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怀化市雅礼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湖南 高三 开学考试 2023-09-23 10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语言文字应用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19世纪以来,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

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

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

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价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烦频袭来之际。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尤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诸如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的。“人无信不立”,何尝不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

人文文化的不可或缺,还在于它能够提供人类所心向往之的审美情趣,这便是中国人将其与“礼”并称的“乐"。这种功能并不能用现金额度核算,但对于人类而言是绝对需要的。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对立,是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产物,但二者间达成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关系又是完全可能的。费孝通借鉴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开展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研究,便是人文学者借鉴科学实证原则的成功一例。二者之中,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关注。科学将继续长足进步,这是可以预期的,因为人类创造的“工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我们并未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这便是古人所云“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而后可兴也”,而今天的中国人应当有此“百年积德”的自觉。

(摘编自冯天瑜《两种文化协调发展的随想》)

材料二:

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与此同时,人文学界开始从哲学、文学、史学各个角度,仔细审察科学在人类世界的角色。库恩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指陈一代又一代的科学研究经常受当时一些主题的约束。在主题转变时,科学研究的思考方式甚至表达思维的语言,也跟着转变了。于是,表面上看来是纯粹独立的科学研究,其实往往不能避免受社会的制约。

相对地说,人文与科学两个文化之间樊篱必须拆除。将来的世界,文化既是多元,而文化体系与社会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又会有更多的互依与纠缠。有些学者,尝试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以了解不同学科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杨振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

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

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

把无穷无尽握在手掌,

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

他认为,数学与物理的关系就像是在茎处重叠的两片叶片,重叠的地方同时是二者之根,二者之源。人文与科学之间又何尝不是人类心智中分离而又叠合的两个园地呢?

我们注意科学各部门间的对话,也在尝试使不同学科中已经发展的一些观念彼此对比,找出跨越学科的若干观念。我们的目的,只在提示同学们,学科的界限其实是暂设的,寻求知识的过程不过在设法了解自己及观察四周的世界;许多学术的术语,也不过是我们为了方便观察而设计的视角而已。

(摘编自许倬云《人文与科学之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技术因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而容易让人们产生崇拜心理,并被许多人当作解决所有难题的有效途径。
B.相比科学技术,仁爱、诚信等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能够为解决现代人类的“意义危机”提供更多帮助。
C.科学渐渐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以及科学研究受到时代主题的影响和制约,都导致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
D.人文学者可以从人文的角度来审视科学发展与社会的关系,而科学家也可以从人文的角度来说明科学的内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细密的社会分工造成科学与人文对立,但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各体系的频繁互动,要求人们设法减少这种对立。
B.人类的“工具理性”发展迅速,“价值理性”发展则相对滞后,要求人们的关注要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神领域上来。
C.应倡导人们更多地利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或广泛运用人文的方法来开展科研,以便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
D.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对话必须研究跨越学科的观念,想更好地求取知识,就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术的术语。
3.对材料中所引用的论据,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池田大作“科学之眼”的论述——为了说明科学无助于解决精神领域的问题。
B.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反对使用原子弹——为了说明科学家无法保持价值中立。
C.斯诺《两种文化》的相关论述——为了引出后文人文与科学距离变近的观点。
D.杨振宁借用布莱克的诗句——为了说明数学与物理两学科在心智上同根同源。
4.同是讨论两种文化的关系,两则材料的侧重点却有明显的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科学崇拜”的态度主要体现在:相信科学的完美,视科学为万能,只关注科学自身的发展。为什么说这种态度是十分错误而且有害的?请结合材料合理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还魂草[注]

巴金

敏,五年了,我没给你写过一个字。

然而今天在林那拿到你托他转给我的短笺。你的亲切的微笑浮现在我眼前,还是那么生动,就像你昨天才离开我似的。

傍晚,我离开林,匆匆赶回小镇。回到家里,半睡半醒地躺了好一会儿,直到一个小女孩清脆的声音从楼梯上送进来。

黎伯伯,你的信来了!孩子快乐地叫着。

她略带黑色的宽脸上闪耀着一对漆黑发亮的大眼珠,嘴带笑地张开,雪白的牙齿露在外面。她把信递给我后,小小的手伸起来指着她的浓黑头发,得意中略含一点羞惭,说:你看,好不好?

一只红缎子扎的大蝴蝶伏在她的乌亮头发上,映着灯光发出炫目的光彩。

好看得很,我称赞道,哪个给你戴上的?

妈妈,她笑了,黎伯伯,你给我——她抿着嘴笑,不再说下去。

你说,黎伯伯给你做什么?

你给我讲个像还魂草那样好听的故事啊!

你还想听得哭起来吗?我笑说。敏,你该记得还魂草的故事,这是我们敬爱的一个年长朋友根据传说改编的。我第一次听到它时,还同你住在一起。我们被感动得许久说不出话,默默地互相注视。这个情景我至今还不能忘记。

敏,你的短笺我反复诵读。在你忙碌的生活中,还时时在打听我的消息。可是我却像石人一样地沉默了。我为这件事情感到惭愧。

我预备写一封信,告诉你我最近的生活情形,应该从什么地方写起呢?

我的书桌就放在窗前,窗上玻璃被炸弹全震破了,现在补上了几块,也留着几个空洞。只要起一阵风,大股的尘土就会灌进房里来。你看,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

昨天早晨,我又被利莎喜悦的声音唤醒了,秦家凤也来了。两个女孩年轻的笑脸灿烂地发亮,把我从充满阴郁气氛的世界中救出来了。她们表情有点相似,只是利莎多一点稚气,秦家凤略带一点沉静的大人气。此外,纯洁、善良、友爱等等,两张脸上都有,而且同样充满朝气,好像早晨刚刚开放的花朵。

利莎望着我,央求说:黎伯伯,给我们讲个故事罢。她又看看秦家凤说:秦姐姐,你不是来听黎伯伯讲故事吗?

我在利莎的头上轻轻敲了一下:就你一个人花样多。

黎伯伯,不是她一个人,我也是来听你讲故事的,秦家凤忙解释道。她亲密地看看利莎。

这时我忽然想起了还魂草的故事。故事里不是也有两个这样年纪的孩子么?他们不也是这样亲密地过着日子么?

起初她们听我讲两个孩子的友情,还以为我在拿她们开玩笑,后来跟着我的叙述她们看见两个孩子长成了,两颗热烈的心连结在一起,用同样的脚步,四处去找寻那个普照万物、永不熄灭的明灯。……她们的笑容没有了,利莎的手被捏在秦家凤的手里。

我继续讲下去:在一个寒冷的夜里,在黑暗的荒山中,两人中的一个跌在岩石上受了重伤。另一个人用尽方法仍然不能挽救朋友的性命。那时据说有这样一种还魂草,要用活人的热血培养,才会长成粗大的叶子,可以用来救人。这个人找到了,他每天早晚用自己的血来浇这棵草,救活了他的朋友。

敏,还魂草的故事已经加进了我的感情,我随讲随编,给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局。我看见两张年轻的脸上都笼罩着明澈无比的微笑,一股热气进了我的心中,我全身都感到了温暖,我感激地微笑了。

敏,这封信对你是一个意外,对我更是。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血像一层雾在我的想象中升上来。我无处逃避。

炸弹在小镇上空刷刷落下时,我和利莎一家人正在川康银行的防空洞里。飞机盘旋声,炸弹下落声,然后便是震撼山岳似的霹雳巨响。举目四顾,眼前只有黑暗。我听见利莎担心地自言自语:

秦姐姐不晓得躲在哪儿?

她们一定在城里躲防空洞的。我安慰她。利莎默默地捏住我的手,她的手在微微颤动。

听见解除警报,她脸上还挂着愁云,低声说:黎伯伯,我们先到秦家去。

我拉着她的手走出银行,转眼便是横街,前面显得异常拥挤。街的右边高坡上,一排平屋变成了大堆瓦砾,人们就站在坡上挖掘。利莎丢了我的手疯狂地往前跑去。我跟着她跑。那里原先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现在树上只剩下几根光秃的空枝,树下连接地摊开两张草席,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面。

席子旁边,秦家凤的父亲埋着头在那里痛哭。一切的疑惑都是多余的了。死吞食了那个垂着双辫的瓜子脸的小姑娘和那个瘦弱的中年妇人。利莎呜呜地哭起来。天色突然暗起来,太阳落到天外去了。我们走上野草丛生的土坡,利莎的哭声停止了。她弯下身子,拔起一棵叶子粗大颜色碧绿的草,捏在手里,出神凝视。

黎伯伯,这是什么草?

这是野草,我叫不出名字。

我要带它回去,拿针刺出手指头的血来培养它。她庄重自语道。

这种野草?有什么用?我惊奇地问。

那么这不是还魂草了。她失望地说。

黎伯伯,你给我找一根还魂草来,我会培养它,要我流多少血,我都不怕。

她的脸颊上还留着泪痕,这个平时脸上永远带笑的孩子现在却有这么多的眼泪,我不能再开口了,我不能再写下去了。

(有删改)

[注]《还魂草》写于1941年,以抗战时期大后方重庆为背景,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见闻创作的一篇书信体小说。小说共六封信,本文节选自第一封和第五封。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两个小女孩的“笑”多次出现,“把我从充满阴郁气氛的世界中救出来了”给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
B.盘旋的飞机,刷刷落下的炸弹,残破的窗户,弥漫的尘土,“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这是战时重庆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C.“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面”,画面触目惊心,强烈控诉了日军滥杀无辜妇女儿童的暴行。
D.结尾处,“不能再开口”是因为利莎受到伤害,“我”悲愤难言;“不能再写下去”是因为对友人敏“我”惭愧自责,欲言又止。
7.关于文中的“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敏”是收信人,是“我”倾诉内心感受的对象。
B.“敏”虽多次出现,形象特征却不甚明确。
C.“我”与“敏”互诉心曲,情节由此逐步展开。
D.写给“敏”的信,蕴含“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8.黎伯伯给“还魂草”的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局,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9.《还魂草》创作于抗战时期,巴金目睹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坚强,“觉得肚里装满了火似的东西”,但他却在作品中着力写了一些“看不见英雄的小人小事”。其创作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飞字翼德,涿郡人也,少与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许曹公拜飞为中郎将先主背曹公依袁绍、刘表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阿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郃守汉川。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余日。飞率新卒万余人,从他道邀部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先主为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初,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之,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追谥飞曰桓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许/曹公拜飞为中郎将/先主背曹公依袁绍、刘表/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
B.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许/曹公拜飞为中郎将/先主背/曹公依袁绍、刘表/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
C.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许/曹公拜飞为中郎将/先主背/曹公依袁绍、刘表/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
D.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许/曹公拜飞为中郎将/先主背曹公依袁绍、刘表/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翼德,张飞的字,古人所取名、字往往在语意上形成关联,如“翼”与“飞”。
B.左右,如果称“君”之左右,指嫔妃和近臣;如称“将”之左右,则指侍卫。
C.宾客,文中是指依附权门的谋士、食客,他们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效命。
D.假节,东汉末年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加假节的称号,拥有杀犯军令者的权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被曹操大军追至当阳长坂,张飞奉命据守长坂断后,面对曹操大军,他怒目圆睁,横矛大喝,致使曹军不敢近前,可见其英勇威武。
B.在江州,张飞击败并生擒刘璋部将巴郡太守严颜,但严颜脸色不变,视死如归,张飞甚为敞佩,于是将他释放,并且延请他做帐下宾客。
C.张飞与曹军将领张郃在宕渠、蒙头、荡石一带对抗五十多天之后,率精兵从另外一条道路拦截张郃军队,致使张郃军队失败,死伤惨重。
D.张飞准备率领一万人马在阆中与刘备会合,然后一起伐吴,不料还未出发,便被帐下两个部将杀害。张飞被害与其暴躁性格不无关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2)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
14.刘备为什么要劝诫张飞?张飞又是怎样对待刘备的劝诫的?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 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释】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鼎”和“山林”代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一个“梦”字表明无论何种选择都是虚幻的,所以可以坦然面对。
B.“人间宠辱休惊”句意为对人世间的荣辱得失,不要感到心惊。诗人认为只需要在清静闲适中自由自在地度过一生。
C.“酒杯秋吸露”一句写了在秋季用酒杯承接清露的情形,表达了词人告诫祐之要安于清贫。
D.本词不同于作者的豪情爱国之作,加入了家居闲适的场景,总体上呈现出和谐冲淡、舒缓雍容的特点。
16.请结合本词的下片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丰富情感的。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论语•泰伯》里的一句话向全国各族各界青年和广大海外中华青年说道:“____________。”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两句,意在讽喻唐朝统治者如果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3)《红楼梦》里林黛玉在《葬花吟》里写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悲泣春花,悲哀命运,《葬花吟》也是她的墓志铭。而借花来表达悲凉的情感,在唐诗宋词里多次出现,例如:“____________。”

五、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宫崎骏说:成长是一笔交易,我们都是用朴素的童真与未经人事的洁白交换长大的勇气。

冯友兰说过,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这其实也是在说人的精神成长的境界。自然境界是说一个人做事只凭本能或社会习惯;功利境界是说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了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做事的动机是利己的;道德境界是说,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天地境界是说一个人可能了解到,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全部意义,并自觉做他所做的事。

以上材料对你的精神成长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内容,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现有工作人员近40人,其中设计师团队15人,90后占80%。年轻人更了解年轻人,对流行趋势来说更能心领神会,这对启示文创设计灵感很有帮助。

文创产品从一个点子到最终成品,平均需要3到6个月。点子或者创意,常常是灵光一闪, 。因此,团队中每个人都应该捕捉灵感,及时创作,力争制作出最满意的产品。在文创产品孕育过程中,产品经理也会介入。面对设计师们的创意,产品经理王红把自己比作“拽缰绳的人”。“比如,用什么材质呈现,是塑料、金属、树脂,还是毛绒?尺寸多大?颜色如何搭配?这些细节都由产品经理把关。”她说。

文创产品让承载厚重历史的文物走向大众,一方面大众通过产品进一步了解文物,另一方面也会向博物馆反馈,甚至希望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这正是我们期待的,通过博物馆与观众的双向互动,进一步拓展文物的生命力。”为此,博物馆更要严格把关文创产品质量。

文物文创产品要注重品控,做到品质与颜值并存。文创产品的“外皮”可以轻松有趣,但最终展示的是的“瓤儿”。“你要用现代方式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沈明杰说,通过接地气的方式让人们对文物产生兴趣,继而才能走近。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结合文段所给语境,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产品经理王红把自己比作“拽缰绳的人”
刚才那几个是自己人,最近才联系上的
B.文创产品让承载厚重历史的文物走向大众
与会教师结合当前历史统编教材进行分享
C.要用现代方式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选三名学生参加下个月的演讲比赛
D.通过接地气的方式让人们对文物产生兴趣,继而才能走近
阅读这一本书,会让我们更好地走近《红楼梦》中的人物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群体,一头连着城镇居民。菜篮子连着菜园子,关系农民的钱袋子。从播种、浇水、剔苗、施肥直到成熟,蔬菜丰产来得不容易。眼下天气越来越冷,,蔬菜就只能烂在地里,农户的生产收入就会受到影响。从需求侧看,蔬菜供给关系城镇居民一日三餐,菜价波动也容易引发其他农产品价格联动。民以食为天,保供给就是保民生。解决蔬菜滞销问题、全面提升菜篮子稳产保供能力刻不容缓。

菜篮子产品易腐烂、难保存、价格运行空间大,产销衔接的难度自然大。当务之急是畅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给田间地头的蔬菜找到去处。对各地来说有必要进一步,既引导本地龙头企业做好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直采直供等,也要努力拓展外埠货源,积极组织产销对接。当前,线上购物需求旺盛。各地可以尝试对农产品线上消费实施专项补贴,或在线上搭建信息共享的供销互助平台,号召全社会消费助农。只有多措并举打通流通堵点,才能及时解决蔬菜滞销卖难问题,确保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及时出村、上路、进城、上桌。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3.简述第二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语言文字应用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作文
1
语言文字运用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作文主题
5
写作
6
语言文字应用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巴金(1904-2005)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4《三国志》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辛弃疾(1140-1207)  赠友送别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作文
180.4青年成长  引语式材料  价值意义材料作文
六、语言文字运用
19-21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  词义选择+表达
22-230.65变换句式  情境补写  概括要点表达题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