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安徽省铜陵市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新课标老高考)
安徽 高三 模拟预测 2023-06-19 24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孔子思想里面突出体现了崇德的精神,可以说,崇德是孔子思想的总精神。什么是崇德?崇德就是始终把道德放在首要地位,无论是国家的政务外交,还是个人的修身养性,都要以道德价值作为评判标准,对人对事首先要从道德的角度加以审视。在治国理政方面,孔子不相信强权暴力能够成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方法,他的理想是要用道德文化的力量,用非暴力的形式来实现对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和领导。这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以德治国。《论语》里,孔子关于国家、社会、个人修养的种种论述,处处体现了崇德的精神。这种崇德的精神,成为中华文化的道德基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是孔子最重视的道德观念。在《论语》里,孔子有一百多次谈到。《吕氏春秋》记载孔子贵仁贵仁就是说孔子在诸多的道德观念里,最重视最推崇。当时还没有价值这个概念,古人都是用来表达这个意思,如以和为贵”“以民为贵,就是把”“看作是价值上最重要的。在字面上的意思是仁慈博爱,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其核心是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在孔子思想中,代表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既是为人原则,也是至高美德,又是社会理想。正是这样,成为中华文化核心价值里面首要的道德观念。要总结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第一个就是。不管是仁义道德,还是仁义礼智信,都以为首位。

孔子在家庭伦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具普遍性的人际伦理,即仁者爱人,使成为社会文化的普遍价值。当然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在伦理上表现为博爱、慈惠;在情感上表现为恻隐、不忍、同情;在价值上表现为关怀、宽容、和谐;在行为上表现为互助、和平、共生,特别是扶弱济困——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与帮助;更广泛地来看,还包含着珍爱生命、善待万物的思想。近代所讲的大同,包括今天所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文化根基都是源于的观念。

孔子不仅突出强调的重要性,还把展开为两方面的实践原理: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前者称为,后者称为。从来讲,就是你自己不想要的也绝不要施加给别人;从来讲,就是自己要发展,要幸福,同时也要让他人得到发展,得到幸福。孔子不主张己之所欲必施于人,这就避免了强加于人的那种心态和行为。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尊重对方,尊重对方的需要,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把别国作为自我实现的工具,从文化根源上讲就是这个原理。在今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经被确认为世界伦理的黄金准则。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如何处理义、利的关系?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的分别不在地位的高低,而在道德认识、道德觉悟、道德品质上的高下,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到了孟子,他将义、利关系大大地发扬,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而汉代董仲舒则明确强调儒家的义、利立场,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强调道义和功利一定要区别开来。可以说从先秦到西汉,尊义的思想都一以贯之。西汉后独尊儒术,尊义思想也就顺理成章地推展开来。

孔子思想中对的推崇,主要体现在君子义以为上,即把作为道德原则,坚持道义高于功利,争利必亡。以为上,也体现了崇德的精神。义利之辨,一方面是崇德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偏好。我们讲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思想源头也就在于此。另外,儒家思想尊义,但不是否定利,而是把对的追求看作是最根本的。国家不能只追求财富,只看GDP这样的,还要把对道义的追求看作是最根本的利益。这样深刻的思想,应该说和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现代化、全球化的进程中,人类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但传统的义利平衡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正向着工具功利的一边片面发展。如何治理现代社会的这一弊病,是全世界和现代文明都必须面对的课题。孔子和儒家的思想,可以对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片面性或者说偏向形成一种制约,这也是其现代价值之一。

总之,孔子思想以崇德精神为统帅,具体的表现是坚持道德重于一切,主张他者先于自我,强调道义高于功利,以中庸排斥极端,以和谐取代冲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孔子及儒家的仁义思想,或可为世界的发展导明航向:要导向社会和谐,导向世界和平,要导向社会正义,导向国际正义,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摘编自陈来《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思想突出体现了“崇德”的精神,崇德就是始终要把道德放在首要的地位,孔子谈到国家、社会、个人时,处处体现了崇德的精神。
B.在孔子思想中,“仁”代表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既是为人的原则,也是至高美德,又是社会理想,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C.孔子的“忠恕之道”,可理解为尊重对方及对方的需要,不把别人作为自我实现的工具,只要坚守这一思想,就能避免霸权主义的产生。
D.如何处理义、利关系,孔子、孟子和董仲舒都有阐释,均体现“尊义”的思想,这一思想从先秦到西汉,都一以贯之,并推展到后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强权暴力不能成为治理国家的方法,应该用道德文化的力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
B.在俄乌冲突持续的今天,双方若能保持冷静,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两国的纷争或许能化解。
C.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符合孔子对“义”的阐述内容,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D.道德重于一切、他者先于自我、道义高于功利、以中庸排斥极端、以和谐取代冲突等观点,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孔子“仁”的道德观的一项是(     
A.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左传》)
B.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4.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回望过去的成长岁月,我们也许与某位老师发生过不快,也许与某位同学发生过别扭,也许与某位朋友发生过误会,也许与父母发生过冲突,也许……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023-06-1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铜陵市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新课标老高考)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红旗下(节选)

老舍

假若我姑母和我大姐的婆婆现在还活着,我相信她们还会时常争辩:到底在我降生的那一晚上,我的母亲是因生我而昏迷过去了呢,还是她受了煤气。

幸而这两位老太太都遵循着自然规律,到时候就被亲友们护送到坟地里去;要不然,不论我庆祝自己的花甲之喜,还是古稀大寿,我心中都不会十分平安。是呀,假若大姐婆婆的说法十分正确,我便根本不存在啊!

似乎有声明一下的必要:我生得迟了些,而大姐又出阁早了些,所以我一出世,大姐已有了婆婆,而且是一位有比金刚石还坚硬的成见的婆婆。是,她的成见是那么深,我简直地不敢叫她看见我。只要她一眼看到我,她便立刻把屋门和窗子都打开,往外散放煤气!

还要声明一下:这并不是为来个对比,贬低大姐婆婆,以便高抬我的姑母。那用不着。说真的,姑母对于我的存在与否,并不十分关心;要不然,到后来,她的烟袋锅子为什么常常敲在我的头上,便有些费解了。是呀,我长着一个脑袋,不是一块破砖头!

尽管如此,姑母可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我大姐的婆婆进行激辩。按照她的说法,我的母亲是因为生我,失血过多,而昏了过去的。据我后来调查,姑母的说法颇为正确,因为自从她中年居孀以后,就搬到我家来住,不可能不掌握些第一手的消息与资料。我的啼哭,吵得她不能安眠。那么,我一定不会是一股煤气!

我也调查清楚:自从姑母搬到我家来,虽然各过各的日子,她可是以大姑子的名义支使我的母亲给她沏茶灌水,擦桌子扫地,名正言顺,心安理得。她的确应该心安理得,我也不便给她造谣:想想看,在那年月,一位大姑子而不欺负兄弟媳妇,还怎么算作大姑子呢?

在我降生前后,母亲当然不可能照常伺候大姑子,这就难怪在我还没落草儿,姑母便对我不大满意了。不过,不管她多么自私,我可也不能不多少地感激她:假若不是她肯和大姐婆婆力战,甚至于混战,我的生日与时辰也许会发生些混乱,其说不一了。我舍不得那个良辰吉日!

那的确是良辰吉日!就是到后来,姑母在敲了我三烟锅子之后,她也不能不稍加考虑,应否继续努力。她不能不想想,我是腊月二十三日酉时,全北京的人,包括着皇上和文武大臣,都在欢送灶王爷上天的时刻降生的呀!

在那年代,北京在没有月色的夜间,实在黑的可怕。大街上没有电灯,小胡同里也没有个亮儿,人们晚间出去若不打着灯笼,就会越走越怕,越怕越慌,迷失在黑暗里,找不着家。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按照那时代的科学说法,这叫作鬼打墙

可是,在我降生的那一晚上,全北京的男女,千真万确,没有一个遇上鬼打墙的!当然,那一晚上,在这儿或那儿,也有饿死的、冻死的,和被杀死的。但是,这都与鬼毫无关系。鬼,不管多么顽强的鬼,在那一晚上都在家里休息,不敢出来,也就无从给夜行客打一堵墙,欣赏他们来回转圈圈了。

大街上有多少卖糖瓜与关东糖的呀!天一黑,他们便点上灯笼,把摊子或车子照得亮堂堂的。天越黑,他们吆喝的越起劲,洪亮而急切。过了定更,大家就差不多祭完了灶王,糖还卖给谁去呢!就凭这一片卖糖的声音,那么洪亮,那么急切,胆子最大的鬼也不敢轻易出来,更甭说那些胆子不大的了——据说,鬼也有胆量很小很小的。

再听吧,从五六点钟起,已有稀疏的爆竹声。到了酉时左右(就是我降生的伟大时辰),连铺户带人家一齐放起鞭炮,不用说鬼,就连黑、黄、大、小的狗都吓得躲在屋里打哆嗦。花炮的光亮冲破了黑暗的天空,一闪一闪,能够使人看见远处的树梢儿。每家院子里都亮那么一阵:把灶王像请到院中来,燃起高香与柏枝,灶王就急忙吃点关东糖,化为灰烬,飞上天宫。

灶王爷上了天,我却落了地。这不能不叫姑母思索思索:这小子的来历不小哇!说不定,灶王爷身旁的小童儿因为贪吃糖果,没来得及上天,就留在这里了呢!这么一想,姑母对我就不能不在讨厌之中,还有那么一点点敬意!

灶王对我姑母的态度如何,我至今还没探听清楚。我可是的确知道,姑母对灶王的态度并不十分严肃。她的屋里并没有灶王龛。她只在我母亲在我们屋里给灶王与财神上了三炷香之后,才搭讪着过来,可有可无地向神像打个问心。假若我恰巧在那里,她必狠狠地瞪我一眼:她认准了我是灶王的小童儿转世,在那儿监视她呢!

说到这里,就很难不提一提我的大姐婆婆对神佛的态度。她的气派很大。在她的堂屋里,正中是挂着黄围子的佛桌,桌上的雕花大佛龛几乎高及顶棚,里面供着红脸长髯的关公。到春节,关公面前摆着五碗小塔似的蜜供、五碗红月饼,还有一堂干鲜果品。财神、灶王,和张仙的神龛都安置在两旁,倒好像她的一家之主不是灶王,而是关公。赶到这位老太太对丈夫或儿子示威的时候,她的气派是那么大,以至把神佛都骂在里边,毫不留情!你们这群!她会指着所有的神像说,你们这群!吃着我的蜜供、鲜苹果,可不管我的事,什么东西!

可是,姑母居然敢和这位连神佛都敢骂的老太太分庭抗礼、针锋相对地争辩,实在令人不能不暗伸大指!不管我怎么不喜爱姑母,当她与大姐婆婆作战的时候,我总是站在她这一边的。

……

你看,我只顾了交待我降生的月、日、时,可忘了说是哪一年!那是有名的戊戌年啊!戊戌政变!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从姑母和大姐婆婆争辩写起,交代姑母和大姐婆婆的矛盾,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想想看,在那年月,一位大姑子而不欺负兄弟媳妇,还怎么算作大姑子呢”,表达了我对姑母做法的认同。
C.老舍在作品中大量选用一些极富表现力的口语词汇,使作品的语言具有了浓郁的北京风情和韵味,感染力强。
D.结尾强调故事发生于戊戌年,把重大历史事件与深刻思想化入对日常生活的描绘中,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厚重感。
7.关于文中“送灶王”情节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在叙述“送灶王”故事时,灵活使用对比手法,如姑母对“我”的厌恶与敬意的对比,大姐婆婆敬佛与骂佛的对比,增强了作品的幽默感。
B.“你们这群!吃着我的蜜供、鲜苹果,可不管我的事,什么东西!”直接抒发了大姐婆婆对佛祖、灶神不能改变自己悲苦命运的极度失望之情。
C.“放鞭炮”“请灶王像”“燃高香与柏枝”“卖糖”等送灶王风俗的描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俗学价值。
D.在众人欢送灶王爷时,“在这儿或那儿,也有饿死的、冻死的,和被杀死的”,营造出悲欣交集的氛围,预示着清朝末年中国社会的风云走势。
8.姑母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文本虽然出自长篇小说,但结构毫不松散,非常严谨,试分析其原因。
2023-06-1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铜陵市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新课标老高考)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说齐闵王曰:明主察相,诚欲以伯王也为志,则战攻非所先。战者,国之残也,而都县之费也。彼战者之为残也,士闻战则输私财而富军市,输饮食而待死士,令折辕而炊之,杀牛而觞士,有市之邑莫不止事而奉王,则此虚中之计也。

夫战之明日,尸死扶伤。死者破家而葬,夷伤者空财而共药,完者内酺而华乐,其费与死伤者。故民之所费也,十年之田而不偿也。军之所出,矛戟折,伤弩,破车,罢马,亡矢之大半。甲兵之具,官之所私出也,士大夫之所匿,厮养士之所窃,十年之田而不偿也。天下有此再费者,而能从诸侯寡矣。

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上倦于教,士断于兵,故三下城而能胜敌者寡矣。

智伯瑶攻范、中行氏,杀其君,灭其国,又西围晋阳,吞兼二国而忧一主,此用兵之盛也,然而智伯卒身死国亡,为天下笑者,何谓也?兵先战攻而灭二子患也。

昔者,中山悉起而迎燕、赵,南战于长子,败赵氏;北战于中山,克燕军,杀其将。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比胜,此用兵之上节也,然而国遂亡,君臣于齐者,何也?不啬于战攻之患也。由此观之,则战攻之败,可见于前事。

今穷战比胜而守必不拔,则是非徒示人以难也,又且害人者也,然则天下仇之必矣。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辞让而重赂至矣。

故明君之攻战也,甲兵不出于军而敌国胜,冲橹不施而边城降,士民不知而王业至矣。彼明君之从事也,用财少,旷日远而为利长者。故曰:兵后起则诸侯可趋役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五》,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
B.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
C.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
D.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另有“平均”“相等”等意,文中为“相等”意。
B.诸侯:是对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在周代可分为王、侯、伯、子、男五等。
C.智伯瑶:晋国智氏第七代宗主,谥号“襄”,史称智襄子,是春秋末期晋国执政大臣。
D.千乘:根据周制,国家有事,诸侯出车千乘,故称诸侯为千乘。战国时,大国为万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认为战争中百姓的钱财支出包括安葬阵亡将士的费用、受伤将士求医问药的开销,但平安回家的将士欢聚饮酒的花费除外。
B.战争中所需要的武器装备,有些会被士大夫藏起来,有些会被军中杂役窃取。这些消耗,即使是用十年的土地收成也补偿不了。
C.中山国作为拥有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却极为善战,在击败强大的赵国和燕国后,仍走向灭亡,可见战争不能带来持久胜利。
D.英明的君主作战,不动用武力就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百姓没有察觉,王业便已完成,是因为英明的君主没有把战争摆在首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主察相,诚欲以伯王也为志,则战攻非所先。
(2)然而国遂亡,君臣于齐者,何也?不啬于战攻之患也。
14.《孙子兵法•谋攻篇》提出“慎战”主张,本文中苏秦也有类似的观点,他是从哪几个方面阐释其中原因的?请简要概括。
2023-06-1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铜陵市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新课标老高考)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两宋之交著名爱国词人。建炎三年(1129年),作者因避金兵流寓湖南、湖北一带,恰逢端午,遂有此作。②午日,即端午佳节。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之际,词人高声吟诵着《楚辞》,虽感慨身世,但仍满怀欢度端午佳节的喜悦之情。
B.词人借助“满帘风”,将激荡情绪融入自然景色之中,令人体味到一种豪旷的气质和神态。
C.“戎葵”一句,委婉表达出词人内心深处对时事、自身际遇的复杂感情,语淡情深。
D.词人酹酒江水,希望杯中之酒能够随桥下流水一起流入汨罗江,故国之思,可见一斑。
16.下阕“万事一身伤老矣”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在情感抒发的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凭箜篌引》中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和优美动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寥寥数笔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遮蔽天日的宏伟状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烽火,古代边防军事通信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古诗词中常用“烽火”指代战争,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6-1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铜陵市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新课标老高考)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曲作为一直流淌在中国人精神血脉中的艺术,虽历经时代更迭,潮流变迁,但传承。古老的戏腔跨越千年,如今在互联网直播技术的帮助下突破空间的界限,迎来梨园又一春。自2020年起,传统戏曲虽然在疫情的反复冲击下举步维艰,但网络直播不仅为戏曲人暂时困顿的现实生活找到了出口,还为传统艺术的传递寻得了新入口。

然而,戏曲传播未来会走向何方?对于有些戏迷来说,缺少完整表演程式的线上直播只能算作一种没有演出可看时的权宜之计和。戏曲不可能总是网络直播中的流量担当。当然,也有戏迷认为,我们不妨抱有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新技术并不意味着背弃传统,京剧艺术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这朵奇葩才能愈发绚丽夺目。文化生长具有其内在逻辑,传播只是其中一个环节,直播之后,戏曲在的征程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戏曲而言,网络直播只是打开了其走近年轻人的一扇门,而要让年轻人成为铁粉,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的艺术魅力。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23-06-18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铜陵市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新课标老高考)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多人认为(          )。比如饭吃掉了是消费,饮料喝掉了是消费。退一步说,商品要被持续使用或形态发生很大改变才能叫消费。比如汽车开了一阵子,生锈了、坏了可以叫消费;手机使用很久,变旧了、卡了也能叫消费。那些没有消耗掉实物或商品形态没有改变的,就不是消费而是浪费。比如去医院看病,花200块挂了专家门诊,医生耐心地问诊了20分钟,最后的判断是没什么问题,回去休息一下就好了。这时候很多人觉得自己浪费钱了。但是,(          ),他就心满意足了,认为这才叫做诊疗,他们对消费的认识,聚焦在了这些会被自己吞进肚子的药品上。

然而,有些东西看似浪费却促进消费。西班牙的西红柿节始于1945年,在瓦伦西亚地区的布尼奥尔小镇,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当地民众及世界各地数万游客用一百多吨西红柿作武器展开激战,使整个市中心变成西红柿的海洋。一百多吨西红柿约30万元人民币,(          ),可从2013年开始,番茄节每人收费10欧元,门票收入达30万欧元,约240万人民币,整个节日通常持续一周,其间游客还会产生各种消费。显然,这一百多吨西红柿没有浪费,而是高效地发挥了作用。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西红柿的海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姑娘是个明白人,岂不闻俗语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B.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鲁迅《祝福》)
C.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夏衍《包身工》)
D.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22.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23-06-1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铜陵市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新课标老高考)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

材料二: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面写着我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面写着世界为我而造。(犹太谚语)

学校即将举办成人仪式活动,邀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你结合自己对以上两则材料的思考,写一篇在“十八岁成人仪式”上的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6-1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铜陵市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新课标老高考)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老舍(1899-1966)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刘向(约前77-前6)  《新序》(《战国策》整理)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1-220.65标点符号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价值理念  任务驱动型作文  自我定位  家国情怀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