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一 期末 2023-07-25 23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俗语说,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正说出了性格的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一个独特的系统,这个系统非常复杂,由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和排列而成,因此也表现出复杂性和差异性。

刘再复认为任何一个人,不管性格多么复杂,都是由相反两极所构成的。这种两极包括动物性和社会性,肯定性和否定性,有善有恶,有真有假,有美有丑,有悲有喜,有刚有柔,有粗有细……任何性格或心理状态都是两极性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的表现。文学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性格既有美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缺陷,难以界定好坏,无法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殆尽。

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两极性的元素简单相加,而是杂多归一,具有整体性。这种两极性的元素并不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中互相融合、不断转化,组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人的性格并不是静态性的,而是通过两极性的元素不断斗争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仅仅存在一组两极性的内容,而是往往存在多组由具体的性格元素构成的对立统一的内容。由于排列组合方式或形式、比重的不同,会形成千差万别的二重组合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各组性格元素互相依存、互相交织、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并形成自己的结构层次,使性格呈现出复杂而有序的运动状态。不管如何组合,性格中都有一个决定其运动方向的主导因素。

说到性格二重组合原理,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指每个人的性格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美有丑,有善有恶,不可能完全单一。然而这只是表层的、狭隘的理解,只能简单揭示性格中存在两重内容。这种表层意义上的二重组合很容易被庸俗化,或作为一种公式照搬套用。

而二重组合的深层意义,则是指性格内部深层结构中,即人的内心世界中的矛盾搏斗,以及这种拼搏引起的不安、动荡、痛苦等复杂情感,强调多种性格元素在性格内部世界中的复杂动态过程。文学史上有很多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安娜·卡列尼娜、哈姆莱特等,从表象上看,他们的性格是杂多的,从本质意义上看,都是二重组合性格。人物性格深处的动荡、不安、痛苦、挣扎,深深的矛盾和斗争正是人物魅力所在。正如歌德评价莎士比亚是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奥赛罗等人物形象难以说尽,深不可测,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正是因为从哈姆莱特身上体现出的忧郁与延宕中可以听见他内心世界的挣扎,深沉的思索以及对人类灵魂的拷问,从而产生情感上的颤动,才能产生各种不尽相同、常读常新的强烈审美体验。

文学作品中熠熠生辉的一些人物形象都具有丰富的个性,具备了人类某些普遍性的情感和特征,因而往往被称为艺术典型。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所寻找的道路正是通向个性丰富性的道路,也是通向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塑造的道路。优秀的创作者也许不能完全界定什么是典型,但他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在作品中追求人物个性的丰富性。

(摘编自王琪《高中语文教学中二重组合性格人物教学研究》,有删减)

材料二:

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红楼梦》却取得巨大进步。

首先,《红楼梦》写出人物心灵深处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真实搏斗。宝钗一方面想把自己塑造成完美的淑女形象,这是她真实的社会欲求,但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有生命的人,她不能摆脱生命赋予的本性。于是两种欲求便在心灵深处发生冲突:一方面,作为一个少女,面对着神采飘逸的富贵公子宝玉,产生爱慕之情是很自然的;另一方面,又用理性原则掩埋爱的心迹。在探望宝玉时,她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忙又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感情与理性两股潜流在内心冲突,使人们看到人物心灵深处。

其次,作者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宝黛之间的爱情,可谓心心相印,刻骨铭心。然而,他们却爱得那样痛苦,那样哀怨:欲得真心,却瞒真心,以假意试探,结果求近之心,反成疏远之意,求爱之意,反成生怨之因。如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二十九回痴情女情重愈斟情等都是描写心理活动的杰作。四十五回,宝玉冒着雨去探望黛玉,穿着蓑衣戴着大斗笠,黛玉说:哪里来的一个渔翁!宝玉说将来也送黛玉一套,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表演的渔婆了。及至说出来,想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而宝玉却不留心。这里的黛玉说错了话当然是无心,后悔与害羞是多心,但这种害羞又包含着她的有心。后来宝玉要走了,她劝他拿自己的玻璃绣球灯,千般叮嘱宝玉要小心,不要摔了,表现了对宝玉的关心,联系上面的描写,表现她的无心,又是平时有心的流露。宝玉走后,当夜深人静时,听到窗外的竹梢蕉叶之上,而声淅沥,清寒透幕,想到自己没有父母兄长,婚姻大事无人主张,又不觉滴下泪来,感到伤心。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心理流程描写得十分真切动人。

(摘编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四卷,《<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人的性格都是由两极性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和排列而成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独特的系统。
B.性格的二重组合结构,有多组两极性的元素,这些元素互相融合、不断转化,使人的性格具有了动态性。
C.《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中,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后又转为伤心的心理流程体现了她纯真又敏感的性格特点。
D.宝钗在探望宝玉时“不觉的就红了脸”与黛玉“羞的脸飞红”,皆因她们说的话流露出心疼宝玉的情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人的性格是由两极相反的元素排列组合而成的,所以,性格是复杂和分裂的。
B.宝钗、黛玉等这些二重组合性格的艺术典型,可以使人产生常读常新的审美体验。
C.如果两个人的性格元素完全相同,那么他们呈现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也是一致的。
D.个性丰富的文学形象往往有更高的审美价值,而性格单一的文学形象则毫无价值。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京剧里,红脸的关羽忠义、耿直、英勇,白脸的曹操奸诈、狡猾、多疑,两人忠奸分明。
B.窦娥善良孝顺,为了不让婆婆受酷刑,只能含冤认罪,但她刚毅顽强,又极富反抗精神。
C.《百合花》中原本羞涩的新媳妇,庄严而坚定地为牺牲的小通讯员擦拭身子,缝补衣服。
D.周朴园一面对昔日的侍萍念念不忘,一面对眼前的侍萍冷酷无情,用支票与其一刀两断。
4.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塑造得极为成功的一个艺术形象。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她成为富有魅力的艺术典型的原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李三

汪曾祺

李三是地保,又是更夫。他住在土地祠。土地祠每坊都有一个。后来改称为了。只有死了人,和尚放焰口,写疏文,写明死者籍贯,还沿用旧称:南赡部洲中华民国某省某县某坊信士某某……云云,疏文是写给阴间的公事。大概阴间还没有改过来。土地是阴间的保长。其职权范围与阳间的保长相等,不能越界理事,故称当坊土地。李三所管的,也只是这一坊之事。出了本坊,哪怕只差一步,不论出了什么事,死人失火,他都不问。一个坊或一个保的疆界,保长清楚,李三也清楚。

李三同时又是庙祝。庙祝也没有多少事。初一、十五,把土地祠里外打扫一下,准备有人来进香。过年的时候,把两个灯对子找出来,挂在庙门两边。灯对子是长方形的纸灯,里面是木条钉成的框子,外糊白纸,上书大字,一边是风调雨顺,一边是国泰民安。灯对子里有横隔,可以点蜡烛。从正月初一,一直点到灯节。这半个多月,土地祠门前明晃晃的,很有点节日气氛。这半个月,进香的也多。每逢香期,到了晚上,李三就把收香钱的柜子打开,把香钱倒出来,一五一十地数一数。

偶尔有人来赌咒。两家为一件事分辩不清,——常见的是东家丢了东西,怀疑是西家偷了,两家对骂了一阵,就各备一份香烛到土地祠来赌咒。两个人同时磕了头,一个说:土地老爷在上,若是某某偷了我的东西,就叫他现世现报!另一个说:上地老爷在上,我若做了此事,就叫我家死人失天火!他诬赖我,也一样!咒已赌完,各自回家。李三就把只点了小半截的蜡烛吹灭,拔下,收好,备用。

地保所管的事,主要的就是死人失火。一般人家死了人,他是不管的,他管的是无后的孤寡和路倒。一个孤寡老人死在床上,或是哪里发现一具无名男尸,在本坊地界,李三就有事了:拿了一个捐簿,到几家殷实店铺去化钱。然后买一口薄皮棺材装殓起来;省事一点,就用芦席一卷,草绳一捆(这有个名堂,叫做万字纹的棺材,三道紫金箍),用一把锄头背着,送到乱葬冈去埋掉。因此本地流传一句骂人的话:叫李三把你背出去吧!李三很愿意本坊常发生这样的事,因为募化得来的钱怎样花销,是谁也不来查账的。李三拿埋葬费用的余数来喝酒,实在也在情在理,没有什么说不过去。这种事,谁愿承揽,就请来试试!哼,你以为这几杯酒喝到肚里容易呀!不过,为了心安理得,无愧于神鬼,他在埋了死人后,照例还为他烧一陌纸钱,磕三个头。

李三希望人家失火么?哎,话怎么能这样说呢!换一个说法:他希望火不成灾,及时救灭。火灭之后,如果这一家损失不大,他就跑去道喜:恭喜恭喜,越烧越旺!如果这家烧得片瓦无存,他就向幸免殃及的四邻去道喜:恭喜恭喜,土地菩萨保佑!他还会说:火势没有蔓延,也多亏水龙来得快。言下之意也很清楚:水龙来得快,是因为他没命的飞跑。听话的人并不是傻子。他飞跑着敲锣报警,不会白跑,总是能拿到相当可观的酒钱的。

地保当然还要管缉盗。谁家失窃,首先得叫李三来。李三先看看小偷进出的路径。是撬门,是挖洞,还是爬墙。按律(哪朝的律呢):如果案发,撬门罪最重,只下明火执仗一等。挖洞次之。爬墙又次之。然后,叫本家写一份失单。事情就完了。如果是爬墙进去偷的,他还不会忘了把小偷爬墙用的一根船篙带走。——小偷爬墙没有带梯子的,只是从河边船上抽一根竹篙,上面绑十来个稻草疙瘩,钱在墙边,踩着草疙瘩就进去了。偷完了,照例把这根竹篙靠在墙外。这根船篙不一会就会有失主到土地祠来赎。——交二百钱,拿走!

丢失衣物的人家,如果对李三说,有几件重要的东西,本家愿出钱赎回,过些日子,李三真能把这些赃物追回来。但是是怎样追回来的,是什么人偷的,这些事是不作兴问的。这也是规矩。

李三打更。左手拿着竹梆,吊着锣,右手拿锣槌。

笃,铛。定更。

笃,笃;铛——铛,二更。

笃,笃,笃;铛,铛——铛。三更。

三更以后,就不打了。

打更是为了防盗。但是人家失窃,多在四更左右,这时天最黑,人也睡得最死。李三打更,时常也装腔作势吓唬人:看见了,看见了!往哪里躲!树后头!墙旮旯!……其实他什么也没看见。

一进腊月,李三在打更时添了一个新项目,喊小心火烛

岁尾年关,——小心火烛!——

火塘扑熄,——水缸上满!——

老头子老太太,铜炉子撂远些——!

屋上瓦响,莫疑猫狗,起来望望——!

岁尾年关,小心火烛……

店铺上了板,人家关了门,外面很黑,西北风呜呜地叫着,李三一个人,腰里别着一个白纸灯笼,大街小巷,拉长了声音,有板有眼,有腔有调的喊着,听起来有点凄惨。人们想到:一年又要过去了。又想:李三也不容易,怪难为他。

没有死人,没有失火,没人还愿,没人家挨偷,李三这几天的日子委实过得有些清淡。他拿着锣、梆,很无聊地敲着三更:

笃、笃、笃;铛,铛——铛!

一边敲,一边走,走到了河边。一只船上有一枝很结实的船篙在船帮外面别着,他一伸手,抽了出来,夹在胳肢窝里回身便走。他还不紧不慢地敲着:

笃,笃,笃;铛,铛——铛!

不想船篙带不动了,篙子后梢被一只很有劲的大手攥住了。

李三原想把船篙带到土地祠,明天等这个弄船的拿钱来赎,能弄二百钱,也能喝四两。不想这船家刚刚起来撒过尿,躺下还没有睡着。他听到有人抽篙子,爬出舱口一看:是李三!

好,李三!你偷篙子!

莫喊!莫喊!

李三不是很要脸面的人,但是一个地保偷东西,而且叫人当场抓住,总不大好看。

你认打认罚?

认罚!认罚!罚多少?

罚二百钱!

李三老是罚乡下人的钱。谁在街上挑粪,溅出了一点,罚!二百钱!谁在不该撒尿的地方撒了尿,罚!二百钱!没有想到这回被别人罚了。李三挨罚,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有删改)

文本二:

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每逢香期的晚上,李三都要把收香钱的柜子打开,把里面的香钱数一数。李三的行为主要是想看一看上香的人心里是否虔诚。
B.赌咒的人家赌完咒回家后,李三总会把只点了小半截的蜡烛拔下,收好,备用。李三的行为充分展示了底层人民的节约美德。
C.李三对于人家失火的态度是:希望火不成灾,及时救灭。火灭之后,他总能左右逢源。李三的态度决定于自己能否从中获益。
D.李三在打更时偷拿弄船的船篙,却不巧被当场抓住了。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李三认罚二百钱。李三的行为是自作自受。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李三这个乡土市井中普通小人物的塑造,体现了汪曾祺关注小人物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态度,彰显出其对“微小”事物的趣味。
B.小说在结尾部分用很小的篇幅写了李三偷篙被罚这件事,从其中“李三挨罚,有史以来第一次”这句可看出作者鲜明的态度,让读者回味无穷。
C.李三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勾连全篇的叙事线索。他是地保、更夫,同时又是庙祝,作者通过他的几种职责写出了当地旧时代的有关民俗民风。
D.作者擅长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表现人物,如文中三次写到李三打更,他从“定更”敲到“三更”,这能展现出作为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7.汪曾祺的小说中“散文的成份是一直都明显地存在着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8.研读文本一、文本二,分析文本一的故事是否符合费孝通对乡土社会特点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骊姬谮申生于晋献公,公将杀之。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遂自缢而亡。

(节选自《礼记·檀弓上》)

文本二:

楚有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白公胜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胜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于是自刎而死。

(节选自《说苑·立节》)

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子A与B吾C吾D与E子F分G楚H国I子J不K与L吾M子N父O则P死Q矣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同“盍”,指何不,与《庖丁解牛》中“技盖至此乎”的“盖”意思不同。
B.爱,文中指吝惜,与《阿房宫赋》中“使六国各爱其人”的“爱”意思相同。
C.士,指品德好、有学识的人,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惟士为能”的“士”意思相同。
D.劫,文中指挟持,与《六国论》中“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的“劫”意思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骊姬僭越,晋献公想要杀了她。公子重耳劝申生向父亲说明情况,申生认为晋献公会伤心,坚持不这样做。
B.申生觉得晋献公年事已高,献公的儿子年龄尚小,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于是恳求狐突出山为晋献公出谋划策。
C.申鸣认为做官的人,身体属于君王,而俸禄归于亲人,既然选择了在朝为官,侍奉君王,就应该以身殉国。
D.白公胜被申鸣领兵包围,他忌惮申鸣是名冠天下的勇猛之士,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向石乞寻求突围之策。
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
(2)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
13.申生与申鸣在尽孝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林逋

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孤山寺:在杭州西湖边孤山上。②眇:通“渺”,辽远、高远。③葑上田:又称架田,在湖泽中以木作架,铺上泥土及水生植物等,浮于水上的农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围绕“望”字构思,抒写了诗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中观景的所见所感。
B.首联以设问起笔,诗人在何处凭栏远眺?在那孤山塔后阁子西边的幽僻处。
C.诗人寓情于景,秋意下伶仃的飞鸟和袅袅寒烟使诗人的孤寂、愁绪更浓厚。
D.诗人久留孤山寺并期待再来,“吾庐近”暗含其与端上人情致相投的意味。
15.本诗颔联写景造境独具匠心,请简要赏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名校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比如冉有述志时说“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他比较谦虚。
(2)《谏逐客书》中,写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直接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表达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光是哀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6)《六国论》中表明诸侯向秦国奉送越多,秦国对其侵略越急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7)《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8)《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谢朓诗句,对仗严谨,描写金陵山水静态图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9)《念奴娇·过洞庭》中,在明净光洁广阔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五、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17.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而归(唱歌)       士臣(危害)       于寡妻(处罚)
B.①乃《经首》之会(合乎)       ②批大(空隙)       ③新发于(磨刀石)
C.①暴秦之欲无(厌倦)       ②信者其忠(呈献)       ③俯足以妻子(养活)
D.①刀而藏之(揩拭)       ②焉用亡郑以邻(陪伴)       ③拔剑切而之(吃)
2023-07-25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8.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之以威怒(振动)       ②莫不忧而道著(深)       ③不复一一自(分辩)
B.①邪说(批驳)       ②度而后动(正义)       ③强弱胜负已矣(区别)
C.①始祸焉(迅速)       ②直咸阳(通达)       ③思先祖父(相当于“其”)
D.①六王(完结)       ②不国事(顾念,忧虑)       ③谁得而灭也(灭族)
2023-07-25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