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6-12 7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代李汉在为老师韩愈所写的《昌黎先生集序》中指出:文者,贯道之器也;不深于斯道,有至焉者,不也。李汉以五经进行佐证,指出文章是承载道的工具和手段;尊道而非浮饰的文辞,才能成就传世经典。这是对韩愈文学思想的概括,乃中唐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础之一。安史之乱以后,亟待恢复社会秩序,收拾人心,重整纲常。在这一背景下,韩愈发起古文运动,重视传承儒家道统,反对六朝至初唐文学忽视内容、单纯追求辞藻的绮靡文风。

文的原始意义当为一种带有强烈社会意义的身体修饰,其线条、图案作何种文饰,是由种族、成年、图腾等观念决定的。这使文的内涵从其发轫之初就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政治伦理倾向。古人以文命名的事物,即包含着秩序井然、文采绚烂这样一种理想世界,同时具有社会的规范性与艺术的审美性双重内在规定。周代社会以行为艺术化、规范化统一的礼乐著称,后世常冠之以文称谓。中国最早一批典籍如六经之类,恰恰产生在周代这样一个文风浓郁的时期。孔子把它们称为文献,是既关乎伦理品格规范性又关乎艺术水准审美性的一种高度评定。如果说道这一词语由最早的道路进而引申出规律”“方法”“秩序的话,那么中国古代关于文的命名已经把这种象征规范性的道包含其中。文对道的这种内在要求,整体上影响和塑造了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文论。

文以贯道是我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文论的最高标准。孔子关于文质彬彬的论述以及志于道的理想,较早为儒家主导下的文论标准奠定了基石。先秦儒道把道看作客观事物规律,又把圣贤作为道的体现者,显现出制文以明道的理念。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指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韩愈之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首次明确文所以载道也的主张。朱熹说: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程颐提出作文害道”“为文亦玩物也,这些话虽然说得重了一些,但无非仍在强调道的分量:我们不能理解为完全否定文的价值,否则就很难解释二程亦有文作传于后世了。

从哲学上看,载道之道不能单方面地解释为具体的政治主张政治举措,毋宁说它是政治的根本、蓝图与灵魂,近于今人之政治哲学,且富有批判性的功能。它要求文学以自己的方式阐发与呈现道的真义,并没有否定制文”“作文甚至能文的必要性。韩愈曾说: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有文字来,谁不为文,然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韩愈评判创作的能者标准,其实就是同样要重文。他本人倡导道统的同时,在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朱熹既有言以明道的主张,又有文与道俱的评判,强调文与道要始终相统一。20世纪初,新文学对文以载道观的批判,其实质是为了肃清传统文学里旧的思想,使之摆脱约束,真正地解放出来,载之于新道。

总之,”“”“含义虽略有不同,道的内涵与外延亦因时或人而有所改变,但大都表现出文道结合、以道为主的价值取向。新时代,文之贯道,集中体现为弘业、培元、立心、铸魂:以文弘业,弘的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以文培元,培的是文化建设基础;以文立心,立的是一颗为民之心;以文铸魂,铸的是时代之魂。坚持以文贯道,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是造就文艺大师、铸就文艺高峰的根本途径。

(节选自朱康有《文者,贯道之器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汉根据《五经》指出文章是用来承载道的,只有尊道而非浮饰的文辞才能成就传世经典。
B.古文运动重视传承儒家道统,反对六朝至初唐文学忽视内容、单纯追求辞藻的绮靡文风。
C.孔子认为“六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是因为它们都是产生在周代这样文风浓郁的时期。
D.朱熹等人虽然特别强调道的分量,但二程都有文作传于后世,说明其并未完全否定文的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之一”“整体上”“大都”等说法,体现了作者论述语言的准确严谨。
B.文章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多角度论述了“文以贯道”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文论的最高标准。
C.文章结尾论证了“文以贯道”的根本途径是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
D.文章先引出论题提出观点,然后从文学和哲学方面深入论证,最后总结并补充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的内涵在其发轫之初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意义,是由种族、成年、图腾等具有伦理倾向的身体文饰决定的。
B.中国古代关于文的命名已经把象征规范性的道包含其中,整体上影响和塑造了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文论。
C.载道之道要求文学以自己的方式阐发与呈现道的真义,并没有否定“制文”“作文”甚至“能文”的必要性。
D.强调文与道要始终相统一,韩愈倡导的“道统”与 “重文”和朱熹“言以明道”“文与道俱”的观点一脉相承。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表1

20168月-20183月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万)及月使用时长(万小时)

截至20183月,短视频月活跃用户达4.6亿,环比增长14.37%,大约平均每两个移动网民中就有一个短视频用户。月使用总时长达67.3亿小时,人均单日启动次数有9.26次,用户粘性远高于其他行业平均值。

2

20186月-20216月短视频用户规模(万)及使用率

截至2021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占网民整体的93.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占网民整体的87.8%

2021年上半年,随着视频平台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短视频侵权问题引发社会关注,推进版权内容合规管理成业界共识。

中国国家广电总局11日在其官网刊发消息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开展短视频专项治理取得实效,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清理违规账号38.39万个,违规短视频节目102.4万条。一大批伪正能量节目、借网红儿童牟利账号、低级红、高级黑内容得到清理,违规引进传播境外视听节目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互联网电视开展短视频业务得到规范引导。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22114日)

材料二:

一段时间以来,各大短视频平台掀起一股科普热,不少院士、教授、专家、学者化身科普主播,以短视频为媒介,激发网友探索科学的热情,科普类短视频正迅速走红。

知识视频的走红反映了一个趋势:人们看视频从单纯追求娱乐转为追求知识、提升自我。这是专家学者的知识视频受公众热捧的一个重要原因——内容具有实用性,不只可以提升生活质量,紧急时刻,甚至还能拯救生命。

面对这种情况,传播知识的人,无论是主播,还是UP主或作者,就至关重要。正如作品翻译需要信达雅一样,科学传播也需要准易趣就是对科学知识的解读和诠释是准确的,至少是符合目前主流科学界的认知和观点;就是让深奥的科学知识容易理解,让人能听明白,能弄懂;就是生动活泼,同时具有文学性、高雅性,由此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摘编自张田勘《短视频科普热:科学传播需要准易趣》,《光明日报》2022113日)

材料三:

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消灭距离、生产成本低、动态性等特点,有助于减少地域差异、性别差异等因素所造成的机会不均等,具有助力普惠性发展的可能性。从现实表现看,短视频、直播等新型数字平台不仅在内容分享、兴趣电商领域获得快速发展,而且在扶贫助农、旅游开发、中小企业数字化推广等领域,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共享价值创造之路。

数字经济2.0时代,平台经济成为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这种形式正在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社交娱乐、信息资讯、金融服务和计算应用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某种意义上,直播可以视为持续的短视频,它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包括广告、人员工资和店铺租金等非生产性的纯粹流通费用,还可以通过弹性的小批量定制供应链,在降低厂商生产不确定性的同时,削减厂商铺货费用和库存成本。

无论地域、性别、受教育程度,内容创作者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均具有财富创造机会。

(摘编自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短视频和直播助力普惠性发展》,《经济日报》2022126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8月之前,互联网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增长略有起伏,但整体趋势向上,月使用时长也较平稳。
B.从2017年9月前后开始,网络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持续增加,用户月使用时长也呈现出快速增加趋势。
C.2018年3月,网络短视频用户4.6亿,当年6月份已超5.9亿,此后一路平稳上升,2021年6月已近9亿。
D.2021年6月,超八成网民成为短视频用户,视频平台间竞争加剧,泥沙俱下,开展短视频专项治理成为必然。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吸引快速增加的网络视频用户,视频平台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治理短视频行业种种乱象成为业界共识。
B.知识视频自身具有的实用性和视频用户追求知识的内在需求结合,是各大短视频平台掀起科普热的原因。
C.科学传播中讲求的“准易趣”分别对应着作品翻译的要求“信达雅”,两者的要求所指内容完全相同。
D.在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社交娱乐、信息资讯、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平台经济形式早已得到广泛应用。
6.《光明日报》和《经济日报》在报道“短视频热”这一新闻现象时各有侧重。请概括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禾场上

周立波

太阳落了山,一阵阵晚风,把一天的炎热收去了。各家都吃过夜饭,男女大小洗完澡,穿着素素净净的衣裳,搬出凉床子,在禾场上歇凉。四到八处,只听见蒲扇拍着脚杆子的声音,人们都在赶蚊子。小孩子们有的困在竹凉床子上,听老人们讲故事,有的仰脸指点天上的星光。

大人们摇着蒲扇,谈起了今年的收成。都说,今年的早谷子不弱于往年的中稻,看样子,晚稻也不差。

“今年世界好,明年也会好得不是的。”脚猪子老倌王老二预言。

“何以见得呢?”王老五移开口里噙着的烟袋,这样问他。

“古来传下一句话:“‘要知来年熟不熟,单看五月二十六’,五月二十六日落大雨,出大太阳,都是好的,单是阴阴暗暗的天不好。今年这一天,出了黄火子大太阳。”

“都在歇凉哪?”从门头子外边,进来一个人,这样和大家招呼。这个人中等身材,蓄西式头,上身穿白净的衬衣,下边是蓝布裤子,脚上穿一双布鞋,手里摇一把蒲扇。他一走近,星光底下,大家看清了他的脸,都争着招呼:

“邓部长来了,请坐请坐。”

县委派来领导高级合作化的工作组长邓部长一面坐在王家让出来的一截凉床子上,看见王老二,就问他道:

“晚季的禾苗如何,王二爹?”

“蛮好蛮好,两季都好,明年也好。”六十九岁的王老二一连说了四个好,连明年的,也连带说了。

“如今这里要办高级社了,都晓得了吧?”邓部长问。

“高级社又是么子名堂呢?”脚猪子老倌王老二发问。

“这都不晓得,太没学问了。”赖皮詹七插嘴说。

“你晓得,你有学问,你讲。”脚猪子老倌吸一口旱烟,瞪詹七一眼,星光里,詹七没看清他的发气的眼神,作古正经地说道:

“高级社是,呃,”他咳了一声,又停了一停,才说,“高级社,就是高级社。”

脚猪子老倌哈哈大笑,并且叫道:“大家听听这个有学问的人。”他的笑引得全禾场上的孩子们都笑起来,接着男女大小一齐都笑了。邓部长忍住了笑,给大家解释:

“高级社是:取消土地报酬,实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不劳吗?”赖皮詹七又插进来问。

“不劳呢?哼,就请你不吃。”王老五道。

“那也要看么子人,如果是鳏寡孤独,真正失去了劳动力的老人家,政府和农业社,都会保障他们的生活的。”邓部长说。

“那太好了。”脚猪子老倌欢喜地称赞。这时候,全屋场的人都围拢来了。比开会还齐。王五堂客把凉床子移拢一点,机密地悄悄地说:

“邓部长,我有一句话,不晓得好问不好问?”

“你问吧。”

王五堂客声音还是低低地说道:

“人家讲,办高级社,山都要入社,有这个话吧?”

“有这个话。”邓部长大声地回答,他觉得这事,无须保密。

“我屋后边的这块竹山也要入社了?”

“入社怕么子?入了好,入了就能封住山,不叫人砍了。”

“对的,入了好,不入,山都剃光了。”一个打赤膊的青年,王五堂客的大崽,桂姐的大哥,青年团员,这样响应邓部长。

“要你多嘴,你这个鬼崽子!”王五堂客斥骂她的崽,接着她又问:“楠竹入了社,日后玉个火夹子,织个烘笼子,都要到社里去买吗?”

“不要买,是正当需要,到社里开个条子就可以上山去砍。”

“开条子太麻烦了。”

“怕麻烦,不用开条子也行。”邓部长说,“要玉火夹子的竹子,给你留出。”

“织烘笼子的呢?”

“也给你留出。”

“是罗,我说,共产党的政策向来都是与人方便的。玉个火夹子,织个烘笼子,都要找社里去开条子,还行?”王五堂客满意了。

脚猪子老倌王老二又提出了新问题:

“部长!听说如今人去世,都要烧堆火把尸首烧光,说是火葬,有这个话吧?”

“这要听各人生前的自愿,不愿意的,决不勉强。”邓部长说。

“这就是了。我顶怕火葬,我给自家瞄了一块地,在对门山上。”

“山要入社了,你瞄的地还有你的份?”王五堂客说。

“做坟山的地可以留下,不必入社。”邓部长说。

“这就是了。”王老二说,他也满意了。“我今年六十九岁,一霎眼七十,人生七十古来稀,阎老五点我的名了。我就是要留下这块地,埋这几根老骨头,别的事,都听你们后生子调摆,我都不管了。”

邓部长含笑起身告辞道:“不陪你们谈讲了。”

“简慢了,邓部长,茶都没吃。”王五堂客说。

“有空再来吧,” 脚猪子老倌王老二说,“邓部长,就着星光,我不讲假话,有得几天看不见你,真有点想。像詹七这号赖皮子,十年不见,我也不想。”

“对不起,二老倌,我也不想你。”詹七的嘴巴也不放让。

邓部长摇着蒲扇,出了门头子。

深夜凉如水。露水下在人的头发上,衣服上,手上和腿上,冰冷而潮润。各家都把凉床子搬进屋里去,关好门户,收拾睡了。田野里,在高低不一的、热热闹闹的蛙的合唱里,夹杂了几声落沙婆的幽远的啼声。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头既有环境方面的描写,也有故事背景的交代和人物活动场地的介绍,是故事的开端,为下文邓部长的到来及闲聊做了铺垫。
B.小说以全知视角展开叙述,但为了一定叙述效果,也穿插使用了有限视角,比如在介绍邓部长出场时,先声夺人,外貌描写之后才介绍名字。
C.小说大量运用诸如“山都剃光了”“顶怕”“调摆”等词语,鲜活质朴,符合乡村民众的身份,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具有较强的乡土口语特点。
D.小说为追求故事情节的曲折效果,将故事投射到村民闲聊的禾场上,着重通过叙写村民们的一系列提问和邓部长的回答来表现主题。
8.小说为什么要多次写王老二和詹七的拌嘴?请简要分析。
9.小说是如何展现当时的时代背景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2023-06-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梁、陈之音多吴、楚;周、齐之音多胡、夷,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声,作《唐雅乐》,凡八十四调、三十一曲、十二和。诏协律郎张文收与孝孙同修定。六月,乙酉,孝孙等奏新乐。上曰:礼乐者,盖圣人缘情以设教耳,治之隆替,岂由于此?御史大夫杜淹曰:齐之将亡,作《伴侣曲》;陈之将亡,作《玉树后庭花》,其声哀思,行路闻之皆悲泣,何得言治之隆替不在乐也!上曰:不然。夫乐能感人,故乐者闻之则喜,忧者闻之则悲,悲喜在人心,非由乐也。将亡之政,民必愁苦,故闻乐而悲耳。今二曲具存,为公奏之,公岂悲乎?右丞魏征曰:古人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诚在人和,不在声音也。上谓裴寂曰: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 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杜淹荐刑部员外郎邸怀道上问其行能对曰炀帝将幸江都召百官问行留之计怀道为吏部主事独言不可臣亲见之上曰:卿称怀道为是,何为自不正谏?对曰:臣尔时不居重任,又知谏不从,徒死无益。上曰:卿知炀帝不可谏,何为立其朝?即立其朝,何得不谏?卿仕隋,容可云位卑;后仕王世充,尊显矣,何得亦不谏?对曰:臣于世充非不谏,但不从耳。上曰:世充若贤而纳谏,不应亡国;若暴而拒谏,卿何得免祸?淹不能对。上曰:今日可谓尊任矣,可以谏未?对曰:愿尽死。上笑。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杜淹荐刑部员外郎邸怀道/上问其行能/对曰/炀帝将幸江都/召百官问行留之计/怀道为吏部主事/独言不可/臣亲见之/
B.杜淹荐刑部员外郎/邸怀道上/问其行能/对曰/炀帝将幸江都/召百官问行留之计/怀道为吏部主事独言不可/臣亲见之/
C.杜淹荐刑部员外郎邸怀道/上问其行能/对曰/炀帝将幸江都/召百官问行留/之计/怀道为吏部主事独言不可/臣亲见之/
D.杜淹荐刑部员外郎/邸怀道上问其行/能对曰/炀帝将幸江都/召百官问行留之计/怀道为吏部/主事独言不可/臣亲见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酉,乙、酉分别为天干、地支的第二位和第十位,干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文中用于纪日。
B.朕,秦朝以前指“我的”或“我”,从秦始皇以后,专用作皇帝的自称;用法同“陛下”“圣上”。
C.职业,职分应作之事,古亦指士农工商之常业,今指个人服务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D.纪事本末,史书体裁之一,最早的纪事本末体史书为南宋袁枢编撰的《通鉴纪事本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励精图治。他对用人、礼乐等很有主见;同时从谏如流,将大臣的奏章粘贴在寝宫的墙壁上,以便随时审阅。
B.唐太宗为人宽厚。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私受馈赠,罪在不赦,唐太宗念其有功,未治其罪,反赐绢帛,促其悔过。
C.唐太宗驭下有道。他利用杜淹荐引大臣之机,指出他不应因职位低、担心不被采纳而不去进谏,鼓励杜淹直言进谏。
D.唐太宗明辨是非。他旗帜鲜明地反对祖孝孙的音乐主张,对大理寺少卿胡演质疑他不按法治罪长孙顺德不予理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齐之音多胡、夷,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声,作《唐雅乐》。
(2)卿仕隋,容可云位卑;后仕王世充,尊显矣,何得亦不谏?
2023-06-1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