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二 期末 2023-08-14 5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用描写语言写成的文学作品,它所呈现的是一个想象的虚拟世界,其意在表现与抒发个人的性情,以求表达其,表现其。因而,文学语言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蕴往往有很大差距,需要读者利用自己已有的先在经验,在作者创造的艺术空间里去想象和生发,以突出理解和体验的个性色彩。

接受理论研究指出:文本的意义充满了未定性。文本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中的微言大义。那么,文本意义的未定性是怎样形成的呢?一方面,因为文本自身存在着创作中的空白;另一方面因为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不对称的交流。读者在阅读时,与作者没有共享的现实语境,作者不能当面回答读者的询问和质疑,交流不能构成反馈,读者无法检验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是否恰当正确。这种不对称的交流就决定了文本结构的开放性特征,也造成了文本意义的未定性。因此,有研究者指出,在文学意义的生成中,意义空白与意义未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艺术抵达意味世界的重要范畴,深刻地反映了文学从创作到接受的审美活动全过程的内在规律,具有多层次多维面的蕴涵。一方面它是艺术形式自身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是一种含蓄的笔法,隐喻的技巧,是无法之法的暗示,是无表达的表达;另一方面它又是人类审美感觉历史生成的中介机制和重大成果,具有心理学的充分依据,在审美知觉的活动中展示了立体的召唤与调节功能。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意识到,与文本—作者进行有效的对话,需要从两个切口入手:一是文本的创作空白,一是读者生成意义的中介——对话策略。

什么是创作空白?在创作中,作家和艺术家按照事物运动及思维的规律,经过周密的构思,经常给读者和观赏者留下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因此,空白就是一切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有意无意地造成的隐蔽、残缺、中断、休止、无言、无声、无形的部分,即笔所未到,意有所忽之处,也是留给欣赏者通过有形部分而进入想象的艺术空间。因而,发现创作空白,就成为读者与文本对话的第一步。文本的意义空白是连接创作意识和接受意识的桥梁,是作者的创作意识向读者的接受意识转换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意义的空白召唤着读者的期待,诱发了读者的想象。文本所描写的实体形象又会触发读者已有的经验世界,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联想的内容又使想象得到进一步加工,逐渐填补了空白,生成了新的意义。因此,了解空白如何触发联想等动态机制,将有助于我们与文本进行畅通的对话。

(摘编自韩雪屏《从创作空白处与文本对话》)

材料二:

当代阅读学非常强调读者的主体性,流行的阅读方法强调对话,但是,效果仍然不彰,原因是此等对话只限于读者与现成的、固定的文本对话。拘于读者身份,只能顺着文本的程序驯服地追随,阅读必然陷于被动,而被动则自卑,对文本仰视(甚至跪着阅读)。救助之道乃是改仰视为平视,站起来和作者对话,必要时甚至俯视,不但要看到作品这么写了,而且看到作品为什么避免那么写,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这个原则,是鲁迅在《不应该那么写》中提出来的:

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因为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这不应该那么写,如何知道呢?奥列塞耶夫的《果戈里研究》第六章里,答复着这问题——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这样说:‘你看——哪,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

经典文本的修改实例,在中国古典诗话词话以及小说和戏曲评点中比比皆是。推敲已经进入口语,春风又改为又绿江南岸的故事脍炙人口。范仲淹写《严先生祠堂记》,最后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泰伯读之者三,建议把先生之德改为先生之风。钱穆先生认为:范仲淹以指其人之操守与人格,但此只属于私人。则是可感的,还能引起风貌”“风神的联想。一字之易,比出了不应该那样写,读者就有可能和作者一起从被动接受上升到主动创造的境界。朱光潜先生说:读诗就是再作诗。和作者一起想象写作过程中的提炼和升华,才有可能洞察文本意蕴生成的奥秘。作者的意图是隐秘的,一般只把应该这样写显示出来,读者自发的欣赏,往往囿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洞察了不应该那样写的提炼过程,才可能知其所以然,共享作者的匠心,向作者的水准攀登。

(摘编自孙绍振《以作者身份与文本对话》)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强调阅读应该以读者为主体与文本对话,而不是驯顺的追随文本。
B.读者可以借助已有经验,更好地理解作家借助艺术技巧创设的意义空白,诱发读者的想象,产生丰富联想。
C.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以充分发挥个体能动作用,自由地对意义空白处进行加工。
D.与文本的不对称交流,使得读者不能与作者对话,其理解的文本意义难以趋向确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的意义在于阅读,读者不参与,文本意义就无从产生,读者是文本的对话主体。
B.读者不能与文本有效对话,原因是受限于阅读视角,对作者及其作品一味盲从。
C.若不对照《严先生祠堂记》原稿,读者领会不到泰伯一字之易带来的意蕴变化。
D.在朱光潜看来,会读书的人能从作者创作的角度出发,去洞察文本意蕴生成的奥秘。
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二作者关于“读者主体性”论述的一项是(     
A.小说家毛姆认为,“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
B.《藤野先生》曾经数易其稿,定稿中多了一些细节上的处理,在比较中揣摩更深刻的意思。
C.读郁达夫《故都的秋》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描述其画面,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D.读《沁园春•长沙》,揣摩对色彩鲜明、境界雄浑、极富生机的湘江秋景图,感受出诗人昂扬的革命激情。
4.综合材料二,以下面《雷雨》第二幕选段为例,就如何与文本有效对话提出阅读建议。
【原稿】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     你是谁?

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定稿】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师陀

黄昏从空中降下来了,降落到小城的屋背上和小胡同里了。卖煤油的远远从小胡同的转角上出现,肩上担着挑子。

卖煤油啊!梆!梆梆!他喊着,敲着木鱼。

胡同里没有人。一条狗望望他,接着又自行走开。有个门响着,有人从里头走出来。

卖煤油的!走出来的人站在门口台阶上喊,手里端着灯。

梆!梆梆!卖煤油的在台阶前面停住,挑子放到街沿上了。这是个装着架子的煤油桶,另一头配一口箱子,上面贴着红斗方,里头放的是各种杂货:火柴、香烟、纸、糖和烟丝。

买油的说:打四两。

不说也知道。卖煤油的接住灯。

卖煤油的用提子把油吊出来,量够了数目。

自来火又涨价了?

又涨价了!

卖煤油的并不高兴,比打油的还不高兴。他数过钱——梆梆!重新担起挑子。

越涨越没利看!他回头又加上一句,你想想——馒头现在几个钱一斤?从前自来火三钱两盒,赚你一个;现在三十钱一盒,不说谎,赚你两个半制钱!

在冷落的小胡同里,卖煤油的担着挑子,木鱼敲得动天响。他有他的调子:梆!梆梆!他有他的老声音,从来不变的声音:卖煤油啊!挑子活跃地跳动着,他就这样顺着胡同走下去,一路上迎着他是开门关门的响声。

喂,卖煤油的!又有个小门打开,又有个声音向他喊。

这喊他的是个老太太,一听下面的谈话就知道。

你真是上辈子烧香烧来的福气,老斋公,娶这么一房好熄妇,两天点一灯油!卖煤油的看了看灯,一看他就准知道是新娘子的。

老太太喜欢得几乎把眼泪都流出来。

会做活呢,她说,你给够数就好了!

老天爷是见证。

当他们谈话时候,远远地又有一个人喊了。卖煤油的担起挑子,极和气地跟老太太分了手。

梆!梆梆!卖煤油啊!他喊着,尽量敲着木鱼。

这一盏是厨房里的灯,上面落了许多灰尘。喊他的是个中年女人,脸红红的,被烟熏得满眼泪。

该吃饭了。没有放下挑子,卖煤油的就笑着招呼。买油的并不直接回答。

有铜版纸吗?她问。

有,有!

卖煤油的赶紧打好油,赶紧到另一头打开箱子,或是说他的杂货店。

今天又是记账吗?

又是的!

可是前面老早三吊多了?

四吊多终归要还你的——怕什么?跑了和尚跑不了寺!

真没有办法!卖煤油的笑着叹口气,卖煤油的担起挑子,天渐渐暗下来了,小胡同里不再有人出现了。梆!梆梆!他顺着小胡同走下去,一路上喊着,比先前更响更急地敲着木鱼。所有的灯他都认识,只要摸摸他就知道是谁家的,甚至是谁用的。现在它们已经被点起来,光亮照耀着每间房子,不管是发霉的熏黑的整洁的倾倒的全照耀到了……梆!梆梆!木鱼越来越急,越响越远。最后只剩下空洞没有行人的小胡同,转个弯,他的影子随即消失在昏暗中。

可不是,他自己家里的灯也该点起来了。

一九四二年二月

(节选师陀《果园城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10月版,有删改)

【注】:《果园城记》是师陀抗日战争时期在沦陷的上海写成。果园城既是师陀的心灵牺息地,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寂静胡同深处,反复出现的这种“梆!梆梆!”声,是一种让胡同里的人听惯的声调,也是这里多年仍旧没有改变的事物。
B.卖煤油者对待不同顾客态度同中有异,相同点是都公平公正、主动热忱地服务于每一个人。不同点是,或对顾客真诚而坦率,或对顾客夸赞而和气,或对顾客无奈而同情。
C.《灯》里的胡同世界是作者的情感载体,不仅仅是诗意表达,这里既有诗意般的静谧安闲,也有底层百姓生活的窘迫。
D.“煤油的并不高兴,比打油的还不高兴”,“不高兴”是为了突出卖油者心地善良,有替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黄昏写起,连用“降下来”“降落”等一系列动词呈现了动态场景,增加了故事背景的意境美,体现了主人公凄凉的心境。
B.《灯》中的卖油者并非小人物,他身上散发着“牧歌风味的悠闲”,是特殊时期的一名不露身份的革命者。
C.“灯”是文章的线索,象征意味。它既是指家家户户点的煤油灯,也象征卖煤油人的奉献精神。
D.文中写了三个买卖煤油的片段,以点带面,反映出居住在胡同里的人们的生活境况,简洁的对话折射出人物的心理。
7.著名学者马桂君评价本文时说道:散文化小说,可以从那些给予小说的规约中游离开来,拓展更宽松的活动余地,从而有针对性地表现作品一些非小说的特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散文化小说”的理解。
2023-08-2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8.下列对文中划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B.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C.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D.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属孟尝君”与“举酒属客”两句中“属”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B.“于是乘其车,揭其剑”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两句中“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不拊爱子其民”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两句中的“爱”意思不相同。
D.“驱而适薛”与“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两句中的“适”意思相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谖长于计谋,有政治远见。他以特殊方式为孟尝君收债事市义,并为孟尝君做出圆满解释,体现出他为主人长远利益考虑的智慧。
B.冯谖生活贫寒,但不甘平凡。他虽然生活困难到无法养活自己,但并不满足于获得基本的生活条件,仍不断要求获得与其他门客同样的待遇。
C.孟尝君知人善任,心胸宽广。他了解冯谖的能力,并将收债任务交付于他,虽然对冯谖未能如期愿收债,心有不悦,也没有多做责备。
D.孟尝君心胸宽广,体恤下人。他在冯谖多次要求提高待遇且“左右皆恶之”的情况下没有反感拒绝,还派人供给冯谖老母食用。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2023-08-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2.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仁焉                 归:归向
B.人则反本                 穷:走投无路
C.汉天子我丈人       行:行列
D.越有,吴王使之将   难:灾难
2023-08-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3. 下列选项中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B.天下可运于掌。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023-08-2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4. 下列各项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离骚”者,犹离忧也       亡走赵,赵不内
B.厚币委质事楚                    威振四海
C.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D.蹈其背以出血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2023-08-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