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天津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6-21 8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当表情包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悄然生成、蔓延,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情达意。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__________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___________、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也许有人认为,(          )。其实,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咱们大陆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__________。

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___________。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推波助澜       累赘       俯拾即是       遏止
B.兴风作浪       繁杂       应接不暇       遏止
C.兴风作浪       累赘       应接不暇       遏制
D.推波助澜       繁杂       俯拾即是       遏制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语言癌”的症状在大陆较为明显,台湾地区症状略轻。
B.“语言癌”的症状在大陆略轻,台湾地区症状较为明显。
C.“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
D.“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略轻,大陆症状较为明显。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与关注,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
B.“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
C.“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与关注,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
D.“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4.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或(jiàn)       (xìng)   米(chōng)   (bì)
B.罗(qí)        (nè)       (bó)        异(chà)
C.踉(qiàng)   (xù)       (jùn)       色(zhě)
D.落(xī)        骂(tuò)     墙(huán)     然(nǎn)
2023-06-20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尝从人事B.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C.郡县逼迫,催臣上道D.亦将有感于斯文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扶老以流憩   彭殇为妄作   ③虽大风浪不能   偻,隆然伏行   取汉中,西举巴蜀   行适临汝   ⑦眄庭柯以   ⑧单于其节   ⑨或孤舟   ⑩序八州而同列
A.①④⑨/②⑧/③⑦⑩/⑤⑥B.①④⑤/②⑧/③⑦/⑥⑨/⑩
C.③⑦⑩/①⑤/②④⑧/⑥⑨D.①⑤⑨/③⑦/②④⑧/⑥⑩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7. 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则告诉不许
A.其制稍异于前B.此世所以不传也
C.故不我若D.遂见用于小邑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初七及下九”指的是七月七日和每年的二十九日。
B.《蜀道难》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蜀道难,古乐府旧题。
C.宋词词风基本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类:婉约词风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等,豪放词风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D.《楚辞》是东汉刘向整理编辑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作品。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特别变故发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

(节选自沈从文《边城》)

材料二

沈从文的生命哲学之核心是人性美,他的作品是为了“造希腊小庙”,而“这座庙供奉的是人性”。因此,对人性自然美好、对生命本性之美的追求贯穿于沈从文的创作中。

在茶峒山城中,有善良单纯的翠翠、安守本分的祖父、重义轻利的顺顺、勤劳肯干的大佬二佬、照顾翠翠不求回报的杨马兵,他们自然健康且善良淳朴,不以世俗的物化标准去对待人生,表现了生命最自然的状态、最原始的生命力。可见在沈从文心中,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并不是为了物质与利益,更多的是为了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小说人物群体内心纯善毫无杂质和俗世芥蒂的灵魂世界亦正是作家心灵之中同样纯善美好的诗性人格境界的鲜活展现与文学折射。

同时,湘西人民的生活单纯简单,人与人的生活和谐自然。《边城》中多处描写人们的生活画面,如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放鞭炮、新年舞龙灯,表现了湘西人民的民俗风情,折射出沈从文对人性自然美好、对诗意栖居的生命境界的由衷追求。

(节选自林紫莹《论沈从文的诗性生命体验——以作品<边城>为例》)

材料三

“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圆满、圆融”的精神内蕴。圆形结构的传统中式美学不仅应用于小说创作,更应用于传统建筑、家居设计等领域。中国古代小说历来讲究大团圆结局,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悲剧。这一被诟病的文学局面在现代文学创作中被诸多评论家抨击,鲁迅即其中一个代表,他们力倡改变这一局面。相比之下,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发展至现代的席勒、黑格尔等批评家,西方的悲剧美学观理论早已完善。因此,在现代文学中,“悲”作为诸多小说的创作主旋律,也成为对抗或接受西方悲剧美学观的表现之一。《边城》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既有“圆”的叙事结构,又有“悲”的美学色彩,是沈从文将传统精髓与现代精神结合的杰作。

茶峒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是经过美化的万千中国传统乡村中的一个。但这个美如画的世界中,处处弥漫着悲剧的色调。豪爽的天保与和气的傩送是感情厚实的亲兄弟。兄友弟恭的人物关系决定了二人在爱上同一个人时,其中一人的爱情结果必然是悲剧。而翠翠对爱情的沉默不语是天保悲剧的奠基。傩送对父亲船总顺顺直言“老家伙(老船夫)为人弯弯曲曲,不利索,大佬是他弄死的”是老船夫悲剧的隐形导火索。大结局中,翠翠等的那个人(傩送)“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可以说是一个“圆满的悲剧”——无尽的等待或许有渺茫的希望,或许即为绝望。《边城》的故事发生在边远山村,人物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几个,故事的结局并不算得“悲壮”,但是沈从文将优美的语言与凄美的结局相结合,使得全文弥漫着悲情的基调。

(节选自方观生、庞美凤《<边城>叙事的两栖结合——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交代湘西边城的地理环境,说明边城是一块远离俗世的喧嚣,没有被现代文明浸染的“净土”。
B.材料二《边城》中翠翠、祖父、顺顺等人物,活着不是为了物质与利益,是为了人格的独立与自由。
C.材料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意味着“圆满、圆融”。圆形结构常被用于小说创作等多个领域。
D.材料三,小说《边城》全文都弥漫着悲情的基调,体现了我国现代诸多小说向以“悲”为主旋律的转变。
10.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人性自然美好、对生命本性之美的追求贯穿于沈从文的创作中,因此人性美是沈从文生命哲学的核心。
B.《边城》“圆”的叙事结构中蕴含“悲”的美学色彩,源自沈从文将传统精髓与现代精神结合。
C.湘西人民的民俗风情,激起了沈从文对人性自然美好、对诗意栖居的生命境界的由衷追求。
D.《边城》是作家对诗性人格的美好追求与茶峒文化结合的产物,将普通人物的悲欢展现得淋漓尽致。
11.根据材料,简要概述小说《边城》体现了哪些美?(     
A.①人性美;②民俗风情美;③语言美;          ④圆形叙事结构和悲剧色彩之美。
B.①人性美;②民俗风情美;③自然风景美;   ④圆形叙事结构和悲剧色彩之美。
C.①人性美;②诗性美;       ③自然风景美;   ④圆形叙事结构和悲剧色彩之美。
D.①人性美;②诗性美;       ③语言美;          ④圆形叙事结构和悲剧色彩之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