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艾芜(1904-199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桂林遭炸记

艾芜

十一点钟后不久,警报呜呜地叫起来了,两岁多的珍妮,先前听见了,又见大人慌慌张张的,便骇得要哭起来,连喊:“我怕,我怕!”这一天,大家都因近来只见警报,未见敌机,便也不大慌张,所以珍妮,虽也照例喊“我怕我怕”,但也没有要哭的样子。我们照例拉上窗板,拿好东西,锁着门,便从从容容地走了出去,大家还互相说着安慰的话:“不要慌,不要慌!”

在二十多天前,我们就搬到乡下来了。出屋外不远,就是城里人来躲敌机的山洞,洞大,光线好,空气也还充足,至少可以容纳千人。但我们还是嫌它太拥挤,便另走一个较小的只容几十个人的地方。桂林山峦的好处,便是岩洞到处都是。前人称桂林山水甲天下,现在应该赞为防空洞甲天下了。同时看见远处坡上,布着高射炮阵地的地方,荷枪立着的哨兵,那种掩映在晴天朗日下的雄姿,也足使人感到格外安心。

一点钟左右,听见飞机的声音。我蹲在洞口瞧着,好一会儿才见东南面的高空,敌机三架一队,缓缓地现了出来。刚刚数清是十八架,我们的高射炮,就轰轰地向他们迎接着了。敌机的近边,立刻显出一朵朵乳白的烟雾。这于我甚是熟悉,敌机在上海枫林桥轰炸的时候,我就在法租界贝当路,看见过高射炮放到高空去的同样的云雾。不见敌机快两年了,最后看见它是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五日苏州遭炸的时候,我在间门外面,曾见它在街上天空掠去的身影。

小岩洞内相当潮湿,但大家听见高射炮声外,还有“哭哭哭”急响着的高射机关枪声,便有好多人却俯着身子,贴近地面。我对面的两个着制服的公务人员,还用双手蒙着了耳朵。接着送来钝重的轰炸声音,连坚固的岩石,也起着了轻微的震颤。这使好些人都骇变了脸色。唯有珍妮,是个初生犊儿不怕虎,还嚷着要爸爸背她看哩。

敌机未到时,大家谈话,嚷嚷不已,及至来了,都自自然然地平静起来,连苍蝇的营营声音,也可以听见。近处树上的蝉声,以及村庄内雄鸡啼叫,更清晰可闻。人们是在这里度着静极了的受难的时光,事后,听见房主人说,他们躲在大洞内,当敌机到的那一刻。外面的人拼命向里面挤,他本人被人挤倒,几乎爬不起来。另外,好多孩子被挤得号哭。看起来,我们倒还算比较舒适些。

敌机去后,警报尚未解除,好些人便走出洞来,他们渴望走回家去,看看他们的房屋,是否安全,但被警察宪兵阻止着、不能随意回去,这是对的,倘若敌机折身再来,岂不大受其害。许多小贩、真可感谢,他们在这时候,便挑起馄饨担子、蒸糕担子走来了。躲警报的人,便在洞口,悠悠闲闲地吃着点心。

我抱着珍妮,登上山坡,向桂林城内眺望,高耸天空的无线电台。还巍然屹立;别的建筑,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到处燃起烟火。整个桂林城,从远处看来,还是静静无恙的,现出满不在乎的神情。只在独秀峰的南边,有一处冒起了烟、无疑那里有几处人家,遭了敌人的毒手。想着一生幸福,平白地就此葬送了,这是不能不使人感到极端愤怒的!

警报解除后,一点多钟,我到花桥侧边一家理发店去剪发,静静地听着那些理发师的议论。一个手拿索子在拉人速风扇的,正说着几个人没有被炸弹炸着,却给爆炸的声音骇死了的惨事。黄昏时候,我走进城去。在体育场内,看见树下防空壕已被炸坏了,许多人走下去看,说是这里炸死几个工人。我见尸体已经不在了,但一些看的人,还是用手蒙着鼻,一面叹息。邻近这个防空壕的一排街房,有一二十家,一楼一底的通通炸倒炸坍了。这些房子,全是做竹器的工作坊。二十多天前,我为乡下房子布置的竹床竹椅以及竹做的桌子,就都是在这些铺面内买的,那些一面工作一面同人论价的瘦削老板,那些一边破竹子一边拿手揩汗的脏污伙计,我还没有忘记他们辛苦的面孔和勤劳的姿态哩。他们多半是不忍放弃自己的工作,而在体育场内的防空壕躲避的吧?敌机到后方来,目的全在屠杀手无寸铁的民众,这是很明显的。

体育场中间,倒马一匹,已经死硬了,肚皮肿得很大,伤在什么地方,一点也看不见。另外,一个工人躺在担架床上,身上盖着白布,露出的足,有着血污。他不呻吟,也不叫嚷,只是静静地躺着,眼里透出冷冷的愤怒的光芒。

先前珍妮白天睡觉,错过了吃饭时间,起来时,我便抱她到这家稀饭店吃东西。现在老板不见了,只那几个小伙计,在瓦砾堆上翻着东西,周围别的房屋,虽没有倒,但也像被强盗抢劫过一样,窗户板壁,都被打坏了。

我最后还走到省立医院去。这是一个礼拜以前到过的地方,我虽然觉得远一点,但也有忍不住去看看它的心情。医院门口,在夜色中看来,还与平时无异,但通进去的走廊,却已压着房屋的残骸了,这次连同病室一齐遭炸的,多是患虎列拉(传染性疾病霍乱)的市民。同时也忽然明白,体育场内那个受伤者,为什么还露放在那里。原来并非救护队不迅速抬进医院,而是敌人屠杀手段更凶险更残酷的缘故。敌机轰炸柳州的时候,先行炸坏各处城门,断绝人们逃走之路,然后就城圈内,大行屠杀,务使男女老幼,没一个幸免的。这种屠杀中国老百姓的狠毒,真是令我民族产生百世之后也不能释然的怀恨!

转来在中北路上,看见成群结队的壮丁,担着空洋油桶子,抬起大木桶,在缓缓地走着,脸上现出工作之后的疲倦和安静,他们是帮助警局救火的队伍,是准备上前线的生力军。今天城内未有怎样大的焚烧,他们不能说是没有功劳的。我以为,在后方城市的民众,很需要更多的这样组织起来!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桂林乡下至少可以容纳千人的大山洞和只容几十个人的小岩洞发挥了防空洞的作用,远处坡上高射炮也让民众产生了安全感。
B.文章插叙了上海枫林桥遭炸时“我”就在法租界贝当路和苏州遭炸时“我”曾见过敌机的身影,交代了“我”对敌机轰炸“甚是熟悉”。
C.“不呻吟,也不叫嚷,只是静静地躺着,眼里透出冷冷的愤怒的光芒”描写了一个工人躺在担架床上的情景,他在无声地控诉。
D.文章写敌机轰炸柳州时先行炸坏各处城门,断绝人们逃走之路;写桂林患虎列拉的市民在医院遭到轰炸,这是说敌人误炸了医院。
2.文章多次写到两岁多的珍妮,其实并非闲笔,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3.作者经历了桂林城遭炸的全过程,思想情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作者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4-03-0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庆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石青嫂子(节选)

艾芜

前情提要:抗战期间,石青嫂子和她的丈夫,暂时靠着官家学校的庇护,耗尽血汗开垦出一片荒地。劳苦换来了米粮,辛勤获得了温饱,加上没有外界的干扰,日子过得还算安宁。抗战胜利了,官家学校搬走,石青嫂子原来那“静静地住着”的天真想法,只不过是一场幻梦,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灾难。石青被抓了壮丁,石青嫂子再不能凭着“勤劳和希望”像往日一样使家庭充满生气。她的四亩坡地变成了吴大老爷掠夺的对象。

自当家人离开后的第四个月,有一天,忽然有三个人大模大样踏进了她的菜地,拿一根带子在东量西量的。她担心会踩坏了她辛勤种植的农作物,大声地加以阻止。“呵呀,你们踏着人家的菜地哪,那是才撒下种的!”

两个牵着带子在量的人,都穿着短装的,并没有理睬她,只是在菜地走上走下的。

“先生们,你们是有耳朵的哪!”石青嫂子气得大叫起来,“咋个这样不听招呼?你们那样踏了,还长得出来啥子。”

两个在量的人,只是望她一眼就算了,仿佛把她的号叫看成一件和他们毫无关系的事情一样。倒是一个站在斜坡边上的人,穿着长衫,悠悠然吸着香烟的,露出轻蔑的神色。

“这是我的地呀!”石青嫂子气得呼吸都急促起来了,只是直着喉咙地嚷叫。

吸着香烟的人,冷笑起来:“你的地,哼,你的地!”

两人在量的人,也插嘴嘲笑起来:“你怕睡着没有醒啰!”

石青嫂子见这三个人莫名其妙地跑来践踏菜地,又大模大样地气势凌人,心里气愤极了,就让狗去咬他们,一点也不加以制止。她只怀着痛恨的心情,去看地里那一片可恶的足印。有的地上,小白菜已经发出两片嫩叶了,给足一踏,便全然碎折,不能再生的了;她感到非常难过,就像自己养的孩子,拿给别人践踏了一样。她一面用手翻泥土,查看踏坏的种子,一面喃喃地切齿诅咒:“挨炮子的,你们这样糟蹋东西,你们得不到好死的!”

三个人走了以后,峡谷里又重新平静了。①风在林间吹过,叶子微微作着声响。岭上有啄木鸟在“啵啵啵”地敲着树子。

隔不两天,量地人又来了,跟先前不同的,是只来两个着短衣的人,而且也不像前次那样走到菜地里去胡乱践踏,却是一直叱骂着狗,走到茅屋里来。

两个人气势汹汹地赶着狗打了一会,才忽然摸出一张纸片来,对着石青嫂子大声说道:“你懂得么?我告诉你,你种地四亩有多,得出押金三十万元,你那样做啥子?押租会退给你的,只要你不再种了。你要放明白一点,这是吴大老爷的地,并不是你的,他手上有纸,就是县长帮你的忙,你也赖不赢他的。”

石青嫂子听见人家手上有纸,晓得是有契约字据的,便也不敢再辩了,脸色异常地颓丧,一面却又鼓起勇气,愤愤地嚷道:“你就把我的儿儿女女通通卖了,也凑不到三十万元哪!”

拿纸单的人,听也不听地只是责备道:“这才是一笔押金哩!你每年还得出五斗米的租子!”

石青嫂子马上截断他的话,尖声喊了起来:“②这简直逼着牯牛下儿哪!你们睁眼看看,这鬼地方会出一颗半颗谷子么?要五斗米,不是要人家的命?”

“你向我们吼啥子?比嗓子大?我们只是来通知你!”拿纸单子的人突然发气起来,“你不肯出,你搬开好了,哪个拉住你?”

那人把纸单子递在她的手上,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石青嫂子气得说不出话来,只用劲把纸单子撕得粉碎,朝两人走的方向丢去。半晌,才望下屋后的斜坡,恨恨地说:“要我搬走,那容易!人家苦了十年,不说啥子,就是汗水也流了几十百桶去了嘛!你就拿棒棒来赶,我都不会搬的!”

这时候,她倒不怕静寂和孤独了,只担心会有这样不讲理的人常来打扰和吵闹。而她也下了个决心,无论别人怎样想方设法来赶她走,她都不会离开峡谷一步。她觉得在峡谷里生活了将近十年,和山峰、树林、小河都弄得非常的熟识,尤其这片朝夕用光足板踏过的斜坡,四季长着青绿的菜蔬、红黄的瓜果,使她分外感到亲热,正如吃奶的孩子看见母亲的乳房一样。她一向觉得峡谷就是她一家人的。她在岭上寻柴,总是钩点枯干的树枝,很不忍向那活生生的树身砍进一刀,一则以为它们都是朝夕常见的邻居,不愿加以杀伤,再则也认为要它们长得大些,就更能够心上感到快乐。小河也很使她喜欢,她晓得没有小河的水,她这片斜坡上的农作物,是不容易活起来的。每年过年的三十晚上,她定要走到水边,点起香烛纸钱,诚心诚意表示她的感谢,她在峡谷外边的小镇上卖菜,人们惊异她的西红柿大,豆角子长,她便会很愉快地说:“我们那个地方,实在生得好,泥土肥不消说了,河水挑起来又很方便!”

但她又怕别人羡慕,会也挤进谷来居住,③便又皱起额头皮,作起艰难的神情,叹息地说:“就是野草太容易长了,你只要三天不下地去,你看看,真有你收的!你顶好拿牛去吃光算了!别人在外头种地,费一分两分气力,我们就得费三分四分哩!讨厌得很,那全是一个要人下力的地方!”

现在却有人忽然要来赶她,你想她是多么地痛心,她觉得就是拼命也得把这片斜坡、这个峡谷好好守住。她想别人一定很久就眼红这个地方了,只以当家人在,不敢下手,现在晓得单是她一个人,而且又是女人,就特地跑来欺负她了。

“好吧!你默倒[注]女人好欺么?”④她恶毒地点一下头,自言自语起来,“我就要拿出我们女人的厉害来!”

她把锄头棍子镰刀以及斧头之类,全放在进门地方,只消有人敢来把她拉出茅屋,她就得抓起一样东西,首先给他们一下惩罚,使他们明白,她这样的女人,是万不能随便加以欺负的。

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五日,上海大场乡下

(有删改)

[注]默倒:方言,意思是“以为,想着”。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开始看到三个陌生人来到自己的菜地里量来量去,石青嫂子并没有意识到是怎么一回事,因此只是阻止他们不要踩坏了自己辛苦种的农作物。
B.吴大老爷有契约字据,所以那两个人才明目张胆地说出“就是县长帮你的忙,你也赖不赢他的”之类强硬而霸道的话,这使石青嫂子很受打击。
C.石青嫂子对自己以前在峡谷中的生活比较满意,一个重要原因是开荒种植收获的农作物能够维持她一家人的生活。
D.石青嫂子已准备好自己的战斗工具,只要有人敢来抢夺自己的土地,就要给他们点教训,这表明她已认识到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道理。
2.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通过对叶子等自然界声响的描绘,突出了环境的宁静,缓和了气氛。
B.句子②中感叹号加上两个问号连用,将石青嫂子质问时的愤怒渲染得淋漓尽致。
C.句子③“皱起”“作起”“叹息”,说明石青嫂子对峡谷中的生活环境也有不满意的地方。
D.句子④中“恶毒”属于贬词褒用,更形象地展示了石青嫂子反抗决心之坚之强。
3.面对吴大老爷两次派人来强占土地,石青嫂子的心理前后有着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4.读书小组要为节选部分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人物·斗争·审美;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土地。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锻炼

艾芜

第一封信


姐姐:

我又静下来跟你写信了!姐姐,我从来还没有这么喜欢过!我觉得这几天来活着的每一分钟都值得赞美。你想,当一个人从危难和死亡中逃出来而又觉着自己真正安全了的时候,这是没法子忍着快乐的。姐姐,我怕告诉你,但又忍不住不告诉你,我们那个沦陷了几年的家乡,弟弟冒险回去过一趟。

我们部队一探到日本兵夜里把粮食运到江边,又把子弹搬上来,便决定去公路拦截。知道夜袭的地方就在我家乡,我兴奋得不得了。可惜那一夜太黑了,想要在大地上看出什么来,是很不容易的。

不过,我渐渐感觉出了。水浸着芦苇的小塘,就是我同爸爸垂钓过的那个小塘;高出在小河上的拱桥,就是我和姐姐看过捕鱼的那个拱桥;穿在田野中的村路,两旁镶着青青的小棉花地的,就是我读书倦了常常踏着夕阳去散步的那些村路……当我感觉出来时,真有说不出来的喜悦,但同时又多么难过呵!四年前,我们还可以对着田野大声唱歌,现在却连咳嗽也不敢;四年前,我们还可以随意在小河边上,抛着石头打野鸭,现在却连沾在草鞋底下的泥土,都怕落在水里。我和我的同伴,伏在林子里面,想着想着,心里禁不住疼痛起来--故乡呵,是多么亲切,却又多么生疏……

不久,队长叫我们格外注意,这才打断了我的沉思,一心一意倾听着远处驰来的汽车的声音。

姐姐,写到这里,突然接到日本兵又来袭击村子的消息,我们又得立刻移动了,不能再从容不迫地给你写信了。

弟弟青牧

六月三十日

第二封信


姐姐:

部队现在已移到山里了。今晚大伙都下山夜袭去了。他们要我静养几天,我便继续写前次尚未写完的信。

那次夜袭,起初全把日本兵打散了,但因搬运粮食和军火,耽搁了时间,就遭了敌人反攻,竞至陷入包围。有些人突围跑了,有些人打死了。幸赖这些地方是我的故乡,先前走得熟得不能再熟。我便趁着地里棉花枝叶的遮掩。向我们那个院子爬去,天亮时,我便趁着四下没人,大胆走进门去。

当年逃难让帮忙看家的佃户阿长,看出是我,连忙请我进屋,又到门外去瞧瞧,看有没有人尾来。

我的书房仍和先前一样,书架和书桌,都摆得好好的。我向阿长表明谢意,他说这是他儿子阿宁保管的,并带着骄傲的神情,夸奖阿宁,说他已进了中学。书读得很好,不错,难怪书桌上摆有代数、地理、历史的教本,以及我先前并未留下的,如翻译的短篇小说集那类的书。接着就有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年,穿着一身学生制服,走进来向我打招呼,脸上却带着惊奇而又欢喜的样子。唉,谁还能认出这就是我们从小看大的,那个拖鼻涕的看牛孩子呢?

这几年的田租,除了一部分花给阿宁的教育费上,当然还有许多剩下的,我想捐些钱。给部队,便讲了出来。你知道,我们部队没有饷,全靠人民养活,阿长只推说日本人捐税很重。我说我这几年最关心的,是打退敌人,顺着这句话,我同他讲起国家大事来。

阿长神情很冷静,既不搭话,也没现出什么感动。

我难受起来:阿长老爹,这用不着你劳多大神,敌人有什么动静,你留心看在眼里我们这边有人来,你就告诉他……

阿长老头子现出害怕的神情说:要是日本人知道了呢?

阿宁一直带着兴奋的神情在旁听,忍不住插嘴道:爸爸,我看这没什么要紧的

阿长老头子却恶狠狠地骂道:有你讲的了!出去!

阿宁脸上显得很痛苦,眼里含着泪。

见他儿子出去,阿长老头子便立即走来拍拍我的肩膀,小声地说:你的话说得很有道理,只是我儿子在旁,我不好说的,老实说一句,我比谁都要恨日本人些……以后,你们队伍要我做什么,只通知我一个人好了。

姐姐,我入世太浅,完全受了骗。晚间当我睡着的时候,他就去引日本兵抓我来了。

写到这里,夜袭的弟兄已经回来了,他们这次得到很大的胜利,我没法写下去了,明天再继续吧!

弟弟青牧

七月三日

第三封信


姐姐:

谁放我走的呢?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长老家伙的儿子阿宁,那一夜,他背叛了父亲,同我一道走了。

这个年轻人,不仅因为救过我,我就格外喜欢他,而是他带来了无限的光明,展现出更年轻的另一代人,即使完全受了敌人的奴化教育,也还心向着祖国。那一夜,我们悄悄地穿过田野,越过小河,走了二十多里路的时候,才敢小声地谈起话来。

我记起在他书桌上摆的那本翻译的短篇小说了问他道:你还读别的书没有?

他连忙回答道:有的,有的!暗中我们还读了好些书。那些都是学校严厉禁止的,说来真觉得奇怪,他们越禁止,我们就越偷读得热心。我常常做梦都在想,我能到我们中国自由的地方去,那多好呀!……呃,总是找不着门路……现在总算碰着你了!声音有些兴奋得颤抖起来,现在请你告诉我,到我们中国人可以自由的地方,还有多远?

我告诉他不要性急:这里还是作战区域,不过有我们中国军队的地方,就有自由!

姐姐,这年轻人到了部队,便受到极大的欢迎,人人都喊他小英雄。他高中还没毕业,我主张他再去读书,他不愿意,眼红我们这里武装起来的年轻弟兄。他指着他们说:我也要像他们一样,要一支手枪,两颗手榴弹。

现在我写这封信时,他就正坐在我旁边。我写完这封信,递给他读,他快乐得脸红起来,要我附上一笔,说他阿宁问你的好!

弟弟青牧

七月五日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阿宁解救——写第一封信——回到部队——部队转移到山上
B.部队陷入包围——我逃回小院——争取阿长支持——轻信阿长而被捕
C.故乡沦陷——与姐姐逃难——加入部队——同部队回乡作战
D.部队下山夜袭——写第二封信——部队夜袭成功——写第三封信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翻译的短篇小说”在文中出现两次,前后呼应,使情节发展更加合理;同时也表现出阿宁对自由进步的追求。
B.从“老爹”到“老头子”,再到“老家伙”,称谓变化反映“我”在不同情境与心境下对阿长情感态度的变化。
C.林中伏击的情节中,插入“我”对过往生活片段的联想,这既舒缓了小说的节奏,又赋予小说象征意味。
D.小说以“锻炼”为题,既指“我”在战争生活中获得的人生历练,也指阿宁从放牛娃到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
3.阿宁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由“我”写给姐姐的三封信组成,这样处理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峡中

艾芜

江上横着铁链做成的索桥,巨蟒似的,现出顽强古怪的样子,终于渐渐吞蚀在夜色中了。

桥下凶恶的江水,在黑暗中奔腾着,咆哮着,发怒地冲打岩石,激起吓人的巨响。

两岸蛮野的山峰,好像也在怕着脚下的奔流,无法避开一样,都把头尽量地躲入疏星寥落的空际。

夏天的山中之夜,阴郁、寒冷、怕人。

我们这几个被世界抛弃的山贼,到晚上的时候,趁着月色星光,就从远山那边的市集里,悄悄住进了桥头一座破败又荒凉的神祠,这个暂时的自由之家。

几个人静默地坐着,伸手取暖的阴影映在周遭,混着咸肉的香味和着松柴的芬芳。从没头的土地菩萨侧边传来小黑牛痛苦无力的呻吟声。夜白飞不由得一阵阵怜惜,一声声叫骂。魏老头子却淡然平静,他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吃这行饭不怕挨打就是本钱。鬼冬哥连连讨好应和,魏老头子便越发来了兴致,埋怨起小黑牛的笨拙来了。

我虽是没有就着火光看书了,但却仍旧把书拿在手里的。我不愿同老头引起争论,我不过是由于他们的逼迫,凑凑角色,并不打算加入他们,也许不多几天,我就要独自走我的。

江风大了,江水也大了,像要扫荡这一切,像诅咒我们的存在似的。

黑夜里,小黑牛痛苦地呓语我不干了,魏老头子皱起眉头。看来,他又要做什么决定了。野老鸭望着汹涌的江水,喃喃道:该不会出事吧!

这时,神祠后面的小门开了,野猫子——一个油黑脸蛋的年轻姑娘,和着白色鲜明的玻璃灯光,连同笑声,挤进我们这暗淡的世界里来了。黑暗、沉闷和忧郁,因为她的到来,都悄悄地躲去。

野猫子一手抱着一块木头人儿,像个母亲般逗弄着,一边同众人顽皮打趣,一边在老头子——她的父亲面前任性地撒娇,木头人儿的真真假假,引得众人异常开心。

我不由得想起白天的事,我与野猫子扮夫妻,我们从集市商贩那弄到一匹上好的布,代价就是小黑牛被抓住,打了个半死。

中夜,纷乱的足声和嘈杂的低语,惊醒了我。我知道一定有什么瞒我的事在发生着了,就尖起耳朵凝神地听着。忽然听见夜白飞哀求的声音,在暗黑中颤抖地说着:这太残酷了,太,太残酷了……可怜他是……

尾声低小下去,听着的只是夜深打岸的江涛。

接着老头子发出钢铁一样的高声,叱责着。

然后,角落里躺着的小黑牛,似乎被人抬了起来,一路带着痛苦的呻吟和着杂乱的足步,流向神祠之外。

夜,愈发阴森凄郁,我轻轻抬起头,从壁缝望去,一个人形似的东西被丢进江里。原先就是怒吼着的江涛,却并没有因此激起一点另外的声息,只是一霎时在落下处,跳起了丈多高亮晶晶的水珠,然而也就马上消灭了。

我明白了,小黑牛已经在这世界上凭借着一只残酷的巨手,完结了他的悲惨的命运了。正像老头子说的在这里,懦弱的人是不配活的。但他往常那样老实而苦恼的农民样子,却还遗留在我的心里,搅得我一时无法安睡。

回忆起小黑牛的往事,他在那个世界里躲开了张太爷的拳击,掉过身来在这个世界里,却仍然又免不了江流的吞食。我不禁就由这想起,难道穷苦人的生活本身,便原是悲痛而残酷的么?也许地球上还有另外的光明留给我们的吧?明天我终于要走了。

他们回来了。大家都是默无一语地悄然睡下,显见得这件事的结局是不得已的,谁也不高兴做的。

次晨醒来,只剩下野猫子和我。她见我不时朝昨夜小黑牛睡的地方瞭望,便打探似的说道:

小黑牛昨夜可真叫得凶,大家都吵来睡不着。

一早就抬他去医伤去了!……他真是个该死的家伙,不是爸爸估着他,说着好话,他还不去呢!

她比着手势,很出色地形容着,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一样。

我冷冷地告诉她昨夜的事全部看见了,野猫子顿时就变了脸色,凶狠地说:爸爸说得好,懦弱的人,一辈子只有给人踏着过日子的,难道你也想学小黑牛?说完,捡起地上的刀随手很结实地一挥,刀身便没入树身三四寸,又毫不费力地拔了出来,看得我目瞪口呆。

我到江边慢步,远处峰尖浸着粉红的朝阳。山半腰,抹着两条淡淡的白雾。峡里面,到处都是流溢着清新的晨光。

午后,从崖上转下来一小队人,是老头子的对头。

糟了!我们的对头呀!

野猫子恐慌起来,我却故意喜欢地说道:

那么,是我的救星了!

野猫子恨恨地看了我一眼,把嘴唇紧紧地闭着,两只嘴角朝下一弯,傲然地说:

我还怕么?我们原是作刀上过日子哪!迟早总有那么一天的。

不过,最后我还是与她一起扮演了戏,真有点儿小夫妻的味道,哄得一队人过去了事。

晚上,他们回来了,带着那么多的财喜,看情形,显然是完全胜利。但我却不能安睡下去。

第二天醒来时,已快近午,只我一人独自留着。江涛显得单调些、寂寞些了。但看见躺在砖地上的灰堆,灰堆旁边的木人儿,与央留在我书里的三块银元时,烟霭也似的遐思和怅悯,便在我岑寂的心上缕缕地升起来了。

(选自艾芜《南行记》,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木头人”并不是野猫子的玩具,而是其理想的一种寄托物和替代物。作品巧妙地借助这一物件,表现野猫子向往粗野、自由生活的心灵世界。
B.魏大爷是山贼之首,小说中画龙点睛地揭示了他性格中“丑恶”的一面——狠毒、凶残,小黑牛被活葬这一情节,就充分暴露了其性格的阴暗性。
C.“我”既善良又仗义,没有出卖野猫子,让她逃过一劫,于是有了结尾他们悄然离去把“我”一个人留在了神祠,并给“我”珍贵的三块银元的结局。
D.《山峡中》取材滇西,通过小黑牛的悲剧,一方面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无道、逼良为娼、转善成恶;另一方面又歌赞了沉沦者未泯的人性、可贵的心灵。
2.小说中反复出现对江边环境的描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3.本文运用了多重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和凸显主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峡中

艾芜

江上横着铁链做成的索桥,巨蟒似的,现出顽强古怪的样子,终于渐渐吞蚀在夜色中了。

桥下凶恶的江水,在黑暗中奔腾着,咆哮着,发怒地冲打岩石,激起吓人的巨响。

两岸蛮野的山峰,好像也在怕着脚下的奔流,无法避开一样,都把头尽量地躲入疏星寥落的空际。

夏天的山中之夜,阴郁、寒冷、怕人。

我们这几个被世界抛弃的山贼,到晚上的时候,趁着月色星光,就从远山那边的市集里,悄悄住进了桥头一座破败又荒凉的神祠,这个暂时的自由之家。

几个人静默地坐着,伸手取暖的阴影映在周遭,混着成肉的香味和着松柴的芬芳。从没头的土地菩萨侧边传来小黑牛痛苦无力的呻吟声。夜白飞不由得一阵阵怜惜,一声声叫骂。魏老头子却淡然平静,他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吃这行饭不怕挨打就是本钱。鬼冬哥连连讨好应和,魏老头子便越发来了兴致,埋怨起小黑牛的笨拙来了。

我虽是没有就着火光看书了,但却仍旧把书拿在手里的。我不愿同老头引起争论,我不过是由于他们的逼迫,凑凑角色,并不打算加入他们,也许不多几天,我就要独自走我的。

江风大了,江水也大了,像要扫荡这一切,像诅咒我们的存在似的。

黑夜里,小黑牛痛苦地吃语我不干了,魏老头子皱起眉头。看来,他又要做什么决定了。野老鸭望着汹酒的江水,喃喃道:该不会出事吧!

这时,神祠后面的小门开了,野猫子——一个油黑脸蛋的年轻姑娘,和着白色鲜明的玻璃灯光,连同笑声,挤进我们这暗淡的世界里来了。黑暗、沉闷和忧郁,因为她的到来,都悄悄地躲去。

野猫子一手抱着一块木头人儿,像个母亲般逗弄着,一边同众人顽皮打趣,一边在老头子——她的父亲面前任性地撒娇,木头人儿的真真假假,引得众人异常开心。

我不由得想起白天的事,我与野猫子扮夫妻,我们从集市商贩那弄到一匹上好的布,代价就是小黑牛被抓住,打了个半死。

中夜,纷乱的足声和嘈杂的低语,惊醒了我。我知道一定有什么瞒我的事在发生着了,就尖起耳朵凝神地听着。忽然听见夜白飞哀求的声音,在暗黑中颤抖地说着:这太残酷了,太,太残酷了……可怜他是……

尾声低小下去,听着的只是夜深打岸的江涛。

接着老头子发出钢铁一样的高声,叱责着。

然后,角落里躺着的小黑牛,似乎被人抬了起来,一路带着痛苦的呻吟和着杂乱的脚步,流向神祠之外。

老头子和野猫子站在桥头。影子投在地上。江风掠飞着他们的衣裳。

夜,愈发阴森凄郁,我轻轻抬起头,从壁缝望去,一个人形似的东西被丢进江里。原先就是怒吼着的江涛,却并没有因此激起一点另外的声息,只是一霎时在落下处,跳起了丈多高亮晶晶的水珠,然而也就马上消灭了。

我明白了,小黑牛已经在这世界上凭借着一只残酷的巨手,完结了他的悲惨地命运了。正像老头子说的在这里,懦弱的人是不配活的”。但他往常那祥老实而苦恼的农民样子,却还遗留在我的心里,搅得我一时无法安睡。

回忆起小黑牛的往事,他在那个世界里躲开了张太爷的拳击,掉过身来在这个世界里,却仍然又免不了江流的吞食。我不禁就由这想起,难道穷苦人的生活本身,便是悲痛而残酷的么?也许地球上还有另外的光明留给我们的吧?明天我终于要走了。

他们回来了。大家都是默无一语地悄然睡下,显见得这件事的结局是不得已的,谁也不高兴做的。

次晨醒来,只剩下野猫子和我。她见我不时朝昨夜小黑牛睡的地方瞭望,便打探似的说道:

小黑牛昨夜可真叫得凶,大家都吵来睡不着。

一早就抬他去医伤去了!……他真是个该死的家伙,不是爸爸估着他,说着好话,他还不去呢!

她比着手势,很出色地形容着,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一样。

我冷冷地告诉她昨夜的事全部看见了,野猫子顿时就变了脸色,凶狠地说:爸爸说得好,懦弱的人,一辈子只有给人踏着过日子的,难道你也想学小黑牛?说完,捡起地上的刀随手很结实地一挥,刀身便没入树身三四寸,又毫不费力地拔了出来,看得我目瞪口呆。

午后,从崖上转下来一小队人,是老头子的对头。

糟了!我们的对头呀!野猫子恐慌起来,我却故意喜欢地说道:

那么,是我的救星了!

野猫子恨恨地看了我一眼,把嘴唇紧紧地闭着,两只嘴角朝下一弯,傲然地说:

我还怕么?我们原是在刀上过日子哪!迟早总有那么一天的。

不过,最后我还是与她一起扮演了戏,真有点儿小夫妻的味道,哄得一队人过去了事。他们歇了一会,就忙着赶路走了。

野猫子欢喜得直是跳,抓着我喊:你怎么不叫他们抓我呢?怎么不呢?怎么不呢?"

她静下来叹一口气,说:我倒打算杀你哩;唉,我以为你是恨我们的……我还想杀了你,好在他们面前显显本事……先前,我还不曾单独杀过一个人哩。

她吐出这话之后,就重又唱着她那常常在哼的歌曲。

晚上,他们回来了,带着那么多的财喜, 看情形,显然是完全胜利。但我却不能安睡下去。

第二天醒来时,已快近午,只我一人独自留着。江涛显得单调些、寂寞些了。但看见躺在砖地。上的灰堆,灰堆旁边的木人儿,与夹留在我书里的三块银元时,烟霭也似的遐思和怅恫,便在我岑寂的心上缕缕地升起来了。

(选自艾芜《南行记》,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对应着“我”的心理感受,体现了“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文艺理论。
B.魏老头子等人把小黑牛扔入江中,之所以对“我”隐瞒,是因为“我”是一个知识分子,想要保护“我"的良知。
C.文章取材滇西,通过这些山贼,一方面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另一方面又歌颂了沉沦者未泯灭的人性、可贵的心灵。
D.作品中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的叙写和雄阔壮丽的水光山色的描写,形成了现实丑与自然美的鲜明对比。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充满浓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对社会发出控拆,字里行间情真意切,感情酣畅淋漓。
B.本文运用多重对比的写法塑造人物形象、凸显主题,如作为知识分子的“我”和山贼们的对比,野猫子和老头子对头的对比。
C.“也许地球上还有另外的光明留给我们的吧?明天我终于要走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对现在生活的厌恶和对未来的希望。
D.本文运用第一人称的笔法,从不同角度刻画了许多活灵活现的人物,努力发掘劳苦人的深刻人性。
3.有人说“野猫子这一形象,因作者赋予其矛盾复杂的性格特征而闪耀炫目的光彩”,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其性格中矛盾性的理解。
4.这篇文章是艾芜“乡野流浪小说”的杰作,请结合文本简析其“乡野传奇色彩”。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锻炼

艾芜

第一封信


姐姐:

我又静下来跟你写信了!姐姐,我从来还没有这么喜欢过!我觉得这几天来活着的每一分钟都值得赞美。你想,当一个人从危难和死亡中逃出来而又觉着自己真正安全了的时候,这是没法子忍着快乐的。姐姐,我怕告诉你,但又忍不住不告诉你,我们那个沦陷了几年的家乡,弟弟冒险回去过一趟。

我们部队一探到日本兵夜里把粮食运到江边,又把子弹搬上来,便决定去公路拦城。知道夜袭的地方就在我家乡,我兴奋得不得了。可惜那一夜太黑了,想要在大地上看出什么来,是很不容易的。

不过,我渐渐感觉出了。水浸着芦苇的小塘,就是我同爸爸垂钓过的那个小塘;高出在小河上的拱桥,就是我和姐姐看过捕鱼的那个拱桥;穿在田野中的村路,两旁镶着青青的小棉花地的,就是我读书倦了常常踏着夕阳去散步的那些村路……当我感觉出来时,真有说不出来的喜悦,但同时又多么难过呵!四年前,我们还可以对着田野大声唱歌,现在却连咳嗽也不敢;四年前,我们还可以随意在小河边上,抛着石头打野鸭,现在却连沾在草鞋底下的泥土,都怕落在水里。我和我的同伴,伏在林子里面,想着想着,心里禁不住疼痛起来——故乡呵,是多么亲切,却又多么生疏……

不久,队长叫我们格外注意,这才打断了我的沉思,一心一意倾听着远处驰来的汽车的声音。

姐姐,写到这里,突然接到日本兵又来袭击村子的消息,我们又得立刻移动了,不能再从容不迫地给你写信了。

弟弟青牧

六月三十日

第二封信


姐姐:

部队现在已移到山里了。今晚大伙都下山夜袭去了。他们要我静养几天,我便继续写前次尚未写完的信。

那次夜袭,起初全把日本兵打散了,但因搬运粮食和军火,耽搁了时间,就遭了敌人反攻,竞至陷入包围。有些人突围跑了,有些人打死了。幸赖这些地方是我的故乡,先前走得熟得不能再热。我便趁着地里棉花枝叶的遮掩。向我们那个院子爬去,天亮时,书便趁着四下没人,大胆走进门去。

当年逃难让帮忙看家的佃户阿长,看出是我,连忙请我进屋,又到门外去瞧瞧,看有没有人尾来。

我的书房仍和先前一样,书架和书桌,都摆得好好的。我向阿长表明谢意,他说这是他儿子阿宁保管的,并带着骄傲的神情,夸奖何宁,说他已进了中学。书读得很好,不错,难怪书桌上摆有代数、地理、历史的教本,以及我先前并未留下的,如翻译的短篇小说集那类的书。接着就有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年,穿着一身学生制服,走进来向我打招呼,脸上却带着惊奇而又欢喜的样子。唉,谁还能认出这就是我们从小看大的,那个拖鼻涕的看牛孩子呢?

这几年的田租,除了一部分花给阿宁的教育费上,当然还有许多剩下的,我想捐些钱。给部队,便讲了出来。你知道,我们部队没有饷,全靠人民养活,阿长只推说日本人捐税很重。我说我这几年最关心的,是打退敌人,顺着这句话,我同他讲国家大事来。

阿长神情很冷静,既不搭话,也没现出什么感动。

我难受起来:阿长老爹,这用不着你劳多大神,敌人有什么动静,你留心看在眼里,我们这边有人来,你就告诉他……

何长老头子现出害怕的神情说:要是日本人知道了呢?

阿宁一直带着兴奋的神情在旁听,忍不住插嘴道:爸爸,我看这没什么要紧的

阿长老头子却恶狠狠地骂道:有你讲的了!出去!

阿宁脸上显得很痛苦,眼里含着泪。

见他儿子出去,阿长老头子便立即走来拍拍我的肩膀,小声地说:你的话说得很有道理,只是我儿子在旁,我不好说的,老实说一句,我比谁都要恨日本人些……以后,你们队伍要我做什么,只通知我一个人好了。

姐姐,我入世太浅,完全受了骗。晚间当我睡着的时候,他就去引日本兵抓我来了。

写到这里,夜袭的弟兄已经回来了,他们这次得到很大的胜利,我没法写下去了,明天再继续吧!

弟弟青牧

七月三日

第三封信


姐姐:

谁放我走的呢?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长老家伙的儿子阿宁,那一夜,他背叛了父亲,同我一道走了。

这个年轻人,不仅因为救过我,我就格外喜欢他,而是他带来了无限的光明,展现出更年轻的另一代人,即使完全受了敌人的奴化教育,也还心向着祖国。那一夜,我们悄悄地穿过田野,越过小河,走了二十多里路的时候,才敢小声地谈起话来。

我记起在他书桌上摆的那本翻译的短篇小说了问他道:你还读别的书没有?

他连忙回答道:有的,有的!暗中我们还读了好些书。那些都是学校严厉禁止的,说来真觉得奇怪,他们越禁止,我们就越偷读得热心。我常常做梦都在想,我能到我们中国自由的地方去,那多好呀!……呃,总是找不着门路……现在总算碰着你了!声音有些兴奋得颤抖起来,现在请你告诉我,到我们中国人可以自由的地方,还有乡远?

我告诉他不要性急:这里还是作战区域,不过有我们中国军队的地方,就有自由!

姐姐,这年轻人到了部队,便受到极大的欢迎,人人都喊他小英雄。他高中还没毕业,我主张他再去读书,他不愿意,眼红我们这里武装起来的年轻弟兄。他指着他们说:我也要像他们一样,要一支手枪,两颗手榴弹。

现在我写这封信时,他就正坐在我旁边。我写完这封信,递给他读,他快乐得脸红起来,要我附上一笔,说他阿宁问你的好!

弟弟青牧

七月五日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中伏击的情节中,插入“我”对过往生活片段的联想,这既舒缓了小说的节奏,又赋予小说象征意味。
B.从“老爹”到“老头子”,再到“老家伙”,称谓变化反映“我”在不同情境与心境下对阿长情感态度的变化。
C.“翻译的短篇小说”在文中出现两次,前后呼应,使情节发展更加合理;同时也表现出阿宁对自由进步的追求。
D.小说以“锻炼”为题,既指“我”在战争生活中获得的人生历练,也指阿宁从放牛娃到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乡沦陷——与姐姐逃难——加入部队——同部队回乡作战
B.部队陷入包围——我逃回小院——争取阿长支持——轻信阿长而被捕
C.被阿宁解救——写第一封信——回到部队——部队转移到山上
D.部队下山夜袭——写第二封信——部队夜袭成功——写第三封信
3.阿宁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由“我”写给姐姐的三封信组成,这样安排有什么样的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
2023-08-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归

艾芜

天已全黑了,康少明独自走着。路上的雪已踏成了冰,硬硬的,有点滑溜,很不好走。刚散会时,队长拍着他的肩说:“小康,搭不到火车了,你怎么办呢?”

“不要紧,咱还有双脚哩,不就是十五六里吗?点把钟就跑到了。”

他的回答充满了愉快和豪气,觉得这点苦都不能吃,还算年轻人吗?

幸好会上说这个月的任务能提前四天完成,至于竞赛胜过乙队,那是没有一点问题了。就这点快乐的火种,燃烧在他的心里,使他重新鼓起勇气,急匆匆地朝前走去。

走了不远,传来赶马的声音,赶车的依稀是个很年轻的姑娘。

康少明愉快地喊道:“小姑娘,让我搭搭车好吗?”

“这里没有小姑娘。”

赶车的尖声回答,胶皮大车一点也不停地,只是跑着。

康少明紧跟在后面奔跑,一面改口喊道:“同志,”接着又恳求地说,“我是下班回村的工人,你让我搭一节车吧。”

胶皮大车慢慢停下来。她坐着没有动,只是侧着脸冷冷地说:“同志,坐上来吧。”

姑娘赶着车,一直没有看他。他有点难受,忍不住问道:“同志,你是哪个村的?”

“营下村。”姑娘回了一句,就不再讲了。

“呵,那我可以搭十里的车了!”康少明高兴地叫了起来,“我是康家屯的。在鞍钢干活,起先在无缝钢管厂,现在……”他很想把他们将会胜过乙队的竞赛说出来。这点火种似的欢说,始终燃烧在他的心里。

姑娘仿佛没听他说话,只是舞动鞭子,把马赶得飞快。

“你是天天回家吗?”赶车的姑娘突然突头突脑地这么问他。康少明奇怪她会这样发问,但因为到底她在讲话了,便高兴地回答:“是的,天天回家。”

“你没上过村子的夜校吧?”这回赶车的姑娘侧过脸来,望他一眼,声调里带着责备。

康少明看见赶车的姑娘到底望他一眼了,便高兴地解释:“同志,你不晓得,我们都忙去了。”

“我们再忙也得上夜校。”

姑娘骄傲地回答一句,便又响了下鞭子,赶得马飞跑起来。康少明一下明白她迅速赶马的原因了,便劝慰地说:“怕跑再快,你也赶不上了。”

“能赶上多少,就算多少,总比不上好。”姑娘断然地说,声调里充了自信和骄傲。

康少明不满这个姑娘总有点盛气凌人,但还是用温和的口气说:“同志,你怎么不早点回去呢?”

“那有什么办法呢?遇见那样多的人。”姑娘重重抵塞一句。他不住诧异地问:“同志,你说什么人多,那样使你难受?”

“呵呦,这样大的事情,你都还不晓得吗?”姑娘诧异起来。

“什么大事情?”康少明不安地笑了,他觉得这个姑娘颇难应付,随时都会他突如其来的袭击。

“你们当真忙昏头了,”姑娘大声责备他,口气上还带着讥笑,“到处都在讲总路线,你们都不晓得吗?”

“怎么不晓得?”康少明立刻反驳,“我就是为了总路线,才拼命搞竞赛哪……”

但姑娘一直说下去,并不理会他的话:“你要是到粮食公司去看看就晓得了,好多人送余粮过去卖。”

“呵,你是送余粮去卖的吗?”少明惊喜地叫了起来,你当真是做了一件极大事情哪……”

“今天晚上就是缺了课,也是值得的。”他对这姑娘简直是由衷地赞美了。

车子突然停了,康少明赶忙跳下车去帮她饮马,提灯照着。那个鲜嫩的脸蛋冻得通红,像一只苹果,发出美丽的光彩。一个少女这样的漂亮,他好像从来还没有见过,不禁看呆了。

饮完了马,姑娘抬头望见他满脸的混凝土水浆,不禁笑了。

康少明搭讪地笑着说:“同志,你只消看看我这张鬼脸子,就晓得我们工人,真是忙得够呛。”

“忙是忙,你们可生产得多喃!”姑娘感到大笑有些对不起似的,赶紧表示好感,“最近我听到一个报告,说是鞍钢老英雄特等劳动模范孟泰,一年生产,就有七百七十二个老农民那样多,这真了不起!”

“他是什么样子,我真想看看他!”说到这里,她突然偏起头,笑着问:“同志,你们啥时候造拖拉机来呵?可不要叫我们老等哪。”

康少明看见姑娘变得那样高兴起来,很想说句暗示他心里所起的某种希望:“你要的话,咱日夜都得为你赶呵!”但立刻觉得这样说是不好的,很有些冒昧,只能一本正经地说:“只要你们多打粮食,拖拉机就造得快呵!”

“多打粮食,那我们合作社是不成问题的。”姑娘大声地说。

康少明希望把话继续谈下去,他觉得听到她的声音,都会感到说不出的愉快。

跑到三岔路口,姑娘冷冷地说:“同志,下吧,到这里分路了。”

康少明一面爬下车子,一面舍不得似地说:“同志,谢谢你,能问一声你的姓名吗?”

“谢什么,我姓林,叫林云。”

康少明很希望林云也问他的姓名,但她没有问。他呆呆地站了一阵,才又动身走着。他边走边不快地想:“这小东西,眼睛真生得高呵,她就只看得见特等劳动模范。”

白雪盖着的村里静悄悄的,好多人家都熄灯了。妈开门接着他,屋里暖和和的,但灯光照着的玻璃窗上,已结上了冰花。

远处雪的原野里,传来火车走过的声音,还响了一两声尖厉的汽笛。

夜,静极了。

1954年1月16日(有删改)


注:①总路线: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公布毛泽东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反复提到的“燃烧在他心里的火种”,指在总路线引领下的劳动竞赛中胜过对手。
B.林云在康少明点明身份后才答应让他搭车,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表现对工人的信任。
C.林云通过康少明搭上车后并不着急的情绪和“天天回家”的话推断出他没上村中夜校。
D.以康少明对林云由不满到赞美再到不舍分别的情感变化,反映了青年工人的感情生活。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康少明“点把钟就跑到了”的愉快和豪气,林云“能赶上多少,就算多少”的自信,反映出青年们的精神风貌。
B.“提灯照着”这一细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林云的美丽让康少明暗生情愫;康少明的脏脸让林云为自己的咄咄逼人感到内疚。
C.结尾部分呼应开头,形成完整的结构;火车的汽笛声反衬出乡村寂静,也象征着国家奏响了实现工业化建设的时代强音。
D.小说虽然采用了全知视角,但在人物称呼上忠于故事的发展,在林云把自己姓名告知康少明之前,文章都以“姑娘”指代林云。
3.文中画线句表达了康少明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4.艾芜曾请教鲁迅写短篇小说时应如何使用材料,鲁迅主张“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请据此简要说明本文的选材安排及用意。
2020-12-2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偷马贼

艾芜

半夜过后,隔壁店里一些过夜的马夫,忽地吵闹起来,原因是打失一匹马。不久又听见说:马已找回来了,贼却在山那面躺着。大家都一时嚷着高兴的声音。

这事我没兴趣,便一直睡我的。可是,我的店老板却来掀醒了我。他一面搂着披起的衣衫,一面小声向我说:

“你去看看吧,不晓得哪个倒了楣,说不定就是老邓……唔,不管他是哪一个,你把这药给他,止止痛也好。”随即将一个小纸包递给我。他的心肠倒并不见得怎样好,平日一个落难的向他求乞,他只道:“去你的吧,我这里开店子,不是善堂!”目前他这样好善的举动,就不免使我颇为奇异。

天空没有月,到处现着密密麻麻的星点。我慢慢爬上山坡。一路仗在暗中的丛莽,轻吹着小风,凉凉的,有些润湿,且杂着各样树叶的味道。

差不多找到了天亮,草丛中有人叫我。等我从他鼻血模糊的脸上认出到底是谁时,我吃惊得了不得。原来他并不是我们意料中的偷马贼,却是常常看见的老三,一个矮小个子,又痩又黄,风都吹得倒的家伙。

这时他见了我,现出很急迫的样子,问我道:“他们都知道了吗?”

“什么?”

“我偷马的事哪。”

他现着十分嗔怪的神情。我就随口说道:“这怎么不知道?不知道,我怎会来呢?”

他才闭一闭眼睛,满足地抒一口气,好像刚完成一件大事似的。

他接着药,不马上擦,又问我道:“他们说我什么没有?”

“说你?没有!大家只晓得一个偷马的倒了楣就是。”

“怎么?那些马哥头连我老三都不认得么?”

他脸上现出失望和不快的气色。

他咬着牙齿,忍着痛,竭力做出一个偷马贼的英雄样子。但话声却是破碎的,令人觉得加倍可怜,亦复可笑。

“你为什么要干这样的事呢?……听我劝,养好伤,去做点正经事吧……偷马!不是你我干的呀!”

他听见我这番话,便笑了一笑,略带讥刺的口气说道:“噗,什么是正经事呀?……你看我怎么样?一向不是饿得皮包骨了么?你倒在路上,一丝丝气了,我敢打赌,也没人给你一口米汤吃的,嘿,这就是要做正经事的好报应!”

他的话倒有几分道理,但他的神情却激怒了我,便没好声好气地驳他道:“你要是一直这样干下去,包你还有拳头吃的。你看看你自家吧!痩骨朗筋的,经得起几回打?”

他竭力微笑着,现出诚恳的样子。“我请问你,是你老板叫你拿药来的吧?他为啥要这样讨好呢?黑更半夜也叫你来?……我告诉你,就是因为这里有个偷马贼呀!如果是什么抬滑竿的,他肯管这笔闲账么?”

我见他太高兴,心里起着反感,便冷冷地说道:“我觉得,一个偷马贼应该硬朗,结实,个子高大……像你是不行的!”

他一点也不生气,只是微笑道:“你说得对!……可是,我会再干第二次么?”

他顺手搔一搔头,乏力地笑着:“我问你,老邓、大老杨他们,在你们店子里又吃又喝会过账没有?……原因在哪里呢?……这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偷马贼处处可以逞狠呢?”

这一来,我如梦初醒,明白我老板的善举了。同时,却又不服老三这种先知一般的神气,便抵一抵他的肋巴骨。

“处处逞狠?为什么你又挨打了?”

“不是那样说呀!”他略微窘迫地笑,“俗话说得好,人多为强,狗多为王。我一个人,怎么能敌住那许多牛呢?要是我也人多,那就开抢了,还用得着偷?就该改成抢马贼了,嘿 嘿。”他又拿手摸一摸他的衣襟口。

随后,他见我沉默着,就自言自语地,现出盘算的神气。

“你想想我们这辈子人,一落下娘胎,就连针尖大的地方也没有。……妈的,这世道简直岩石一样,总是容不下你我干鸡子!……你想,我该怎么样呢?那还消说,只要裂出一条 缝,我就要钻进去。我呢,你看三分不像人,七分不像鬼。可是,从明天起,在这几百里内,吃吃喝喝,谁敢不赊我老三的账呢?这就是我老三寻着一条裂缝,钻进去了。”

“好的,你钻进去了。一旦人家把裂缝补好,那你又怎么办呢?”

“补好?那一定要把它捶得更开些,更宽些!”他突然现出狞恶的样子。

这时,我暮地感到这个弱小人物的高傲了。我蹲在他的身边替他擦药,还对他有些同情,现在才觉得,在他身上升腾起了强烈的争生存的欢乐感情,是用不着任何人的怜悯的。

后来,等我要离开这个山谷时,他已吃得油光满面,变成矮壮的汉子了,并且常常骑在没鞍子的马上,往来山中。对我也不再称老哥,只轻佻地叫道:“老弟,老蹲在一个地方,会发霉呀!去找找裂缝吧!”

(原载1936年6月29日《大公报+文艺》,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店老板叫“我”送药给偷马贼的情节,表现了他对偷马贼的畏惧,也使下文老三生存状况得以改善变得合情合理。
B.小说中的老三是一个遭到社会践踏、抛弃、被黑暗社会扭曲了身心的人,他的反抗方式是一种本能地、自发地、非理性的斗争。
C.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凸显人物心理,表现人物个性和思想感情的变化。
D.幽默诙谐、富有地方特色的叙事语言的运用,使小说充满自然、朴实、生动的气息,并强化了作品的表达效果。
2.请分析“我”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3.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一例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2020-03-1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南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偷马贼

艾芜

半夜过后,隔壁店里一些过夜的马夫,忽地吵闹起来,原因是打失一匹马。不久又听见说:马已找回来了,贼却在山那面躺着。大家都一时嚷着高兴的声音。

这事我没兴趣,便一直睡我的。可是,我的店老板却来掀醒了我。他一面搂着披起的衣衫,一面小声向我说:

“你去看看吧,不晓得哪个倒了楣,说不定就是老邓……唔,不管他是哪一个,你把这药给他,止止痛也好。”随即将一个小纸包递给我。他的心肠倒并不见得怎样好,平日一个落难的向他求乞,他只道:“去你的吧,我这里开店子,不是善堂!”目前他这样好善的举动,就不免使我颇为奇异。

天空没有月,到处现着密密麻麻的星点。我慢慢爬上山坡。一路伏在暗中的丛莽,轻拂着小风,凉凉的,有些润湿,且杂着各样树叶的味道。

差不多找到了天亮,草丛中有人叫我。等我从他鼻血模糊的脸上认出到底是谁时,我吃惊得了不得。原来他并不是我们意料中的偷马贼,却是常常看见的老三,一个矮小个子,又瘦又黄,风都吹得倒的家伙。

这时他见了我,现出很急迫的样子,问我道:“他们都知道了吗?”

“什么?”

“我偷马的事哪。”

他现着十分嗔怪的神情。我就随口说道:“这怎么不知道?不知道,我怎会来呢?”

他才闭一闭眼睛,满足地抒一口气,好像刚完成一件大事似的。

他接着药,不马上擦,又问我道:“他们说我什么没有?”

“说你?没有!大家只晓得一个偷马的倒了楣就是。”

“怎么?那些马哥头连我老三都不认得么?”

他脸上现出失望和不快的气色。

他咬着牙齿,忍着痛,竭力做出一个偷马贼的英雄样子。但话声却是破碎的,令人觉得加倍可怜,亦复可笑。

“你为什么要干这样的事呢?……听我劝,养好伤,去做点正经事吧……偷马!不是你我干的呀!”

他听见我这番话,便笑了一笑,略带讥刺的口气说道:“噗,什么是正经事呀?……你看我怎么样?一向不是饿得皮包骨了么?你倒在路上,一丝丝气了,我敢打赌,也没人给你一口米汤吃的,嘿,这就是要做正经事的好报应!”

他的话倒有几分道理,但他的神情却激怒了我,便没好声好气地驳他道:“你要是一直这样干下去,包你还有拳头吃的。你看看你自家吧!瘦骨朗筋的,经得起几回打?”

他竭力微笑着,现出诚恳的样子。“我请问你,是你老板叫你拿药来的吧?他为啥要这样讨好呢?黑更半夜也叫你来?……我告诉你,就是因为这里有个偷马贼呀!如果是什么抬滑竿的,他肯管这笔闲账么?”

我见他太高兴,心里起着反感,便冷冷地说道:“我觉得,一个偷马贼应该硬朗,结实,个子高大……像你是不行的!”

他一点也不生气,只是微笑道:“你说得对!……可是,我会再干第二次么?”

他顺手搔一搔头,乏力地笑着:“我问你,老邓、大老杨他们,在你们店子里又吃又喝会过账没有?……原因在哪里呢?……这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偷马贼处处可以逞狠呢?”

这一来,我如梦初醒,明白我老板的善举了。同时,却又不服老三这种先知一般的神气,便抵一抵他的肋巴骨。

“处处逞狠?为什么你又挨打了?”

“不是那样说呀!”他略微窘迫地笑,“俗话说得好,人多为强,狗多为王。我一个人,怎么能敌住那许多牛呢?要是我也人多,那就开抢了,还用得着偷?就该改成抢马贼了,嘿嘿。”他又拿手摸一摸他的衣襟口。

随后,他见我沉默着,就自言自语地,现出盘算的神气。

“你想想我们这辈子人,一落下娘胎,就连针尖大的地方也没有。……妈的,这世道简直岩石一样,总是容不下你我干鸡子!……你想,我该怎么样呢?那还消说,只要裂出一条缝,我就要钻进去。我呢,你看三分不像人,七分不像鬼。可是,从明天起,在这几百里内,吃吃喝喝,谁敢不赊我老三的账呢?这就是我老三寻着一条裂缝,钻进去了。”

“好的,你钻进去了。一旦人家把裂缝补好,那你又怎么办呢?”

“补好?那一定要把它捶得更开些,更宽些!”他突然现出狞恶的样子。

这时,我蓦地感到这个弱小人物的高傲了。我蹲在他的身边,替他擦药,还对他有些同情,现在才觉得,在他身上升腾起了强烈的争生存的欢乐感情,是用不着任何人的怜悯的。

后来,等我要离开这个山谷时,他已吃得油光满面,变成矮壮的汉子了,并且常常骑在没鞍子的马上,往来山中。对我也不再称老哥,只轻佻地叫道:

“老弟,老蹲在一个地方,会发霉呀!去找找裂缝吧!”

(原载1936年6月29日《大公报·文艺》,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店老板叫“我”送药给偷马贼的情节,表现了他对偷马贼的畏惧,为老三通过做偷马贼成功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埋下伏笔。
B.小说中老三被打后的惨状和日后的油光满面,“我”对他的怜悯和他的洋洋得意都形成巨大的反差,具有强烈的艺术张力。
C.老三信奉“钻裂缝”的哲学,就是面对生活的困境,不与其正面抗争,先钻进“裂缝”躲避,等形势变化之后再谋求改变。
D.老三做偷马贼,不但不掩饰,还唯恐别人不知道;被别人知道后他反而活得更滋润。老三这一形象是当时畸形社会的一个缩影。
2.简要分析“我蓦地感到这个弱小人物的高傲了”这句话。
3.小说以“我”和老三的对话为主体有哪些好处?
2019-05-20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而的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语料1

冬夜

艾芜

冬天一个冰寒的晚上。在寂寞的马路旁边,疏枝交横的树下,候着最后一辆搭客汽车的,只我一人。虽然不远的墙边,也蹲有一团黑影,但他却是伸手讨钱的。马路两旁,远远近近都立着灯窗明灿的别墅,向暗蓝的天空静静地微笑着。

那蹲着的黑影,接了我的一枚铜板,就高兴地站起来向我搭话,一面抱怨着天气:“真冷呀,再没有比这里更冷了!……先生,你说是不是?”

看见他并不是个讨厌的老头子,便也高兴地说道:“乡下怕更要冷些吧?”

他捶了几下胸口之后,兴奋地接着说道:“是的,是的……乡下冷,你往人家门前的稻草堆上一钻就暖了哪……这街上,哼,鬼地方!……”

接着他便说到壮年之日,在南方那些山中冬夜走路的事情。他说晚上在那些山里,只要你是一个正派的人,就可以朝灯火人家一直走去,迎着犬声,敞开树阴下的柴门,大胆地闯进。对着火堆周围的人们,不管他男的女的,用两手向他们两肩头一分,就把你带着风寒露湿的身子,轻轻地放了进去。烧山芋和热茶的香味,便一下子扑人你的鼻子。抬头看,四周闪着微笑的眼睛,欢迎着,毫没有怪你唐突的神情。你刚开口说由哪儿来的时候,一杯很热的浓茶,就递在你的下巴边上。老太婆盼咐她的孙女,快把火拨大些,多添点子柴,说是客人要烘吸他的身子;你暖和了,还不觉得疲倦的话,你可以摸摸小孩子的下巴,拧拧他们的脸蛋,做一点奇怪的样子,给他们嬉笑。年轻的妈妈,一高兴了,便会怂恿他的孩子把拿着要吃的烧山芋,分开一半,放在你这位客人的手上。如果你要在他们家过夜,他们的招待,就更来得殷勤些。倘若歇一会,暖暖身子,还要朝前赶路,一出柴门,还可听见一片欢送的声音:“转来时,请来玩呀!”老头子讲着讲着,给冷风一吹,便又咳嗽起来,我听得冷都忘记了,突然老头子忘形地拉着我问道:

“先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哪?……这里的人家,火堆一定烧得多的,看窗子多么亮哪……他们为什么不准一个异乡人进去烤烤手哩?”

搭客汽车从远处轰轰地驰来了,我赶忙摆他的手,高声说道:“因为他们是文明的人,不像那些山里的……”

再跳进通明的汽车里,蓦地离开他了。但远的南国山中,小小的灯火人家里面,那些丰美的醉人的温暖,却留在我的冬夜的胸中了。

(有删改)


语料2

北京折叠

郝景芳

转换开始了。整个世界开始翻转。大地在升起。老刀观察着地面的走势,抓住土里埋藏的金属断茬,很快被带到空中。

折叠城市分为三层空间。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

老刀从小生活在第三空间。做了二十八年垃圾工,他还没找到可以独自生存的意义和最后的怀疑主义。有人对老刀说:“我还是劝你最好别去。那边可不是什么好地儿、去了之后没别的,只能感觉自己的日子有多操蛋。没劲。”但他没有办法……他被整个攀爬弄得头晕脑胀,胃口也不舒服。他忍住呕吐,在地上趴了一会儿。

翻转结束了。太阳缓缓升起,天边是深远而纯净的蓝,蓝色下沿是橙黄色,有斜向上的条状薄云。他从来不知道太阳升起竟然如此动人。

……

走到园门边上,他才发现有两个小机器人左右逡巡。小机器人忽然发出嘀嘀的叫声,转着轮子向他驶来。很快,从最近的建筑中走出三个男人。老刀紧张极了,他想退出去,已经太晚了。一个三十几岁的男人走在最前面,一到跟前就用一个小银盘上上下下地晃。

“没记录。”男人将手中的小银盘向身后更年长的男人示意,“带回去吧?”

年长者带老刀进入一个房间。“你是第三空间来的吧?他顿了一下,又说,“你叫我老葛吧,我原来也是第三空间的。咱也算半个老乡。”

老刀长长地出了口气,心里感叹万幸。他于是把自己到第一空间的始末讲了一遍。

老葛于是也不见外,把他自己的情况讲了。他从小也在第三空间长大,父母都给人送货。十五岁的时候考上了军校,后来一直当兵,文化兵,研究雷达,能吃苦,技术又做得不错,赶上机遇又好,到了第一空间一个支持性部门,专给政府企业做后勤保障。

老葛在小国桌上摆了几碟子菜,又拿来半瓶白酒和两个玻璃杯,倒上。直到这时,老刀才发觉自己的饥饿。他只想快点咀嚼,牙齿的速度赶不上胃口空虚的速度。吃得急了,就喝一口。这白酒很香,不辣。老葛慢悠悠的,微笑着看着他。

不一会儿,两人都有点醉。他们趁着醉意,聊了不少以前的事,聊小时候吃的东西。老葛最喜欢吃酸辣粉和臭豆腐,在第一空间这么久都吃不到,心里想得痒痒。老葛说起自己的父母,他们还在第三空间,他也不能总回去。他希望老刀帮他带点东西回去,弥补一下他自己亏欠的心。昏黄的灯光中,老刀想起过去一个人游荡在垃圾场边缘的所有时光。

老刀看了看时间,还有三个小时转换。他收拾了一下心情,该走了。

猎户座亮星映在镜面般的湖水中。老刀坐在湖水边上,等待转换来临。他看着夜色中的园林,猜想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看这片风景。他并不忧伤留恋,这里虽然静美,可是和他没关系,他并不钦羡嫉妒。他只是很想记住这段经历。夜里灯光很少,比第空间遍布的霓虹灯少很多,建筑散发着沉睡的呼吸,幽静安宁。他觉得自己似乎接近了些许真相,因而见到命运的轮廓。可是那轮廓太远,太冷静,太遥不可及。他不知道如果只是看清楚一些事情,却不能改变,又有什么意义,他知道自己仍然是数字。

再回到第三空间,那里的城市居民只过了平常的一场睡眼,不会有人发现老刀的离开。老刀去了老葛家,将老葛给父母的两盒药带给他们。两位老人都已经不大能走动了,一个木讷的小姑娘住在家里看护他们。

老刀踱回自己租的房子。摇篮里,糖糖刚刚睡醒,正迷糊着揉眼睛。他看着糖糖的脸,疲倦了一天的心软下来。他想起最初在垃圾站门口抱起糖糖时,她那张脏兮兮的哭累了的小脸。他从没后悔将她抱来。她笑了,吧唧了一下小嘴。他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

(有删改)

1.试比较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
2.两篇文章都塑造了底层人的形象,请简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3.两篇文章都描写了“文明世界”,试简析下面两处文中画线句的作用。
(1)马路两旁,远远近近都立着灯窗明灿的别墅,向暗蓝的天空静静地微笑着。
(2)夜里灯光很少,比第三空间遍布的霓虹灯少很多,建筑散发着沉睡的呼吸,幽静安宁。
4.两篇文章都向读者展现了“不平等”的世界,试探究两篇文章的寓意。
5.有人对这个世界的不平等感到沮丧甚至恼怒,有人则发誓要改变这个世界的不平等,还有人提议要坦然面对这个世界的不平等……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19-03-0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常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