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7-28 5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粉丝”(英文fans音译)的词义上说,所谓对明星、对某事某物的极度喜爱早已有之:美男子潘安每逢出行,必然引得街上老妪掷果盈车,“全民偶像”苏东坡在宋代就有“东坡肉”“东坡饼”“子瞻帽”的明星产品开发。但是,我们今天说到粉丝文化的时候,其内涵约定俗成地包括粉丝与明星偶像之间频繁互动、粉丝与粉丝结成社群、粉丝有组织地应援“爱豆”、在其作品基础上开展同人创作等,从这些内涵来看,粉丝是当代大众文化特别是娱乐工业发展的产物。没有大众文化的发展,粉丝文化的孕育就无从谈起。

2005年湖南卫视推出《超级女声》,数以百万计的观众通过编辑手机短信为心仪歌手拉票助威,让粉丝文化醒目地进入中国大众视野。一晃十余年过去了,今日的《创造101》等娱乐节目偶像制造声势不减,见证着大众文化产业特别是综艺娱乐业规模越做越大,更见证着粉丝群体的显著增长和更替变化。如今,专业粉丝社群和职业粉丝越来越多,粉丝对大众文化生产的介入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强,与此同时,粉丝的商业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粉丝文化与粉丝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以至于有人说,这是一个有1000个铁杆粉丝就能养家糊口的时代。无怪乎一些明星经纪公司明确把粉丝喜好放在突出位置,粉丝喜欢的风格就是公司培养明星的内容;高人气网络小说被影视剧制作方争相改编,看重的也是原作庞大的粉丝基础可以自动“导流”:不仅是文化产业,许多科技类企业等也围绕品牌打造粉丝社群、主动建构粉丝文化,将粉丝经济视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制胜法宝。

毫无疑问,互联网正在打破明星偶像与粉丝之间的边界。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明星偶像与粉丝之间越来越呈现一种强联系。小到动动手指对偶像微博的一次点赞、一次转发,大到动辄千万人次的集资、打榜。这让“流量”——一个本指网站流量、访问量的词语,现在几乎被“粉丝流量”代替。不出唱片、没有代表作、演技是路人水平,这些都不重要,成为流量明星只取决于你的粉丝群是否庞大、粉丝是否能带来话题、粉丝是否产生购买行为。维持偶像流量和热度成为粉丝的重要任务。支持偶像的“粉丝应援”行为,早已不只是演唱会上统一挥舞荧光棒、举灯牌,而是包括为偶像生日组团刷评论、集体购买明星代言商品刷销量等在内的一整套分工明确的体系。

客观地说,十余年来,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普通公众对粉丝情感偏执、过度追星行为、混淆虚构和现实关系等的刻板印象正得到改观,开始认识到粉丝文化对文艺生产、传播和文化市场的积极作用。但是,粉丝文化依然存在盲目和不理性的一面,特别是在上述商业利益的驱动和利用下,粉丝文化有被带入歧途的危险。尤其需要重视的是,青少年是粉丝群体的主力军,如有研究者指出,粉丝身份是当代青少年的一种流行生活方式和认同标签。这背后有社会流动性加大、家庭结构和人际交往模式变迁、互联网带来的“群体性孤独”等诸多原因,更有当代青少年在思想认识、文化诉求和情感结构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需要破解。这也提醒我们,要理性认识粉丝文化,借助粉丝文化展开对青少年的思想和文化引导,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依法保护青少年的权益。以此让青少年在粉丝文化中找到榜样力量,获取前进动力,发挥“迷”与热爱的正向作用。

(选自2019年7月16日《人民日报》文章《粉丝文化怎么看——发挥“迷”与热爱的正向作用》,作者:胡妍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妪掷果盈车,是较早的追星行为。“东坡肉”“东坡饼”则属于我国较早的明星产品。
B.粉丝是当代大众文化特别是娱乐工业发展的产物,大众文化的发展孕育了粉丝文化。
C.点赞、转发、集资、打榜,这都反映出明星偶像与粉丝之间呈现出的一种越来越强的联系。
D.“粉丝应援”行为发展成了一整套分工明确的体系,挥舞荧光棒、举灯牌不在其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对粉丝文化追本溯源,继而从形式和内容方面介绍了粉丝文化的发展变化。
B.文章以《超级女声》《创造101》为例,向读者介绍了粉丝群体的显著增长和更替变化。
C.文章以粉丝文化的发展脉络为线索,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对粉丝文化进行了理性分析。
D.文章对粉丝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旨在论证互联网手段对粉丝文化产生的变革性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粉丝的商业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许多科技类企业也将粉丝经济视为互联网时代的制胜法宝。
B.粉丝文化存在盲目、不理性的方面,但随着时间推移,普通公众也将认识到粉丝文化的积极作用。
C.粉丝群是否庞大,粉丝是否能带来话题,粉丝是否产生购买行为,能够确定明星流量和热度。
D.利用粉丝文化让青少年找到榜样力量,发挥“迷”的正向作用,是我们面对粉丝文化应有的理性态度。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论坛起源说”是由邵燕君提出的。《为什么说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点是金庸客栈》(《文艺报》2020年11月6日)一文提出,1996年8月成立的金庸客栈及其开启的“论坛模式”才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理由是:网络文学的起点只能是一个网络原创社区,而不能是一部作品。金庸客栈是中国最早以文学为主题的网络论坛,这种“论坛模式”天然具有网络基因,即去中心化、网友自由发帖、多点互动等“趣缘社区”性质,具备网络文学生产的“动力机制”。文章认为,被称作“网上《收获》”的“榕树下”走的仍是投稿、审稿、编发的传统文学路子,算不得网络文学起点;而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1998年)晚于罗森的网络长篇《风姿物语》(1997年),将其算作中国网络文学起点更是于实不符、于理无据。因而提出:“为什么金庸客栈应该被锚定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点?其依据按重要性排序,首先是论坛模式的建立,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机制,其次是趣缘社区的开辟,聚集了文学力量;第三是论坛文化的形成,体现出互联网时代的自由精神。”

网络文学因网络而“生”。而“网生”文学需要两个基本条件:技术基础、文学制度。前者为网络文学的出现提供载体和传播支持,后者让网络文学形成机会均等的生产机制和互动共享的话语权分发模式。1991年诞生于北美的汉语网络文学就最早具备了这两个条件。计算机和互联网均创生于美国。1991年,伯纳斯·李研发的万维网实现商用,消除了Internet去中心化平权架构中信息共享、多点互动的技术障碍,使下移的文学话语权在消解传统的文学圈层后,实现了“人人皆可创作”的新型文学制度。这个被尼葛洛庞帝称之为“划时代分水岭”的媒介革命,唤醒了文学网络化的努力,促成了文学与网络的“联姻”,文学才有了实现“网生”而登上历史舞台的技术和制度基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1年4月5日,全球第一个华文网络电子刊物《华夏文摘》在美国创刊,虽然它还不是纯文学网刊,却是世界上中文网络文学写作的第一个园地。创刊号上发布的《太阳纵队传说》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篇汉语网络原创散文;4月16日《华夏文摘》第3期发表的《不愿做儿皇帝》,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网络原创杂文;4月26日《华夏文摘》第4期刊载的舒婷的《读杂志时的寂寞》是网络上首次发布的诗歌作品,而该期刊发的《文如其人》,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汉语网络文学评论;11月1日《华夏文摘》第31期发表的《鼠类文明》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老鼠的一次聚会,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汉语网络原创小说。如果我们认可《华夏文摘》是可以刊发文学作品的网络园地,并承认上述这些作品属于网络文学,那么很显然,它们均出现在“榕树下”和“金庸客栈”之前,也比《风姿物语》和《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要早好几年!有鉴于此,将1991年锚定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就将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判断。“网生起源说”无非陈述了一个客观史实。

(摘编自欧阳友权《哪里才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

材料二:

关于文学的起源问题当然是要依靠“事实判断”而非“概念推演”,但背后一定是有“价值判断”的。将明显带有过渡性质的《华夏文摘》视为中国网络文学的源头,虽然在时间层面上最早,但恐怕它解释不了中国网络文学是“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的。它的来处不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代表的方向更不是中国网络文学的方向。尽管仍可以如欧阳友权所说,“这些功能范式是在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不是在它诞生伊始就能具备的”,但包括《华夏文摘》在内的海外华文网络文学与今日作为中国网络文学主体的商业文学网站和超长篇类型小说并无直接的亲缘关系,中间没有形成一个“演进的链条”。这一链条的起始点正是金庸客栈。其实,细察“网生起源说”的“网生”,最后导向的就是以金庸客栈为代表的中国网络文学的论坛模式。

欧阳友权还认为“对于没有国界的‘网络地球村’来说,计较其诞生于哪一个国家是没有意义的”。然而,中国网络文学的“中国性”,关键就在于中国人如何在首发于欧美的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文学浪潮中,以独特的方式创造出本土的回应和发明。就此而言,计较中国网络文学诞生在哪一个国家是有重大意义的,不仅直接影响到在“网络地球村”里中国的位置和意义,更关乎中国文学和中华文明能够为人类共同体提供怎样的特殊价值。中国网络文学能够走向世界,靠的正是虽然经受国际流行文艺洗礼,但“生于本土也成于本土”的超长篇类型小说。

(摘编自邵燕君《再论中国网络文学的源头是金庸客栈——兼应欧阳友权“网生起源说”》

材料三:

“现象起源说”是由网络文学自身特点决定的,即草根写作、大众参与、社会关注三者合一方为起始,盖源于中国网络文学第一个创作高潮,标志性事件是1998年3月至5月,蔡智恒(痞子蔡)开始在BBS上连载《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这一由互联网派生的首部畅销小说,大量采用网络语言,讲述了一段纯洁、调皮且又悲情的网恋故事。1999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大陆出版,短时间内不断创下小说出版记录,销售过百万册,先后改编成多种舞台剧、电影和电视剧,成为众多网络写手效仿的对象,形成了一股“亲密接触”的旋风。和这一旋风形成交集的两家大陆网络文学站点,分别是1997年12月创建的“榕树下”和1999年8月开站的“红袖添香”。“榕树下”和“红袖添香”当年推出了一大批时代气息浓厚的都市情感类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和诗歌,这在一定程度上和《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广泛传播密不可分。它们此后还专门结集出版了《看见你的脸红》,文风之切近及中可见一斑。

(摘编自马季《个时代的文学坐标——中国网络文学缘起之我见》)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庸客栈及其开启的“论坛模式”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机制,开辟了趣缘社区,聚集了文学力量,形成了体现自由精神的论坛文化。
B.“榕树下”走的仍是传统文学路子,《风姿物语》和《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虽然是网络文学,但是时间晚,所以都不能作中国网络文学起点。
C.计算机和互联网创生后,万维网的实现商用又促成了“人人皆可创作”的新型文学制度的建立,至此,“网生”文学的两个基本条件得以齐备。
D.比起“榕树下”“金庸客栈”、《风姿物语》和《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来,《华夏文摘》要更早,因此可以将其锚定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论坛起源说”看来,计较中国网络文学诞生于哪一个国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互联网时代的世界是个没有国界的“网络地球村”,大家互联互通。
B.《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讲述了一段纯洁、调皮且又悲情的网恋故事,受它的影响,“榕树下”和“红袖添香”推出的集子《看见你的脸红》与之文风相承。
C.欧阳友权、邵燕君争论的焦点在于《华夏文摘》和“金庸客栈”创立的时间哪一个更早一些,哪一个更早一些哪一个当然就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
D.“现象起源说”、“论坛起源说”和“网生起源说”这三种关于中国网络文学起源的观点尽管互不相同,可也不乏共识,如中国网络文学走向了世界。
2023-07-2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明

西元

身子热了,反倒发起了抖。头顶上有月光,王尽美和布宁头对头坐着。

这已经是小战士王尽美接受押送战俘任务的第三天,离二0九四号高地指挥部还有最后一段山路。布宁试探着说,我去过中国,而且曾经和中国人一起,跟日本一0三师团在湖南打过仗。对面的中国人说,我是南京人,见过你们。在我很小的时候,还看过美国的宣传画。那画上说中国人善良勇敢,正在被日本侵略,应该毫无保留地帮助他们。你的英语很好,让我很吃惊!

我小时候上过英国人办的教会学校,所以对英文很熟悉。但为什么你会吃惊?

因为,因为,你看你们的军队,你知道的,有点,有点像一群不太文明的野蛮人。呵呵,那是你还不太了解我们。

无论如何,布宁觉得这个中国人正在变得熟悉起来,陌生的世界被撕开了一道裂缝,可以从缝隙里面一窥究竟。布宁道,王先生,老实讲,我特别地困惑。过去,我以为我很了解中国人,可现在又发现你们很陌生。美国军队,你要知道,很少打败仗。可是,这一回,我们的一个军竟然要向南逃几百公里,要一直逃到海边去。

布宁接着说,讲心里话,我们的人真的有点被吓坏了!你们的脸总是面无表情,成百上千的同伴死了不害怕,受了重伤不惨叫,像影子一样。我总是在不停地问,这些中国人脚踩无数战友尸体向前冲锋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我不想激怒你,但我给自己的答案是,你们是不太文明的野蛮人,人的生命最重要,这是文明人的共识,只有野蛮人才会不吝惜生命,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所以,你们的勇敢是野蛮人的勇敢,或许不能叫勇敢,而只能叫疯狂。

对面的中国人一直低着头,像是冬天里冻硬了的麦秆。许久,他说,参加这支军队的人,都是些没过过一天好日子的人,我们经过大灾大难,九死一生,才活到了今天。我们比谁都想活着,为了活得更好,我们可以付出一切!

他又说,被叫作文明人或野蛮人有那么重要吗?我们的苦难你们经受过吗?你们理解吗?我们为什么要在乎你们的看法呢?

布宁说,可无论如何,野蛮人终究是过不上好生活的呀!就算你们打赢了这一仗,好日子能自己来吗?说到底,只有让人们都接受了文明人的共识,这世界才有希望。

对面的中国人说,可你们是怎么让别人接受的呢?用的是刺刀炸弹。我是南京人,小的时候,亲眼看见日本军队在南京屠杀了几十万人。我脑子里的记忆只有滴血的刺刀!十几年来,我的梦里也都是各种各样滴血的刺刀!南京城外的长江里漂着密密麻麻的尸体,一眼望不到头,比蚂蚁还多。这个景象就连一个疯子都不敢去想。所以,别用武力恐吓中国人,这会让我们不顾一切的。

是的,你们可能没想到中国人会来到朝鲜,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实力和你们打一仗。依你们文明人的共识,我们就应该投降,因为我们在冰天雪地里还穿着薄衣服、单胶鞋,我们不是在打仗,而是在送死。我们投降过,跟俄国人投降过,跟英国人投降过,跟八国联军投降过,跟日本人投降过,可是,投降有用吗?投降换来了生存吗?投降换来了更好的生活吗?你理解一个总是被抢掠、总是被屠杀的民族的心吗?中国人骨子里头是很善良的。可是善良人只有流泪,泪流干了,也就清醒了,现在把善良收起来了!

布宁有些失望。他想对这个中国人说点什么,可对方太情绪化了,什么也听不进去。美国就像个拿着刀的猎人,想让一头野牛驯服下来,可偏偏这头牛彻底被激怒了。我们该怎么办呢?从精神上沟通看来是办不到了,我们和他们之间似乎隔着一道厚厚的墙,不仅是思想的,还是历史的,凡人的智慧无法穿过这道墙,只有上帝办得到。继续用武力?像对待德国人和日本人那样?可是,他们并不是狼,而只是一头红了眼睛的牛,过去,他们总是被人推进屠宰场,现在,只想保住属于自己的草,说到底,如果我们没做错什么,那他们又有什么错呢?

布宁有些伤感地说,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死去的美国士兵的头盔写着:“Warishell”(战争就是地狱)。当时我的脑子好像被硫酸洗了一样。我在想,成为一名职业军人这么多年,我竟然一次也没在清晨惊醒过。你看看,在战场上,除了仇恨还是仇恨,到处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今天你用子弹打死了我,明天,我用匕首割断你的喉咙!在太平洋战场上,我们的士兵会把日本人的脑袋割下来,晒干,直到只剩下焦黄的头骨。他们还会在上面签自己的名字,以及战友们的名字,并且带回家乡,给亲友们看。你能说他们做错了吗?日本人不也是这样残忍地对待我们的吗?可是,这样的战争难道不是噩梦吗?

布宁停顿了一下,说,过去,我总是在想,我们的战争是正义的,更多的人可以在战争之外得到福祉。挨揍的那些国家本来就是强盗,那是他们应得的,他们应该受到教训,然后改过自新。可是,我却从来没想过,有没有一种比战争更好的方法?春天里的风可以让枯树长出绿叶子,可枪炮能做得到吗?

对面的中国人似乎没听懂他的话,当然,他觉得这个美国人也同样没听懂自己的话。他说,你们怎么就不明白,中国人要的很简单,那就是过上好日子,但这好日子可不是你们嘴上讲的那些好听的话。什么是好日子?只有经过大灾大难的人才知道!

说完,王尽美又开始发起抖来,能发热的纸袋凉透了,再没有一丝热量。他看了眼头顶的月亮一狠心,说,咱们得赶路了。他站起来,阵阵眩晕,身体像块干透了的黄泥,稍一用力就会碎掉。

(编自《解放军文艺》2018年第7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注重使用生动形象的修辞格来增强小说的艺术性,比如“像是冬天里冻硬了的麦秆”“身体像块干透了的黄泥,稍一用力就会碎掉”使用比喻来说明年轻战士的身体已经疲惫虚弱到极点。
B.小说多处使用心理活动描写,比如:“布宁有些失望”,“布宁有些伤感”,“他想对这个中国人说点什么,可对方太情绪化了,什么也听不进去”等等,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C.小说描写了在抗美援朝战斗中,中国战士与美军战俘之间的一段对话,透过美国人的视角表达了对在天气极度严寒、缺乏战斗装备的情况下依然顽强战斗的中国战士的崇敬之意。
D.小说开始交代了对话双方的姓名,但是后文展开故事情节时却多次使用“对面的中国人”来指代王尽美,这样故意制造抽象称谓,暗示了两个士兵背后国籍、阵营、立场等方面的差异和对立。
7.小说中处处充满战争的“野蛮”与残酷,却以“文明”为题,请简要分析“文明”与“野蛮”的内蕴。
8.小说以对话展开情节,却以谁也“没听懂”对方的话作结,这样写有何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2023-07-2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贞观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太宗知,召而之曰:“朕巡省河、洛,经历数州,凡有所须,皆资官物。卿为饲羊养鱼,雕饰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行。当识朕心,改旧态也。”以元楷在隋邪佞,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元楷惭惧,数日不食而卒。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太子保傅,古难其选。成王幼小,以周、召为保傅,左右皆贤,足以长仁,致理太平,称为圣主。及秦之胡亥,始皇所爱,赵高作傅,教以刑法。及其篡也,诛功臣,杀亲戚,酷烈不已,旋踵亦亡。以此而言,人之善恶,诚由近习。朕弱冠交游,惟柴绍、窦诞等,为人既非三益,及朕居兹宝位,经理天下,虽不尧、舜之明,庶免乎孙皓、高纬之暴。以此而言,复不由染,何也?”魏征曰:“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然上智之人自无所染陛下受命自天平定寇乱救万民之命理致升平岂绍诞之徒能累圣德但经云:“放郑声,远佞人。近习之间,尤宜深慎。”太宗曰:“善。”

贞观中,太宗谓房玄龄、杜如晦曰:“朕自古帝王上合天心,以致太平者,皆股肱之力。而无识之人,务行谗毁,交乱君臣,殊非益国。自今以后,有上书讦人小恶者,当以谗人之罪罪之。”魏征为秘书监,有告征谋反。太宗曰:“魏征,昔吾之仇,只以忠于所事,吾遂拔而用之,何乃妄生谗构?”竟不问征,遽斩所告者。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比来记我行事善恶?”遂良曰:“史官之设,君举必书。善既必书,过亦无隐。”太宗曰:“朕今勤行三事,亦望史官不书吾恶。一则鉴前代成败事,以为元龟;二则进用善人,共成政道;三则斥弃群小,不听谗言。吾能守之,终不转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然/上智之人自无所染/陛下受命自天/平定寇乱/救万民之命/理致升平/岂绍/诞之徒/能累圣德/
B.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然上智之人自无所染/陛下受命自天/平定寇乱/救万民之命/理致升平/岂绍/诞之徒能累圣德/
C.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然上智之人自无所染/陛下受命/自天平定寇乱/救万民之命/理致升平/岂绍/诞之徒/能累圣德/
D.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然/上智之人自无所染/陛下受命/自天平定寇乱/救万民之命/理致升平/岂绍/诞之徒能累圣德/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而数之曰”与“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苏武传》)中的“数”意思不同。
B.“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与“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屈原列传》)中的“复”意思相同。
C.“虽不及尧、舜之明”与“事如此,此必及我”(《苏武传》)中的“及”意思不同。
D.“朕闻自古帝王上合天心”与“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屈原列传》)中的“闻”意思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元楷在隋朝未亡时就奸邪谄佞,在唐贞观七年又因想讨好太宗而受到告诫,之后羞愧害怕,几天不吃东西而死。
B.唐太宗认为:与贤明的人一起,会成为仁君;反之,会变得残暴。
C.唐太宗禁止上书揭发别人小的罪过,他认为这些人以诽谤他人为能事,会破坏君臣之间的关系。
D.唐太宗希望史官做到以史为鉴、任用贤人、斥弃群小这三件事情,宣扬他的善事。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
(2)史官之设,君举必书。善既必书,过亦无隐。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4)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2023-07-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献池州牧

杜荀鹤

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

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献给地方官,意图在于展示才华抱负,与以求引荐的干谒诗情感相同。
B.“江路静”与“郡城安”,写出凶年之后、戎装断绝的安定美好生活。
C.颈联“惊断莺声”景物描写具有衬托作用,表现劳动人民的勤于劳作。
D.本诗将丰富的内涵压缩于七律短幅中,语言清新通俗、平易近人。
14.诗人追求仁政,“仁政”在诗中有哪些体现?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