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素养提升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广东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6-10 5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舞台演出的基础是剧本。没有剧本,任何导演也排不出戏来。因此导演的构思要以作家的构思为基础。作为导演,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运用艺术手段,通过舞台形象体现作家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发挥剧作的文学魅力。剧本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谈起来动人,更重要的是要演出来动人。这就要求导演深刻理解剧本,体验作家写作时的思想情感,也就是对作家想歌颂什么抨击什么的创作激情要产生共鸣。按照我的创作习惯,只有当我相信剧本所反映的人物和生活是真实的,而我自己对这些人物和生活是熟悉的,或者基本上是熟悉的,为剧本内容找到充分的生活根据时,我才觉得自己有能力把剧本排下去。

我排过老舍先生的《龙须沟》,对作家有一定的理解。但是《茶馆》写的虽然也是北京的生活和人物,但内容却和《龙须沟》不同,人物也无相似之处。《茶馆》仍然具有老舍先生特有的严谨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洗练幽默的语言,但写作方法则别具一格。老舍先生自己也讲,写《茶馆》是有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人物多,年代长,不易找到个中心故事。我采用了四个办法:一、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此剧写法是以人物带动故事,近似活报剧,又不是活报剧。此剧以人为主,而一般活报剧往往以事为主。二、次要的人物父子相承,父子都由同一演员扮演……三、我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四、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全剧出场人物有六十多个,笔触精炼,寥寥几笔,形神皆备,无一重复。正如老舍先生所说,他对这些人物十分熟悉,都给他们批过八字算过命。文学剧本不过三万来字,但包括了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解放前夕三个历史时期,全剧有如三套色彩浓郁的风俗画卷。

怎样将这样一个优秀剧作搬上舞台,这对导演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怎么入手呢?还是老办法,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导演要熟悉了解剧本中的生活和人物,同时也要求演员以及布景、灯光、效果、道具、服装、化妆、剧务等部门的人员也要熟悉剧本。一九五八年排《茶馆》的时候在北京还可以找到好几家茶馆,虽然规模不像剧中裕泰大茶馆,但也还可以在里面找到提笼架鸟整天泡茶馆的人,有的演员还到太监养老院、监狱等处去了解观察与角色有关的人物。我自己在北京住过一段时间,熟悉北京的一些茶馆。我对戏里的生活和人物并不陌生。我们还特意请了“老北京”的专家金受申先生介绍有关的生活情况和风土人情,另外看了不少有关的图片资料。同时,老舍先生对剧中不少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止动作都作了绘声绘色的解说或动作示范。这使我同演员以及参加这出戏的艺术创造的全体同志在进行排练时有了比较扎实的生活底子。这样在处理舞台美术和启发演员创造人物时就可以比较地胸有成竹。

(选编自焦菊隐《导演的构思——排演《茶馆》谈话录之一》)

材料二:

一个话剧的表演是否精彩与成功,主要表现在观众的情绪与反应等多个方面。因为观众坐在台下,会注意到多方面的细节,会对台上的演员进行一定的判断与衡量,而话剧艺术中最主要的形式是表演,在表演的过程当中,与观众的互动是一个必备的环节。演员在对某个角色进行演绎时,如果没有与观众进行有效的互动,会使观众的关注度和欣赏热情有所降低。话剧表演艺术的互动性是将台词与情感深层次地融合,把人物情感放在生活中仔细琢磨台词的内涵,结合生活实践表现出真实的情感。现在的戏剧表演要求演员多走进生活、发现生活,台词节奏和情感的表达方式大多都是从生活中得来的。现代戏剧需要创新,因为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都在改变,要想让更多人接受戏剧表演,必须与时倶进,将经典变为广大人民群众更乐于接受的形式。戏剧作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勇于尝试更好的表现形式,在表演过程中为观众带来更好的欣赏感受。演员应该从内心体会台词情感,如果觉得有何不妥要与编剧联系沟通,提出建议。此外,话剧的表演要注意主导节奏与辅助节奏的融合。主导节奏是一个人对剧作的情感体验和直接感受;辅助节奏是通过一定的表演手段让角色形象清晰明了。这样融合的节奏会让人物形象更加真实,表演的形象特点鲜明。通过外物刺激能够获得一种最直观的感受,这种感受对情感的表达有一定的帮助。每个戏剧作品中包含大量的人物,这些人物内心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难以捉摸的情感,通过外物刺激可以更好地把握内心节奏。在进行话剧艺术表演时,演员需要与观众进行较强的互动,去激发观众对于话剧的观看热情和参与度,而大多数话剧的高潮总发生在结尾部分,对于结尾部分的演出需要观众和演员相互促进,将情绪表达到最高点,这会使观众实现沉浸式观演,使话剧表演达到想要的效果。

(选编自高兰《浅谈话剧表演艺术的互动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刻地理解剧本,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熟悉剧中的人物和生活,这些都是导演排剧的前提条件。
B.《龙须沟》和《茶馆》都具有老舍先生特有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幽默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却各不相同。
C.话剧表演过程中,与观众形成互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把握好台词的节奏是形成互动的重要方式。
D.大多数话剧的高潮总在结尾部分,此时演员与观众能否良好互动是影响话剧表演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老舍先生之所以能把《茶馆》里的人物写得神形兼备,是因为这些人都是他认识的,还找他批过八字算过命。
B.今天太监养老院消失了,提笼架鸟泡茶馆的人没有了,失去了生活的底子导致现在再也无法排演《茶馆》了。
C.焦菊隐认为舞台演出要以剧本为基础,高兰却认为戏剧作品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见两位作者观点存在着分歧。
D.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台词节奏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也应随之不断改变,这样才能让戏剧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知名导演杨锋:“演员需要通过适当的肢体语言、眼神、带有情感的台词表达,让观众感受舞台魅力。”
B.著名剧作家田汉:“吾人诚宜通过作品于忠义之气加倍激励,于乱臣贼子加倍打击。”
C.美学大师宗白华:“西洋舞台上的动,局限于固定的空间。中国戏曲的空间随动产生,随动发展。”
D.美学大师朱光潜:“悲剧和人生之中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你走进舞台,你便须暂时丢开世界。”
4.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寄语广大文艺工作者:“文艺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请分析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文艺向生活学习”这一理念的。
5.学校准备排演一部话剧,假如你是该剧导演,应该做好哪些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3-06-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素养提升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沈从文

有这样事情发生,就是桑溪荡里住,绰号大牛伯的那个人,前一天居然在荞麦田里,同他的耕牛为一点小事生气,用木榔槌打了那耕牛后脚一下。这耕牛在平时是仿佛他那儿子一样,纵是骂,也如骂亲生儿女,在骂中还不少爱抚的。但是脾气一来不能节制自己,随意敲了一下,不平常的事因此就发生了。当时这主人还不觉得,第二天,再想放牛去耕那块工作未完事的荞麦田,牛不能像平时很大方的那么走出栏外了。牛后脚有了毛病,就因为昨天大牛伯主人那么不知轻重在气头下一榔槌的结果。

大牛伯见牛不济事,有点手脚不灵便了,牵了牛系在大坪里木桩上,蹲到牛身下去,扳了那牛脚看。他这样很温和地检查那小牛,那牛仿佛也明白了大牛伯心中已认了错,记起过去两人的感情了,就回头望到主人,眼中凝了泪,非常可怜的似乎想同大牛伯说一句话,这话意思是,“大爹,我不冤你,平素你待我很好,你打了我,把我脚打坏,是昨天的事,如今我们讲和了。我只一点儿不方便,过两天就会好的。”

可是到这意思为大牛伯看出时,他很狡猾地用着习惯的表情,闭了一下左眼。他不再摩抚那只牛脚了。他站起来在牛的后臀上打了一拳,拍拍手说,“坏东西,我明白你。你会撒娇,好聪明!从什么地方学来的,打一下就装走不动路?你必定是听过什么故事,以为这样当家人就可怜你了,好聪明!我看你眼睛,就知道你越长心越坏了。平时干活就不肯好好地干,吃东西也不肯随便,这脾气是我都没有的脾气!”

主人说过很多聪明的话语后,就走到牛头前去,当面对牛,用手指戳那牛额头,“你不好好的听我管教,我还要打你这里一下,在右边。这里,左边也得打一下。我们村小孩不上学,老师有这规矩打了手心,还要向孔夫子拜,向老师拜,不许哭。你要哭吗?坏东西呀!你不知道这几天天气正好吗?你不明白五天前天上落的雨是为天上可怜我们,知道我们应当种荞麦了,为我们润湿土地好省你的气力吗?……”

大牛伯一面教训他的牛,一面看天气。天气实在太好了,就仍然扛了翻犁,牵了那被教训过一顿据说是撒娇偷懒的牛,到田中去做事。牛虽然有意同他主人讲和,当家也似乎看清楚了这一点,但实在是因为天气太好,不做事可不行,所以到后那牛就仍然瘸着在平田中拖犁,翻着那为雨润湿的土地了。大牛伯虽然是像管教小学生那么管束到他那小牛,仍然在它背上加了犁的扼,但是人在后面,看到牛一瘸一拐地一句话不说地向前奔时,心中到底不能节制自己的悲悯,觉得自己做事有点任性,不该那么一下了。他也像做父亲的所有心情,做错了事表面不服输,但心中究竟过意不去,于是比平时更多用了一些力,与牛合作,让大的汗水从太阳角流到脸上,也比平时少骂那牛许多。

这时那牛一句话不说,也不呻唤,也不嚷痛,也不说“请大爹赏一点药或补几个药钱”。这牛并且还不说“我要报仇,非报仇不可”那样恐吓主人的话语,就是态度也缺少这种切齿的不平。它只是仍然照老规矩做事,十分忠实的用力拖犁,使土块翻起。它嗅着新土的清香气息。它的努力在另一些方法上使主人感到了。它喘着气,因为脚跟痛苦走时没有平时灵便。但它一个字不说,它“喘气”却完全不“叹气”。到后大牛伯的心完全软了。他懂得它一切,了解它,不必靠那只供聪明人装饰自己的言语。

不过大牛伯心一软,话也说不出了。他只是一句话不说,仍然同牛在田中来回地走,仍然嘘嘘地督促到它转弯,仍然用鞭打牛背。但他昨天所作的事使他羞惭,特别的用力推犁,又特别表示在他那照例的鞭子上。他不说这罪过是谁想明白这责任,他只是处处看出了它的痛苦,而同时又看到天气。

“我本来愿意让你休息,全是因为下半年的生活才不能不做事。”这种情形他不说话也被他的牛看出了的。但他们真的已讲和了。

犁了一块田,他同那牛停顿在一个地方,释了牛背上的轭,他才说话。

他说,“我这人老了,人老了就要做蠢事。我想你玩半天,养息一会,就会好的,你说是不是?”小牛无意见可说,望着天空,头上正有一只喜鹊飞过去。

他就让牛在有水草的沟边去玩,吃草饮水,自己坐到犁上想事情。他的的确确是打量他的牛明天就会全好了的。他还没有把荞麦下田,就计算到新荞麦上市的价钱。他又计算到别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情说起来全都近于很平常的。他打火镰吸烟,边吸烟边看天。天蓝得怕人,高深无底,白云散布四方,白日炙人背上如春天。这时是九月,去真的春天不远。

那只牛,在水边站了一会,水很清冷,草是枯草,它脚有苦痛,这忠厚动物工作疲倦了,它到后躺在斜坡下坪中睡了。它被太阳晒着,非常舒服地做了梦。梦到大爹穿新衣,它自己则角上缠红布,两个大步地从迎春的寨里走出,预备回家。这是一只牛所能做的最光荣的好梦,因为这梦,不消说它就把一切过去的事全忘了,把脚上的痛处也忘了。

(有删改)

[注]《牛》是沈从文先生于一九二九年以湘西农村生活为题材写的短篇小说。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牛伯平时对牛很好,这次让牛受伤纯属不小心,这也为大牛伯的自责做了铺垫。
B.大牛伯经常跟牛说话,他们的情感似乎有共通性,写出了彼此之间有很深的情义。
C.作者笔下的牛具有人的灵性,不仅勤劳、善良、懂得感恩,对大牛伯也十分体谅。
D.文中环境描写只寥寥数笔,既点出雨的珍贵,也寄予着大牛伯的希望,意蕴丰富。
7.关于牛最后做的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梦见了大爹穿新衣,与上文写大爹盘算着新荞麦上市的价钱形成呼应。
B.牛梦见自己和大爹一起预备回家,表现了牛与大爹相依为命的深厚情感。
C.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来写牛的“梦境”,把牛人格化,显得灵动而有情趣。
D.牛的“梦境”贴近农村生活的实际,体现了沈从文小说的现实主义风格。
8.作者善于运用矛盾来塑造大牛伯的形象,这些矛盾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有人评价沈从文的作品“有温暖的幽默,也有宽厚的悲悯”,对此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五之代,书有典、坟,悠哉邈矣,不可得而详。自唐、虞以下迄于周,是为《古文尚书》。既而丘明传《春秋》,子长著《史记》,载笔之体,于斯备矣。后来继作,相与因循,假有改张,变其名目,能逾此!盖荀悦、张墦,丘明之党也;班固、华峤,子长之流也。惟此二家,各相尚,必辨其利害,可得而言之。

夫《春秋》者,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此其所以为长也。至于贤士贞女高才俊德事当冲要者必盱衡而备言迹在沉冥者不枉道而详说。其有贤如柳惠,仁若颜回,终不得彰其名氏,显其言行。此其所以为短也。

《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纤靡失。此其所以为长也。若乃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于《高纪》则云语在《项传》,于《项传》则云事具《高纪》。又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居首帙,先辈而抑归末章,遂使汉之贾谊将楚屈原同列。此其所以为短也。

考兹胜负,互有得失。而晋世干宝著书,乃盛誉丘明而深子长,其义云:能以三十卷之约,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有遗也。其此说,可谓劲挺之词乎?案春秋时事,入于左氏所书者,盖三分得其一耳。丘明自知其略也,故为《国语》以广之。后来作者,不出二途。故晋史有王、虞而副以干《纪》;《宋书》有徐、沈,而分为裴《略》。各有其美,并行于世。

——节选自刘知几《史通•二体》

[注]①《高纪》:即《史记•高祖本纪》;《项传》:即《史记•项羽本纪》。刘知几认为项羽入本纪不妥,故云《项传》。②王、虞:即王隐、虞预,均为东晋时人。王隐,著《晋书》八十九卷,纪传体。虞预,著《晋书》四十四卷,纪传体。③干《纪》:指干宝的《晋纪》,为编年体晋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贤士贞女/高才俊德事/当冲要者/必盱衡而备/言迹在沉冥者/不枉道而详说
B.至于贤士贞女/高才俊德/事当冲要者/必盱衡而备言/迹在沉冥者/不枉道而详说
C.至于贤士贞女/高才俊德/事当冲要者/必盱衡而备/言迹在沉冥者/不枉道而详说
D.至于贤士贞女/高才俊德事/当冲要者/必盱衡而备言/迹在沉冥者/不枉道而详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是疑问代词,文中意为“谁,哪个”,与《师说》中“孰能无惑”的“孰”字含义相同。
B.“矜”文中指自夸、夸耀,与《中庸》中“矜、寡、孤、独、废疾者”的“矜”字含义不同。
C.“深抑子长”与“抑本其成败之迹”(《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抑”字含义相同。
D.“寻其此说”与“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寻”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华峤,子长之流也”与“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句式相同。
B.“莫不备载其事”与“莫不殷忧而道著”(《谏太宗十思疏》)句式相同。
C.“此其所以为长也”与“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句式相同。
D.“而副以干《纪》”与“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过秦论》)句式相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皇五帝时的典籍因年代久远,己无法得知其详细内容,直到《左传》和《史记》的出现,史书的体例才相对完备。
B.编年体能将中原与外夷之事按时间顺序加以记载,一目了然,其缺点在于易遗漏事实,如柳下惠、颜回等贤人事迹。
C.纪传体长处在于纪、传、表、志各有分工,记载详尽,其缺点在于一事分在数篇,彼此脱节,前后重出,顺序颠倒。
D.刘知几认为编年体和纪传体各有千秋,但他更赞赏编年体史书,如左丘明的《左传》和干宝的《晋纪》,皆辞约而义丰。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以三十卷之约,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有遗也。
(2)丘明自知其略也,故为《国语》以广之。
2023-06-1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素养提升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邓漕移帅扬州

周必大

闻道维扬地望雄,风流人物似江东。

六龙前日临淮海,五马由来说醉翁。

璧月几桥留夜色,珠帘十里待春风。

遥知九月平山会,笑插茱萸满鬓红。

[注]①六龙:原指周穆王驾驭的骏马,此喻指隋炀帝车驾。②五马:汉代太守出行时乘坐五马之车,因此以“五马”为太守的代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虽系送别之作,但一洗缠绵悱恻之情,送别对象是即将到扬州赴任的邓漕。
B.这首诗和《望海潮》都以城市为表现对象,皆以优越的位置和风流人物开篇。
C.中间两联巧用事典和化用诗句,写出了扬州人杰地灵,风景秀丽,令人向往。
D.尾联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异曲同工之妙,皆从对面落笔,委婉含蓄。
16.扬州常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下列诗句与扬州无关的一项是(     
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B.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C.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023-06-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素养提升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