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哦,香雪》随堂练习(B)
全国 高一 随堂练习 2023-08-31 10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一、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 复述故事情节:火车来之前……火车来之后……
2022-01-31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3课 (2)哦,香雪-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2. “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2022-01-31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3课 (2)哦,香雪-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3. 《哦,香雪》第一部分描写台儿沟有什么作用?

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4.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2022-01-31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3课 (2)哦,香雪-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5.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2-01-31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3课 (2)哦,香雪-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小阅读-课内 | 较易(0.85)
6. 文章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2022-01-31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3课 (2)哦,香雪-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人物少,情节也不复杂,它的主要魅力就在于用诗一样的语言、散文化的笔法、精彩的生活细节,写活了山村女孩纯真、率直、清丽的情怀。
B.这篇小说用词精练、传神,如“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住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挽住”一词,运用比喻手法,透出几分悲凉的味道。
C.作者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她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们”对新生活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
D.描写姑娘们在火车到来之前精心打扮自己,反映台儿沟的贫穷、闭塞,表现姑娘们的爱美天性,同时衬托出姑娘们对现代文明的渴望。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8.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话”无意中提到他的爱人,这让香雪感到委屈——替凤娇委屈,也替台儿沟委屈。写到山村少女心里了,因为这儿的姑娘只能梦想幸福,却很难真正地得到幸福。
B.“火车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等这一系列的语言,预示着社会变革的趋势,其主题思想融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具有生命的活力。
C.别的姑娘注意的是别人头上的“金圈圈”和“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香雪注意的却是车厢里的“皮书包”,凸显了香雪追求进取。
D.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前人们对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渴望。

三、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9.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2)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3)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2022-01-31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3课 (2)哦,香雪-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0. 阅读《哦,香雪》小说结尾香雪回家这部分,体会香雪的情绪变化和她眼中景物的变化,并想想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信使

铁凝

四月的下午,空气清透,雾霾不在。街边的樱花忽然就盛开了,紫丁香也这里、那里喷放着苦而甜的团团香气。

在一个嘈杂的路口,车遇红灯。陆婧偏头看着窗外,眼光落在临街一间门脸不大的体育用品商店。一个腿有残疾的女人从店里出来,弯腰从地上拎起两摞半人高的鞋盒。陆婧瞬间认出了这张脸:李花开!

陆婧想不到三十多年后李花开也来了北京。她丈夫,那个叫起子的也来了吧?陆婧心里加重着字的分量。什么时候她的脚跛了?敢情也受过伤啊?,她心里玩味着这个字。

三十多年前,陆婧和李花开是大学同学,也是闺蜜。李花开是当年系里的美人,常常爱犯轴脾气。她家在山区,穷。大二时,李花开的下铺丢了几张饭票,认定是李花开偷的。李花开激愤地绝食两天以示清白。第三天,同宿舍的陆婧强行背着李花开去了校医务室输葡萄糖。后来那同学在一本书里发现了那几张饭票。

大学毕业后,陆婧和李花开同在一个名叫虽城的北方城市工作。那是她们共同的激情时代。先是李花开突然告诉陆婧她要结婚了,对方是她在虽城的远房亲戚,有房,私房、独院儿。和李花开不同,陆婧家就在虽城,她工作后仍和父母同住。

冬日的一个周末,陆婧随李花开去了她将要嫁进去的私房、独院。推开吱嘎作响的单扇榆木院门,眼前的院子只是一条狭窄的夹道。西屋窗下整齐地码着蜂窝煤,挨着蜂窝煤的,是被旧提花线毯盖着的大白菜,叫人嗅出过日子的烟火气。当年的陆婧是不屑于这类烟火气的,眼前的蜂窝煤、大白菜只让她相信,李花开真的要结婚了。

出了那院子,李花开只问了一句,你说值吗?陆婧没有回答。

几天后,一个消息震惊了她们:厂里一个女子,因为分房不公,寻死觅活。李花开说,房比命大么?陆婧说,房是命的一部分吧。李花开又问,你说值吗?她没有听见应答。很快,她就嫁给了那个远房亲戚——画彩蛋的起子。

不久,陆婧也恋爱了。陆婧的恋爱像是一场无药可救的疟疾。对方名叫肖恩,是她父亲的大学同学,因工作耽误了婚姻,彼时已是北京一个文工团的业务团长。这是一个不能公开的秘密,无论是年龄的差异,还是空间的间隔。

秘密恋爱固然秘密,却仿佛必得有一个可靠的人分享才更够秘密。几个月后,陆婧把李花开约到一家卤煮火烧小馆。她脸色潮红,嘴唇颤抖,十指交叠地扭绞着。她的讲述琐碎累赘而又宏大激昂,她顾自笑着,眼里有泪光,她觉得她的闺蜜也必将为她这不凡的倾诉所倾倒。

李花开的嘴里却只是偶尔迸出一句:我娘啊!这是一个本身不含褒贬的感叹词,但在此刻,李花开喊出它来表达的是决不同意。两人争吵起来,昏天黑地。但李花开到底让了步,她答应保密,还答应了陆婧的提议:肖恩写给陆婧的信从此寄往李家。那私房、独院,在陆婧看来最是安全。

北京寄往虽城的平信隔天可到,陆婧一个星期至少两次去李花开家取信。有时李花开加班回家晚,在家的起子也会代替李花开把信送至陆婧手中。

可惜好景不长。有一次,起子请求陆婧那当局长的父亲调动工作,被拒绝。第二天,起子就把自己偷拍下的信的照片寄给了陆局长。盛怒之下,父亲把女儿轰出了家门。

陆婧立刻把电话打到了李花开的厂里,那是一个悲愤加绝交的电话,一个鄙视的不容分说的电话。陆婧那一波又一波的语言风暴如耳光噼啪,痛打在电话那头的李花开脸上。陆婧只听见李花开一迭声叫着:我娘啊!又听见她呕呕了两声,像在呕吐。陆婧摔了电话。

又是四月的一个下午,太阳很好,雾霾不在。

陆婧和李花开对坐在一间粥铺喝粥。

这几十年我常常想着要是看见你,第一句话到底怎么讲,千头万绪的。李花开说。

是我摔了电话。陆婧说。

我放下电话就去单位找你,哪儿都找不到你。

先去了北京,后来出国了。算是闪婚吧。年前刚退休,业务荒疏大半。陆婧以短信似的句子讲述了自己的三十多年。

你呢?

离了。李花开端起粥碗又放下。

就为我?陆婧心有不安。

不是为你,是非离不可。做人要重信守约。李花开的讲述也很简明,开始起子不离,让她替肚子里的孩子想想。她上了房,站在房顶逼他同意,不然就跳下去。他不松口,不信她会真的跳。刹那间她迈前两步,眼一闭就跳了下去。

陆婧的心像遭到突然坠落的重物的击打,一阵沉闷的钝痛。

你这是,轴得不要命啊。陆婧竭力眨着眼往回憋着泪。

李花开说:有信使给鼓着劲。

信使两个字是陆婧的忌讳,那是旧年的伤口,可她们的会面又无论如何绕不过这两个字。

李花开说:其实你也是我的信使。我第一次把信送到你手上的时候,你就已经是了。到最后,没有那些事,没有你摔电话,我也下不了决心去奔真心想要的日子。出了粥铺,陆婧意犹未尽地说:那年我一气之下逃到北京,才知道偌大个北京不会安慰你的委屈。

可偌大个北京能够包容你的委屈。李花开接上陆婧的话。晚风吹拂着她略微倾斜的身体,那样子实在很飒。

(有删改)

1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偶然的街头一瞥,陆婧即刻就认出了三十多年未见的李花开,只是此时的她对李花开腿跛了颇有幸灾乐祸之感。
B.小说中有人因男方有私房而决定嫁给他,有人因分房不公而寻死觅活,叙写出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房子的心态。
C.小说中两次出现的“我娘啊”,不仅是李花开山村身份的体现,也都表现了她听到陆婧述说事情时内心的震惊和愤怒。
D.小说讲述了特殊年代的一段令两位朋友隔膜三十多年的人生变故,重在激发读者去思考人世的无常与情谊的脆弱。
12.小说中插叙李花开被误解偷饭票这一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13.《信使》这篇小说能引发人们对人际交往的思考。你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交往,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小阅读
8
语言文字运用
2
现代文阅读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小阅读
10.65情节概括课内
20.65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中国现当代小说课内
30.65其他小说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课内
40.65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课内
50.65中国现当代小说  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课内
60.85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情节概括课内
90.65理解重要句子含意课内
100.65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课内
二、语言文字运用
70.65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分析、理解文章内容选择题
80.65分析、理解文章内容选择题
三、现代文阅读
11-130.65铁凝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