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九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8-25 2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主流媒体作为公共文化传播的主力军、主战场、主平台,在深度融合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当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同频共振。

智媒时代,万物互联,众多文化生产机构移步互联网。主流媒体肩负着意识形态宣传、舆论引导及提升文化软实力等多种职责,是推动文化数字化发展的重要主体。

作为时代发展与变革的记录者和见证者,以报社、电视台等为主的主流媒体拥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形态的文化资源。如《西南联大》《国家宝藏》等深受公众喜爱的高质量文化资源,能够作为文化再创作和文化再生产的素材,依托国家文化专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互联互通。经过合法授权后,可由其他文化生产机构进行二次创作,拓展公众文化消费新场景,使文化资源的数据价值得到更大发挥,文化在再创造和再生产中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作为文化资源的连接者,主流媒体亦能依托档案馆、纪念馆等保存的珍贵文化资源,创新文化节目制作的内容和形式,推出更多数字文化精品,使中华文化起来。《唐宫夜宴》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成功破圈传播,便是很好的经验借鉴。正如费孝通所说:文化有它自己的基因,也就是它的种子,这种种子保留在里面。文化既要在新的条件下发展,又要适合新的需要,这样,生命才会有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在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代流传。

加快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需要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有线电视网络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家文化专网是宣传文化界的新基建,是主流媒体尤其是广电主流媒体需要积极建设的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

主流媒体可以利用VR、AR、全息成像等技术制作沉浸式视频、互动视频等新兴文化样态,以云视听”“云体验为抓手连接公众的指尖文化感知,实现广电媒体从二维屏幕立体化传播”“沉浸式体验的场景应用。善用技术有利于主流媒体在文化数字化中成为枢纽中心,连接文化,使文化资源与公众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让人民群众在文化数字化的过程中更加具有参与感和获得感。

文化数字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一出群像戏而非独角戏。深度融合中的主流媒体是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排头兵。在文化数字化的进程中,主流媒体应该顺势而为,建立文化传播网和文化传播治理网。一方面,打通原始文化资源数据、用户数据、智库数据以及政务数据,将各层级媒体资源库的数据孤岛联通,通过数据增值为文化内容赋能。另一方面,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互联网平台、学校、城市广场、农家书屋等场景连接中提高文化数据供需匹配度。这既能发挥文化数字化的社会价值,又能通过数字资源变现,从而给媒体产业带来新的经济价值。

综上,主流媒体赋能文化数字化,以高质量文化数字内容丰富中华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依托自身传播能力以及传播体系的现代化转型,能够在观念创新、技术善用、内容生产等维度为文化数字化添加新动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与影响力。

(摘编自陈笑春、孙海龙《主流媒体赋能文化数字化》)

材料二:

20225月,国家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一份关乎国家文化数字化全局的战略部署。

以阶段性来说,《意见》立足前后相续,步步为营。其指出,到十四五时期末,要着力实现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基本贯通各类文化机构的数据中心、基本完成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提上新台阶和形成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等五项近期目标;到2035年,则要实现建成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文化数字化生产力快速发展、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明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和中华文化数字化优秀创新成果享誉海内外等中长期任务。

就整体性而言,《意见》强调综合施策,全程发力。其涵盖了中华文化数据库、国家文化专网、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等领域,意在供给侧发力,激活各类文化资源且贯通各部门各行业,贯穿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从关联性上看,《意见》注重内外打通,彼此赋能。世界文明因互鉴而多姿多彩,文化数据因关联而增值赋能。以往文化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即各部门诸单位都藏金砖,却不能聚成金山,缺乏有机深度的关联融合。2021年,文旅部发布实施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文化赋能。具体到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就应兼顾供给侧与需求侧,打通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从而构建起一套由国家主导的文化大数据体系,新为旧所融,旧因新而活,实现彼此所蕴含价值的极大化、再发现乃至聚合效应。

有学者认为,该战略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揭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同时,也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坚实的战略支撑,为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提供文化与科技动力。

(摘编自王学斌《文化数字化任重而道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智媒时代,主流媒体要发挥公共文化传播的主力军作用,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同频共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B.主流媒体拥有文字、音频、视频等不同形态的文化资源,其他文化生产机构可自由利用其素材进行文化再创作,这样可以使其数据价值最大化。
C.主流媒体要善于利用VR、AR、全息成像等技术,连接“文化”与“人”,让人民群众在文化数字化的过程中获得“沉浸式”的参与感。
D.《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不仅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也为创新推进国际传播等提供了文化与科技动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宫夜宴》的成功“破圈”充分表明:文化既需要以珍贵的文化资源为种子,也需要在新的条件下发展,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B.文化数字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主流媒体应联通各层级媒体资源库的“数据孤岛”,匹配各种应用场景,突出文化数字化的经济价值。
C.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要坚持前后相续、步步为营的原则,国家在“十四五”时期以及2035年分别设置了中期目标和最终目标,科学合理。
D.《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文化赋能”,强调要打通各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使其能有机深度的关联融合,进而实现聚合效应。
3.下列选项,不属于文化数字化建设的一项是(     
A.2022年曲江新区推动西安城墙与腾讯云产业强强联合,建立“长安IN”文旅数字平台,以创新文旅附加产业的应用方式,实现区块链技术为线下景区赋能。
B.广州大剧院携手华为打造“5G智慧剧院”,利用“5G+云+AI”等科技手段赋能传统舞台艺术,使传统舞台艺术拥抱“云演艺”,让观众享受沉浸式体验。
C.2022年4月,国家发改委提出“102项工程”,提出推进国家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5G一体化发展。分类采集梳理文化遗产数据,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
D.浙江南浔古镇完成智能化改造,实现了景区5G、Wi—Fi信号、视频监控无死角和全覆盖,在人流量较多的地方建有7个智能急救站,游客满意度达100%。
4.两则材料都论述了文化数字化,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5.请根据材料一概括主流媒体赋能文化数字化需要着力于哪些方面?
2023-05-25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祁瑞宣的心里很为难。八月中旬是祖父七十五岁的寿辰。在往年,他必定叫三四桌有海参、整鸡、整鱼的三大件的席来,招待至亲好友,热闹一天。今年怎么办呢?这个事不能去和老人商议,因为一商议就有打算不招待亲友的意思,而老人也许在表面上赞同,心里却极不高兴——老人的年岁正像岁末的月份牌,撕一张就短一张,而眼看着已经只剩下不多的几张了;所以,老人们对自己的生日是特别注意的,因为生日与丧日的距离已没有好远。

我看哪,小顺儿的妈很费了一番思索才向丈夫建议,还是照往年那么办。你不知道,今年要是鸦雀无声的过去,他老人家非病一场不可!你爱信不信!

至于那么严重?瑞宣惨笑了一下。

你没听见老人直吹风儿吗?小顺儿的妈的北平话,像清夜的小梆子似的。这两天不住的说,只要街上的铺子一下板子,就什么事也没有了。这不是说给咱们听哪吗?老人家放开桄儿(尽量的)活,还能再活几年,再说,咱们要是不预备下点酒儿肉儿的,亲戚朋友们要是来了,咱们岂不抓瞎?

瑞宣没再言语。平日,他很自傲生在北平,能说全国尊为国语的话,能拿皇帝建造的御苑坛社作为公园,能看到珍本的书籍,能听到最有见解的言论,净凭耳熏目染,也可以得到许多见识。连走卒小贩全另有风度!今天,听到韵梅的话,他有点讨厌北平人了,别管天下怎么乱……呕,作了亡国奴还要庆寿!

你甭管,全交给我得啦!哪怕是吃炒菜面呢,反正亲友来了,不至于对着脸儿发愣!老人家呢要看的是人,你给他山珍海味吃,他也吃不了几口!小顺儿的妈说完,觉得很满意,用她的水灵的大眼睛扫射了一圈,仿佛天堂、人间、地狱,都在她的了解与管理中似的。

祁天佑回家来看看。他的脸瘦了一些,挂着点不大自然的笑容。铺户差不多都开了门,咱们可挑出了幌子去。有生意没生意的,开开门总觉得痛快点!他含着歉意的向祁老人报告。

开开门就行了!铺户一开,就有了市面,也就显着太平了!祁老人的脸上也有了笑容。和老父亲搭讪了几句,天佑到自己屋里看看老伴儿。她虽还是病病歪歪的,而心里很精细,问了国事,再问铺子的情形。天佑对国事不十分清楚,而只信任商会,商会一劝大家献捐,他就晓得是要打仗,商会一有人出头维持治安,他便知道地面上快消停了。这次,除了商会中几个重要人物做些私人的活动,商会本身并没有什么表示,而铺户的开市是受了警察的通告的。因此,天佑还不能肯确的说大局究竟如何。

至于买卖的好坏,那要完全依着治乱而决定,天佑的难处就在因为不明白时局究竟如何,而不敢决定是否马上要收进点货物来。

日本兵进了城,一时不会有什么生意。生意淡,货价就得低,按理说我应当进点货,等时局稍微一平静,货物看涨,咱们就有个赚头!可是,我自己不敢作主,东家们又未必肯出钱,我只好愣着!我心里不用提有多么不痛快了!这回的乱子和哪一回都不同,这回是日本兵打咱们,不是咱们自己打自己,谁知道他们会做什么事呢?

过一天算一天吧,你先别着急!

我别着急?铺子赚钱,我才能多分几个!

天塌砸众人哪,又有什么法儿呢?

说到这里,瑞宣进来了,提起给祖父做寿的事。父亲(祁天佑)皱了皱眉。在他的心里,给老父亲做寿差不多和初二、十六祭财神一样,万不能马虎过去。但是,在这日本兵刚刚进了城的时候,他实在打不起精神来。想了半天,他低声的说:你看着办吧,怎办怎好!瑞宣更没了主意。大家愣住了,没有话说,虽然心里都有千言万语。这时候,隔壁小文拉起胡琴来,小文太太像在城根喊嗓子那样,有音无字的咿——咿——啊——啊——了几声。

还有心思干这个!瑞宣皱着眉说。

人家指着这个吃饭呀!天佑本来也讨厌唱戏,可是没法子不说这句实话。意在言外的,他抓到了人们的心情的根底——教谁压管着也得吃饭!

瑞宣溜了出来。他觉得在屋中透不过气来。父亲的这一句话教他看见了但丁的地狱,虽然是地狱,那些鬼魂们还能把它弄得十分热闹!他自己也得活下去,也就必须和鬼魂们挤来挤去!

瑞宣!天佑叫了一声,赶到屋门口来。你到学校看看去吧!

小顺儿正用小砖头打树上的半红的枣子。瑞宣站住,先对小顺儿说:你打不下枣儿来,不留神把奶奶屋的玻璃打碎,就痛快了!

门口没有卖糖的,还不教人家吃两个枣儿?小顺儿怪委屈的说。

奶奶在屋里接了话:教他打去吧!孩子这几天什么也吃不着!

小顺儿很得意,放胆的把砖头扔得更高了些。

瑞宣问父亲:哪个学校?

教堂的那个。我刚才由那里过,听见打铃的声儿,多半是已经开了课。

好!我去看看!瑞宣正想出去走走,散一散胸中的闷气。

我也去!小顺儿打下不少的叶子,而没打下一个枣儿,所以改变计划,想同父亲逛逛街去。

奶奶又答了话:你不能去呀!街上有日本兵!教爷爷给你打两个枣儿!乖!

瑞宣没顾得戴帽子,匆匆的走出去。

他是在两处教书。一处是市立中学,有十八个钟点,都是英语。另一处是一个天主教堂立的补习学校,他只教四个钟头的中文。兼这四小时的课,他并不为那点很微薄的报酬,而是愿和校内的意图与其他国籍的神父们学习一点拉丁文和法文。他是个不肯教脑子长起锈来的人。

大街上并没有变样子。他很希望街上有了惊心的改变,好使他咬一咬牙,管什么父母子女,且去身赴国难。可是,街上还是那个老样儿,只是行人车马很少,教他感到寂寞、空虚,与不安。正如他父亲所说的,铺户已差不多都开了门,可是都没有什么生意。那些老实的、规矩的店伙,都静静的坐在柜台内,有的打着盹儿,有的向门外呆视。胡同口上已有了洋车,车夫们都不像平日那么嬉皮笑脸的开玩笑,有的靠着墙根静立,有的在车簸箕上坐着。耻辱的外衣是静寂。

(选自老舍《四世同堂》,有删改)

文本二:

与那些书写正面战场和战争英雄的小说不同,《四世同堂》在题材上独辟蹊径,要书写一部被征服者的愤史,一部耻辱者的精神受难史。——真正写出了北京人的亡国之痛、精神凌迟。相比于引头成一快的血勇,真正艰难的是沦陷区平民的生活:他们忍受饥荒病痛、惶惑恐惧、内疚不安,他们的不走有着万千种理由,但是贴着亡国奴的标签,承受的是难以言说的煎熬和磨折。

(摘编自李钧《塑造地道的中国人——论〈四世同堂〉人物形象及老舍的小说美学》)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战争,祁瑞宣不主张在祖父的七十五岁生日宴上招待亲友,祖父虽然表面上赞同,心里却极不高兴。
B.小顺儿打树上的枣子吃,是因为外面几天都没有卖糖的小商贩,这反映沦陷区平民的正常生活被打断了。
C.祁瑞宣对隔壁小文太太唱戏练嗓子表示不满,天佑却认为,哪怕时局变化,老百姓也要讨生活,要有口饭吃。
D.祁瑞宣既在市立中学教英语,又在补习学校教中文,在补习学校教中文虽然报酬微薄,但可以学习拉丁文和法文。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北平,文中各色人物的对话极具地域特征,既符合人物形象,又体现了时代背景。
B.小说节选部分以小见大,通过北京普通百姓生活的细微变化,映射日本侵略中国后的社会状况。
C.节选部分描述了普通百姓在国家被日本侵略后选择沉默的状况,由面及点地刻画出了甘当亡国奴者的耻辱。
D.节选部分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进行人物形象刻画,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都形象鲜明。
8.请结合文本分析祁瑞宣的人物形象。
9.文本二中提到:《四世同堂》在题材上独辟蹊径,要书写一部“被征服者的愤史”,一部“耻辱者的精神受难史”。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梓人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侯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園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其安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衒能,不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梓人:木匠。②砻:磨刀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
B.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
C.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
D.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绳,木工用来取直的工具。与“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中的“绳”字含义相同。
B.京兆尹,古代官名,习惯上称呼管辖国都及其附近地区的行政长官为“京兆尹”。
C.“其不胜任者”与“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两句中的“胜”字含义不同。
D.“不矜名”与“犹蒙矜育”(《陈情表》)两句中的“矜”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匠杨潜来京城后租住在装封叔的住宅里,但与一般木匠不同,他没有磨刀石和刀斧之类这些木匠常用的用具。
B.“我”看到木匠杨潜卧房的床架坏了却不会修理,觉得非常好笑,认为他是一个没有什么本领而只知道贪钱爱财的人。
C.木匠杨潜在京兆尹官署修理好后的大梁上只写上自己的姓名,而众工匠的名字一个也没写,“我”看到后非常生气。
D.文章前幅叙事,后幅议论,结尾以“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交代了自己的写作目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2)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
14.与《种树郭橐驼传》一样,《梓人传》也是柳宗元的一篇寓言性质的传记文学,请简要分析《梓人传》的寓意。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

元稹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岳阳楼

李商隐

汉水方城带百蛮,四邻谁道乱周班

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

【注】①赤玉幢:指神仙居处。这里指岳阳楼的倒影。②周班:周室封爵的等级。③高唐雨:诗中指楚王沉溺女色。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诗首句从眼前之景写起,描绘了岳阳楼上红日斜照楼窗的景象。
B.李诗首句从岳阳楼地理位置写起,“带百蛮”写出了楚地的荒凉。
C.元诗以“怅望”一词点出心绪,李诗用“无心”抒发了胸中的愤懑。
D.元诗写景,借景抒情;李诗咏史,借古说今,具有强烈的鉴戒意义。
16.同是登岳阳楼,但二位诗人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