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远恒佳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重庆 高三 二模 2023-08-17 14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周易·家人·彖辞》说“女正位于内,男正位于外”,这是男女居处隔离规范的思想基础。后世的思想家在论述男女关系时,每每流露出这一思想的痕迹。《内则》说:“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内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内……男不入,女不出。”这大致说出了男女的不同活动范围。古人还经常引用《周易》来论证这个理论。《左传·昭公元年》:“近女室,疾如蛊……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从一些细微的地方,如饮食、洗浴、出行等也可以看出两性的隔离,《内则》说,“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外内不共井,不共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另外,由居处的隔离推延至言论上的隔离,如“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外言不入梱,内言不出梱”,它指男子事务不让女子知道,这与早期社会中常见的“男子会社”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那里,为了保守属于男子的秘密,女子很自然地就被排斥在外了。

性别隔离还表现为男女“授受不亲”。这一原则最先见于《孟子·离娄上》,《礼记·坊记》则从礼制的层面对“男女授受不亲”作了规范。前面我们在谈到两性初期教育时,已经知道“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坊记》所说还可以看到这一原则在现实中的强大束缚力和贯穿两性始终的精神,其中说:“姑、姊妹、女子已嫁而反,男子不与同席而坐。”这是就常时、常事而言,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礼制又有特殊的规定。《坊记》就说:“礼,非祭,男女不交爵。”《内则》所言与之相类:“非祭非丧,不相授器。”从《内则》所记女子的教育中我们看到,女子可以“观于祭祀”,可以“礼相助奠”。也正是在祭祀时,男女才有合法接触的可能。非礼即为越礼。

男女之防,著于叔嫂。礼书中特别对叔嫂之间的接触作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如《礼记·杂记》:“嫂不抚叔,叔不抚嫂。”《礼记·曲礼》:“叔嫂不通问。”《礼记·奔丧》:“无服而为位者,唯叔嫂。”考《仪礼·丧服》,家庭同辈成员如兄弟、兄弟姊妹、娣姒之间,死后皆有相应服制,唯叔嫂无服。古代人死大殓,哭者必以手抚尸,而《杂记》所说是人虽死,彼此不得接触。淳于髡与孟子的问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男女之“授受不亲”。《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权者,权衡也,权而得中。在遵循礼制精神的同时,可以对礼的某些教条作出变通,这在孟子看来,并非越礼之举。但淳于髡与孟子的对话正好说明了在正常的情况下,“男女授受不亲”的礼制还是应该遵循的。可见,这种观念在当时来说,仍然对两性的接触有着规范作用。

(摘选自肖发荣《“男女有别”观念探源》) 

材料二:

Oswald Spengler在“西方陆沉论”里曾说西洋曾有两种文化模式,一种他称作阿波罗式的(Apollonian),一种他称作浮士德式的(Faustian)。阿波罗式的文化认定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秩序,这个秩序超于人力的创造,人不过是去接受它,安于其位,维持它;但是人连维持它的力量都没有,天堂遗失了,黄金时代过去了。这是西方古典的精神。现代的文化却是浮士德式的。他们把冲突看成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他们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的变。

这两种文化观很可以用来了解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在感情定向上的差别。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的,而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的。这两套精神的差别也表现在两种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里。

男女生理上的分化是为了生育,生育却又规定了男女的结合。这一种结合基于异,并非基于同。在相异的基础上去求充分了解,是困难的,是阻碍重重的,是需要不断地在创造中求统一,是浮士德式的企图。浮士德是感情的象征,是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作为生命的主脉。浮士德式的企图也是无穷止的,因为最后的统一是永远不会完成的,这不过是一个求同的过程。不但这样,男女的共同生活,愈向着深处发展,相异的程度也愈是深,求同的阻碍也愈是强大,用来克服这阻碍的创造力也更需强大,在浮士德的立场说,生命力也因之愈强,生活的意义也因之愈深。

把浮士德式的两性恋爱看成是进入生育关系的手段是不对的。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这和友谊不同,友谊是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却是不停止的,是追求。这种企图并不以实用为目的,是生活经验的创造,也可以说是生命意义的创造。恋爱的持续依赖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也是不断地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从结果说可以是毫无成就的。非但毫无成就,而且使社会关系不能稳定,使依赖于社会关系的事业不能顺利经营。依现代文化来看,男女间感情激动的发达已使生育的事业摇摇欲坠。

在乡土社会中这种精神是不容存在的。它不需要创造新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生下来就决定的,它更害怕社会关系的破坏,因为乡土社会所求的是稳定。它是阿波罗式的。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那就是男女有别的原则。“男女有别”是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离。这隔离不只是有形的,所谓“男女授受不亲”,而且还是在心理上的,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他们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的契洽。

在社会结构上,因之发生了同性间的组合。中国乡土社会里,家族取代家庭,以家族为基本社群,是同性原则较异性原则更为重要的表示。

(摘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男女有别》)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男女有别是男女居处隔离规范的思想基础,它影响着后世思想家对男女关系的论述。
B.古代男女不仅居处隔离,言论上也是隔离的,男子事务不让女子知道,事实上女子事务男子也不知道。
C.《内则》所言:“非祭非丧,不相授器。”言下之意是在祭祀和丧事时,男女就可以直接接触。
D.材料一引用孟子与淳于髡的对话主要是为了证明特殊情况下可以对礼的教条作出变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浮士德文化观来看,两性恋爱的目的不是结婚生子,而是生活经验和生命意义的创造。
B.乡土社会的社会关系是阿波罗式的,它追求稳定,拒绝破坏,所以它不欢迎激动的、热烈的感情。
C.在中国乡土社会里,家族取代家庭,成为基本社群,表明当时人们认可同性原则比异性原则更为重要。
D.阿波罗式的文化认为宇宙安排了一个完善的秩序,人可以适当改变它,但更重要的是接受它、维持它。
3.根据材料,下列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社会的生育率持续走低、离婚率不断升高等等均可看出我们社会在由传统的阿波罗式向浮士德式转变。
B.男女的结合基于异,在此基础上求相互充分了解就困难,而且男女的共同生活,越向着深处发展,相异的程度愈深。
C.没有推陈出新,恋爱便难以为继。“恋爱是一项探险”便是对这一观点的形象表达。
D.乡土社会为了社会的安稳,采取两性隔离的方式,隔离产生距离,甚至筑下鸿沟。这是对个性的抹杀,作者对此深恶痛绝。
4.简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结合材料,分析浮士德文化和阿波罗文化对如今“男子休产假照顾孩子”这一做法可能持有的不同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还魂草[注]

巴金

敏,五年了,我没给你写过一个字。

然而今天在林那拿到你托他转给我的短笺。你的亲切的微笑浮现在我眼前,还是那么生动,就像你昨天才离开我似的。

傍晚,我离开林,匆匆赶回小镇。回到家里,半睡半醒地躺了好一会儿,直到一个小女孩清脆的声音从楼梯上送进来。

黎伯伯,你的信来了!孩子快乐地叫着。

她略带黑色的宽脸上闪耀着一对漆黑发亮的大眼珠,嘴带笑地张开,雪白的牙齿露在外面。她把信递给我后,小小的手伸起来指着她的浓黑头发,得意中略含一点羞惭,说:你看,好不好?

一只红缎子扎的大蝴蝶伏在她的乌亮头发上,映着灯光发出炫目的光彩。

好看得很,我称赞道,哪个给你戴上的?

妈妈,她笑了,黎伯伯,你给我——她抿着嘴笑,不再说下去。

你说,黎伯伯给你做什么?

你给我讲个像还魂草那样好听的故事啊!

你还想听得哭起来吗?我笑说。敏,你该记得还魂草的故事,这是我们敬爱的一个年长朋友根据传说改编的。我第一次听到它时,还同你住在一起。我们被感动得许久说不出话,默默地互相注视。这个情景我至今还不能忘记。

敏,你的短笺我反复诵读。在你忙碌的生活中,还时时在打听我的消息。可是我却像石人一样地沉默了。我为这件事情感到惭愧。

我预备写一封信,告诉你我最近的生活情形,应该从什么地方写起呢?

我的书桌就放在窗前,窗上玻璃被炸弹全震破了,现在补上了几块,也留着几个空洞。只要起一阵风,大股的尘土就会灌进房里来。你看,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

昨天早晨,我又被利莎喜悦的声音唤醒了,秦家凤也来了。两个女孩年轻的笑脸灿烂地发亮,把我从充满阴郁气氛的世界中救出来了。她们表情有点相似,只是利莎多一点稚气,秦家凤略带一点沉静的大人气。此外,纯洁、善良、友爱等等,两张脸上都有,而且同样充满朝气,好像早晨刚刚开放的花朵。

利莎望着我,央求说:黎伯伯,给我们讲个故事罢。她又看看秦家凤说:秦姐姐,你不是来听黎伯伯讲故事吗?

我在利莎的头上轻轻敲了一下:就你一个人花样多。

黎伯伯,不是她一个人,我也是来听你讲故事的,秦家凤忙解释道。她亲密地看看利莎。

这时我忽然想起了还魂草的故事。故事里不是也有两个这样年纪的孩子么?他们不也是这样亲密地过着日子么?

起初她们听我讲两个孩子的友情,还以为我在拿她们开玩笑,后来跟着我的叙述她们看见两个孩子长成了,两颗热烈的心连结在一起,用同样的脚步,四处去找寻那个普照万物、永不熄灭的明灯。……她们的笑容没有了,利莎的手被捏在秦家凤的手里。

我继续讲下去:在一个寒冷的夜里,在黑暗的荒山中,两人中的一个跌在岩石上受了重伤。另一个人用尽方法仍然不能挽救朋友的性命。那时据说有这样一种还魂草,要用活人的热血培养,才会长成粗大的叶子,可以用来救人。这个人找到了,他每天早晚用自己的血来浇这棵草,救活了他的朋友。

敏,还魂草的故事已经加进了我的感情,我随讲随编,给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局。我看见两张年轻的脸上都笼罩着明澈无比的微笑,一股热气进了我的心中,我全身都感到了温暖,我感激地微笑了。

敏,这封信对你是一个意外,对我更是。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血像一层雾在我的想象中升上来。我无处逃避。

炸弹在小镇上空刷刷落下时,我和利莎一家人正在川康银行的防空洞里。飞机盘旋声,炸弹下落声,然后便是震撼山岳似的霹雳巨响。举目四顾,眼前只有黑暗。我听见利莎担心地自言自语:

秦姐姐不晓得躲在哪儿?

她们一定在城里躲防空洞的。我安慰她。利莎默默地捏住我的手,她的手在微微颤动。

听见解除警报,她脸上还挂着愁云,低声说:黎伯伯,我们先到秦家去。

我拉着她的手走出银行,转眼便是横街,前面显得异常拥挤。街的右边高坡上,一排平屋变成了大堆瓦砾,人们就站在坡上挖掘。利莎丢了我的手疯狂地往前跑去。我跟着她跑。那里原先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现在树上只剩下几根光秃的空枝,树下连接地摊开两张草席,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面。

席子旁边,秦家凤的父亲埋着头在那里痛哭。一切的疑惑都是多余的了。死吞食了那个垂着双辫的瓜子脸的小姑娘和那个瘦弱的中年妇人。利莎呜呜地哭起来。天色突然暗起来,太阳落到天外去了。我们走上野草丛生的土坡,利莎的哭声停止了。她弯下身子,拔起一棵叶子粗大颜色碧绿的草,捏在手里,出神凝视。

黎伯伯,这是什么草?

这是野草,我叫不出名字。

我要带它回去,拿针刺出手指头的血来培养它。她庄重自语道。

这种野草?有什么用?我惊奇地问。

那么这不是还魂草了。她失望地说。

黎伯伯,你给我找一根还魂草来,我会培养它,要我流多少血,我都不怕。

她的脸颊上还留着泪痕,这个平时脸上永远带笑的孩子现在却有这么多的眼泪,我不能再开口了,我不能再写下去了。

(有删改)

[注]《还魂草》写于1941年,以抗战时期大后方重庆为背景,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见闻创作的一篇书信体小说。小说共六封信,本文节选自第一封和第五封。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两个小女孩的“笑”多次出现,“把我从充满阴郁气氛的世界中救出来了”给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
B.盘旋的飞机,刷刷落下的炸弹,残破的窗户,弥漫的尘土,“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这是战时重庆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C.“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面”,画面触目惊心,强烈控诉了日军滥杀无辜妇女儿童的暴行。
D.结尾处,“不能再开口”是因为利莎受到伤害,“我”悲愤难言;“不能再写下去”是因为对友人敏“我”惭愧自责,欲言又止。
7.关于文中的“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敏”是收信人,是“我”倾诉内心感受的对象。
B.“敏”虽多次出现,形象特征却不甚明确。
C.“我”与“敏”互诉心曲,情节由此逐步展开。
D.写给“敏”的信,蕴含“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8.黎伯伯给“还魂草”的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局,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9.《还魂草》创作于抗战时期,巴金目睹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坚强,“觉得肚里装满了火似的东西”,但他却在作品中着力写了一些“看不见英雄的小人小事”。其创作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齐宣王问曰:“汤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文本二:

越王曰:“寡人躬行节俭,下士求贤,不使名过实,此寡人所能行也。多贮谷,富百姓,此乃天时水旱,宁在一人耶?何以备之?”范子曰:“百里之神,千里之君。汤执其中和,伊尹,收天下雄隽之士,练卒兵,率诸侯兵伐桀,为天下除残去贼,万民皆歌而归之。是所谓执其中和者。”越王曰:“善哉,中和所致也!寡人虽不及贤主、圣王,欲执其中和而行之。今诸侯之地或多或少强弱不相当兵革暴起,何以应之?”范子曰:“知保人之身者,可以王天下;不知保人之身,失天下者也。”越王曰:“何谓保人之身?”范子曰:“天生万物而教之而生。人得谷即不死,谷能生人,能杀人。故谓人身。”

越王问范子曰:“何执而昌?何行而亡?”范子曰:“执其中则昌,行奢侈则亡。”越王曰:“寡人欲闻其说。”范子曰:“臣闻古之贤主圣君,执中和而原其终始,即位安而万物定矣;不执其中和,不原其终始,即尊位倾,万物散。文武之业,桀纣之迹,可知矣。古者天子及至诸侯,自灭至亡,渐渍乎滋味之费,没溺于声色之类,牵孪于珍怪贵重之器,故其邦空虚。困其士民,以为须臾之乐,百姓皆有悲心,瓦解而倍者,桀纣是也。身死邦亡,为天下笑。此谓行奢侈而亡也。”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外传枕中第十六》)

【注】①越王:此指勾践。②范子:指范蠡。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今A诸B侯C之D地E或F多G或H少I强J弱K不L相M当N兵O革P暴Q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放”指驱逐、流放,与《屈原列传》中“是以见放”的“放”字意思不相同。
B.“举”指举用、选拔,与《阿房宫赋》中“函谷举”的“举”字意思不相同。
C.“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与成语“文武之道”中的“文武”意思相同。
D.“畔”指背叛、叛乱,与《苏武传》中“畔主背亲”中的“畔”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勾践认为贮谷富民是应该的,只是有时天时不利,旱涝成灾,他一人也无能为力,因此他向范蠡请教防备灾害、积贮粮食的方法。
B.范蠡认为只有懂得保护别人的人,才能成就王业。民以食为天,君主要保护民众,就要让民众得到粮食,君主自身不能奢侈浪费。
C.范蠡熟悉史事,深知古代君主和诸侯灭亡的重要原因,是他们贪图口腹享受,沉湎歌舞声色,迷恋奇珍异宝,以至于国库空虚。
D.桀、纣等统治者大肆挥霍,陷士民于困境以取乐,结果百姓伤悲,人心瓦解,揭竿而起推翻了政权。最终他们身死国灭,成为全天下人的笑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躬行节俭,下士求贤,不使名过实,此寡人所能行也。
(2)不执其中和,不原其终始,即尊位倾,万物散。
14.孟子、范蠡对待“汤放桀,武王伐纣”的看法与齐宣王有何不同?请根据原文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刘克庄,南宋豪放派词人,江湖诗派诗人。嘉定十七年(1224年)刘克庄为建阳(今福建北部,在当时属荒僻之地)令。任建阳令期间,他创作了《落梅》。宝庆三年(1227年),权臣史弥远发起“江湖诗祸”。作为江湖诗派领袖的刘克庄,因《落梅》诗被诬告谤讪时政,获罪而被罢职,坐废乡野长达10年。②迁客来过岭: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韩愈的典故。③骚人去赴湘:用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永州的典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与李煜“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所描写的意境极为相似,透露出浓重的感伤,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
B.颔联写飘零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坠落的梅花犹如不得已赴湘的骚人。对仗工整,比喻形象,描绘出落梅在风刀霜剑摧残下凋零、四散飘坠的凄惨情景。
C.颈联写莓苔沉沦委顿于泥土之中,而梅花粘在衣袖上,香气经久不灭。作者赞美了梅花高洁的品质,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D.刘克庄的这首咏梅诗,通篇不着一个“梅”字,却不仅刻画出梅花的品格和遭际,而且处处透露出诗人的心迹与情感。写梅又似写人,运笔委婉,寄托遥深。
16.有人说,《落梅》一诗因言近旨远,讽喻之意溢于言表而成为宋代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做充分反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靡不毕见”。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诫后人要防微杜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写陈涉起义队伍的武器装备极简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日,成都向社会招募街头艺人,推行持证上岗、定点表演,为街头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安适的土壤,也为心怀梦想者创造了一个人生出彩的舞台。街头艺术的规范有序发展,是一个城市文化特质的生动表达。放眼世界,有不少城市都是因为   的街头艺术而为人所向往。伦敦著名的考文特花园,被誉为街头艺术表演的天堂,也因此成为伦敦独特的文化名片:巴塞罗那的兰拉大道,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更是让游客    。(    )。将蜀中风流蕴于音符,将多元艺术展现于街头,相信这也会助力成都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城市新的文化景观、文化资源。其实,不只是成都,上海、深圳等城市都也在陆续采取措施,展现街头艺人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为什么几大城市纷纷有此行动?一方面,街头表演确是城市管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虽然街头艺人于城市形成轻松、有活力的文化氛围大有裨益,但一些不分时段、不分场合的表演,也在影响着城市的正常秩序,对表演的时间、地点、内容等进行相应的规范,才能让其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如今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如何增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也在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治理智慧。给街头表演    容易,但要保证街头表演的长期有序规范,却并不是一件   的事。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方兴未艾    拍案叫绝    一席之地    易如反掌
B.生机勃勃    拍案叫绝    一隅之地    易如反掌
C.生机勃勃    叹为观止    一席之地    轻而易举
D.方兴未艾    叹为观止    一隅之地    轻而易举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元,帮助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是充满艺术性的街头表演的最终目的。
B.充满艺术性的街头表演.可以帮助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元。
C.帮助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元.是充满艺术性的街头表演的重要作用。
D.充满艺术性的街头表演,可以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元,帮助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
20.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都在陆续采取措施,展现街头艺人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
B.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都在陆续采取措施,推进街头艺人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
C.上海、深圳等城市都也在陆续采取措施,展现街头艺人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
D.上海、深圳等城市都也在陆续采取措施,推进街头艺人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1. 下面是某县一中高三(5)班“积累知识与塑造人格谁更重要”辩论片段,反方观点是“塑造人格更重要”,但反方在辩论推断中有三处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修改另外两处问题,使反方的辩论更加严密。

正方:你们来一中是干什么的?是来学习的,是来累积知识的。

反方:难道你们说我们来一中不是来塑造人格的吗?①

正方:有了知识,便能生活;有了知识,便能生存。

反方:有了知识,便能生活,我请问对方辩友,马加爵的知识够不够丰富?但他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带来了福音吗?没有。反而带来了灾难。②

正方: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你必须凭借长期积累的知识,才可以占据一席之地。

反方:只要有丰富的知识,就能够立足于社会,造福于社会吗?不见得吧。多少科技犯罪人才给社会沉痛的灾难。③

①我们来一中不单是来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格。

___

____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名校
22. 2007年9月1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起了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以“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为口号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并确定每年的9月1日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下面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标志(采用绿色为标准颜色),试根据这一标志,完成下列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标志画面及含义。
(2)请简要评析标志的创意。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学家朱光潜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一文中说:有三个人同时去看一棵参天巨松,他们分别是木商、植物学家和画家。木商想到的是它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植物学家则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比较它和其他松树的异同,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画家只是聚精会神地观赏它苍翠的颜色,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昂然高举的气概。由此可知,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木商、植物学家和画家这三者对于巨松的不同态度,你对哪种态度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学术论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篇章结构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6-90.4巴金(1904-2005)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论说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咏物言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85辨析并修改病句  简明、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10.65逻辑推理语言表达
220.85徽标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美情趣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