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荀鹤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5 题号:1726958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献池州牧

杜荀鹤

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

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献给地方官,意图在于展示才华抱负,与以求引荐的干谒诗情感相同。
B.“江路静”与“郡城安”,写出凶年之后、戎装断绝的安定美好生活。
C.颈联“惊断莺声”景物描写具有衬托作用,表现劳动人民的勤于劳作。
D.本诗将丰富的内涵压缩于七律短幅中,语言清新通俗、平易近人。
2.诗人追求仁政,“仁政”在诗中有哪些体现?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知识点】 杜荀鹤 酬和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借松写人,没在深草中的小松反衬出潦倒落魄、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
B.“刺头”一词不但勾勒出小松外形特点,而且把它鲜明个性勾画出来。
C.“渐觉”一词用得精当、含蓄,侧面写出了小松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
D.三、四句连说两个“凌云”,感叹眼光短浅的时人不识小松是栋梁之材。
2.结合全诗,对尾联进行赏析。
2018-12-25更新 | 5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舟行即事     

杜荀鹤

年少髭须雪欲侵,别家三日几般心。

朝随贾客忧风色,夜逐渔翁宿苇林。

秋水鹭飞红蓼晚,暮山猿叫白云深。

重阳酒熟茱萸紫,却向江头倚棹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抒情。诗人年龄不大,却须白如雪,可见常年奔波劳苦。重阳佳节还得出外,不能同家人同乐,因而不免感慨万千。
B.颔联记事。白天跟随商人乘舟旅行,担忧刮风下雨误了行程;夜晚和渔夫一起寄宿在芦苇荡,堪称风餐露宿,随遇而安。
C.尾联写景抒情。诗人手把新酿好的菊花酒,眼见紫色茱萸盛开,面对淼淼江水,为美好的节令里不能与亲友团聚而惆怅。
D.整首诗清新自然,洗练隽永,既有对风光的描绘,也有对风俗的反映,寄托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体验,可谓写重阳的佳作。
2.请赏析诗歌颈联的艺术特色。
2022-04-13更新 | 25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

杜荀鹤

残腊泛舟何处好? 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于冬末泛舟潇湘,以记游述怀的一首清逸之作。
B.首联就题起句,自问自答,点明创作目的;“残腊”即题中“冬末”。
C.颔联紧承第一联,从买鱼、饮酒等生活细节具体展现泛舟潇湘之乐。
D.作者在尾联表示要采江山之美以入新诗,使得新作传诵到都城长安。
2.颈联写“猿”“雁”,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018-03-07更新 | 1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