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福建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8-19 3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由于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以及科学发展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科学家群体在责任、使命以及精神、价值观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独特性,中国科学家精神必然会吸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形成科技界独有的气质和传统特征。中国科学家精神集中体现了科技界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底色,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伦理主张中,科技界秉持科技向善这一基本立场,既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凝练,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科技治理的责任和担当。

科学家精神的传播是文化的传播,不应停留在科学信息的传达和科学知识的分发,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文化渗透。在科学共同体内部是以科学家精神为核心内容的科技界的自身文化传承;在全社会是以科学家精神涵养社会大众文化,让科学家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

科学共同体可以归为精神层面的价值共同体。中国科技界长久以来形成的共同价值观、思想和行为习惯,经历了代际传承和内部交流扬弃,这是科技界自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国科协2020年科技界作风学风调查显示,中国科技工作者对科学家精神的认知和践行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在倡导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等科学家精神的同时,也要明确科技工作者的科研行为和道德底线,并对两者进行区分。传播科学家精神要以底线为原则和基石,也要以榜样为引领和目标,双管齐下弥合知行差距,让科学家精神真正成为科技界可践行的理想和可追随的旗帜。

现代科学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但因科学绝对的特殊性,其文化依然保持着自身的独立和内在的规律,对于普通公众的影响和作用力远没有其他现代文化显在。科学家精神被公众接受的过程需要依靠各类传播活动实现,只有依靠传播才能让静态的、抽象的科学家精神真正流动起来,产生实际的效用。

公众对于科学家精神的理解存在距离感。科学家群体形象缺乏立体丰满的塑造,传统的事迹展览和专题宣讲,形式化的广播电视和图书杂志宣传,使得公众对接受科学家精神传播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所以,科学家精神要实现体系化的科学文化传播,让公众能够最大限度被科学家精神感染并产生极大的共鸣,从而达成推动科学文化建设的目标,首先要讲好科学家故事。

当前,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时期,同时也处在媒介生态被新技术重构的时代,科学家精神的传播需要顺应时代需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固化的单线传播方式。对话对于科学家精神的传播而言是综合载体,因而需要搭建系统性的对话平台,形成有效互动的对话机制。

(摘编自刘萱、张旸《科学家精神传播促进科学文化建设的机理与策略》)

材料二:

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FAST),开创了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的新模式,将在未来1020年保持设备的世界领先地位。1993年,在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面对全球电波环境不断恶化的形势,各国科学家都期盼着能尽早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时任国家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从来就不缺乏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强烈的使命感。从提出想法到项目落成的23年时间里,南仁东带领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2016925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启用。

设计建造自己的天文望远镜,是中国天文工作者多少年的梦想。凭借当时新中国科技工业水平,要实现这一梦想是十分艰难的。但新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敢想敢做,1958年高标准地提出自主建造一架2.16米口径望远镜的宏伟计划。他们大胆探索,先建造出60厘米的小型望远镜,通过使用取得了许多开创性成果。至今,60厘米的望远镜仍在国内外广泛使用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前夕,中国科学家终于自主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2.16米口径的光学望远镜。2.16米口径望远镜产生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成果,特别是超新星光谱的观测使它声名大振。

为了提高观测效率和质量,中国天文学家在2.16米口径望远镜的基础上,开始设计建造一个专门用于拍摄光谱的光学望远镜。2008年建成,中国国家天文台以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的名字为其命名。郭守敬望远镜至今仍是世界上光谱获取效率最高的望远镜。

我国天文学事业的发展积蓄了几代人的艰辛奋斗!新中国首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张钰哲开创了中国人命名小行星的先河。1980年,年近八旬的张钰哲登上海拔4800米的昆仑山口,为中国首座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观测台选址。普及大众天文知识的第一人陈遵妫,一心想要打造一个超越西方的天象馆,为此,他极力主张用天文馆这个名字,有人问:‘天文馆’怎么译成英语呢?他坚定地说:咱们先干起来,干好了,让他们作为中国的外来语再翻译过去吧!国家天文台的奠基者程茂兰促成了2.16米望远镜的研制工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骨干人才……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新中国的天文学在沉默的时光里,就有这样一大批仰望星空而又脚踏实地扎根的人。

(摘编自齐千里《中国天眼:巡天遥看一千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科学家群体在中国社会文化和科学发展历史背景的影响下,有着独特的责任、使命以及精神、价值观。
B.秉持科技向善是中国科技界在科技创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伦理主张中的基本立场,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凝练。
C.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科学家精神的传播并不是科学信息的传达和科学知识的分发,而是全方位的文化渗透。
D.中国天文工作者在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天文望远镜,在使用中都取得显著的成效,有的成效至今仍领先世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精神只有真正成为科技界可践行的理想和可追随的旗帜,其传播才能做到以底线为原则,以榜样为引领。
B.由于几代天文科技工作者艰辛奋斗的积蓄,以及代际的传承和内部交流的扬弃,我国天文学事业得以不断发展。
C.如果没有增强科学文化在普通公众中的影响和作用力,那么中国科学家就难免还要处在一段“沉默的时光”里。
D.只要达成推动科学文化建设的目标,科学家精神就可以实现体系化的科学文化传播,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南仁东带领科研团队建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和参与国际科技治理的责任担当。
B.天文工作者为了实现建造2.16米口径望远镜的计划,先从建造60厘米的小型望远镜开始,这是弥合知行差距的体现。
C.陈遵妫极力主张把想要打造的超越西方的天象馆命名为“天文馆”,彰显了注重普及大众天文知识的中国科学家精神。
D.从国家天文台奠基者程茂兰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骨干人才可以看出,我国天文学界一直把育人这一科学家精神放在首位。
4.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在内容安排顺序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5.如何更好地讲述中国天文科学家故事?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洼地上的战役(节选)

   

王顺的这个班,住在一个姓金的老大娘家里。这老大娘家里只有一个十九岁的、叫做金圣姬的姑娘。侦察员们来了以后,她是这山沟里最活跃的一个姑娘。但是忽然地,这姑娘的神气里有了一点特别的东西,变得少说话了。班长王顺是很敏感的,他不久便觉察出来,她的这种变化是因为王应洪。侦察员们初来的时候,她最爱和王应洪说笑,但后来她忽然地就不再和王应洪这样大笑了,见到王应洪的时候就显得激动,在他走过的时候总是痴痴地看着他。

这种情况,渐渐地使得班长王顺很担忧,当天晚上就找了王应洪到门前的土坡上去谈话了。王顺先是表扬了王应洪,然后就说到了一个革命军人的职责,说到纪律的重要。可是,王应洪仍然一点也不明白,王顺只好点破了。他说:你觉得咱们房东那姑娘怎样?对这个问题,王应洪愣了一下。她挺好呀………说到这里,他一下子明白过来了。一定是班长不信任他。这倔强的青年是不能忍受这种怀疑的,他痛心而愤慨了,叫着:班长,你就这样看我么?班长王顺也是直性子,既然把问题点破了,他就决心搞到底,一定要弄出个结果来,看这年轻人到底有没有什么。他于是不理会他的激动,冷淡地问:你真的是没有什么?”“你不相信你调查去好了,这么不相信同志呀。这种说话的腔调,叫班长王顺愤怒了。这是孩子气的、老百姓的腔调。这在老军人看来是断然不能许可的,于是他冷冰冰地说:有纪律没有?你这口气是跟谁谈话啦?王应洪一下子沉默了。过了一下,他以含着泪、发抖的声音说:班长,刚才我是不对……我汇报给你啦,我真的是对她一点心思也没有。

上阵地的第三天,听说战斗任务已经交给他们班,晚上就要出发,王应洪非常兴奋,就换上了那一套留了好些天的干净衣服。换衣服的时候他发现了一条绣花的手帕,用中国字在两朵红花的上面绣了他的名字——很可能这姑娘是从他的背包或笔记本上模仿去的,又在花朵的下面绣了几个朝鲜字,他想那一定是她的名字。这两个名字都用紫色的线绣的。他顿时起了惊慌的甜蜜的感情。于是他把它仔细地折起来,放在胸前的口袋里。

黄昏的时候,王顺就带着他的班出发到敌后去了。

一点声音,一点动静也没有,王应洪贴在路边上的杂草中间趴着。这样绝对的静止——这是和练兵的时候完全不同的。虽然他的理智告诉他,班长和同志们就在几十米的前后或周围,但是他仍然禁不住觉得可怕的孤独。他从来也不曾经历过,他甚至觉得自己已经被这深深的寂静所笼罩,所麻痹,不可能再从地上起来了……他们迅速地在洼地里退走,但到了洼地的中央,就叫敌人机枪的火力拦住了去路。……他们两个都弄不清楚这是在什么时候负的伤。王应洪身上的伤还不止一处。班长替王应洪包扎了伤口,也把自己的伤收拾了一下。然后就拿出了一个馒头,分了一半给王应洪。可是王应洪一口也不肯吃。他难过极了;意识到自己拖累了班长,这种心情比身上的伤还使他痛苦。

班长,我还没跟你汇报,他平静地说,这是她又塞在我的军服口袋里的,昨天换衣服才发现。

班长接过去,展开那手帕来看了一看,想了一想,就又替他塞回口袋里来了。

你留起来吧。”

不,这违反纪律。

我相信你,同志,留着吧。班长温和地说。这手帕此刻竟这么有力地触动了他,使他又想起了金圣姬的所有的美好的希望——而这美好的希望竟不能实现的。

王应洪身上的伤口痛得像火烧一般,浑身都没有力气,渐渐地他抵抗不住身体的疲劳,迷迷糊糊地睡去了。他梦见了纺车在他的眼前打转——母亲在摇着纺车;仿佛是病了,母亲在守护着他……忽然地金圣姬跑了出来,问他:我的手帕你留着啦?他说:留着啦。这时朝鲜姑娘们一起围上来了,赞美地看着他胸前的国旗勋章,欢迎他唱歌,他很慌张,想要躲藏。金圣姬说:“我代表他吧!”于是舞蹈了起来,她不是在别的地方舞蹈,而是在北京,天安门前舞蹈,跳给毛主席看。母亲和毛主席站在一起。舞蹈完了,金圣姬扑到母亲跟前,贴着母亲的脸,说:妈妈,我是你的女儿呀!毛主席看着微笑了;毛主席并且也看了看他,对他点点头,他也没有忘记敬了一个礼。……他忍受着伤口的痛楚,变得这样地沉着安静,虽然他刚才还以他全部的年轻的热情梦见过金圣姬,但在清醒的时候他却对这个很冷淡;他觉得他心里很坚强。

天黑定了下来,他们爬出了这隐蔽了一整天的小沟,王顺拖着王应洪,向前爬行。在草丛里又爬行了一阵之后,山上传来了吼叫,立刻,两个敌人向着这边开着枪扑过来了。王应洪喊着:班长,你快走!突然地王应洪跪了起来,用他的负伤的腿向前奔去,奔到敌人中间,火光一闪——手雷爆炸了。

班长王顺苦痛了很多天,他的身上揣着那一条染满了血的手帕。团政委嘱咐他去看一看那个姑娘,把这件纪念品给她。……终于他简单地说起了他们的胜利,王应洪的牺牲,同时取出了那条绣着两个名字的、染满了鲜血的手帕。老大娘哭得很厉害,可是金圣姬不哭。她一件一件接过了东西,甚至还没有忘记把它们好好地折起来,包起来。只是她的眼睛更亮,睁得更大,脸色更苍白。

(节选自《在悬崖上》,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文本二:

在宏大叙事的间隙关注个体的命运,相信个体对世俗幸福的怀想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未必泯灭斗志,而是同样可以成为英勇杀敌的动力,相信个体生活与革命事业是一致的,是路翎创作的出发点。但如此以来,无论从题材选择、主题表现还是小说叙事本身,路翎的创作都和当时主流倡导的叙事存在游离。1955年,路翎作为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被专政机关逮捕并关押,直到二十多年后才得以平反。与此同时,革命与人性的复杂纠葛等文学命题最终从文学中荡涤净尽,直到双百方针②出现,文学对人性的呼唤才得以重归文学殿堂。

(节选自《现代中国文学》第三章主流之外的另类,南开大学出版社)


注释:①当时主流倡导的叙事倾向于写重大题材和主题(宏大叙事),特别是革命战争,以塑造英雄形象为首要任务,呈现出单纯、简明、理想、乐观乃至必然律、程式化的革命浪漫主义表征。在表现“宏大历史”中,英雄人物的复杂情感、战争给人的精神和命运带来的创伤……都不会获得表达的合法性。②“双百”方针,即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借“洼地上的战役”这一场景,既指志愿军战士与敌人的战斗,也指王应洪精神上的战斗,但这并非就是小说题目“战役”二字加引号的特殊用意。
B.当爱情和革命纪律发生冲突之时,王应洪在王顺面前用“含着泪、发抖的声音”进行否认,从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懵懂的少年对于爱情的向往和恐惧。
C.小说中朦胧的情爱、感伤的思绪、对个人世俗幸福的缅想,似乎是对志愿军战士的一种歪曲,但正是这种“歪曲”让作品具有了人性的真实。
D.小说讲述了志愿军战士王应洪在战斗前线,与朝鲜姑娘金圣姬之间发生的无法实现的爱情故事,占据主导地位的情感是王应洪和金圣姬浪漫的战地爱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手帕”不但象征着王应洪和金圣姬纯洁的爱情,也起到了升华形象的作用,使王应洪和金圣姬的形象更加生动饱满。
B.王应洪是正面的志愿军战士形象,然而作者并没有将他塑造成为高大完美的英雄,而是将他的缺点也表现出来,使这一形象真实、立体而充满人情味。
C.小说采用类似意识流的手法来表现战士王应洪和班长王顺复杂、丰富的精神世界,呈现出在单调、严酷的战争环境下人的心灵的丰饶与美好。
D.小说通过班长王顺的视角来叙述整个故事,将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细致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由此,使得作品的真实感大大得到加强。
8.本文的王应洪因极度疲劳在潜伏阵地上做了一个梦。请简要分析王应洪的“梦”在本文内容和构思方面的特点。
9.文本二指出“无论从题材选择、主题表现还是小说叙事本身,路翎的创作都和当时主流倡导的叙事存在游离”,试从题材选择、主题表现和小说叙事三个方面谈谈文本一如何体现“路翎的创作都和当时主流倡导的叙事存在游离”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汉主闻太祖晏驾,甚喜,谋大举入寇,遣使请兵于契丹。二月,契丹遣其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兖将万馀骑晋阳。北汉主自将兵三万,以武宁节度使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与契丹自团柏南趣潞州。北汉兵屯梁侯驿,昭义节度使李筠遣其将穆令均将步骑二千逆战,筠自将大军壁于太平驿。张元徽与令均战,阳不胜而北,令均逐之,伏发,杀令均,俘斩士卒千余人。筠遁归上党,婴城自守。

世宗闻北汉主入寇,欲自将兵御之,群臣皆曰:刘崇自平阳遁走以来,势蹙气沮,必不敢自来。陛下新即位。山陵有日,人心易摇,不宜轻动,宜命将御之。帝曰:崇幸我大丧,轻朕年少新立,有吞天下之心,此必自来,朕不可不往。壬辰,帝过泽州,宿于州东北。北汉主不知帝至,潞州不攻,引兵而南,是夕,军于高平之南。癸巳,前锋与北汉兵遇,击之,北汉兵却。帝虑其遁去,趣诸军亟进。北汉主以中军陈于巴公原,张元徽军其东,杨兖军其西,众颇严整。时河阳节度使刘词将后军未至,众心危惧,而帝志气益锐,介马自临阵督战。杨兖策马前望周军,退谓北汉主曰:勍敌也,未可轻进!北汉主奋髯,曰:时不可失,请公勿言,试观我战。兖默然不悦。麾东军先进,张元徽将千骑击周右军。合战未几,右军溃。步兵千馀人解甲呼万岁,降于北汉。帝见军势危,自引亲兵犯矢石督战。太祖皇帝时为宿卫将,谓同列曰:主危如此,吾属何得不致死!太祖皇帝身先士卒,驰犯其锋,士卒死战,无不一当百,北汉兵披靡。北汉主知帝自临阵褒赏张元徽趣使乘胜进兵元徽前略陈马倒为周兵所杀北汉兵大败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二》,有删改)


【注】①指后周太祖郭威。②指宋太祖赵匡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北汉主知帝自临阵褒赏/张元徽趣使乘胜进兵/元徽前略陈/马倒/为周兵所杀/北汉兵大败/
B.北汉主知帝自临阵/褒赏张元徽/趣使乘胜进兵/元徽前略陈/马倒/为周兵所杀/北汉兵大败/
C.北汉主知帝自临阵褒赏/张元徽趣使乘胜进兵/元徽前略/陈马倒/为周兵所杀/北汉兵大败/
D.北汉主知帝自临阵/褒赏张元徽/趣使乘胜进兵/元徽前略/陈马倒/为周兵所杀/北汉兵大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驾,车驾晚出,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类似用法还有“驾崩”“山陵崩”等。
B.“将万馀骑如晋阳”与《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的“如”意思相同。
C.壬辰,可纪年月日,如纪年,则前一年是辛卯,后一年是癸巳。
D.“过潞州不攻”和《过秦论》中的“过”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与北汉军队的正面交锋中,北周大军被张元徽所败。主将李筠逃归上党,据城自守。
B.世宗认为刘崇会趁后周太祖去世,年轻的新主登基未久的大好时机亲自率军进攻后周。
C.面对军容整饬的北汉大军,周世宗毫不畏惧,反而意志愈发坚决,骑马亲临阵前督战。
D.在世宗冒死奋战精神的感召下,赵匡胤亦身先士卒,快马冲向北汉前锋,大溃北汉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阳不胜而北,令均逐之,伏发,杀令均。
(2)帝见军势危,自引亲兵犯矢石督战。
14.面对北汉军队的入侵,群臣为何阻止周世宗亲征?请简述。
2023-08-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得书字

李白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注】①紫泥,用之以封玺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水色与天色相近,连成一片,辽阔壮丽,这与“春江潮水连海平”有异曲同工之妙。
B.颔联写友人虽被贬谪,心情却不受之影响,他趁兴访问于我,体现了其悠然自得的心情。
C.颈联俯仰结合,将归巢的飞鸟与水中跳跃的鱼儿相结合,构成了一幅极有层次感的画面。
D.本首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积极向上,一扫送别时的缠绵优伤,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16.本诗尾联与《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在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庄子和望帝的典故,表达对过去美好事物或情感的怀恋之情。
(2)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如贾谊的《过秦论》:“_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借言秦的过失,为汉文帝谋“长治久安”之策,施仁义于民。
(3)《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所使用的武器与秦国相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023-08-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