知、传达智慧与理政观念的先师形象截然异趣。反倒是圣迹殿中陈列的刻石、传为吴道子所绘的《先师孔子行教像》,长髯飘飘,一副儒雅、蔼如的形象,倒很契合唐人的界定和心理期待。

阎、吴之后,可能因其盛名,或因诏令作画、版式一统等,唐人无力超越反而渐趋不再绘作,衰竭了——但也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格式,即一种粉本与经典,在世间流传。同时,又以绘刻、塑像的形式,展现了孔子形象在社会上的全面拓展。

(摘编自丁红旗《走向世俗与儒雅——汉唐间孔子形象的演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晋、南朝时,因儒学不再拥有无法挑战的地位,孔子形象完全回到了其原始的本真形貌。
B.初唐、盛唐时尊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地州县纷纷建立孔庙,需要绘制与规范孔子形象。
C.阎立本按照官方孔庙“先师”标准所绘的头着儒冠而正在讲解、授业的孔子像成为规制。
D.吴道子所绘的孔子形象有粉本和经典两种,分别契合了汉代人的审美和唐代人的心理期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阐述了历史上孔子形象的演变,汉代人们逐渐还原孔子的本真面貌,让孔子走向世俗。
B.文章引用郑玄对《述而》的解释,论证了郑玄在注释《论语》时注意解说孔子言行的背景。
C.文章列举贞观二年、开元五年等尊孔情形,是为了论证《论语》成为科考必考科目的原因。
D.文章将《司寇像》与《先师孔子行教像》对比,阐述了儒雅的孔子形象更契合唐人的认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晋范宁继承了郑玄剥离各种《论语》谶的比附、神化的倾向,表现了朴实解经的风貌,范宁力图抬升儒家的地位。
B.孔子不是一直享受至高无上的尊崇地位的,如两汉时期其作为“先师”的地位就比不上拥有“先圣”专称的周公的地位。
C.升孔子为先圣,诏州、县学都设孔庙,科考时先拜谒孔子,《论语》成为科举必考科目,这些都是唐朝尊孔之举。
D.一流画家间立本、吴道子等能对孔子形象定型,原因可能是他们名声太大,可能是谢令作画、版式一统,后者可能性更大。
2023-05-2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稳派联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海洋牧场是指利用海洋资源建立起来的一种养殖方式,通常是指在海洋中固定一些设备,如浮筏、网箱等,然后在这些设备上养殖各种水生动植物。海洋牧场的养殖对象包括鱼类、贝类、海藻等,其优点在于可以减少对陆地资源的依赖,同时也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这些生物资源已经逐渐成为人类获取高端食品和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海洋经济也日渐成为沿海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海洋牧场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海洋牧场不仅能够带动海洋科技、海洋装备、海洋医药、海洋风电、海洋信息与知识服务业、休闲娱乐与旅游观光业、文化传承、科普宣传、餐饮业等关联行业的发展,而且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首先,发展海洋牧场可以为人们提供优质蛋白质,缓解耕地减少、粮食供需失衡以及世界粮食、肉禽市场波动等系列危机,有效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其次,发展海洋牧场可以有效解决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摘编自郭梦《2023年海洋牧场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材料二:

这是世界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由我国完全自主设计、研发和建造,开创诸多国际先例。这是一座移动的海洋牧场,从鱼苗入舱、投喂养殖到起捕、加工、运输,在一艘船上构建起一座渔业养殖加工厂。这是深远海养殖的中国样本,将养殖区域从近岸推向深远海,从农业传统经营模式转向大规模现代化工业生产。

国信1在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交付运营,国信1的交付是中国深远海工业化养殖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实现了由01的进阶发展。

该船总体设计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有关负责人介绍,国信1养殖工船是全球设计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实用性和可靠性最强的流船:国信1船长249.9米,排水量近13万吨,载重量为10万吨,堪称渔业养殖航母,是我国深远海养殖的大国重器;船上设有15个养殖舱,单舱水体量比2个标准游泳池还多;全船养殖水体8万多立方米,以船载舱养楼式,开展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鱼等名优鱼种的养殖,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约3700吨;相比开放式的传统网箱养殖,国信1首创的船栽舱养模式使得养殖规模和效益大为提升,国信1的平均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倍以上,以大黄鱼养殖为例,能够实现每立方米25公斤养殖密度,成活率达95%。

(摘编自初英杰《世界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交付运营 走向深蓝的海上粮仓》)

材料三:

坚持陆海统筹,进行全域型保护与开发,如北方海域可发展较大空间尺度的海洋牧场,以陆海统筹助力海洋牧场升级;南方海域则依托于众多的岛礁资源发展以渔旅融合为主题的海洋牧场,且注重对岛礁资源的保护;而在内陆水域则探索推动以资源养护为目标的生态牧场建设。在积极修复海洋渔业生态环境基础上,不断提升海洋渔业第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从而推动全域型现代化海洋牧场与产业全链条的协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攻破海洋牧场建设存在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聚焦解决海洋牧场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兴通讯与工程技术等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构建全域型现代化海洋牧场技术体系,即科学选址—生境营造一资源养护—安全保障一融合发展体系,以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新理念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强化试点示范,推动海洋牧场与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等二、三产业有效融合。研发渔业资源增殖型风机基座,开发环境友好型风机装备,研制多功能海洋牧场休闲平台,基于海洋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促进海洋牧场与风力波浪发电、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有效结合,打造渔能、渔旅跨界融合发展模式,探索构建水上城市综合体,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兴局面,从而实现全域型现代化海洋牧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杨红生《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和海洋牧场建设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对策》)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洋中蕴含的丰富的生物资源逐渐成为人类的“蓝色粮仓”,海洋牧场是指利用海洋资源建立起来的一种养殖方式。
B.发展海洋牧场可以有效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也可以有效解决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C.已交付运营的“国信1号”首创“船载舱养”模式,相比开放式的传统网箱养殖,其养殖规模和效益都大为提升。
D.近海与内陆水域的海洋牧场发展不同,近海侧重海洋牧场升级,而内陆水域则侧重以资源养护为目标的生态牧场建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海洋牧场的概念、养殖对象和优缺点,并指出发展海洋牧场不仅能够带动关联行业的发展,而且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B.根据图表《2020一2022年中国海洋牧场企业数量》可知,2020一2022年中国海洋牧场企业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速开始放缓。
C.我国完全自主设计、研发和建造的世界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是我国深远海养殖的“大国重器"。
D.材料三提出坚持陆海统筹,进行“全域型”保护与开发,不断提升海洋渔业产业融合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修复海洋渔业生态环境。
6.我国应如何大力发展“全域型”现代化海洋牧场呢?请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
2023-05-2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稳派联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写于悲痛中

茅 盾

十九日下午三时接到我妻由上海拍给我的急电,报告鲁迅先生逝世,促我速回上海,真如晴天霹雳!我不能相信!十月十日下午,我到上海大戏院去看苏联名片《杜勃洛斯基》,恰好遇着鲁迅先生和他夫人、孩子,我们坐在一处,谈了好多话。十日离十九日不过八天,我怎么能够相信会出了这样大的乱子!

然而电文上明明写着“周已故”,这不是大先生还有哪个?不是他还有哪一个“周”能使我妻发急电来促我速归?

然而我却因为痔疮发作,卧在床上动不得。我恨极了这一次忙里偷闲的旅行!我发了个回电。仍旧希望第二天早上能够勉强就道,夜里我躺在床上,回忆着十日和鲁迅先生在上海大戏院里的谈话,又回忆着十月二日(或三日)我和G君到鲁迅先生家里给他拍照那一个下午的谈话,又痛苦地猜想这晴天霹雳的来由。凭那两次最后的晤面,我不能相信鲁迅先生会突然于十九日逝世,虽然和G君去访他那一次回来时,G君在车中对我说:今天看见鲁迅的面色和精神比我意想中好些,可是他若不赶紧转地疗养,总是危险。我又记起史沫特莱女士在八月初离上海去避暑时,也对我说:他此时虽然好得多了,可是靠不住,一定要转地疗养!他自己总说不要紧,可是患肺病的人自己常常是乐观的啊!八月中旬,鲁迅先生拣定了转地疗养的地点是日本镶仓。可是后来又不果行,夏天却已过去了。九月中我略见他,他说暑天已过,索性再过几时,或者到香港去换换空气。谁知道十月中旬忽然这晴天霹雳!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若能把转地疗养这问题很早布置得妥当,则鲁迅先生不至于因有事实上的一些困难而迁延了这三个月的工夫,我们太不负责,我们这罪不能宽饶!我们太不中用了!

十九日一夜,在这样悲痛回忆中过去。二十日清晨,我跳起来决定乘早班船再转火车,可是痔痛如刻,刚走得一步便蹲下了!我太不中用!我没有法子瞻仰先生最后的遗容了!

中国只有一个鲁迅,世界文化界也只有几个鲁迅,鲁迅是太可贵了!——这是G君在十月二日和我去访鲁迅先生后回来时的话。但是,但是我们太不宝贵鲁迅了,我们没有用尽方法去和鲁迅的病魔斗争,我们只让他独自和病魔挣扎,我们甚至还添了他病中精神上的不快!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愧对那几位珍爱鲁迅先生的外国朋友!

(有删改)

文本二:

为了纪念鲁迅的六十生辰

   

第一次见鲁迅先生,是一九二七年十月,那时我由武汉回上海,而鲁迅亦适由广州来。他租的屋,正和我同在一个弄堂。那时我行动不自由,他和老三到我寓中坐了一会,我却没有到他家里去,因为知道他那边客多。

这以后,我长住上海,不再走动,所以和他见面的时候也多了。不过我所知道的关于他的私生活,亦不多。现在追忆起来,觉得有些事虽然未经人道及,但是大都牵涉到过去十年间文坛上的故事,此刻暂时不提起也好。此外,好像大家都已听说过,我如果再来写,亦殊嫌蛇足。无已,从他治病这方面说一件事吧。

今年是鲁迅先生的六十冥寿,如果我们是在替他做生日,该多么好!他五十岁生日那天,上海文艺界同仁曾在一个荷兰餐馆里为他祝寿。记得那天到会的外宾只有二三人。那时谁也不会想到(或感觉到)鲁迅先生活不过六十岁!

不但那时,在一九三五年如果有人说鲁迅不久于人世,那一定会被认为是黑老鸦。鲁迅自己从未说他身体不好,人家看他也认为好;他精神抖擞地战斗着。但在这一年十一月,有人发现了鲁迅身体实在不好。

记得是十一月七日(苏联伟大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节)的前一天或后一天,上海苏联领事馆招待少数文化人到领事馆去看电影。中国人去的只有五六个,其中有鲁迅和他的夫人、公子。那晚上看了《夏伯阳》,鲁迅精神很好,喝了一两杯“伏特加”。史沫特莱喝得很多,几乎有点醉了;但在电影映完休息时,史沫特莱严肃地对鲁迅说:我觉得你的身体很不好,你应该好好休养一下,到国外去休养。

我直觉到。我说不上你有什么病;可是我直觉,知道你的身体很不行!

鲁迅以为她醉了,打算撇开这个话题,然而史沫特莱很坚持,似乎马上要决定:何时开始治病,到何处去,等等。她立刻要得一个确定,并且再三说:你到了外国,一样做文章,而且对于国际的影响更大!”

那晚上没有结论。但在回去的汽车中,史沫特莱又请鲁迅考虑她的建议,鲁迅也答应了。过了一天,史沫特莱找我专谈这问题。总结她的意见;她认为鲁迅如不及时出国休养,则能否再活多少年,很成问题。

鲁迅后来也同意了——虽然他说起史沫特莱的直觉时,总幽默地笑着。并且也谈到,在休养时间他有机会完成《中国文学史》的著作了。但在不再反对之中,鲁迅也表示了如果当真出国,问题却还多得很,终究还是不出去为好。

到那年年底,史沫特莱说是接洽已妥,具体地来谈怎样走,何时走的时候,鲁迅早已决定还是暂时不出去。有过几次的争论,但鲁迅之意不能回。鲁迅的意见;自己不觉得一定有致命之病,倘说是衰弱,则一二年的休养也未必有效,因为是年龄关系;再者即使在国外吃胖了,回来后一定立即要瘦,而且也许比没有出去时更瘦些;而且一旦出了国便做哑巴,也太气闷。

据我猜想,那时文坛上的纠纷,恐怕也是鲁迅不愿出国的一个原因;那时期有人在传播他要出国的消息,鲁迅听了很不高兴,曾经幽默地说:他们料我要走,我岂不走,使他们多些不舒服。出国问题争论的最后结果;过了夏天再说。因为即使要出国,也得有准备,而他经手的事倘要结束一下,也不是一二个月可以完成的。

不幸一九三六年二月尾,鲁迅先生就卧病,这病迁延到了秋季,终于不救。

(有删改)

7.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知鲁迅先生逝世的消息,“我”因痔疮发作,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但仍然希望第二天能赶回上海,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敬仰。
B.“我”因不相信鲁迅先生会突然逝世,就回忆起最近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从这几件事来看,鲁迅先生的突然逝世完全没有任何征兆。
C.“瞻仰”“冥寿”等词语的使用,不仅使得文章的语言典雅,也使文章显得庄重,从而有助于作者表达对鲁迅先生无尽的哀思。
D.鲁迅先生说起史沫特莱的“直觉”时总“幽默地笑着”,听了“很不高兴”的话也“幽默”地回复,体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性格。
8.《写于悲痛中》一文情真意切,鲁迅先生逝世给“我”带来的“晴天霹雳”之感一再出现。“晴天霹雳”之感蕴含着“我”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9.文本二题为“为了纪念鲁迅的六十生辰”,作者却不惜笔墨详写鲁迅先生治病之事,这是否矛盾呢?请简要说明。
2023-05-2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稳派联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子昂上言

陛下方兴大化,而太学久废,堂皇埃芜,《》《书》不闻,明诏尚未及之,愚臣所以私恨也。太学者,政教之地也,君臣上下之取则也,俎豆揖让之所兴也,天子于此得贤臣焉。今而不论,虽欲睦人伦兴治纲失之本而求之末不可得也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为天下而轻礼乐哉?愿引胄子使归太学,国家之大务不可废已。

(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有删改)

文本二:

庚子秋,同被诏校《唐书》新本,见史策伯玉与傅弈、吕才同传,谓伯玉以王者之术说武曌,故《赞》贬之曰:"子昂之于言,其聋瞽欤!"呜呼,甚哉!其不探伯玉之为《政理书》之深意也。明堂大学,在昔帝王所以恢大教化之地,自非右文好治之主,为之犹愧无以称其举,岂淫艳荒惑,险刻残诐妇人之所宜与乎?缘事警奸,立文矫僭,伯玉之言有味乎其中矣。彼傅、吕者,本好历数才技之书,但能领略大体,颛务记览,以其末学,讵可引伯玉而为之等夷耶?杜子美,韩退之,唐之伟人也。杜云:“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韩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其推尚伯玉之功也如此。后人或以己见而遽抑之,人之才识,信夫有相绝者矣。同当时尝欲具疏于朝廷,以辨伯玉之不然,会除外官,不果。

癸卯春,伯玉县人、金华道士喻拱之过门,言其邑令庞君子明于本观陈公读书台旧基,构大屋四楹,题之曰"拾遗亭"。栋宇宏豁,轩楹虚显,步倚眺听,依然风尚,将记其实,愿烦执事。同曰:“伯玉,同之郡人也。昔不幸而死于贼简之手,心常悼之矣。今不幸而不得列于佳传,是故恳恳欲为之伸地下之枉耳。记此何敢妄!"遂述前事,使揭于亭上,聊以阐独坐之幽。其山川之胜,登临之美,今古不易,有子美之诗在焉。

(选自文同《拾遗亭记》,有删改)

【注】①子昂,陈子昂,字伯玉,曾任右拾遗。这里陈子昂向武后(武则天,武曌)上书进言。②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大学,古称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虽A欲B睦C人D伦E兴F治G纲H失I之J本K而L求M之N末O不P可Q得R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诗经》,也称《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孔子评《诗经》“思无邪”。
B.“今委而不论”与“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两句中的“委”字含义相同。
C.“济”意为“补益”,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济”字含义不同。
D.癸卯,干支名称,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月、纪日,这里是纪年,其后一年是甲辰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子昂认为太学是实行政治教化的地方,治理国家要重视礼乐,他希望武后让学子回到太学读书,并认为这是国家的大事。
B.文同对《新唐书》把陈子昂和傅弈、吕才放在同一传记心有不平,他认为陈子昂用儒家行王道的方略劝说武后,功绩更大。
C.杜甫认为陈子昂的忠心和义气能流传千古,韩愈认为唐朝诗文的繁荣兴旺是从陈子昂开始的,他们都推崇陈子昂的功绩。
D.文同曾打算向朝廷上奏来为陈子昂辩解,正逢改任新的地方官职而作罢。射洪县令庞子明建“拾遗亭”,文同追述了往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人或以己见而遽抑之,人之才识,信夫有相绝者矣。
(2)今不幸而不得列于佳传,是故恳恳欲为之伸地下之枉耳。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放白鹰两首(其二)

   

寒冬十二月,苍腐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啅②,自有云霄万里高。

   

越海霜天暮,辞韬野草干。

俊通司隶职,严奉武夫官。

眼恶藏锋在,心粗逐物殚。

近来脂腻足,驱遣不妨难。

[注]①八九毛,始获之鹰,剪其劲羽。②啅,鸟鸣,这里有聒噪之意。③俊通,精通。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写刚被捕获的鹰被猎人剪掉了强劲的羽毛,鹰不能展翅腾飞而去。
B.聒噪的燕雀不理解鹰的飞上云霄之志,“莫相哼”表达了诗人对燕雀的态度。
C.罗诗写鹰近来脂肪增多,习惯了养尊处优而不肯尽职,驱遣它也就不容易了。
D.李白以鹰自况,而罗诗中鹰的形象让人联想到那些一直不忠于职守的武将。
15.李白和罗隐对鹰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雍也》中,“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并指出了以学习为快乐的重要性。

(2)古人对天文的认知在古诗文中有所体现,如苏轼《水调歌头》中“______”一句写出了月亮在人们面前展现出的不同形态,如苏轼《赤壁赋》中“______”一句写月亮升起后在星宿之间徘徊。

(3)古诗词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来描摹事物和表情达意,如“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2023-05-28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稳派联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勉励广大文博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

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文物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记载古代历史的竹简木牍,历经千年沧桑的秦砖汉瓦,__①__的敦煌壁画,工艺精湛的陶瓷器皿……一件件珍贵而精美的文物,既是见证历史的文化遗存,也是滋养精神血脉的宝贵财富。它们静候着人们的眷顾,渴望着与人们对话。与文物对话,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激起我们思接千载的心绪,用心去触摸__②__的文明,让我们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校,人们多走进拥有众多文物的博物馆,置身其中,__③__,精气神备受滋养,今天我们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博物馆的作用。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中加点词“对话”有什么内涵?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2023-05-2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稳派联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寒夜灯柱是一种很罕见的冰晕现象,它背后的科学原理并不复杂,其实,和我们小时候用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天花板或者墙壁上是一个道理。

当大气中存在大量水平排列的片状冰晶时,这些片状冰晶就如同一面面镜子。霓虹灯、汽车大灯等发射出的光被处在不同高度的片状冰晶反射,最终集合形成了一根根光柱,我们就看到了寒夜灯柱的现象。

寒夜灯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由于二者通常都在北半球极寒地区出现,而极光的观看条件往往比寒夜灯柱更为苛刻,因此常有人把寒夜灯柱视作极光的“平替”。

但从二者的形成原理来看,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被地球磁场所吸引,来到地球两极上空,它们与大气中的微观粒子相互碰撞,引出了大面积的自然放电现象。带电粒子的能量在释放的瞬间会产生灿烂炫目的能量射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极光。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根据上述材料,请用一句话给“寒夜灯柱”简要地下定义。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3-05-28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稳派联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筚路蓝缕,攻坚克难,创造奇迹,但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百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广大青年怀有美好初心与远大梦想,在时代大潮中经受淘洗,在人生之路上跋涉前行。无论是面对风雨和荆棘,还是面对鲜花和掌声,都不要忘了初心,不要放弃梦想;都要牢记我们为什么出发,牢记自身肩负的使命。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以“坚守初心与梦想”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65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7-90.4茅盾(1896-1981)  其他散文文学类-双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新唐书》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李白(701-762)  咏物言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80.65一般词语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19-21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  压缩语段  下定义表达题组
六、作文
220.4责任 担当  引语式材料  梦想 追求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