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孝义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语文试题
山西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7-05 1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元宇宙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未来形式备受关注,它之所以吸引人,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它能够提供与现实世界不同的舒适空间,形成一个符合自我愿望的桃花源。在这里,用户可以自由地重新设计自己。它不仅是现实世界的镜像折射,还是人类精神的具象投射。

在人类知识体系中,超越现实物理世界的宇宙非常多元,包括由文学、神话等知识体系所构建出的各式各样的精神世界。元宇宙与文学和哲学所描述的精神世界一样,都是不同于现实物理世界的虚拟世界。然而,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使得虚拟世界从人类的主观想象演化成一种客观存在。精神世界是纯粹的主观想象,而元宇宙则是通过计算机语言编码出来的数字世界。它已经渗透到经济、技术、传媒等多个方面,并成为政府和企业投资布局的重点领域。

元宇宙带有游戏性,但又超越了单纯的游戏世界。目前,元宇宙还处在一个比较基础的阶段,要鼓励企业、机构、用户以及虚拟人共同参与其中创造新世界,促进城市再生,增加就业机会,形成跨界经济。清华大学沈阳教授提出,中国的元宇宙之路要虚实共生,虚实和谐,以虚强实。可耗元宇宙和工业制造等行业相结合,在工业元宇宙等领域超越国外竞争对手。将中国已有的并跑领跑技术和元宇宙相结合,如空间站元宇宙、探月元宇宙,实现中国技术的进一步超越。

在纯粹的现实世界里,人们不仅应为元宇宙建设提供技术基础设施,还要提供促遥其有序发展的制度基础。清华大学朱旭峰教授表示,虚拟空间中的行为当然应当受到法律的规制,在虚拟空间中产生的法律问题,是否应该与现实法律形成映射关系,由现实法律体系来规范虚拟空间中人的权利和行为,还是在虚拟空间独立形成一套法律体系进行规范等,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现实世界是元宇宙的母体,现实世界的法律是元宇宙治理的主要规则形式。来自现实世界的制度规范和形成于虚拟世界的制度规范可以进行协作共治。建构治理元宇宙的法律+技术二元规则体系,确立元宇宙治理中以现实物理世界为本法律中立原则,以现实世界的刚性法律确认并保障元宇宙去中心化治理机制的实现。将智能技术纳入具有规范意义的制度体系。尝试实现代码即法律,以确保技术的规范性和正当性;也要尽可能实现法律即代码,以确保规范的技术性和有效性。法学和法律界有必要全方位思考元宇宙的法治意涵,并积极应对它所带来的法治挑战。

(摘编自阮益嫘《洞见元宇宙的张力空间》)

材料二:

在元宇宙这个新的文明形态中,人会拥有更大的自由度、更高的灵活性、更多的体验桂和更强的功效性。这将带来革命性的剧变,其机器性逻辑将影响人的体验方式和思考方式,以及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方式和人对信息的接受、解读方式。因此,要在加强防范与监管的同时,利用元宇宙讲好中国故事,以正向价值观引领和传播社会正能量,警惕元宇宙对不同价值圈层文化传播与浸透可能导致的社会分裂问题。

利用元宇宙为智慧监管和社会治理赋能,应对监管挑战。将元宇宙核心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这既可有效地监管和治理虚假信息,又可有效地监管和治理敏感信息与极易导致社会分裂的内容。

建立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和规范的法规。元宇宙本身具有强大的场景连接力,并与现实世界有着高度联动性。因此,建立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和规范的法规,使其在不同的圈层之间发挥调和作用,将有助于促进社会共识的建立。伴随着Z世代年轻人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符合数字原住民和元宇宙原位民的网络立法与网络监管协议、法规,不仅在数字世界和虚拟世界发挥作用,也将在现实世界发挥作用、产生影响。

提升技术安全保障,加强对高敏感度信息的研判和预警。加强元宇宙底层核心技术的提升和发展,能在有效保障安全数据、安全智能和安全通信的同时,有效利用大数据挖掘分析等技术,实现对信息制作、分享和传播赋能,并提高对高敏感度信息和谣言的研判与预警作用。

强化对新闻信息的舆论引导能力。当前,元宇宙处于发展初期,各个行业对元宇宙的理解都处于初始阶段,没有成熟经验可循。这为元宇宙的发展带来挑战,也提供了多元可能性的探索机会。元宇宙在新闻业的应用也是如此。虚拟新闻信息场景的搭建及切换,虚拟主持人、数字化身信息解读人、虚拟信息宣讲员的沉浸式导引,以及深化感知便携交互型信息终端等技术的开发和研制,都处于探索阶段。一方面要加强用户的虚拟身份或数字化身对新闻信息的接收和感知,另一方面要加强场景化数字新闻人对用户的导引和舆论引导能力。

(摘编自雷霞《正向引领元宇宙传播效能》)

材料三:

元宇宙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举个例子,假设我们从黄山旅游回来,如果家人想知道黄山好不好玩,他最多只能在手机里面看到照片和视频。如果是元宇宙时代,我们可以把所在的位置和相应空间,包括空间里的三维物体全部分享给他,他通过相应设备可以马上进入这个空间,获得和我们差不多的感受。像这样基于扩展现实的沉浸式体验,也可以理解为“3D版的互联网

(摘编自《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目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宇宙之所以吸引人,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它能够让用户重新设计自己,提供与现实世界不同的舒适空间。
B.元宇宙与文学和哲学所描述的精神世界都是虚拟世界,而元宇宙通过科学技术能将这种虚拟世界演化成客观存在。
C.伴随着“Z世代”年轻人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需用法律进一步加强对虚拟空间中行为的约束规制。
D.将元宇宙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提升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监管并最终绝虚假信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元宇宙还处在一个比较基础的阶段,但已渗透到经济、传媒等多个方面,促进城市再生。
B.元宇宙将带来革命性的剧变,人的体验方式、思考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都需要符合机器性逻辑。
C.现实世界是元宇宙的“母体”,治理元宇宙时必须确立“以现实物理世界为本”的法律中立原则。
D.元宇宙现在处于发展初期,在新闻业的应用中,强化场景化数字新闻人对用户的导引和舆论引导能力。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三元宇宙应用场景的一项是(     
A.某平台开发了一种远程协作工具,支持佩戴VR设备的同事们在同一个虚拟会议室中面对面交流,打破屏幕的阻隔感。
B.某家具厂上线3D版家装城,为消费者呈现360°家具装修效果,帮助用户浏览不同风格的装修设计,参与决策。
C.某汽车集团利用Omniverse平台提供的虚拟工厂整合了一系列规划数据和应用,并实现了实时协作和无限制的兼容性。
D.某校受自然灾害影响,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工作,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做到了“停课不停学”。
4.目前,元宇宙还处在一个比较基础的阶段,如何促进元宇宙发展?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
5.对于元宇宙可能带来的法治挑战,材料一和材料二表达了哪些相同的观点?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信号员

狄更斯【注】

我又往下走,到达了铁路旁边,发现这是一个脸色又黑又黄的人,胡子是黑的。眉毛粗浓。他的职责便是守在这儿,一个我所见过的最荒凉、阴沉的地方。这地方不论哪一边,都是高低不平的、潮湿滴水的石壁,抬头只能望见一条狭长的天空。向前看,一边只见到这个大土牢在弯弯曲曲、漫无尽头地向前延伸,另一边不远处有一盏阴暗的红灯,红灯那边是更加阴暗的隧道口,隧道黑咕隆咚的,建筑结实,给人一种粗野、窒息、恐怖的感觉。阳光在这里简直无路可入,以致空中弥漫着泥土和霉烂的气味;阴风不时阵阵吹过,使我不寒而栗,仿佛已离开了人间。

他在我们坐定后,立即稍稍向前俯出身子,用轻得跟耳语差不多的声音开始道:昨天晚上我把你当作了另一个人。那使我不安。

我从没见过他的脸。他的左手一直遮在脸上,右手挥动着——剧烈地挥动着。这个样子。

看在上帝分上,赶快离开铁路!

一个月夜,那人道,我正坐在这儿,听得一声喊叫:‘喂!下面听着!’我一跃而起,那嗓音仿佛喊哑了,喊的是:‘当心!当心!’然后又喊道:‘喂!下面听着!当心!’我抓起我的灯,把它转成红色,朝那人影直奔而去,一边喊:‘出了什么事?发生了什么?在哪儿?’当时他就站在黑洞洞的隧道外边。我走近以后,有些纳闷,不知他干吗用衣袖遮着眼睛。我跑到他跟前,伸出了手,想把衣袖拉开,他顿时不见了。

我跑进隧道,走了五百来码,这才站住,把灯举在头顶上,但我没看到他。我赶紧跑出隧道,跑回这儿。我向铁路两头发了电报:‘我接到了警报。有没有出什么事?’两头的答复都是:‘一切正常。’

仿佛有一只冰冷的手指在我的背脊上缓缓移动,但我强作镇静向他说明,这个幻影应该是他的错觉,有时疾病影响了主管视觉器官的某根神经,便会出现这种现象。

在那个幻影出现以后不到六个小时,这条铁路上发生了一起重大车祸,不到十小时,死伤者便被陆续运出隧道,经过了那个幻影站过的地方。

我答道,不可否认,这是一种令人惊异的巧合,它必然会在他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重新把手搭在我的胳臂上,用迷茫的眼睛从肩上望望背后,开始说道:过了六七个月,我已从诧异和震惊中恢复过来,可是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我站在门口,望着那盏红灯,这时我又看到了那个幻影。它只是靠在灯杆上,两只手遮住了脸。像这个样子。

我又一次端详他的动作。这是哀悼的动作。我在坟地上见到过这种姿势的石像。

就在那天,一列火车驶出隧道时,我从靠我这边的车窗中发现车内乱糟糟的,许多人的头和手挤在一起,还有什么在挥动。我一看到,立刻向司机发出信号:停车!他马上关闭机器,紧急刹车,但火车仍从这儿向前滑行了至少一百五十码。我随即奔去,还没到达那儿,便听到了可怕的尖叫声和哭喊声。一个美丽的少女在一节车厢中突然死了,她被抬到这屋里,停在我们中间的这块地上。

他又开口道:一星期前那个幻影又回来了。从那以后,它一再在这儿出现,但断断续续,忽隐忽现。在红灯那儿。

他尽量装出迫不及待地拼命喊叫的样子,重复了一遍以前那个手势:看在上帝分上,赶快离开铁路!

然后他继续道:它在喊我,往往接连几分钟之久,显得十分危急:‘下面听着!当心!当心!’它站在那儿向我挥手。它使我的小铃发出声音……

它在警告什么?他一边说一边琢磨,眼睛望着炉火。

如果我用电报向铁路两头,或者任何一头,发出危险警报,却讲不出个所以然,我只能自找麻烦,毫无好处。他们会认为我疯了。事情会这样:我发电道,‘危险!注意!’他们回电道,‘什么危险?在哪里?’我发电道,‘不知道。但是看在上帝分上,千万小心!’结果他们把我撤换了事。他们还能怎么办呢?

他内心的痛苦是很值得同情的。这是一个有良心的人所感受的精神折磨,他要为生命负责,可又不知道怎么尽这责任,这叫他无法忍受。

我看到他这副样子,我目前应该做的便是安抚他的情绪。因此向他表示,任何人忠实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这就行了,尽管他不理解那些令人困惑的现象,但他理解自己的责任,这至少是值得欣慰的。时已深夜,他的职责所规定的工作需要他更集中注意力,因此我最后决定,打算陪他去找我们所知道的当地最有经验的医生,听听医生的意见。他告诉过我,第二天他上班的时间有些变动,下班是在日出后一两个小时,到日落后不久便上班。我与他约定到时候再去看他。

第二天傍晚天气很好,我走到山壁边上我第一次见到他的那个地点,机械地向下瞧瞧。我无法形容我当时的惊恐心情,因为就在隧道口的附近,我看到一个人用左手的衣袖遮没了眼睛,拼命在挥动他的右手。

出了什么事?我问那些人。

信号员今天早上被压死了,先生。

他是被车头撞倒的,先生。在英国没有人比他更熟悉自己的工作。但不知为什么他没有退出轨道。

我看到他在隧道口,我已来不及刹车,车子却在向他驶去,我赶紧关闭机器,一边尽力大声喊他。

你喊什么啦?

我说:‘下面听着!当心!当心!看在上帝分上,赶快离开铁路!’

我吃了一惊。

唉!这是一个可怕的时刻,先生。我不停地喊他。我不敢看,用这条胳臂遮住了眼睛,还用这条胳臂一直挥到最后,但一切都没有用。

我不想再谈任何一个奇怪的细节了,火车司机发出的警告,不仅与不幸的信号员一再向我复述的那些叫他不安的话完全符合,而且与我——不是他——赋予他所模仿的那个手势的那些潜在的话(它们只存在于我的心中)完全符合。

(有删改)

【注】狄更斯,英国著名作家,生于1812年。原本家境小康,狄更斯十二岁时,父亲负债入狱,狄更斯只得辍学到工厂做工,这段际遇使他对中下阶层人民生活的困难有深刻的了解。在他的小说里,常常出现孤苦无依和饱受压迫的人物形象。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信号员以为“我”是再次出现的“幻影”,因此十分不安,“幻影”出现时会遮住脸,并大喊大叫,还使劲地挥动右手。
B.信号员在“幻影”出现后发电报,但得到的答复是“一切正常”,可当天出现了乘客死伤的事故,可见有人弄虚作假。
C.“我”非常肯定地认为信号员讲的“幻影”就是一种错觉,“幻影”的出现是他自身的疾病影响了他的神经而导致的。
D.小说描写“幻影”出现三次,导致三次重大事故,最后连信号员也丧失了生命,这表明作者拥有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使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小说显得非常真实和亲切。
B.“他的左手一直遮在脸上,右手挥动着”,小说多次对“幻影”的这一动作进行描写。
C.小说以一个普通信号员的悲惨经历,来揭示当时的社会现实,取得了一波三折的效果。
D.小说中反复出现的预警手势,就像命运之神的手掌,神秘莫测,显得离奇,引人深思。
8.小说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有评论认为,小说通过荒诞(或悬疑)的情节构思来表达主题。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梓人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侯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園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其安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衒能,不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梓人:木匠。②砻:磨刀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
B.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
C.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
D.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绳,木工用来取直的工具。与“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中的“绳”字含义相同。
B.京兆尹,古代官名,习惯上称呼管辖国都及其附近地区的行政长官为“京兆尹”。
C.“其不胜任者”与“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两句中的“胜”字含义不同。
D.“不矜名”与“犹蒙矜育”(《陈情表》)两句中的“矜”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匠杨潜来京城后租住在装封叔的住宅里,但与一般木匠不同,他没有磨刀石和刀斧之类这些木匠常用的用具。
B.“我”看到木匠杨潜卧房的床架坏了却不会修理,觉得非常好笑,认为他是一个没有什么本领而只知道贪钱爱财的人。
C.木匠杨潜在京兆尹官署修理好后的大梁上只写上自己的姓名,而众工匠的名字一个也没写,“我”看到后非常生气。
D.文章前幅叙事,后幅议论,结尾以“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交代了自己的写作目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2)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
14.与《种树郭橐驼传》一样,《梓人传》也是柳宗元的一篇寓言性质的传记文学,请简要分析《梓人传》的寓意。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怀王道甫

陈亮

落魄行歌记昔游,头颅如许尚何求?心肝吐尽无余事,口腹安然岂远谋?才怕暑,又伤秋。天涯梦断有书不?大都眼孔新来浅,羡尔微官作计周。

【注】①王自中,字道甫,是陈亮青少年时代的好友,两人志同道合。登第后,王道甫长期屈居微职,性情志趣也大异于从前。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首先回忆昔日从游之乐,再写老友久别,几历春秋,相思相忆,书信罕通,但是友情还是时萦怀抱的。
B.二人昔日志同道合,岁月荏苒,韶华易逝,转眼头发已经变白,现在还要追求什么,不应易志变节,随俗浮沉。
C.三四句明写自己,实为写给王自中,借以正衬汲汲于利禄的行为之可鄙。表面是自述胸臆,实则意在责问对方。
D.最后两句既为王道甫怀才不遇、长期官微职卑的处境抱不平,又对他背弃理想,只顾为生活的温饱处心积虑而深表惋惜。
16.品味陈亮对待王道甫的态度,请结合内容概括陈亮的交友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