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湖南 高三 二模 2023-07-27 33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数字经济的重要意义不仅体现在对总量的贡献上,更重要的是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表现为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另一方面表现为数字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通常也被称为产业数字化,即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行业的业务进行升级,进而提升生产数量和效率。从生产流程角度看,数字技术可以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将程序性业务交给计算机处理,从而降低操作失误率。同时,企业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监督,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的异常和隐患,大大降低风险。从制订产品策略角度看,数字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准确地收集和处理来自消费端的数据,从而更好地洞察消费需求以指导生产,大大降低企业因产品策略失误而失败的可能性。而且,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既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也能为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数字技术催生新产业,则通常被称为数字产业化,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市场化应用,将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转化为生产要素,推动数字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数字技术通过重组现有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匹配供给和需求,从而推动新业态、新模式的产生,网上订餐和外卖服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另一方面,如果说外卖、共享单车等新业态仍属于新旧结合,那么由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发展催生的新服务,则属于全新业态。参与其中的企业以数据为生产要素,拥有数据处理、挖掘和分析能力,可以为其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助力。数字经济时代,这些新业态将成为至关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摘编自张金林《激发数字经济“牵引力”》)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技术不仅在城镇扎根生长,也正与农业农村实现着深度融合,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竞相涌现,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将数字农业作为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构筑新一轮产业革命新优势。从国内看,随着我国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为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提供广阔的空间。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指出,当前及“十四五”时期是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顺应时代趋势,把握发展机遇,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提升数字化生产力,抢占数字农业农村制高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从产业数字化到治理数字化,《规划》为数字乡村建设描绘出未来图景。从技术创新到资金投入,数字乡村建设离不开多元主体参与。

“各地要加大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投入力度,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贷款贴息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入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二级巡视员罗东说,要优先安排数字农业农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对符合条件的数字农业专用设备和农业物联网设备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补贴。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管理服务流程,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支持和培育壮大农业农村数字产业化主体。

为建设数字农业农村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市场信息、农资供应、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机作业、农产品初加工、农业气象“私人定制”等领域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促进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便民化。

建设数字乡村,离不开社会参与,更离不开人才和科技支撑。“要协同发挥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作用,培养造就一批数字农业农村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管理团队。加强数字农业农村业务培训,开展数字农业农村领域人才下乡活动,普及数字农业农村相关知识,提高‘三农’干部、新型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的数字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罗东说。

(摘编自李慧《数字为乡村振兴赋能》)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经济是面向未来的经济形态,在其推动作用下形成的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分别代表了数字经济发展的两个方向。
B.由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融合发展而来的新业态将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转化为生产要素,从而为其他企业服务。
C.数字技术涉及面广,工业、农业、服务业都积极参与其中,特别是服务行业,现在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D.《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介绍数字经济为农业农村赋能,为数字乡村建设描绘出未来图景。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中抢占优势,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将数字农业作为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
B.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是因为我国农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C.只有顺应时代趋势,把握发展机遇,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才能推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D.数字经济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能够释放企业的经济活力,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创新创业空间。
4.建设数字乡村,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需要采取哪些对策?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5.请结合材料一,概括数字技术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
2023-07-2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欲栽大木柱长天

黄晖

何谓修身?修养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实践,谓之修身。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材的第一道门坎。什么是修身的第一要务呢?两个字:立志!

教室里,杨昌济【注】正在给学生上第一节修身课。

他在黑板上用力写下立志二字,转过身来继续: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远而心自纯洁!

他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说道: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谈一谈你的志向是什么。他看看身边课桌上贴着的学生姓名:周世钊同学,就从你开始吧。

周世钊笔直地站起来,朗声答道:我的理想,是当一个学校的校长。杨昌济颇感兴趣地问:哦,为什么?

我小时候每天早上都看到学校的门口,所有的学生向校长敬礼。我想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那么威严,那么受人尊敬。

很好。杨昌济微微一笑,说,下一位,罗学瓒同学。”“为国为民,舍生取义,做一个像戊戌君子中的谭嗣同那样的人。如国家有事,则奋不顾身,死而后已。

杨昌济点点头,说:舍身成仁,高洁之至,很好。易永畦同学。易永畦有些紧张地站起:我……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杨昌济鼓励他说:不要紧张。你从小到大,总有过这样那样的梦想吧?不妨一说,姑且言之嘛。

我⋯⋯我想当三国里的关云长大将军。易永畦话音才落,教室里就有不少同学小声笑了起来,易永畦那副单薄如纸的身材实在不能让人把他跟武圣人关云长联系起来。

嗯,纵横沙场,精忠为国。虽童真稚趣,却存英雄之气,好!下一个,刘俊卿同学。

刘俊卿显然早已准备好答案了,他站起来,很自负地回答:学生的理想,就是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学识渊博、为世人所景仰、为政府所器重的社会精英,凭自己的学问和才能,傲立于天地之间。

做立于天地之间?因为学问而傲吗?杨昌济问。是,老师。只有学识出众之人,才能为人所敬重,学生就是要做这样的精英。

杨昌济似乎想说什么,想想又收住了口。他看看桌上的姓名,认真打量了毛泽东一眼,问:你的志向是什么?

毛泽东站起来,犹豫了一下,茫然地回答:我不知道。”“不知道?在全班同学的窃窃私语中,杨昌济皱起眉头,问:一个人对自己的未来怎么会没有一点想法呢?难道你从来就没有想过?

我想过,经常想。可是,我找不到答案。毛泽东望着老师,他的目光清澈如水,他的话显然出自真心。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毛君亦在求索之中么?”“求学即求索。

杨昌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对毛泽东说:你坐下吧。”“老师,毛泽东刚坐下,却又像是想起了什么,站起来问,能不能问您一个问题?您的志向是什么?

他的大胆实在有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同学们不禁一愣,杨昌济也有些意外地回过身来。他望着毛泽东的眼睛,那双眼睛平静却隐隐地含着让人必须面对的刚毅。一片静默中,杨昌济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刷刷地在黑板上写了两行苍劲有力的大字:

自闭桃源称太古

欲栽大木柱长天

一片肃穆中,杨昌济用极为平和但却坚定的语调说:昌济平生,无为官之念,无发财之想,悄然遁世,不问炎凉,愿于诸君之中,得一二良材,栽得参天之大木,为我百年积弱之中华撑起一片自强自立的天空,则吾愿足矣。

一片寂静之中,周世钊、刘俊卿带头鼓起掌来,掌声立即响成了一片。只有毛泽东仍站在那里,望着老师,没有鼓掌。杨昌济挥手止住掌声:毛泽东同学,今天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我也不要求你马上回答,但有一件事我希望你能答应我。五年后,当你迈出一师校门时,我想听到你回答我。能答应吗?

毛泽东还在揣度着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志向,想着能说出眼前这十四个字的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着什么是他眼里的桃源、太古、大木、长天⋯⋯时至今日,他辗转上过好几所学校,见过数十位老师,却没有谁说过如此让他深思的话。毛泽东看着老师正凝望着自己的眼睛,郑重地点了点头,说:我答应您,老师。

下午,杨家小院里,杨开慧正在送爸爸出门。她一边翻看着毛泽东的一篇文章,一边问爸爸:他真的就什么也没说?文章写得这么好,怎么会没有理想呢?这个学生真怪啊。

是的,他什么也没说。杨昌济风趣地解释道,当然他没说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而是不肯轻言——有时候,鸿鹄,也要岁月磨炼方成的。

爸,你怎么知道他就有鸿鹄之志?说不定是燕雀之志呢?开慧和爸爸开起了玩笑。

不会的。杨昌济肯定地回答。

为什么?就因为文章写得好吗?

杨昌济已经出了院门,又回过身来意味深长地说:不光是文章。还有那双眼睛,明亮、有神——坚定!那不是一般年轻人能有的目光。由目可视其心,那样的目光,必定心存高远。

爸,你什么时候变成看相先生了?

爸爸可不会看相,杨昌济微微一笑,表情反倒严肃了,爸爸看的,是那股精气神。

(节选自《恰同学少年》第五章,有删改)


【注】杨昌济:(1871-1920),湖南长沙人,教育家。先后留学日本、英国,回国后任教于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学生们上的第一节修身课,杨昌济选择了“立志”的话题,他认为这是人修身的第一要务。
B.由文中的细节看,杨昌济对刘俊卿的回答不太满意,但对毛泽东的关注让他不想多费口舌去纠正。
C.小说设置的场景很小,甚至在叙事过程中淡化了空间环境,这样更有助于将笔力集中在人物描写上。
D.小说语言简洁凝练,富于个性化;尤其杨昌济先生的语言,文白互见,既典雅厚重又不失亲切随和。
7.关于杨家父女在小院中的对话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杨开慧和父亲之间轻松融洽的聊天氛围可知,这是一个开明而温暖的家庭,父女俩无话不谈。
B.杨昌济父女之间的对话,侧面展现了一个富有才华、个性突出、有胸怀抱负的青年毛泽东形象。
C.面对杨开慧对毛泽东是否有鸿鹄之志的疑问,杨昌济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表达了对毛泽东的认可。
D.杨昌济通过对毛泽东的眼睛和精气神的观察,断定他心存高远,杨开慧认为这跟看相一样不可靠。
8.“大轴”是一个戏曲名词,指一台戏的最后一出,这一出一定会由剧团中最棒的角儿担任主演。毛泽东的出场就有“大轴”的意味,试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9.“欲栽大木柱长天”是杨昌济在教书育人上的抱负和追求,小说中杨昌济是怎样践行这句话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数非能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党有,于乡有,于国有学,于教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几杖有铭,盘杆有戒。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而非其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故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

(选自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有删改)

(二)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选自欧阳修《琴说》,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既A而B学C琴D于E友F人G受H宫I声J数K引L久M而N乐O之P不Q知R其S疾T之U在V体W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策,即布列算筹。策,是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与“策扶老以游憩”中的“策”意思不同。
B.五礼,古代的五种礼制,文中指古代汉族礼仪总称,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C.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与“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意思相同。
D.度,在本文指“标准、限度”;与“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的“度”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端论述古学者在学六艺时并非只关注其一,而是注重多方交融,如在学习礼乐中学习射御等。
B.材料一中先贤们的几案、手杖上刻有铭文,器皿上铸有戒条,乘车、行走、宴请时都有琴瑟之音的伴随。
C.材料一题为“听琴”,着眼于义理之阐述,语言质朴自然,可谓别开生面之作。
D.材料二中,欧阳修开头描述自己以琴养心疗疾的经历,又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
(2)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
14.曾巩和欧阳修都谈到了音乐的作用,两人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2023-08-02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 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释】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鼎”和“山林”代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一个“梦”字表明无论何种选择都是虚幻的,所以可以坦然面对。
B.“人间宠辱休惊”句意为对人世间的荣辱得失,不要感到心惊。诗人认为只需要在清静闲适中自由自在地度过一生。
C.“酒杯秋吸露”一句写了在秋季用酒杯承接清露的情形,表达了词人告诫祐之要安于清贫。
D.本词不同于作者的豪情爱国之作,加入了家居闲适的场景,总体上呈现出和谐冲淡、舒缓雍容的特点。
16.请结合本词的下片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丰富情感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