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期中语文试题
湖南 高三 期中 2024-01-02 11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比如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就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而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不能自已。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一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需要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有个大家都接受都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材料二:

客观地讲,“礼治秩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起过一定的作用,正如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所说,“旧日中国文明最使人惊异者,即是其社会秩序恒自尔维持,若无假乎强制之力”。而且,礼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给人们一些行为规范以维持社会秩序,更在于通过这些外部的规范来起到教化的作用,启发和涵养人们内在的理性自觉,不断培育人们的道德心,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当道德境界提升到一定高度后,人们的行为就会由礼的约束进为道德自觉,由他律进为自律,达此道德境界,人的内心高度自由,行为则于礼无不自然相合。在潜移默化中将人引向道德之途,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道德自觉,这就是礼的教化之功,也是礼治所赖以运作的内在机制。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传统教化,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得以历经数千年而依然完好地保存流传下来,这是与中国同时代的其他文明古国无法做到的。而且,“礼”中的很多优秀合理的成分,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谦虚礼让等好的传统直到今天依然对我们富有教育意义。这些都是“礼治秩序”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整个历史发展、社会进化的角度来看,它的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阻碍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尤其使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曾有过辉煌的成就,四大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然而近四百年欧洲近代科学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却远远落后了。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崇拜、依赖传统,因循守旧,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睡大觉。

其次,“礼治”往往被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反对变革、维护封建制度的屏障。从汉武帝开始,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极力推崇儒学,提倡礼教,尤其是到了皇权专制空前强化的明清时代。

再次,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在无形中扭曲了人格,压抑了人性,容易使人形成一种畸形心理。礼治社会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民主、法治意识的淡薄甚至可以说是缺失,人们只知道承担义务,不知道行使权利。

(摘编自张璐《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浅析》)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是符合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哪怕它不“文明”或不“慈善”,显示出野蛮残酷,也是符合礼的。
B.在乡土社会当中,因为礼不需要依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所以它是依靠本能或者天意而自动形成的秩序。
C.如果我们不过于崇拜、依赖传统,不躺在已有成果上睡大觉,我们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就不会严重滞后。
D.人们只知承担义务,不知行使权利的扭曲现象是因为礼治秩序无形中扭曲了人格,造成了人的畸形心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是从教化中养成的个人的敬畏之感,可以使人服膺;礼由社会舆论所维持,不需要借助外在的机构来维持。
B.一直以来,在乡土社会中,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乡土社会的秩序主要依靠“礼”来维持。
C.礼可以通过外部的规范对人进行教化,启发人的道德自觉,当道德境界达到一定高度,人就能由他律变为自律。
D.礼治秩序在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教化百姓方面曾发生过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进步与科学发展方面也有消极作用。
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伯夷叔齐在武王伐纣成功后,不做周臣,不食周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上。
B.行人过斑马线是“红灯停,绿灯行”;机动车辆遇行人过斑马线,必须停车礼让。
C.封建社会里,帝王将相或普通百姓,在家族祭祀中都有着比较严格的程序和要求。
D.印度的某些偏远地区,有这样的习俗:丈夫死后,妻子被要求在葬礼上用火烧死。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传统婚俗中,男方为了迎娶女方,要向女方家送彩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些地方出现了索要“天价彩礼”的现象。为遏制这一现象,2020年5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里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请运用材料一中的知识,对上述现象及相应政策作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峡中

艾芜

江上横着铁链做成的索桥,巨蟒似的,现出顽强古怪的样子,终于渐渐吞蚀在夜色中了。

桥下凶恶的江水,在黑暗中奔腾着,咆哮着,发怒地冲打岩石,激起吓人的巨响。

两岸蛮野的山峰,好像也在怕着脚下的奔流,无法避开一样,都把头尽量地躲入疏星寥落的空际。

夏天的山中之夜,阴郁、寒冷、怕人。

我们这几个被世界抛弃的山贼,到晚上的时候,趁着月色星光,就从远山那边的市集里,悄悄住进了桥头一座破败又荒凉的神祠,这个暂时的自由之家。

几个人静默地坐着,伸手取暖的阴影映在周遭,混着成肉的香味和着松柴的芬芳。从没头的土地菩萨侧边传来小黑牛痛苦无力的呻吟声。夜白飞不由得一阵阵怜惜,一声声叫骂。魏老头子却淡然平静,他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吃这行饭不怕挨打就是本钱。鬼冬哥连连讨好应和,魏老头子便越发来了兴致,埋怨起小黑牛的笨拙来了。

我虽是没有就着火光看书了,但却仍旧把书拿在手里的。我不愿同老头引起争论,我不过是由于他们的逼迫,凑凑角色,并不打算加入他们,也许不多几天,我就要独自走我的。

江风大了,江水也大了,像要扫荡这一切,像诅咒我们的存在似的。

黑夜里,小黑牛痛苦地吃语我不干了,魏老头子皱起眉头。看来,他又要做什么决定了。野老鸭望着汹酒的江水,喃喃道:该不会出事吧!

这时,神祠后面的小门开了,野猫子——一个油黑脸蛋的年轻姑娘,和着白色鲜明的玻璃灯光,连同笑声,挤进我们这暗淡的世界里来了。黑暗、沉闷和忧郁,因为她的到来,都悄悄地躲去。

野猫子一手抱着一块木头人儿,像个母亲般逗弄着,一边同众人顽皮打趣,一边在老头子——她的父亲面前任性地撒娇,木头人儿的真真假假,引得众人异常开心。

我不由得想起白天的事,我与野猫子扮夫妻,我们从集市商贩那弄到一匹上好的布,代价就是小黑牛被抓住,打了个半死。

中夜,纷乱的足声和嘈杂的低语,惊醒了我。我知道一定有什么瞒我的事在发生着了,就尖起耳朵凝神地听着。忽然听见夜白飞哀求的声音,在暗黑中颤抖地说着:这太残酷了,太,太残酷了……可怜他是……

尾声低小下去,听着的只是夜深打岸的江涛。

接着老头子发出钢铁一样的高声,叱责着。

然后,角落里躺着的小黑牛,似乎被人抬了起来,一路带着痛苦的呻吟和着杂乱的脚步,流向神祠之外。

老头子和野猫子站在桥头。影子投在地上。江风掠飞着他们的衣裳。

夜,愈发阴森凄郁,我轻轻抬起头,从壁缝望去,一个人形似的东西被丢进江里。原先就是怒吼着的江涛,却并没有因此激起一点另外的声息,只是一霎时在落下处,跳起了丈多高亮晶晶的水珠,然而也就马上消灭了。

我明白了,小黑牛已经在这世界上凭借着一只残酷的巨手,完结了他的悲惨地命运了。正像老头子说的在这里,懦弱的人是不配活的”。但他往常那祥老实而苦恼的农民样子,却还遗留在我的心里,搅得我一时无法安睡。

回忆起小黑牛的往事,他在那个世界里躲开了张太爷的拳击,掉过身来在这个世界里,却仍然又免不了江流的吞食。我不禁就由这想起,难道穷苦人的生活本身,便是悲痛而残酷的么?也许地球上还有另外的光明留给我们的吧?明天我终于要走了。

他们回来了。大家都是默无一语地悄然睡下,显见得这件事的结局是不得已的,谁也不高兴做的。

次晨醒来,只剩下野猫子和我。她见我不时朝昨夜小黑牛睡的地方瞭望,便打探似的说道:

小黑牛昨夜可真叫得凶,大家都吵来睡不着。

一早就抬他去医伤去了!……他真是个该死的家伙,不是爸爸估着他,说着好话,他还不去呢!

她比着手势,很出色地形容着,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一样。

我冷冷地告诉她昨夜的事全部看见了,野猫子顿时就变了脸色,凶狠地说:爸爸说得好,懦弱的人,一辈子只有给人踏着过日子的,难道你也想学小黑牛?说完,捡起地上的刀随手很结实地一挥,刀身便没入树身三四寸,又毫不费力地拔了出来,看得我目瞪口呆。

午后,从崖上转下来一小队人,是老头子的对头。

糟了!我们的对头呀!野猫子恐慌起来,我却故意喜欢地说道:

那么,是我的救星了!

野猫子恨恨地看了我一眼,把嘴唇紧紧地闭着,两只嘴角朝下一弯,傲然地说:

我还怕么?我们原是在刀上过日子哪!迟早总有那么一天的。

不过,最后我还是与她一起扮演了戏,真有点儿小夫妻的味道,哄得一队人过去了事。他们歇了一会,就忙着赶路走了。

野猫子欢喜得直是跳,抓着我喊:你怎么不叫他们抓我呢?怎么不呢?怎么不呢?"

她静下来叹一口气,说:我倒打算杀你哩;唉,我以为你是恨我们的……我还想杀了你,好在他们面前显显本事……先前,我还不曾单独杀过一个人哩。

她吐出这话之后,就重又唱着她那常常在哼的歌曲。

晚上,他们回来了,带着那么多的财喜, 看情形,显然是完全胜利。但我却不能安睡下去。

第二天醒来时,已快近午,只我一人独自留着。江涛显得单调些、寂寞些了。但看见躺在砖地。上的灰堆,灰堆旁边的木人儿,与夹留在我书里的三块银元时,烟霭也似的遐思和怅恫,便在我岑寂的心上缕缕地升起来了。

(选自艾芜《南行记》,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对应着“我”的心理感受,体现了“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文艺理论。
B.魏老头子等人把小黑牛扔入江中,之所以对“我”隐瞒,是因为“我”是一个知识分子,想要保护“我"的良知。
C.文章取材滇西,通过这些山贼,一方面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另一方面又歌颂了沉沦者未泯灭的人性、可贵的心灵。
D.作品中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的叙写和雄阔壮丽的水光山色的描写,形成了现实丑与自然美的鲜明对比。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充满浓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对社会发出控拆,字里行间情真意切,感情酣畅淋漓。
B.本文运用多重对比的写法塑造人物形象、凸显主题,如作为知识分子的“我”和山贼们的对比,野猫子和老头子对头的对比。
C.“也许地球上还有另外的光明留给我们的吧?明天我终于要走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对现在生活的厌恶和对未来的希望。
D.本文运用第一人称的笔法,从不同角度刻画了许多活灵活现的人物,努力发掘劳苦人的深刻人性。
8.有人说“野猫子这一形象,因作者赋予其矛盾复杂的性格特征而闪耀炫目的光彩”,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其性格中矛盾性的理解。
9.这篇文章是艾芜“乡野流浪小说”的杰作,请结合文本简析其“乡野传奇色彩”。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节选自《墨子·尚贤》,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B.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C.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D.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肆,在古代可以指商店、手工业作坊。如酒肆、茶肆。
B.爵,古代由君主封赐爵位,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阳,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如衡阳就是位于衡山之北。
D.九州,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地理区划,后常用来泛指全中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政者希望国家得到大治,但结果事与愿违,墨子认为其失败的原因在于王公大人不能够崇尚贤才,任用贤能之人。
B.墨子认为应该以德行来安排职位,然后按职位的高低决定赏赐的多少,这样老百姓就不会长期处于低贱的地位。
C.尧、禹、汤等圣明的君主慧眼识才,不在乎这些贤才卑贱的出身,交予他们政事,国家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D.墨子主张君王应该尚贤,无论是在治国有方的时候,还是在治国不如意的时候,君王都离不开贤才的支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2)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
14.当有人询问使贤人增多的方法时,墨子认为应该怎么做才能使贤人增多?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

元稹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岳阳楼

李商隐

汉水方城带百蛮,四邻谁道乱周班

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

【注】①赤玉幢:指神仙居处。这里指岳阳楼的倒影。②周班:周室封爵的等级。③高唐雨:诗中指楚王沉溺女色。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诗首句从眼前之景写起,描绘了岳阳楼上红日斜照楼窗的景象。
B.李诗首句从岳阳楼地理位置写起,“带百蛮”写出了楚地的荒凉。
C.元诗以“怅望”一词点出心绪,李诗用“无心”抒发了胸中的愤懑。
D.元诗写景,借景抒情;李诗咏史,借古说今,具有强烈的鉴戒意义。
16.同是登岳阳楼,但二位诗人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