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西 高一 期中 2023-09-01 7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我们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充分运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更加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我们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

(摘自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材料二:

中华文明起源时间早、延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和多学科综合研究,实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揭示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精神源泉。如何认识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深刻阐释中华文明的广泛影响力?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的故事?对于这些问题,可以从比较研究的视角进行探究和解答。比较研究的视角古已有之。中国历代史家都重视记载外来信息,并且随着中国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对于外来信息的描述越来越精确,也越来越丰富,文明比较研究逐渐展开。在西方史学传统中,比较视角也广泛体现在各种各样的文献记录、史学著作中。历史上,各种文明不断交流、互鉴和融合,留下了丰富的文字、图像记录,也体现在世界各地的考古遗址和遗存中。

在中国史学界,当世界史正式成为史学门类的一个学科时,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学者就已经在不同领域开展了文明交流互鉴研究。比如,史学界在20世纪50年代“五朵金花”讨论中,就有比较研究视角的切入。近年来,中国古史研究者也注重中国与其他古代文明和国家发展进程的比较研究,如对东西方器物和技术的交流研究等,这类研究在资料选择、议题视角、研究方法等各个方面极大拓展了文明比较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古代文明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料来源学术性不足,综合性研究著作中的资料和证据大多为二手资料、三手资料,有些论据来自学术普及读物。再如,术语翻译来源不准确,直接导致术语使用不当,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注意并加以解决。

我们要深入开展古代文明比较研究。一方面,要注意比较对象的对等性。中国史前时期的比较对象应该是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的史前时代,不一定拘泥于年代的绝对一致,但是发展阶段应当大致相当,如希腊古典时代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演进形态的比较。另一方面,要明确研究对象的范畴。比如,研究对象要包括世界主要古代文明,如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等早期文明起源区域的原生文明,也要包括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等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次生文明,以及古代非洲、古代美洲等独具特色的区域性文明,还应包括受核心文明影响的周边区域次生文明,如古代西亚文明圈、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圈、中华文明圈等。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比较研究,明确文明发展的基本内容和脉络,探寻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此外,还要注重突出重点。比如,应侧重对文明的起源、结构、模式、发展和变迁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对文明的传承、交流、互鉴与断裂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文明的制度与社会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

(摘编自刘健《从比较视角深化古代文明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需要考虑中华文明的特征和形态等方面的问题并做深入综合分析。
B.不同国家文明固然不同,但它们的隔阂、冲突在文明的相互交流和借鉴中是可以超越,并达成文明共存的。
C.虽然最初我国史家记载的外来信息不精确且数量少,无法进行文明比较研究,但后来这一状况已发生改变。
D.在对古代文明进行比较研究时,研究对象可以是包括世界早期文明起源区域的原生文明在内的不同层次的文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只要能够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就能够充分运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在以史育人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B.对中华文明溯源,可以为实践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进而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文明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和人文底蕴。
C.虽然我们目前对古代文明的研究有了巨大成就,但如果不能解决资料来源的权威性、术语的正确使用等问题,研究的进程就会受到阻碍。
D.我们既要明确研究对象的范畴,又要注意比较对象的对等性,还要注重突出研究的重点,才称得上深入开展古代文明比较研究。
3.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我国研究团队根据良渚、陶寺等都邑性遗址实际材料,兼顾其他古老文明的特点,冲破了西方判断文明的“三要素”桎梏,提出了判断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
B.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我们提出的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以及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得到了世界公认。
C.随着秦早期陵墓、祭祀、水利、养马、造船等考古发现的披露,战国时期先民的多彩生活画卷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对揭示秦国崛起原因、廓清历史迷雾作用巨大。
D.在考古发掘刘贺墓时,各路媒体通过图文、视频、小程序等进行爆炸式传播,使公众对刘贺墓的考古发掘过程给予持续性关注。
4.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自2002年启动,20年来,研究团队对我国古代文明实施重点发掘和考古调查,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探知北方史前先民们发明的粟作农耕技术,在距今6500年后陆续向南传播,经中国福建、台湾传播到东南亚;又如通过DNA检测等技术得知,距今5000~4500年,原产于西亚的小麦、黄牛、绵羊和冶金术传入中国西北地区,大约在4300年前被中原地区吸收,成为中原文明的组成部分。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5.央视《寻古中国》栏目将推出一期“连类比物,溯源中华古代文明”专题片,从东西古代文明的比较中透视中华古代文明,请结合材料写出专题片的导语,以向观众明确比较的原因和目的,要求语言简明生动,不超过90个字。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美】海明威

我想我是吃不下一整条的。他说,用刀子把一条鱼肉一切为二。他感到那钓索一直紧拉着,他的左手抽起筋来。这左手紧紧握住了粗钓索,他厌恶地朝它看着。

这算什么手啊,他说,随你去抽筋吧,变成一只鸟爪吧,对你可不会有好处。

快点,他想,望着斜向黑暗的深水里的钓索。快把它吃了,会使手有力气的。不能怪这只手不好,你跟这鱼已经打了好几个钟点的交道啦。不过你是能跟它周旋到底的,马上把金枪鱼吃了。

手啊,你感觉怎么样?他问那只抽筋的手,它僵直得几乎跟死尸一般。我为了你再吃一点儿。他吃着他切成两段的那条鱼肉的另外一半。他细细地咀嚼,然后把鱼皮吐出来。

觉得怎么样,手?或者现在还答不上来?他拿起一整条鱼肉,咀嚼起来。

耐心点吧,手, 他说,我这样吃东西是为了你啊。我巴望也能喂那条大鱼,他想。它是我的兄弟,可是我不得不把它弄死,我得保持精力来这样做。他认真地慢慢儿把那些楔形的鱼肉条全都吃了。

他直起腰来,把手在裤子上擦了擦。

行了,他说,你可以放掉钓索了,手啊,我要单单用右臂来对付它,直到你不再胡闹。

他把左脚踩住刚才用左手攥着的粗钓索,身子朝后倒,用背部来承受那股拉力。天主帮助我,让这抽筋快好吧,他说,因为我不知道这条鱼还要怎么着。

不过它似乎很镇静,他想,而且在按着它的计划行动。它始终待在下面不上来,那我也就跟它奉陪到底。

他把那只抽筋的手在裤子上擦擦,想使手指松动松动。可是手张不开来。也许随着太阳出来它能张开,他想。也许等那些养人的生金枪鱼肉消化后,它能张开。如果我非靠这只手不可,我要不惜任何代价把它张开。但是我眼下不愿硬把它张开。让它自行张开,自动恢复过来吧。我毕竟在昨夜把它使用得过度了。

他眺望着海面,发觉他此刻是多么孤单。由于风的吹刮,这时云块正在积聚起来,他朝前望去,见到一群野鸭在水面上飞,在天空的衬托下,身影刻划得很清楚,然后模糊起来,然后又清楚地刻划出来,于是他发觉,一个人在海上是永远不会感到孤单的

轻风,他说。这天气对我比对你更有利,鱼啊。他的左手依然在抽筋,但他正在慢慢地把它张开。

我恨抽筋,他想,这是对自己身体的背叛行为。由于食物中毒而腹泻或者呕吐,是在别人面前丢脸;但是抽筋,是丢自己的脸,尤其是一个人独自待着的时候。

要是那孩子在这儿,他可以给我揉揉胳臂,从前臂一直往下揉,他想。不过这手总会松开的。

随后,他用右手去摸钓索,感到上面的份量变了,这才看见在水里的斜度也变了。跟着,他俯身朝着钓索,把左手啪地紧按在大腿上,看见倾斜的钓索在慢慢地向上升起。它上来啦,他说,手啊,快点。请快一点。

钓索慢慢儿稳稳上升,接着小船前面的海面鼓起来了,鱼出水了。它的长嘴像棒球棒那样长,逐渐变细,像一把轻剑,它把全身从头到尾都露出水面,然后像潜水员般滑溜地又钻进水去,老人看见它那大镰刀般的尾巴没入水里,钓索开始往外飞速溜去。

老人见过许多大鱼。他见过许多超过一千磅的,前半辈子也曾逮住过两条这么大的,不过从未独自一个人逮住过。现在正是独自一个人,看不见陆地的影子,却在跟一条比他曾见过、曾听说过的更大的鱼紧拴在一起,而他的左手依旧拳曲着,像紧抓着的鹰爪。

可是它就会复原的,他想。它当然会复原,来帮助我的右手。有三样东西是兄弟:那条鱼和我的两只手。这手一定会复原的。真可耻,它竟会抽筋。鱼又慢下来了,正用它惯常的速度游着。

弄不懂它为什么跳出水来,老人想,简直像是为了让我看看它个儿有多大才跳的。反正我现在是知道了,他想,但愿我也能让它看看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不过这一来它会看到这只抽筋的手了。让它以为我是个比现在的我更富有男子汉气概的人,我就能做到这一点。但愿我就是这条鱼,他想,使出它所有的力量,而要对付的仅仅是我的意志和我的智慧。

他舒舒服服地靠在木船舷上,忍受着袭来的痛楚感,那鱼稳定地游着,小船穿过深色的海水缓缓前进。随着东方吹来的风,海上起了小浪。到中午时分,老人那抽筋的左手复原了。

这对你是坏消息,鱼啊, 他说,把钓索从披在他肩上的麻袋上挪了一下位置。

他感到舒服,但也很痛苦,然而他根本不承认是痛苦。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中反复描写老人那只抽筋的左手,着力突出了左手的僵直、拳曲和无力,说明老人当时遇到的问题很严重。
B.选文的结尾,老人说“这对你是坏消息,鱼啊”,说明随着抽筋的左手复原,老人有信心很快就将大鱼捕杀。
C.选文中老人与鱼的对话,凝练而又精当,语言朴素却充满内在张力,体现出作者对简洁明快的电报风格的追求。
D.选文中在描写大鱼时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喻体有“轻剑”“潜水员”“大镰刀”等,意在表现大鱼的不同寻常。
7.下列关于《老人与海》作家作品解说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海明威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曾凭借《老人与海》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早年的记者经历对其作品风格有重要影响。
B.小说中的“老人”是指圣地亚哥,他是海明威塑造的众多硬汉形象之一。为了维护尊严,为了自己的信仰,他不顾年迈,坚持出海捕鱼。
C.小说中的“孩子”是指曼诺林,他给老人带来安慰,也给老人带来希望,可以说他是青少年时期的圣地亚哥,或者说他是老人的接班人。
D.小说中所说的“大鱼”最终被老人杀死,但血腥味引来鲨鱼,老人顽强搏斗并最终打败鲨鱼,成功塑造了“老人”这一胜利的英雄者形象。
8.文中划线的两句话“发觉他此刻是多么孤单”和“于是他发觉,一个人在海上是永远不会感到孤单的”是否矛盾,为什么?
9.德国哲学家康德指出“手是人类外在的大脑”,小说中老人与“手”展开了对话。请结合文本说明老人对待“手”有着怎样的复杂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复杂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昭王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武安君曰:不可。

武安君曰:长平之事,秦军大克,赵军大破。今王发军虽倍其前,臣料赵国守备,亦以十倍矣。赵自长平已来,君臣忧恨,早朝晏退,卑辞重币,连好齐楚,备秦为务。其国内实,其交外成。当今之时,赵未可也。

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乃使五大夫王陵将而伐赵。陵战失利,亡五校【注】。 工欲使武安君,武安君称疾不行。王乃使应侯责之曰: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君前率数万之众入楚,拔郡、郢,焚其庙,东至竟陵,楚人震恐,东徙而不敢西向。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所将之不能半之而与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韩魏以故至今称东藩此君之功,天下莫不闻。今赵卒之死于长平者已十七八,其国虚弱,是以寡人大军,愿使君将,必欲灭之矣。

武安君曰:是时楚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群臣妒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故起所以得引兵深入,多倍城邑。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死不旋踵。楚人自战其地,咸顾其家,莫有斗志。是以能有功也。伊阙之战,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二军争便之力不同,是以臣得设疑兵,以待韩阵,专军并锐,触魏之不意。魏军既败,韩军自溃,乘胜逐,以是之故能立功。今秦破赵军于长平,不遂以时乘其振惧而灭之,畏而释之,使得耕稼以益蓄积,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络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体以下死士。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犹勾践困于会稽之时也。以合伐之,赵必固守。围其国都,必不可克。攻其列城,必未可拔。兵出无功,诸侯生心,外救必至。臣见其害,未睹其利。又病,未能行。

(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

【注】五校:校,古代部队每八百人为一校,即主尉。五校为四千士兵。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所将之不能半之/而与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韩魏以故至今称东藩/
B.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所将之不能半之/而与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韩魏以故至今称东藩/
C.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所将之/不能半之/而与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韩魏以故至今称东藩/
D.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所将之不能半之/而与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韩魏以故至今称东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伐,文中意为“讨伐”,与《屈原列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的“伐”意思不同。
B.发,文中意为“派遣”,与《苏武传》“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的“发”意思不同。
C.相,指“互相”,与《孔雀东南飞》“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的“相”意思相同。
D.北,文中意为“败逃的军队”,与贾谊的《过秦论》“追亡逐北”的“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昭王认为赵国长平之战失败后,国势虚弱,可以发兵攻打将其灭亡。
B.武安君与楚国的鄢郢之战,与韩魏的伊阙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C.武安君认为攻打楚国能取胜,原因在于楚国的混乱和秦军的团结一致。
D.长平之战后,秦国因为畏惧放过了赵国,这给了赵国蓄积力量的机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连好齐楚,备秦为务。
(2)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体以下死士。
14.为什么武安君认为攻打赵国“见其害,未睹其利”?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孤馆灯青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注】①本首词作于神宗熙宁七年十月由海州出发赴密州途中,时苏轼三十九岁,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其弟苏辙在齐州。②练:白色的绢。③行藏:出仕与退隐。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景,“孤”“青”“野”“残”点明早行时静寂、凄清的环境与心境。
B.词的下片用“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两句承接所提“往事”,开启铺排议论。
C.该词以议论入词,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词人的远大政治抱负。
D.词尾一句“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表现了词人当时的真实心境,心情得到暂时的宽慰。
16.有人认为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也有人说该词的基调是乐观豁达的,结合词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