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新疆 高一 期中 2023-08-05 25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隔四年,《流浪地球2》终于与观众见面了。我们再次被地球的命运存亡深深牵动,与影片中的人物跌宕起伏,一同经历了一次次险情、一次次困境,地球终于脱险远行,带着人类的希望踏上漫漫长旅,飘浮于茫茫太空中,寻找新的栖息之地。虽然未来充满了未知,但人类依然满怀希望,只要地球有了新的安身之所,人类就不会失去自己的家园。正如影片中李雪健所扮演的联合政府中方发言人周喆直所说:“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

科幻电影的魅力在于假定性和可能性。观众知道电影描绘的并非真实世界,但它又因是基于科学知识的预见与延伸,充满对未来的猜测与期盼。在高科技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当下,人工智能、数字化世界、量子科技、生命基因、外太空探索等等,无不激发人们对未来产生科学性的预见想象。这种“已知”的未来想象也是科幻类型最大的“悬念”设定——谁不想知道世界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呢?观众对于未知未来的求知欲,经由电影人的艺术呈现,转化为在假定性与可能性之间的科幻审美,赋予科幻影片无限的魅力。

《流浪地球2》带给人们一种透视宇宙的宏大视野与家园意识。宇宙、恒星、行星、卫星,以及我们人类,究竞处在怎样的位置?这看似永恒,但又并非永恒。太阳会老化,太阳系会毁灭,地球会被太阳吞没……影片讲述了面对突发的一切,人类如何依靠自己的能力,带地球逃离太阳系的过程。在科学家的团结与努力下,人类有了能够改变星球运行轨道的力量,在看似不可能的时间内完成了“移山计划”的可行性验证。这样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定与勇气,全然是中国人骨子里所流淌的。

《流浪地球2》具有硬科幻影片所必须具备的质感,也呈现出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新高度。从筹备、拍摄,到后期制作,《流浪地球2》历时1400余天。制作团队共为影片绘制5310张概念设计,9989张分镜头画稿,制作超过6000镜视效镜头,共制作了95000件道具、服装,总共搭建了102个科幻类主场景,置景展开面积超过900000平方米。通过恢弘的画面,影片呈现了宏阔而精密的未来科技设施,营造出令人震撼的视听效果。太空电梯、月球基地、行星发动机、地下城建筑等场景,充分显示了科技的力量。月球解体后,破碎天体向地球袭来,将要跨越地月洛希极限时,万台行星发动机终于同时启动、推动地球摆脱险境的情节,更显宏大壮阔。

与此同时,影片透过剧情和画面,释放出关于人类未来的启示,引领观众去关注、思考现实中的未来。片中的地球灾难虽然是由太阳老化引起,但是,它也在时刻提醒观众,地球是人类的唯一家园,爱护地球、保护地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使人类具有了毁坏地球的能力——敲响警钟,思考未来,是科幻电影的另一重魅力。《流浪地球2》通过叙事的推进,较好地展现了这一类型属性。

科幻故事看起来是一种幻想,实际脱不开文明基因的烙印。同样是科幻,不同的是文明的境界。

影片中,刘培强问人工智能机器人MOSS,人类能活下来吗?MOSS回答:“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是的,面对灾难,人类选择什么样的方案去应对,路径不同、方向不同,结果则不同。而任何一种选择的背后,都是文明的价值选择。影片中有包括数字生命方案在内,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明体系之间各种方案的竞争。最终,“移山计划”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并得以真正实施。“移山计划”的内核是同舟共济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境界。

《流浪地球2》是一个大题材、多方位叙事的故事。故事中有国家层面的决策,有科学技术的实施,有科技人员和航天员的命运故事等,在科幻电影创作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为中国科幻电影带来了可借鉴的经验。《流浪地球》系列科幻电影的出世,标示着中国科幻电影制作技术和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更显现出区别于西方科幻电影的人文精神,呈现中国科幻电影的中国气派。

(摘编自张德祥《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流浪地球2》中地球的命运存亡充满了未知,但人类和周喆直一样坚信不会失去自己的家园。
B.电影人将观众对未知未来的求知欲转化为假定性或可能性的科幻审美,赋予科幻影片无限的魅力。
C.影片通过恢弘画面呈现未来科技设施,太空电梯、月球基地宏大壮阔,万台行星发动机彰显科技。
D.“移山计划”战胜数字生命等方案,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也体现了人类对同舟共济精神的认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作者自己的电影观感切入文章,显得自然亲切,同时引用影片中的人物语言,更增加了共鸣性和感染力。
B.本篇文章主要采用总分格式,主体部分分别从五个不同方面评价《流浪地球2》的意义,横向展开,互不关联。
C.文中引用大量数据,不仅说明《流浪地球2》呈现出中国电影工业化新高度,也让我们感受到电影制作的艰辛。
D.电影评论有着重评论影片题材、主题、社会意义的,也有专门论述影片艺术风格、造型手段的,本文属于前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众认为科幻电影是基于科学知识的预见与延伸,充满对未来的猜测与期盼,所以相信电影里描绘的并非真实的世界。
B.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关照宇宙、恒星、行星、卫星、地球间的相互位置和关系,这是一种透视宇宙的宏大视野和家园意识。
C.对于《流浪地球2》而言,科学带来的假定性和可能性是其魅力,由叙事所带来的思考现实中的未来也是其魅力之一。
D.在看似不可能的时间内完成了“移山计划”的验证,这种坚定与勇气有别于西方科幻电影的人文精神,呈现中国气派。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段时间,从中学生到大学生,学生体育运动意外死亡事件频发,这些出事的学生,或参加100米接力途中摔倒,或参加1000米测试过程中只跑了80米就突然倒地。这些事件不仅令人痛心,还引发了对体育锻炼的讨论。然而,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体育活动时突发意外,几乎都与缺乏锻炼有关。当然,运动频繁出事故,也与校园急救意识和能力不足有一定关系,但关键还是学生体质太差所致。

今年秋季开学典礼和新生军训期间,记者在一些学校看到,几乎每所学校都有学生晕倒情况……2017年《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肥胖率持续上升,每5年提高2%~3%。《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状况调查白皮书》显示,超六成青少年睡眠不足8小时,其中13~17周岁青少年睡眠时间严重缩短,睡眠时长低于6小时的占比高达81.2%。

(摘编自《长江日报<运动频出意外,体育不应背锅反该加强>》)

材料二

教育专家表示,体育运动不应为猝死“背锅”,相反这一现象恰恰是我们过去长期忽视学生体育运动导致的。当前运动意识差、体质下降明显、锻炼时间不足等问题从基础教育阶段便开始积累并恶性循环,学校和家庭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专家认为,要开齐开足体育课,配齐配强体育老师,积极改变当前“不出汗、不喘气、不心跳,无强度、无难度、无对抗”的温柔体育,不能突击拿分时才运动,而要把功夫花在平时,让学生真正能把体育作为一种享受和快乐。

(摘编自《半月谈》2019年23期)

材料三

几起猝死事件也引发人们对急救措施的关注。

大连市沙河口区劳动技术中心“安全与急救”课培训教师郭晓震说,猝死的原因中大多数是心脏问题,心肺复苏措施可以用于各种情况下的心脏停跳急救,甚至可以挽回无数人的生命。但心肺复苏有“黄金4分钟”的治疗窗口期,每延迟1分钟,救助率就减少7%-10%,5分钟后成功率下降至50%左右,10分钟后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我国的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人急救知识缺失,遇见突发状况时,大多能做到打电话求助急救中心,而不能有效及时地进行心肺复苏。校园急救意识与能力不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海报新闻<无强度、无对抗,运动猝死频发是温柔体育惹的祸?>》)

材料四

最近,不少媒体关注了“好日子养不出壮孩子”的问题。肥胖、近视、耐力差……生活越来越好,青少年的体质却越来越差。孩子动不起来,当然有很多原因,比如课业负担、学校怕风险不敢搞体育活动等等,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恐怕还是“不想动”。

如今,日子变好了,电子游戏成了寻常物。正是电子游戏中强烈的“游戏性”,比体育活动更加“好玩”,因此吸引了青少年,当然也影响了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动力。虽然兴趣爱好的选择是个人自由,但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在致力于解决孩子们“不敢动”和“不让动”的问题之后,如何通过恰当的引导解决和改变“不想动”的问题,是“养出壮孩子”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杨京《好日子养不出壮孩子,电子游戏是罪魁祸首?》)

4.下列对“学生体质下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育活动时突发意外,都与缺乏锻炼有关,同时也与校园急救意识和能力不足有一定关系,但关键还是学生体质太差。
B.一些学校开学典礼、军训期间不时发生的学生晕倒现象,反映出我国青少年近年来体质呈下降趋势,情况令人担忧。
C.一些教育专家认为,体育运动不应为运动时意外死亡“背锅”,相反这一现象恰恰说明我们更要重视常态化的体育运动。
D.一些专家认为,要开齐开足体育课,配齐配强体育老师,积极改变当前存在各种不足的温柔体育,对增进学生体质有益。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少年学生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体育运动意外死亡事件的发生。
B.体育运动中猝死现象恰恰是过去长期忽视学生体育运动所致,当前很多问题从基础教育阶段便开始积累并恶性循环。
C.心肺复苏措施可用于各种心脏停跳急救,甚至可挽回无数生命。但多数人缺乏把握心肺复苏“黄金4分钟”治疗窗口期技能。
D.电子游戏“游戏性”的好玩,吸引了青少年并影响了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动力,因而治理好电子游戏问题就能提升孩子们的体质。
6.请结合材料,概括解决运动意外死亡现象的根本方向与具体举措。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炉子

红柯

奎屯河谷的那一边,地势开阔,有一条公路像黑色河流,与河一起流进准噶尔盆地深处。河谷在平地变窄,跟公路差不多。这个季节水很小,河道像眯缝着的眼睛,水浪奔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那几排平房坐落在河道与公路之间,林带里的树落尽了叶子,挡不住这个季节的大风。

老头喜欢他这个宽敞的大院子,前边是放煤的土房,后边是住人的砖房。厨房原来在前边,后来搬后边砖房了,两间土房子全部用来放煤块。土房顶上那个瓷罐烟囱还在,跟土炮似的很威风。房顶上铺厚厚一层干土,煤块躺在这样的房子里,跟躺在煤窑里差不多,四棵树煤矿他去过,那些煤全躲在山包里,一条小铁轨通进去,煤块很不情愿地被拖出来。拉到他这里,是煤的福气,他会善待它们的。

一辆车子摇摇晃晃开到老头家门口,儿子从驾驶室跳下来,进大门。车上装满煤,煤块黑亮而粗壮,老头几乎能听见煤块粗壮的出气声。

老头问儿子:办好啦?儿子说:妹妹明天就可以上班。老头喊丫头出来,老头说:吃过饭跟你哥走,上班可是大事。儿子说:爸不用急,晚点儿没事,让妹妹多陪你几天。丫头也说要在家多待几天,怕爸爸寂寞。老头笑:你爸是粗人,不认识寂寞。儿子和丫头都笑。儿子说:等我分到房子,就把你接到奎屯去。老头说:我喜欢这里,你知道奎屯是什么意思?蒙古语里是个寒冷的地方。儿子说:现在那里建起了城市,你儿子你女儿在那里工作,你肯定要在那里安度晚年。

丫头说:爸,我走了房子里就剩你一个了。老头笑了:我不孤单,你到奎屯才孤单哩,你只认识你哥,街道楼房你一个也不认识。

外边好多人帮儿子卸煤,他们把煤块从窗口递进来,一块块堆起来,整整齐齐,上边还沾着雪,像果霜。煤待在这里,跟在地底下一样。儿子把妹妹的行李搬到车上,兄妹俩不要老头送,老头就站在门口,看着车子消失在白雪中。

老头到前边的土房子里,从煤堆上搬下一个大煤块,手一松,煤块就碎在地上。声音很松散,哗一下,全成了拳头大的小煤块,乌亮乌亮,掂手里跟木炭一样。

炉子里的火焰扑轰扑轰,跟健康人的心脏一样。老头不是心急的人,他有耐心,等火那种轰轰声衰弱下去。炉膛里静悄悄,老头心里也静悄悄。炉子这么谦虚绝不是因为它弱,而是它沉得住气。老头揭掉炉盖,火烬渗出岩熔状的红光,可炉子有个结实的铁壳,跟堤坝一样把波涛滚滚的洪流压向远方。冬天的房子就靠这炉子支撑。老头用火钳试一下,火钳跟电炉丝一样一会儿就红透了,火烬很瓷实,像牝马胸前的筋肉。老头上了年纪,可还是喜欢结实有力的东西。这么棒的火他很放心。他觉得是时候了,熔岩状的火烬快裂成娃娃嘴了,老头夹一块煤,像给一个壮汉递一块烤羊腿,他的动作豪迈大方,煤块刚递进炉膛,就像鱼饵在深水里似的,猛然一抖,火扑上来,煤块没有立即燃烧,而是焊接在火烬上,焊得很紧,火焰如同少女的红晕一下子涌到煤块中央,在一片爆裂声中煤块喷出大火。炉子有个好胃口,跟吃果子似的把一桶煤咔嚓光了,火焰一跃而起。寒冷覆盖整个冬天,却对房子无能为力,房子里有他这样的老头和炉子。

老头喜欢这个炉子,喜欢火焰的轰轰声,忍不住把脚搁在炉子上,就像把脚搁到牲口身上一样。他种过地放过牧,牲畜身上那种暖烘烘的感觉很诱人。清早,老头摸下床,拔开炉子,火焰又困又乏,老头只给它几块煤,就像对待一个饿汉,不能给它太多,那会撑坏它的胃。很快有一股蓝色火苗蹿上来,像春天泥土里蹿出来的嫩芽。大清早就要这种火苗,嫩而不娇,一脸淳朴的蓝色,像个新鲜的婴儿。

半月以后,儿子拉回来一只羊,宰好的,连骨头都剔了。儿子把鲜嫩的整羊埋在院子的雪堆里,交给他一把利斧:爸你用这只羊过冬吧,想吃就砍。老头说:我有炉子,有一车煤,它们可以陪我过冬。"父亲很满足,儿子放心地走了。老头开睡之前,先给炉子添上煤,他要炉子跟他一起用餐。他听到煤块碎裂的声音才动筷子。

丫头真是好丫头,头月发工资就买了肯德基和巧克力蛋糕,在爸爸生日那天赶回来了。老头吃得很香。丫头想跟爸爸说说话:爸爸,你太寂寞了。”“我有煤有炉子,我过得很好。

老头迷恋这个冬天,他从来没有过过这么好的冬天。积雪不怎么白了,开始变暗,有些地方雪成了干粉。照这样下去,炉子也不用烧了,家家户户把炉子搬到前院土块房里,炉子只给人做饭用,炉子不可能在房子里陪我们。这可怎么办,有雪有煤还有炉子,这还不够吗?老头给大家叨叨他的烦恼,大家知道老头在冬天里陷得太深了。

儿子这时候来接爸爸,儿子在奎屯有了房子,三室一厅,有暖气有煤气,其中一间是给老头的。老头还是那句话:没有炉子没有煤,日子怎么过呀?老头问儿子:暖气能不能接到炉子上?儿子说:能。老头说:接上暖气我还要烧煤。儿子说:你烧什么都行。”“我只烧煤,煤烧起来可好听了。

到了奎屯,新房子用不着炉子,老头听了很久也听不到煤块燃烧时那种雄壮的声音。炉子放在楼道里,老头蹲在它跟前一蹲就是大半天,儿子只好把它搬到老头床前。儿子还给炉子装上四个滑轮,老头出去的时候,炉子轰隆隆跟在后边,像凶猛的猎狗。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女儿要离开家时,老头说女儿到了奎屯会孤单,是出于对女儿的关心,更是因为不愿女儿离开自己,暗示她留下。
B.小说对儿女着墨不多,但通过描写儿子拉煤、送羊、接老头到城里,女儿给父亲过生日等情节,刻画了孝顺的儿女形象。
C.小说淡化了故事情节,却细致描写老头与炉子的互动,突出二者一种相互依存的生命关联,使小说主旨意蕴丰富。
D.小说的叙事节奏时而舒缓时而快速。如老头和炉子相处时,节奏是舒缓的,而儿女的离开及老头的进城,节奏是快速的。
8.老头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请探究“炉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2023-08-0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论(节选)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④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⑤……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破灭之也(规律)                  赂秦耶(全都)
不在战矣(所以)                  ④思先祖父(他的,他们的)
⑤则胜负之(次数,数量)             牧以谗诛(及,等到)
A.①③⑤B.①②⑤C.③④⑤D.②④⑥
11.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戍卒叫,函谷举
C.终必不蒙见察D.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先从不赂秦的国家和赂秦的国家两个方面来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从而间接而含蓄地提出中心论点。
B.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C.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D.第二段段尾运用引证法强有力地证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和根本错误。既对上文进行了补充说明,又很好地收束了上文。
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023-08-05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梦山中故人

朱熹

风雨萧萧已送愁,不堪怀抱更离忧。

故人只在千岩里,桂树无端一夜秋。

把袖追欢劳梦寐,举杯相属暂绸缪

觉来却是天涯客,檐响潺潺泻未休。


[注]①此诗作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作者23岁,在同安县主簿任上;山中故人;某位隐居山中读书的朋友。②绸缪:缠绵。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萧萧”描摹风雨的声响,风雨声增添了诗人的忧愁,令他难以承受。
B.诗人以“千岩里”点出故人隐居处所,流露出两地相隔、不得相见的惆怅。
C.“桂树无端一夜秋”营造出感伤凄凉的情感氛围:“无端”一词,无理而妙。
D.全诗音韵和谐,表意率真奔放,层层深入,结句“檐响”呼应首句“风雨”。
15.颈联和尾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名句名篇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十思”中建议唐太宗要始终谨慎行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答司马谏议书》作者说自己变法之前就预料到会招致的后果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作者写阿房宫占地之广、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描绘金陵锦绣江山图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2023-08-02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