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模拟预测 2023-06-03 13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老龄化的理念和战略可以有两种表达,即老龄化与老龄文明。“老龄化”是一种模糊的表达,“老龄化事业发展”“老龄化战略”等都是基于问题应对的工作话语,隐喻以忧患意识为核心的文化态度和社会情感,因而总体上是被动甚至消极的。“老龄文明”宣示对老龄化的价值肯定,也宣示对老龄文明建构的积极态度和社会行动。它不将老龄化只当作问题,也不满足于寻找应对策略,而是以老龄化作为人类文明的生命气象、生命气质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文明形态。

现代文明有两个明显的悖论。第一个悖论是对人生经验的漠视。“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人一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满足生存尤其是延续生命的吃喝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滋生了诸多痼疾,如对享乐的过度追求。文化的使命是将之化为人生享受,赋予文化意义,于是产生饮食文化。个体精神生命的成熟产生于由生到死的进程中,人类世界的进步也产生于集体智慧不断成长成熟中。然而,现代文明将老龄群体的精神生命和精神财富视为风烛残年的最后呻吟,于是漠视和废弃了人类文明进步阶梯中最充沛的果实。第二个悖论是将人类文明史描述为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线性进程,人们的文明认同和历史想象又似乎将远古社会视为老年,所谓的现代总是与青春活力相关。其实,这也是现代文明无知狂妄的表现。为此,须借鉴并创新黑格尔关于人的哲学理论,他认为,个体的自然生命在走向老年时会孱弱不堪,但精神生命则更加丰满成熟。人们从三个维度进行了“老”的建构:其一,“老”的生理建构,这是个体对这一自然进程的觉悟和接受。其二,“老”的社会建构,即各种表格中的年龄暗示,各种年龄规定的制度安排。退休制度是对“老”的终极社会宣判,将个体从社会体制乃至社会格局中“驱离”。其三,“老”的精神建构,在精神上接受“老”,而且在精神上“老”去。“不服老”仅仅是个案,“老顽童”一般被当作具有喜剧意义的反常人格。精神老龄化是最彻底的老龄化,它甚至会加速生理和社会的老龄化。

当人类因寿命延长而出现老龄化,它作为“文明进步的体现”的重要表征之一,会给世界带来精神上的成熟,这是老龄群体给文明也给世界带来的文化礼物。重要的是,要将这份礼物作为文化资源。

老龄化并不只是社会发展的负面清单。即便在生理上走向老龄——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也是需要在文明进步中不断调整标准的,即便个体被武断地推进老龄的“集中营”,他们的价值同样存在。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尤其人文社会科学家,就是在老龄阶段达到对人类贡献的巅峰。虽然还没有足够证据来证明老龄化将给现代文明带来“人口红利”,然而一旦放弃以征服、变化或所谓不断进步为特征的文明观,老龄化就不仅是“文明进步的体现”,而且将成为文明进步的力量。老龄人成熟丰满的群体智慧,对待世界的悲悯情怀,更趋近于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柏拉图所说的“摆脱奴隶主束缚”的对欲望的驾驭力,将对现代文明构建做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樊浩《老龄文明的伦理革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龄化”的说法意味着老年人占比过多就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含有无奈之意。
B.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现代总是与青春活力相关,现代社会远超过古代社会。
C.个体的“老”包括生理、社会、精神三个层面,“老”的生理标准也会随时代调整。
D.人的精神成熟需要时间来积淀,到了老年更容易接近“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比较“老龄化”“老龄文明”的差异,揭示了提出“老龄文明”概念的必要性。
B.文章第二段引用黑格尔的哲学理论,对老年人的精神生命予以肯定,增强了说服力。
C.文章以部分科学家在老龄阶段贡献达到巅峰的事实,证明老龄化是文明进步的体现。
D.文章中“风烛残年的最后呻吟”“老龄的‘集中营’”“驱离”等语句,使说理更生动形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吃喝住穿是基本的生存需求,但我们可赋予其文化意义,如将吃喝上升到饮食文化,即可解决过度追求享乐的问题。
B.退休制度可以说是对“老”的终极社会宣判,通过延迟退休,能够让老龄人融入社会体制,从而避免精神的老龄化。
C.老龄化未必能给现代文明带来“人口红利”,但若改变狭隘的文明观,老龄化就可以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
D.作者主张建构老龄文明,这与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所蕴含的对老年的态度基本一致。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ChatGPT刷爆网络和朋友圈。ChatGPT是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的一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跟人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跟人互动,可以写论文、创作诗歌、制作商业方案,甚至能敲代码、检查程序错误。近日,《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了ChatGPT,我们来看看它的回答。

问:你好,我是《中国教育报》的记者,请问你对《中国教育报》有了解吗?

答:你好!很高兴与您交流,是的,我对《中国教育报》有了解。《中国教育报》是中国最权威的教育媒体,它一直致力于报道有关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最新信息和热点话题。

问:你知道你最近火了吗?

答: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模型,我没有感知能力,也不能知道自己的知名度。我只是专注于根据我的训练数据回答问题。有什么问题可以帮助您?

问:有人说你的出现会取代许多职业,对此,你怎么看?

答: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确实对许多职业领域产生了影响,但我不认为它们会完全取代人类工作。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但它仍然需要人类监督和干预。例如,我可以帮助人们生成文本,但人类仍然需要读取并编辑这些文本,确保它们是准确和合理的。

此外,人工智能不能替代人类的情感、判断和创造力,这些是人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要素。

问:你认为教师在将来会被取代吗?

答: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不能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然而,即使人工智能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教师仍将是教育领域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教师不仅提供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他们的作用不可以完全被人工智能取代。

问:人类有哪些能力是你取代不了的?

答:人类具有的一些能力是目前我还无法完全取代的,这些包括:人类具有极高的情感表达能力,可以用非常多样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人类具有非常强的创造力,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作品;人类具有极强的社交能力,可以通过交往来构建起复杂的社会关系;人类具有自我意识,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和感受进行认识。这些能力是人类的独特优势,目前还无法完全被人工智能技术所取代。

问:如果教师向学生介绍你,你认为应该如何介绍呢?

答:如果教师想向学生介绍我,可以这样介绍:“大家好,这是一个由OpenAl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叫做ChatGPT。它可以回答各种问题,并且学习速度非常快。你可以试着问它一些问题,看看它的回答。它不仅是一个有趣的工具,还可以帮助你提高英语能力。当然,它的回答不是100%正确的,你仍然需要自己思考和判断。”

(摘编自中国网教育2023-02-11《教师会被 ChatGPT取代吗?》)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能够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并且学习速度非常快,它可以回答各种问题,甚至可以解决很多困扰人类的难题。
B.ChatGPT回答,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不会取代人类工作,只是会对许多职业领域产生较大影响。
C.ChatGPT表示教师的作用不可以完全被人工智能取代,原因在其能教学知识、技能和提供心理指导。
D.ChatGPT能敲代码,检查程序错误,随着该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初级程序员的工作有可能被取代。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以人工智能为基础,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跟人聊天互动,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
B.ChatGPT是根据训练的数据来回答各种问题的,所以它是一款没有感情且不能表达自己情感的智能机器。
C.人类在情感表达、创造力、社交能力、自我意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些优势是人工智能暂时不能完全取代的。
D.ChatGPT简洁明了地向学生介绍了自己的功能和特点,并提醒学生要对它的回答持有质疑态度。
6.作为一款先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ChatGPT在与人对话的过程中表现得很有“人”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奔生

李永康

多数人都认识小萝卜头,却不知道我的本名叫宋振中。这个名字是父亲起的,至于有啥说法在里面,我却不知道。从懂事起,我第一次见到父亲,是在监狱里,而且还隔着很远的距离。有一天,因为一位女看守忘了关门,我冲出去,朝山坡下跑,我和妈妈住的女牢就在山坡上。我边跑边喊,爸爸,爸爸!一位面容消瘦、头发直立的男子,举起手,向我挥舞着答应道:唉!唉!他试图向我靠近,几位持枪的看守拦住了他。他望向我,他的眼睛和母亲的眼睛一样,流露出的痛爱和无助,让我不容思考,就可以认定他就是我的父亲宋绮云。母亲告诉我这个名字的同时,还说出了“英俊潇洒”四个字,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只是觉得他好高大哦,两道眉毛浓浓的。一个在山坡上执勤的看守打了我,还把我关进黑屋子。我发着高烧,还是一个劲儿地喊着:爸爸,爸爸,带我出去!

母亲多次对我说,不该带着你进来的,那时候你太小了,还在吃奶,才刚刚会喊妈妈,你的几个哥哥和姐姐也没有办法带着你过日子。时间长了,母亲说,我也不知道带着你进来就出不去了。你父亲是因别人以妈妈的名义拍的电报“家中有急事速回”而被抓来的。妈妈又是被自称为父亲手下的工人的人以“速将换洗衣服送来”的纸条骗进来的。妈妈说,我以为,把衣服送到,和你父亲见一下面,他们就会让我们娘儿俩回家的。妈妈带着你,是怕你受冻挨饿呀,是奔生的,没有想到,进得来就出不去了。

妈妈,我只想天天和你在一起,我只想能见到爸爸。我这样安慰妈妈。其实,我是多么想像小鸟一样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啊。

我进来的第三个年头,才被叫成小萝卜头的。

妈妈进来后就没有奶水喂我了,我每顿吃的都是她嚼烂的饭。那饭有一种怪味,我吞不下去,吐出来很多次,就常常饿得哇哇大哭。哭过后,妈妈又嚼饭喂我,菜就只有烂白菜和烂萝卜,有一股臭味。有时候她也莫名其妙地把泪水流在我的脸上。渐渐地,我就长成了头大身细,骨瘦如柴,也就是后来别人写的,“头长得很大,身子却很纤瘦”的孩子。有一天,一位睡在我旁边的阿姨说我长得像小萝卜头。妈妈笑了,并应和道,这个小名还真形象,那就叫小萝卜头吧。于是,在狱中,大家都亲切地叫我小萝卜头,连妈妈也不叫我的真名了。

只有教我认字的“政治犯”黄老师从来不叫我这个小名,而是叫我宋振中。

黄老师告诉我,我能有跟着他学习的机会,还是叔叔阿姨们以绝食、罢工的方式才争取到的。他教我认识了很多字,懂得了一点儿道理,我也才知道牢房何以名曰“斋房”。我和妈妈住的是“义”斋女牢,爸爸住的是“忠”斋男牢。我传递“东北战局扭转”“淮海战略胜利”等消息给陈叔叔的《挺进报》时,身上有一种使不完的劲儿。我帮妈妈送衣服给“疯老头”,当小小交通员陪他进城时,觉得很骄傲。

19499月的一天,妈妈告诉我,她终于可以带着我走了。她说,你爸爸已经早一天上路了。我就要自由了!

我那个兴奋劲儿无法用语言表达。

妈妈要我去给黄老师辞行,黄老师仿佛早就知道了似的。我还和陈叔叔告别。

我告诉陈叔叔,我和妈妈就在今天将要离开这里。陈叔叔默不作声。我还告诉白公馆监牢里的很多人,他们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他们确实不知道妈妈这次将要带我去哪里。因为没过多久,他们也遇害了。我的哥哥宋振铺,他在《“小萝卜头”宋振中》一书中记下了我和爸爸妈妈194996日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的事情。他们无视妈妈的哀求——希望放了我,而是当着妈妈的面杀了我,然后才枪杀了妈妈的。那时候我只有八岁多一点儿,离新中国成立只有二十四天。

妈妈最后是让我用一种给人希望的方式和叔叔阿姨们告别的。我虽然离开了渴望过的世界,可是,我觉得我和爸爸妈妈都还活着。我们活在《红岩》一书的第二十章中,活在了读者的心里呀!

(选自《北方文学》2021年第7期)

文本二:

空白,是小小说的特点。可以说,小小说是空白的艺术。因为注意“留白”,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所谓“留白”,就是少写。小小说不是删削而成的。删得太狠的小说往往不顺,不和谐,不“圆”。应该在写的时候就控制住自己的笔,每捉摸一句,都要想一想:这一句是不是可以不写?尽量少写,写下来的便都是必要的,一句是一句。那些没有写下来的仍然是存在的,存在于每一句的“上下左右”。这样才能做到句有余味,篇有余意。

(选自汪曾祺《小小说是什么》)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男女犯人被分别监禁,相隔甚远,宋振中从小对父亲的印象就很模糊,但血脉亲情让他能一眼就认出父亲。
B.宋振中被称作“小萝卜头”,是因为他营养不良,长得头大身细,这一形象和称呼侧面反映了敌人的残忍无情。
C.黄老师是宋振中革命意识的启蒙者,宋振中传递革命消息、当小交通员应该与他的引导有关。
D.小说结尾记叙宋振中遇害的时间,与《记念刘和珍君》开篇写“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一样,于冷静客观的叙述中表达悲伤与缅怀。
8.文本一的标题“奔生”颇受读者好评,请结合文章谈谈为什么?
9.文本一是如何体现“留白”艺术的,请举例并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今也滕有仓廪府库,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故曰:劳心,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教以人伦。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注】①许行:先秦农家代表人物。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B.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C.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D.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踵门而告文公曰”中的“公”指爵位,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固不可耕且为也”与“固前圣之所厚”(《离骚》)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
C.“北方之学者”与“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两句中“学者”含义相同。
D.“或劳心,或劳力”与“所守或匪亲”(《蜀道难》)两句中的“或”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滕文公接纳了许行、陈相等人,但他没有真正推行许行、陈相主张的儒家“仁政”,不能与人民一起耕作来养活自己。
B.孟子认为,既然农夫拿粮食交换器具,不是侵害陶工冶匠;那么陶工冶匠拿他们的器具交换粮食,也不是侵害农夫利益。
C.孟子反对农家的主张,但并没有先提出自己的主张,而是从日常生活问起,摆事实,讲道理,阐明了社会分工的必然性。
D.孟子最后痛斥陈相兄弟,认为他们背叛了老师陈良,若按照许行的主张行事,会使大家都走向虚伪,不能治理好国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2)今也滕有仓廪府库,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