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四川省名校联考高考仿真检测(二)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模拟预测 2023-05-31 12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早期经典中的作者问题的复杂性首先源自于中国早期的书写制度和撰述传统。我们这里所说的中国早期经典,指的是先秦时代留下来的传世文献。

在中国早期,文字和书写是被上层社会垄断的。有条件进行文字撰述的主要是王朝与之相关的各类文化官员,如从事占卜的巫,从事记事的史,从事礼乐的乐官等。书写是他们的职业,但书写的内容并非为他们所有。史官传统更是源远流长,《周礼》所记录的以“史”为职者甚多,其中与书写制度有关的“史”则是其中重要部分。但是历史上很少留下这些史官的名字,他们也不享有这些史书的著作权,记事只是他们的职责而已。这应该归因于当时的书写制度。

中国早期史书的记载没有作者,诗的创作与修改也极少提到作者。《左传·宣公十二年》:“武王克商。作《颂》,……又作《武》。”按此说法,武王就应该是《武》乐章的作者。但这一记载比较模糊,并不被《毛诗序》所采信。关于《武》的作者,先秦两汉有多种说法。不过,从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来讲,像《武》那样气势宏大的开国史诗式的作品,一定要由当时最高水平的艺术家创作指导才能完成并得以演出,但在历史上见不到他们的名字。这说明,当时的确应该存在着相应的诗歌书写制度,一定有从事诗歌创作、教授、表演的专门文化人才,他们在《诗三百》的创作和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既是创作者、搜集整理者,又是编辑加工者、诗艺传授者。但是,在现存的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他们的贡献,连他们的名字我们也知之甚少。这说明,他们无论在一首诗中做出了多少贡献,都不享有著作者的权力,这里没有作者的地位,也没有编写者的地位。这同样应该属于那个时代的书写制度。

中国早期经典著述也有独特的传统,就是世代传承的群体撰述,如《周易》、《诗经》等,都是历代的王朝史官、礼官和乐官共同书写并经过长期编撰的结果。这种情况到汉代仍然存在,如司马谈父子相继为史官,司马迁就曾自豪地宣称:“司马氏世典周史。”《史记》实为司马迁父子二人合著。这种世代传承的群体撰述传统,不但在史官撰写中存在,在私家著述中也同样存在。无论是对传统文献的传承与阐释,还是诸子百家的兴论立说,莫不如此。

群体撰述是中国早期经典最主要的撰述方式。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古书往往被认为是某某所撰呢?这可能是因为《汉志》的著录方式引起了误解。如《汉书·艺文志》载:“《公羊传》十一卷。公羊子,齐人。”余嘉锡对此解释说:“古书之题某氏某子,皆推本其学之所自出言之。”也就是说,《汉志》的这种著录方式,只是意在说明《公羊传》之得名与“公羊子”有关,但并没有明确说此书就是“公羊子“自撰。从实际情况看,在这部书的撰写过程中有很多人的参与,正确的提法就应当是公羊子等人群体撰述才对。这是典型的将群体撰述误题为个人撰述的现象。

由此可见,中国早期经典的作者问题之所以复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早期的书写制度和撰述传统与后世有异。

(摘编自赵敏俐《中国早期经典的作者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字和书写被垄断的中国早期,主要由巫、史、乐官等文化官员进行文字撰述。
B.中国早期的诗歌文化人才在诗歌的创作和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多样的作用。
C.《史记》作为私家著述的代表,是世代传承的群体撰述这一传统作用下的产物。
D.《汉志》的著录方式可能使我们误认为某些群体撰述的古书是由个人撰述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观点,接着从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最后总结全文,思路清晰。
B.文章在论证书写制度对著作权的影响时,将早期的史书作者问题和诗歌作者问题作对比。
C.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应该归因于”“这可能是因为”等说法,体现出严谨的治学态度。
D.文章论证了中国早期经典的作者问题的复杂性与中国早期的书写制度和撰述传统有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阐述中国早期经典的作者问题时引经据典,以丰富的文献为佐证,展现丰厚的学养。
B.按《左传》的记载,《武》是武王创作的乐章,对此,本文作者与《毛诗序》持相反态度。
C.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中国早期的书写制度和撰述传统,才能更好研究中国早期经典的作者问题。
D.依据文章对群体撰述方式的探讨,《孟子》的撰写过程的正确提法应当是孟子等人群体撰述。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创造出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改革开放40多年来,7.5亿人成功脱贫,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第一批脱贫攻坚普查结果显示,贫困户全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据介绍,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不仅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而且2020年贫困人口较多的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7个省(自治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农村居民增速0.2个百分点至1.7个百分点。

(摘编自张维《精准发力中国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

材料二

脱贫攻坚的阶段性决战,必然要求增强脱贫攻坚与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政府职能归位,以破解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扶贫产业持续性差等问题。政府不是大包大揽去干预农民具体的经营行为和生产行为,而是要找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黄金结合点。首先需要把农民经营行为和生产行为给市场。主要是减少产业选择的直接介入,从引导与激活要素上着力,在要素集聚平台打造、科技创新推广、品牌创建、标准化监管等层面优化制度供给、政策供给、服务供给,推动有效市场的形成与完善,为贫困乡村撬动和引进外部资源提供支撑,激发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是需要建立规范乡村产业发展的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明确扶持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和专业大户发展生产、加工和营销,培育贫困地区迈向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而不扶持缺乏市场前景的企业和专业大户,避免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偏低的低端产业、低端产品继续扩大生产,以此推动发展方式实现从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的根本性转变,形成从行政推动为主逐步走向政府引导下市场驱动为主的贫困地区良性发展机制。

(摘编自陈文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现途径》)

材料三

2011年前,浙江省安吉县的鲁家村还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如今已蜕变为中国美丽乡村新样板。鲁家村以公司+村+家庭农场模式,启动了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建设,对全村进行环境规划、产业规划和旅游规划,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的独特魅力呈现给世人。

鲁家村提出了打造家庭农场集聚区的理念,在全村范围内建设了18家差异化的农场。同时,鲁家村着重关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打造属于鲁家村自己的农业高新产业园区,发展创意农业,把田园变乐园、村庄变旅游景区,大幅提高土地的收益,让生产劳动更具乐趣、加工生产更具体验性,提升产品价值。

鲁家村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走市场化道路。鲁家村通过了解市场需求,引导农场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乡村旅游产品,使农场内各个休闲项目通过有机组合形成若干条个性化的旅游线。旅游休闲项目可融合乡村观光、游乐、休闲、运动、体验、度假、会议、养老、居住等多种旅游功能,以打造特有的田园综合休闲旅游

(摘编自左丽爽《浙江鲁家村:公司+村+家庭农场模式打造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创造出人类减贫史奇迹,已经消除贫困现象,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B.尽管脱贫攻坚工作卓有成效,但仍存在内生动力不足、扶贫产业持续性差、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C.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要遵循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规律,找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最佳结合点。
D.鲁家村不仅注重发展经济,提高村民收入,也注重对村庄环境的规划,以促进乡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现行标准下,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且2020年西南、西北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
B.只要建立乡村产业发展清单,扶持质量效益好、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就能推动发展方式实现从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的根本性转变。
C.政府要做到职能归位,需要把农民的生产和经营放给市场,不干预乡村经济活动,做农村振兴的“引导者”和“服务者”。
D.鲁家村由贫穷的乡村变为中国美丽乡村的样板,完全得益于在市场化机制下大力发展旅游业,这激活了鲁家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6.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渴望健康的人

[意大利]布扎蒂

距离城市约莫两公里的山岗上,坐落着一所庞大的城堡式麻风病院,一道坚固厚实的围墙高耸在城堡四周,兵士们在围墙上放哨巡逻。

薄暮时分,麻风病人照例聚集在围墙跟前,向态度温和的那些兵士打听消息。

喂,加斯帕尔,他们问道,今儿晚上你可瞧见什么?大街上有人吗?你说有一辆马车,噢,那是什么样式的马车?……王宫掌灯了吗?灯塔的火炬点亮了吧?……公爵可已回来?

他们一连几个钟点站在那里喋喋不休地闲扯,丝毫不觉困惫。

惟独一个年轻病人从不在这种场合露面。他入院才两个月,出身高贵门第,是个骑士,他叫姆塞利东。

你怎么在这里独自闷坐?同伴们打他病房前经过,问道,加斯帕尔答应今天晚上给我们讲焰火晚会的盛况,想必十分有趣呢!

朋友们,他走近门槛,用一块白亚麻布遮掩着狮子般的丑脸,温柔地说,我明白,哨兵讲述的趣事逸闻使你们痛楚的心灵得到莫大的慰藉,这是把你们跟外面那个大千世界、跟健康者的城市联系起来的惟一纽带。是这样吗?

是的,确实是这样。

这意味着你们已经听任命运之神摆布,永远不再希求离开这里,而我……

你怎样?……

而我并不甘心接受命运的安排,我确信会重获健康,明白吗?我渴望像往常一样健康地离开这里,重返家园。

熙攘的人群中走来一个名叫贾柯莫的老头儿,他是麻风病院资格最老的病人,年纪至少一百一十岁,麻风病折磨他几乎已有一个世纪。他早已没有像样的四肢,脑袋、胳膊、大腿溃烂模糊,身躯就像一根细竹竿,一绺白发粘在脑门上。他和蔼慈爱,聪明睿智,博得所有病人的尊敬。听到姆塞利东的谈话,贾柯莫老头止住脚步,对他说:

姆塞利东,可怜的孩子,我到这儿将近一百年了,走进这个大门的人,从来不曾有谁能活着走出去的。这是麻风病人的命运。不过你将亲眼看到,我们在这里一样能够生活,甚至可以生活得十分快活老头儿说完,摇晃了一下那长着美妙白发的脑袋。

不过,姆塞利东替自己辩护,我需要恢复健康。我是百万富翁,你倘若登上围墙,就能瞧见我的府邸和它的两个闪烁着耀眼光辉的白银圆顶,我的骏马、狼犬、猎人、仆人在等待我。你应该明白,智慧的长者,我需要健康。

倘若仅仅凭主观的意愿便足以驱逐病魔,事情自然十分简单。贾柯莫慈祥地微笑。

不,我无须借助于药物,我只是向上帝祈祷。

祈求上帝施恩治愈你的病?我们每个人都在祈求,没有一个夜晚不向上帝表示我们的虔诚,可是谁……

是的,人人都在祈祷,但跟我的情况完全不同。你们每个晚上去跟哨兵山南海北地胡扯,而我却向上帝千百次祈祷。你们干活,读小说,玩纸牌,几乎跟健康的人一般逍遥自在,而我除去吃饭,喝水和睡觉绝对必需的时间之外,始终心敛意宁地祷告,即便是吃饭的时候,甚至进入睡乡之后,我也不曾停止默祷。贾柯莫,   你是富于智慧的长者,会明白这些事儿。

贾柯莫听着这一席话,身躯不停地颤栗,滚滚热泪夺眶而出,淌在死灰色的脸皮上。

是的,是的,老头儿呜咽说,像你这般年纪的时候,我也曾专心致志于祈祷上帝……谁晓得我的意念稍一松弛,中断了祈祷,全部心血换得的成果竟然统统毁于一旦……你瞧,我现在被疾病糟蹋成什么模样……

那么说,姆塞利东问,你不相信我……

我只能说愿上帝保佑你老头儿嗫嚅着踉踉跄跄地朝着聚集在围墙前面的人群走去。姆塞利东独自在厢房里打坐,全神贯注地祷告,毫不理会病友们的召唤。

两年过去了……

一天,姆塞利东走出病室,灿烂的阳光迎面照来,人们惊诧地发现,他的狮子一般丑陋的模样不见了,显现出来的是一副青春焕发的英俊脸庞。麻风病症消失了。

他恢复健康了,健康了!病友们欢欣雀跃,把他当做凯旋的英雄高高举起来。他获得了自由,在守卫的哨兵跟前举行了欢送仪式。随后,贾柯莫老头颠踬着陪送他出院。哨兵检验了证件,用钥匙开启大锁,打开了大门。

晨光灿烂,展现在他眼前的世界清新温柔,充满着希望。葱郁茂盛的树林,青翠如茵的草地,鸟儿清脆甜润的啁啾声。远处显现出城市、莹白的塔楼、花园凉台、招展的旗帜,外面有着纷纭扰攘的人群和变幻莫测的世界,有着女人、奢靡、宫殿、阴谋、权势、武力。这是人的王国!

贾柯莫惊羡地看到青年人喜形于色,容光焕发。姆塞利东瞧着大好世界的美景,露出欣慰的笑容。但这只是一刹那!骤然间,年轻骑士的脸色刷地一下变得苍白。

你怎么啦?老头儿觉得姆塞利东是由于过度兴奋而晕眩。

哨兵在一旁催促:快一点儿,青年人,迈开步子走出去,我要关闭大门了。

姆塞利东相反地倒退了一步,用双手捂住面孔:

天哪,多么可怕呀!

你怎么啦?贾柯莫重复地问,觉得不舒服吗?

简直无法忍受,姆塞利东惊呼,他眼前的景象霎时间完全变了。塔楼和宫殿的圆顶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见龌龊的茅屋、粪土、贫穷;屋顶上的旗帜不见了,只有黑压压的一片牛虻。

老头儿问:告诉我,姆塞利东,你瞧见什么啦?淫秽腐朽取代了原先的辉煌灿烂,颓败肮脏的茅屋取代了原先金碧辉煌的宫殿。对吗,姆塞利东?

是的,是的,一切都变得那么令人可怕。为什么?世界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我知道,智慧的老头儿回答,这是我们的命运,一切全得付出昂贵的代价。你获得了胜利,恢复了健康,现在该你偿付代价了。

偿付代价?为什么?

你战胜了病魔,你不复是往日的你,而是脱胎换骨了。随着你逐渐恢复健康,驱使你渴望健康的种种人世间的诱惑便愈益远远地离开你,最终成为过眼云烟,使人超凡脱俗。这就是偿付的代价!你最终成了我们的人,姆塞利东!留下来吧,留在我们这些麻风病人中间……喂,哨兵,把大门关上吧,我们回去了。

砰的一声响,哨兵关上了城堡的大门。

(有删改)

注: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严重者肢端残废。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姆塞利东进入麻风病院后,意志坚定,一心希望恢复健康,重返富裕的贵族生活。
B.麻风病人与看守士兵的闲聊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和命运妥协,精神生活的空虚无聊。
C.姆塞利东辛苦虔诚的祈祷,一方面刻画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与其他的麻风病人形成对比。
D.姆塞利东最终回到病人们中间,是因为他的目标没有实现,遭到了命运的捉弄与唾弃。
8.“砰一声响,哨兵关上了城堡的大门。”结合小说,合理想象姆塞利东接下去在麻风病院的所作所为,并指出这样想象的理由。
9.有评论家认为这篇小说具有浓厚的寓言色彩,请联系小说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其寓意。
2023-05-3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名校联考高考仿真检测(二)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成帝建始四年夏四月,河决东郡金堤。先是,清河都尉冯逡奏言:郡承河下流,顷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今屯氏河塞,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后三岁,河果决于馆陶及东郡金堤,坏败官亭、室庐且四万所。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河平元年春,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延世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三十六日河堤成。三月,诏以延世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三年秋八月,河复决平原,所坏败者半建始时。鸿嘉四年秋,河水湓溢,败官亭、民舍四万馀所。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于是遂止不塞。待诏贾让奏言:治河有上、中、下策。徙冀州之民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泛滥期月自定。此功一立,河定民安,谓之上策。多穿漕渠,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兴利除害,支数百岁,谓之中策。若只缮完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下策也平帝时河、汴决坏,久而不修。建武十年,光武欲修之,浚仪令乐俊上言:民新被兵革,未宜兴役乃止。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会有荐王景能治水者,夏四月,诏发卒数十万,遣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堤。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焉。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河、汴分流,复其旧迹。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
B.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
C.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
D.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备非常”中的“非常”是指意外的情况,与“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非常”含义相同。
B.“秩中二千石”中的“石”是古代的容量单位,与“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中的“石”意思相同。
C.“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中的“当”是阻挡、面对着的意思,与“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中的“当”含义不同。
D.“增卑倍薄”中的“倍”是在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与“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倍”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黄河屡次决口,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朝廷想尽各种办法治理水患,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
B.在讨论治河方案时,人们试图找到九河故道,但实际上黄河屡次决堤,更兼河道淤塞,已经很难寻觅踪迹了。
C.鸿嘉四年,在治理黄河时,竟然出现黄河水决口,任由泛滥不去堵塞的情况,这是因为国用不足,朝廷没有能力治理。
D.治河也有成功的案例,其中王延世、王景都有不错的成绩,王延世还因此被加官进爵,获得丰厚的赏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
(2)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
2023-05-3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名校联考高考仿真检测(二)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