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重庆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08-14 2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鲜活、灵动的语言,是文学特色的赋予形式。文学语言的锤炼之于文学作品,要多重要就有多重要。

怎样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

首先,作家要承认文学语言本身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不将它置于依附和被动状态。汪曾祺说,语言是思想,语言是文化,语言更是一个生命体。既然是生命体,就要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感情和色彩。沈从文评判优秀文学语言的依据,就是要浸透了作者的人格和感情。同时,文学语言又不能像桔子皮那样随意剥离。它表面看是技巧和形式,但又超出了技巧和形式,是巧妙融合到整篇作品骨子里的。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读者就容易被感染,最终与作家的真情实感发生共鸣。

其次,文学语言是作家作品的气脉、气质和心力、心慧等品质的综合体现,透过它可以看出作家到底用了多少心血和功夫。《红楼梦》为何一直被奉为中国文学语言之集大成者?因为它是曹雪芹超凡的才华与十几年倾心倾力打造的结果。文学语言比故事内容更有生活的黏着力,更容易先声夺人。余华对文学语言的运用体会是,先在语言技巧和形式叙述上展现出不一样,再回归个体现实,使语感、乐感、视点甚至幻觉凸显。阅读他的作品时,可以察觉到余华运用语言的本真心智和力量。迟子建《烟火漫卷》里有这样一句:河面上星光荡漾,就像一片爽朗的笑声。笑,看不见,但她却用了通感语式让河水的笑声看得见。这种鲜活、灵动,就是文学语言的高度。

再次,文学语言上的生动表达,需要反复修改。一个对自己作品不修改、不订正的作家,文学语言上的表达仅凭第一次出版就包打天下,总是令人惋惜的。有些作家写的书稿立意和结构都不错,但语言功底不够,甚至文句啰嗦、语法不佳,却没有主动去修改、提升,便是自我降低要求的表现。

文学语言要求作家对作品经时间沉淀后多次审视,使作品语言节奏、韵律和风格集中显现,产生独特的魅力。比如洛夫诗歌《与李贺共饮》中有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是他对唐李贺石破天惊逗秋雨的改写,却充满了重新擦亮的语言张力,并不逊色于原作。这个例证,表明文学语言能穿越古今,洛夫之吓……凝与李贺之,各有千秋。

让文学语言变得鲜活灵动起来,作家要善于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地域方言、俚语口语等语言形式中汲取丰富的活性因子,巧妙熔铸为别具一格的文学语言,化腐朽为神奇。鲁迅、老舍等作家,之所以成为语言大师,就是他们分别对绍兴官话、北京官话与现代白话进行了属于自己语言范式的融合与变通。

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活的灵魂。叙事、洞见、意蕴、风韵、象征等等,处处闪现着它的肌理和质感。作家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作品,文学语言的独特味道和神奇魅力,便会充盈在文本的字里行间。

(摘编自付秀宏《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

材料二:

与《三国演义》不同,《红楼梦》已是白话文学,但它的语言却不是纯然的白话,而是文白间杂。这是一种雅化了的白话,也是一种俗化了的文言,是白话化了的雅言,也即新雅言。这新雅言,既来自传统雅言(文言),也与传统雅言有别,是具有独立语言风格的表征。这样的新雅言,随着印刷出版技术及报纸的复兴,在清代中晚期大量盛行,以至于逐渐演变成为梁启超所开创的新文体报章体

在文学语言上,鲁迅毫无疑问是新文学的语言大师。《故乡》的开头一段即是极具苍凉的写景: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鲁迅以中国画中的大写意手法,以极简括而冷峻的笔调,将故乡萧索的冬景与荒村勾勒于纸上。鲁迅笔下的荒村,一如倪云林笔下的山水,萧索而苍凉,稀疏而淡远。鲁迅虽纯然为白话写作,不夹杂一丁点文言,但他对汉语文学精神特质的把握,尤其是对人、景、物的语言刻画,可谓深入骨髓,开启了一种新的雅言传统。鲁迅的人物刻画,一如南宋人物画大师梁楷,乃大写意中的大写意,笔线极简极淡极纯粹,寥寥几笔,便将人与物赋予了某种深沉的精神特质。如果作一个对比便不难发现,鲁迅的人与景,是混融合一的,景具有人的性格与脾气。而有些作家,则大多景是景,人是人,人与景分离。当然,这也是一种写法,但与鲁迅相比,确乎逊色许多。

(摘编自朱中原《今天我们究竞需要什么样的文学语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伟大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付出许多心血,这其中包含他对文学语言的反复锤炼。
B.余华、迟子建锤炼文学语言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语言技巧运用上发力是重中之重。
C.洛夫的《与李贺共饮》“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的“吓……凝”与李贺“石破天惊逗秋雨”的“逗”的语言魅力难分伯仲。
D.印刷出版技术和报纸的复兴,使得与传统雅言有别的新雅言在清代中晚期大量盛行,并逐渐演变成一种新文体“报章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语言是生命体,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它不处于依附和从属地位,因此,它不是作家及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载体。
B.鲁迅、老舍成为语言大师,与其将各自地方官话和现代白话进行融合与变通有关。
C.鲁迅借鉴古代画家倪云林和梁楷大写意笔法,在小说中描写环境、塑造人物形象。
D.小说中纯粹的景物描写是不能出彩的,只有将景与人混融合一,才能为作品增色。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相关观点的一项是(     
A.《左传·襄公二十年》:仲尼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B.陆机《文赋》: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
C.福楼拜:(人们的)语言就是一架展延机,永远拉长感情。
D.高尔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4.明代学者蒋大器在为《三国演义》作序时对其语言作出“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评价。请结合材料二对这一评价加以分析。
5.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作家怎样做才能使语言鲜活、灵动起来?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版图柏

梁衡

在晋、陕、蒙三省的交界处有一座山名高寒岭。它是长城内外的分切点,又是万里黄河的拐弯处。能在这里远眺河山,遥对青史,是一种幸运。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惜其不知他身后还有更大的天下。

高寒岭,其名“高”,海拔 1426米,为周边之最;其名“寒”,冬季最冷时零下31度,冰雪盖野。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竟生长着遍野的松柏,绿满沟壑,一望无际。而岭的最高处,有一棵柏树,树冠的剪影极像一幅中国版图,被称为“中华版图柏”。就在这棵树下不知演绎了多少有关中国版图的故事。

春秋时期,这里属于晋国的地盘,又是游牧与农耕经济的交汇点。各民族、各诸侯国、各地方势力纷争不断。从这里辐射出的军事、政治力量,逐渐改变着中国的版图。而这棵柏树却一直在冥冥中静静地观察,悄悄地记录。天长日久,它竟变成了一幅版图的模样,定格在高寒岭上。

这里演绎的第一出版图大戏是在北宋时期,赵匡胤结束了五代纷争一统天下之后,宋朝的北部边界就在此处。但边境外还有两个外族政权正对它虎视眈眈,那就是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和契丹族建立的大辽。西夏在其首领李元昊的率领下十分强悍,不断南下袭扰北宋,宋丢城失地损失惨重。在宋朝,大都是文人带兵。我们都知道范仲淹的文章好,却很少知道他还金戈铁马,将文章写在北方的冰天雪地和大漠的黄沙中。他那首著名的《渔家傲》,就是写他在北地带兵戍边的战争生活: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中紧闭的孤城就是当时的麟州,距离高寒岭不到 25公里。当年西夏十分强势,北宋政治军事的腐败导致前线连吃败仗。朝廷于康定元年(1040)起用范仲淹抗击西夏。范仲淹到任后,经过三年的努力,边界渐渐稳固,打了几个胜仗后,双方遂成对峙之势。西夏人忌惮范仲淹,说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宋仁宗则说,有范仲淹在,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范仲淹和欧阳修于庆历四年(1044)到高寒岭视察。一说到这个年份,人们就会想起《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欧、滕三人是好朋友,同属改革派和主战派。由西北地方官谪贬到巴陵郡,滕子京毫不气馁,励精图治,两年后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为之而作的《岳阳楼记》,成了千古名篇,也是他们“庆历新政”政治改革的文学表达。如果说岳阳楼是庆历改革派的南方坐标,这高寒岭上的版图柏,则是他们的北方坐标,是最忠实无言的、活着的、青枝绿叶、有汁有液、有情感的记录。

这棵柏树已经 970多岁了,传说是范、欧二人所栽。见证了范、欧二公翻山越岭,踏冰卧雪,筑寨守城。为此,当地人在此建造了“范欧亭”。说也奇怪,我三次上高寒岭都是在深秋,每当我登高一望,看沟壑起伏、万木萧条之时,就想起欧阳修的《秋声赋》:“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色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这棵柏树历经千年风雨的扑打,浑身已刻满了道道皱纹,它俯瞰群山,岿然不动。当年宋夏之争时,它是挺立在国境线上的一根界桩,而现在,近千个春去秋来,它仍然在这萧条寂寥的高寒岭上守望着北疆,守望着历史。

高寒岭演绎的第二出中国版图大戏是在清朝的康熙年间。明清之际,在今天新疆伊犁河一带兴起了一支准噶尔蒙古族,到康熙时,其首领噶尔丹时常南下侵城掠地,抢夺人口,成了悬在大清北疆上空的一团乌云,也是压在康熙心头的一块巨石。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噶尔丹不除,国无宁日。康熙遂决定讨伐噶尔丹,八年内,先后三次御驾亲征。

公元 1697年,康熙对噶尔丹作最后的清除,途经高寒岭驻跸一宿。三月朔风刺骨,寒气逼人。康熙登上高寒山顶,手扶古柏,向北瞭望,吟成一首《晓寒念将士》:“长河冻结朔风攒,带甲横戈未即安。每见霜华侵晓月,最怜将士不胜寒。”激励自己不灭强虏誓不罢休的壮志。这时恰逢伊犁发生内乱,康熙乘势挥师西进,风卷残云。3月13日噶尔丹败死,清军大获全胜。这前后八年的北地征战,奠定了我们今天的中国版图。

康熙于三次亲征中调查研究,后确立了以民心为长城、开放禁地、蒙汉融合等国策,经济上繁荣了边疆,文化上实现了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现在,当我手抚苍松翠柏,遥望河山时,这里虽然还有残存的戍楼、烽火台,但边境线早已北移千里之外。如今,山下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天边飘荡着蒙古长调,而黄河两岸田连阡陌,稻黍遍野,汉家炊烟袅袅。当年的古战场已演变成一片祥和的土地。康熙曾说:“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现在,高寒岭已开辟为森林公园,又引进了高寒牡丹。千山万壑之中除松柏叠翠之外,又多了一个花团锦簇、鲜花遍野的景观。柏树旁新立了一个康熙的铜像,一抹夕阳给它,还有不远处的范欧亭涂上了一层金色的轮廓。这时,再回头看这棵翠柏,早已不是国境上的一根界桩,而是一个新时空的地标。

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说青史。千嶂里,烽火台下翠柏绿。

6.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A.高寒岭,其名“高”,海拔1426米,为周边之最。
B.西夏人忌惮范仲淹,说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
C.也是他们“庆历新政”政治改革的文学表达。
D.为此,当地人在此建造了“范欧亭”。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交代高寒岭分切长城内外,位于黄河拐弯之处,叹惜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意在定格汉与西夏、蒙古民族分界点的时空坐标,视野宏阔,目光深邃。
B.本文通过古柏树冠的中国地图之形,意在激起国人强烈的爱国之心,使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更加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
C.北部边界寥廓,外族政权虎视眈眈,范仲淹临危受命,经过三年,稳固了边境。《渔家傲》描写了他带兵戍边,抗击西夏的战争生活,可见宋军力量坚固。
D.文章在描写千年古柏时,观察的角度多有变化,有远景也有特写,最后赋予它时空地标的意义,不断地丰富和升华了中华版图柏的形象。
8.文章记述宋、清两朝高寒岭一带民族纷争的历史,为什么要插叙《岳阳楼记》相关资料?请简要分析。
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通过古柏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选自《礼记·大学》)

《说苑》曰:“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何谓六正?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预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如此者,圣臣也。二曰虚心尽意,日进善道,勉主以礼义,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如此者,良臣也。三曰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数称往古之行事,以厉主意,如此者,忠臣也。四曰明察成败早防而救之塞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使君终以无忧如此者智臣也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职事,不受赠遗,辞禄让赐,饮食节俭,如此者,贞臣也。六曰家国昏乱,所为不谀,敢犯主之严颜,面言主之过失,如此者,直臣也。是谓‘六正’。何谓六邪?一曰安官贪禄,不务公事,与世浮沉,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为皆曰可,隐而求主之所好而进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不顾其后害,如此者,谀臣也。三曰内实险诐,外貌小谨,巧言令色,妒善嫉贤,所欲进,则明其美、隐其恶,所欲退,则明其过、匿其美,使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四曰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内离骨肉之亲,外构朝廷之乱,如此者,谗臣也。五曰专权擅势,以轻为重,私门成党,以富其家,擅矫主命,以自贵显,如此者,贼臣也。六曰谄主以佞邪,陷主于不义,朋党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无别,是非无间,使主恶布于境内,闻于四邻,如此者,亡国之臣也。是谓‘六邪’。贤臣处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术,故上安而下治。生则见乐,死则见思,此人臣之术也。”

礼记》曰:“权衡诚悬,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君子审礼,不可诬以奸诈。”然则臣之情伪,知之不难矣。又设礼以待之,执法以御之,为善者蒙赏,为恶者受罚,安敢不企及乎?安敢不尽力乎?

(选自《贞观政要》)


注:《说苑》又名《新苑》,古代杂史小说集,刘向编纂,成书于鸿嘉四年(前17)。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四曰明察/成败早防而救之/塞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使君终以无忧/如此者/智臣也/
B.四曰明察成败/早防而救之/塞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使君终以无忧/如此者/智臣也/
C.四曰明察/成败早防/而救之/塞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使君/终以无忧如此者/智臣也/
D.四曰/明察成败/早防而救之/塞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使君/终以无忧如此者/智臣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博学,也指古人15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B.亲民:即新民,个体经过“明明德”的道德完善后运用到群体,把个体之善扩充到天下万民。
C.礼记:主要记录先秦典章制度,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与《大学》等四部儒家著作合称“四书”。
D.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奋。出自《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齐治平的解读有三纲八目之不同,但以修身为核心,在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方面,则没有分歧。
B.有先见之明,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能够预见得失存亡,永保江山稳固,这样的臣子,是圣臣,可遇不可求。
C.六正六邪好比是秤杆墨绳,只要有了这样的标准,忠良奸佞,妍媸毕露,臣子就能尽力,政治就会清明。
D.如果贤臣做到六正,避免六邪,那么朝廷就会安宁,国家也会太平,生时为百姓造福,死后被人追忆思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又设礼以待之,执法以御之,为善者蒙赏,为恶者受罚,安敢不企及乎?
14.《大学之道》采用了怎样的推理方法来阐明概念的?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张子仪韵

章甫

半生江海惯浮游,邂逅今成客此州。

忧国幸逢年谷熟,望乡长恨晚山稠。

连天烟雨双鸿雁,满地风波一白鸥。

独把酒杯悲节物,何时弟劝与兄酬。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次韵要求按照原诗的韵和次序和诗,此诗用的是张子仪的韵来唱和的。
B.首联诗人慨叹自己半生宦海沉浮,客居在外,一种漂泊之感油然而生。
C.颔联诗人喜逢年谷丰熟,忧国之情顿时消散;夕阳西下,涌起浓浓的思乡之情。
D.尾联诗人感慨物换星移,节候鲜明,把酒独倾,盼望着回家后和哥哥弟弟互劝相酬。
16.这首诗在意境的营造方面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首诗颈联的意境和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