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万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西 高二 期末 2023-09-01 9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英雄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反映东西方基本意识形态的文化现象。

中国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守卫国土,维护政权;而西方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塑造人格,创造历史。但是两者的共同点就是英雄的理念首先是创立具有当时人们可以效仿的榜样,是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崇拜和追随的对象。西方英雄是绝对个人英雄主义,他们虽然也讲义气重友情,但始终以自己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特洛伊王子出于个人的欲望不顾可能的后果强行拐走海伦,这在西方社会属于小节,无损英雄的形象,而在东方却是不能容忍的自私行为。在东方,英雄意味着比常人更严格地恪守道德规范,所以桀骜不驯的孙悟空还是逃不脱如来佛的手心,还是要做唐僧的门徒;而打虎的或松、粗野的李達也必须口服心服地服从宋江的领导。

英雄文化的共同特点是善恶分明,嫉恶如仇。但是在西方,的标准是有限制的,一般是恶龙、巨兽或是极端残暴者和异教徒。而两位君主之间的争斗并不被当作善恶之争,人们往往把争斗双方同时当作英雄歌颂,即使一方是自己的敌人。西方英雄文化强者为王的观念较为明显,对西方人而言,英雄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即使是对手他的英雄行为也值得歌颂。与西方的文化不同,中国文化中对于对手的英雄气概一般都是贬低和挖苦,不能灭自己威风长敌人志气。《三国演义》中虽有曹操煮酒论英雄,但最终还是把曹操描绘成奸雄。

英雄爱美人是英雄文化的共同点。但是在江山和美人的选择上,中西文化也有不同。为了美人舍弃江山,在西方文化中仍然是英雄行为,比如特洛伊王子和海伦的故事。而在中国却要遭到无情指责,并且将责任推到美人身上,斥之为红颜祸水。在漫长的以男性为主体的古代社会,东西方的英雄绝大部分都是男性,女性只是男性的陪村。但是,西方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让人们肃然起敬的女英雄如圣女贞德,而中国的女英雄必须要女扮男装才能成为英雄,如花木兰、孟丽君。可以看出,东西方英雄文化是随着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进步都在发生着变化。比如中国的反封建运动和西方的女权主义兴起,使得东西方女性英雄和伟人不断增加。东西方在英雄标准和英雄行为的认识上有逐步接近的可能。

(节选自潘天强《论中西方的英雄文化》)

材料二: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交际双方在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微观文化知识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容易导致交际出现障碍,因此,文化认同越来越得到跨文化交际研究者和交际双方的重视。文化认同是一个群体中的成员在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的肯定性体认,是对人的精神存在作出的价值肯定,它融合了人们的各种认同,从而阻止了不同的认同之间因部分认同的背离或异特性而可能发生的文化冲突。

影响跨文化交际双方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民族优越感。民族优越主义者固守自身文化方式,盲目排斥甚至压制其他文化,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如果交际一方有意忽视与自己不同的文化与习俗,那么双方的交际沟通就会出现障碍。

固定思维模式和种族偏见是影响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主要思维定式。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不可能有一个一切社会都承认的、绝对的价值标准,更不能以自己解体的价值标准评价别的民族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的固定思维模式和种族偏见容易对其他文化产生否定反应。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首先要理解和认同对方的文化,承认和接纳人类的多样性,给予不同民族、种族和文化群体平等的地位,倡导文化平等、宽容与尊重,彻底去除民族差异和种族偏见。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个人价值因素。价值观是文化中最基本的部分。由于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其文化思想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思想意识中,其社会关系更强调人性化和共存化的相互帮助与协调关系,这与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潜能、个人目标和个人利益等显然不同。但交际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都是本民族价值观的反映,因此不同的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中必然会产生文化冲突,从而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宜遵循文化交际原则,努力寻求一种符合各自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跨文化交际路径。

加强教育在文化认同中的培养和引导作用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途径。可以开展以交际语言教学为基础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电视等多媒体手段,广泛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习俗等知识,拓宽对交际方文化的了解与掌握,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

(节选自《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交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西方对于英雄文化的共识是,英雄的理念首先是创立具有人们可以长期效仿的榜样,英雄应该是人们崇拜和追随的对象。
B.东西方英雄文化都善恶分明,但对“恶”的理解上中国的标准要比西方宽泛,中国人认定的能称得上“恶”的对象要多于西方。
C.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加深对不同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微观文化知识的了解,就能有效顺利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D.跨文化交际要承认和接纳人类的多样性,遵循平等、宽容与尊重的原则,打破原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摒弃民族差异和种族偏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人并不过度看重社会道德规范,在实现内心欲望和追求自我价值时若有违社会规范,这属于个人小节,无损他在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B.东西方历史上的英雄绝大部分都是男性,这说明东西方社会大体上都是男权社会,并且古代中国社会的男权特征比西方更突出一些。
C.文化认同是群体成员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肯定,它融合了本民族人们的各种认同,可以阻止不同的认同之间可能发生的文化冲突。
D.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潜能、个人目标和个人利益,不利于跨文化交际,而儒家思想强调人际关系的相互帮助和协调,则有助于跨文化交际。
3.结合材料一内容,下列中国的故事与传说不符合西方英雄观的一项是(     
A.吴三桂舍弃江山为红颜冲冠一怒B.曹孟德劫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C.虬髯客忧苍生弃争天下远渡扶桑D.共工氏与黄帝争天下不惜生灵涂炭
4.材料一最后,作者乐观地推测东西方在英雄标准和英雄行为的认识上可能会逐步接近,他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5.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2021-12-22更新 | 12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如东中学、姜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随军散记(节选)

沙汀

一天早饭过后,贺龙将军开始在火盆边慢条斯理地换着衣服。

秘书是一个相当天真的年轻人,熬不惯沉默。他先是吃吃地笑着,后来终于孩子气地扯起乱谈来了。他亟于要表白出来的,是关于一个新从延安学习回来的断臂团长参加大小黄龙战斗时的勇敢行为。他模仿着那位勇士的神情,真像面前有架坦克那样,骂道:“扔他妈哟!”同时左手做了一个向下抛掷手榴弹的动作……

这时贺龙将军也忍不住笑将起来。他已经穿好衣服,正在扣上身的纽扣。

“这不算,”他笑着说,“你还没有看见他当红四师师长时候的情形呢。那才叫勇敢!一次在鄂西作战,敌人一师人追我们,他一个人带一班人断后,就蹲在山口上,面前摆起这么大一堆手榴弹!”他比比手势,依旧扣他的纽扣去了。而在一切都弄妥帖之后,他又重新夸奖着那位团长,承认他是一个好干部。

“这简单得很,”他着力地说,“是不是好干部你要在最艰苦最危险的时候去看他。好的他一定坚持,一点也不悲观动摇。贺炳炎这个家伙就越打越硬,尽管环境极端困难,他也拿得出劲来!”

为了使他的意见在人们的头脑里立得住脚,贺龙是很喜欢举例子的。他接着叙述了一段大小洪山的故事。那个时候他们刚从洪湖拖出来,非常疲惫,而追击的敌人当然不会想到他们需要休息。但是,要停下来反攻吧,也有问题,他们还没有弄清敌人的番号。于是他把捉俘虏的任务摆在贺炳炎的面前,限他一天办到,他真的很快就办到了。

“你不要看他一只手吧,”贺龙又得意地补充道,“就是现在打起架来,你两个人也打不过他呢。”因为我们好奇的追问,他更用一种抑扬有致的愉快调子叙述了一通他的身世。湖北松滋人,就在长江边上住。只有一个父亲。自己原是在一家铁匠铺当学徒,因为松滋附近便是苏区,这个小铁匠忽然愿意替红军喂马了。

“可是喂了几天,”贺龙将军微笑着,“大家嫌他太小了,都不要。他还哭了他妈一场。我恰恰去碰见,就说,好好好,把他拨到宣传部去提浆糊桶子吧。那时候他才十四五岁,又不肯长,这么点高,不搭板凳就会把标语贴歪!”

正说得上劲,那个被贺龙描写的对象,忽然走进来了。矮而粗大,黑眼仁相当小,炯炯地射着闪光。一眼便可以看出是个心直口快的人。穿着整饬,他把右臂的空袖筒那么服服帖帖地塞在荷包里面,乍看起来你会以为他不过是在努力搜取东西,或者不过是一种习惯了的姿式而已。

一看见他我们就更加忍不住笑将起来。而且仿佛做戏一样,秘书又把他抛掷手榴弹的精彩动作表演了一番,这引得对方难为情地笑了。

我请他告诉我延安的轰炸情形。他简略地说了几句,而接着,却自动搬出沿途碰见的一大堆极不愉快的事件:许多坏蛋威吓老百姓,抬高物价,等等。其间一个小鬼拿着一卷电报走进来了。

这样的电报几乎每天总有一次,报告着晋西北以至大青山一带的战斗情形。但是贺龙将军并不立刻看它,他依旧倾听着断臂团长的洪亮的谈吐,而且一直带着那种愉快的神情,仿佛是在倾听一个亲骨肉谈说自己的冒险经历一样。直到那位健谈家因为觉得不合适而微笑着停歇下来的时候,他才把那一卷电报逐份看了下去。他盘着一条腿坐在炕沿,右手撑在炕上,支撑着他那略微倾斜的身体。

他有时皱皱眉毛,摇摇头,或者长长地松一口气,而在看到最末一份电报的时候,他忽然轻声地朗诵起来了:“白汝斌现已到达包头西乌拉山一带,并已在离包头五十里之地,集合人枪百余。不久可能增至二百以上……”他读着,眼角的笑纹逐渐扩展开来,终至于笑出声气来了。他坐直他那充满精力的魁梧的身体,用右手连连敲击着电报,一面环视着我们,笑道:“你们看顽固派有什么办法呀!……”

他是笑得那样酣畅,至于呛咳起来了。停停,他又夹着笑声继续说了下去:“这个白汝斌还是他妈一条腿啊!他一出去就会搅出一个队伍来。而且在包头附近!太有趣了,正在谈顽固派!”

仿佛刚才做过繁重的工作那样,他十分舒畅地嘘了一口长气,重新展阅起电报来,但却从未停止过他那种显然是被抑止着的无声的哑笑。而这种笑,无疑只有那些饱尝世间甘苦,而又具有坦白胸怀、崇高理想的人才会有的。他笑得那样纯真而又深澈。

等到看完全部电报以后,他更显出一种沉迷在美丽幻想里的表情,微仰着头,深思地眨着眼睛,然后自语似的笑道:“这个白跛子真太有意思了!……正在谈顽固派!……”

(有删改)


【注】①顽固派:指顽固反共的国民党。

文本二:

沙汀在描绘贺龙的形象时,既没有把他写成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也没有把他写成粗犷蛮强的草莽英雄或江湖侠士,而是作为革命军队的普通成员,一个平凡而又伟大、可亲而又可敬的革命战士。作品概括了这个人物多方面的革命品格:既在民族战争和阶级斗争等大的方面表现了他鲜明的爱憎——对民族敌人、阶级敌人烈火般的憎恨以及对党、对干部和群众的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又在日常工作和战斗生活中,表现了他的朝气蓬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的广博的社会知识、他的革命的人情味等。在刻画性格时,作者善于选择富于典型意义的情节和场面来展示人物内心的变化,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充分地揭示了贺龙心灵的美、他的浓郁的人情味,从而形成其真实而富于美感意义的英雄性格。

(摘编自《沙汀<随军散记>:解放区报告文学的典范之作》)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来展开情节,直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令读者印象深刻。
B.文本一对贺炳炎的外貌描写,简明而细致。他虽然其貌不扬,但他的闪光的小黑眼仁却令人印象深刻。
C.文本一多处写到了贺龙的笑,既体现了人物爽朗的个性,又表现了人物对敌人蔑视的态度。
D.文本二说贺龙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与“朝气蓬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在文本一中有多处体现。
7.关于文本一中秘书两次描写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综合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出一个天真活泼的年轻秘书的形象。
B.秘书虽然是次要人物,但是侧面表现了贺炳炎,并且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
C.秘书第一次模仿贺炳炎抛掷手榴弹的情节,既表现出秘书的可爱,又表现出贺炳炎的英勇。
D.秘书第二次模仿贺炳炎抛掷手榴弹时,贺炳炎难为情地笑了,这说明贺炳炎腼腆。
8.“贺龙是很喜欢举例子”,文本一中贺龙列举了贺炳炎的哪些事例?请简要梳理并概括贺炳炎的形象。
9.报告文学是用文学 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请结合文本二划线处的评论,简要分析文本一作为报告文学,在塑造贺龙这个英雄形象时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与文学的形象性。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大水害民田,民多流死。庄宗曰:“吾富有天下,岂不能作一楼?”庄宗乃使人问崇韬曰:“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庄宗默然。河南县令罗贯,为人强直,颇为崇韬所知。贯正身奉法不受权豪请托宦官伶人有所求请书积几案一不以报宦官怜人由此切齿。皇太后崩,庄宗陵作所,而道路泥涂,桥坏。庄宗止舆问:“谁主者?”宦官曰:“属河南。”因亟召贯,即下狱。明日,传诏杀之。崇韬谏曰:“桥道不修,法不当死。”庄宗怒曰:“太后灵驾将发,天子车舆往来,桥道不修,卿言无罪,是朋党也!”崇韬曰:“贯虽有罪,当具狱行法于有司,陛下以万乘之尊,怒一县令,使天下之人言,陛下用法不公,臣等之过也。”庄宗曰:“贯,公所爱,任公裁决!”起入宫,崇韬随之,论不已。庄宗自阖殿门,崇韬不得入。贯卒杀。崇韬素嫉宦官,尝谓魏王继岌曰:“王有破蜀功,师旋,必为太子,俟主上千秋万岁后,当尽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及闻此言,遂皆切齿。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上蜀簿。庄宗曰:“人言蜀天下之富国也,所得止于此邪?”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杀之。

(节选自《新五代史·郭崇韬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贯正身/奉法不受权豪请托/宦官/伶人有所求请/书积几案/一不以报/宦官/伶人由此切齿/
B.贯正身奉法/不受权豪请托/宦官/伶人有所求/请书积几案/一不以报/宦官/伶人由此切齿/
C.贯正身奉法/不受权豪请托/宦官/伶人有所求请/书积几案/一不以报/宦官伶人由此切齿/
D.贯正身奉法/不受权豪请托/宦官/伶人有所求请/书积几案/一不以报宦官/伶人由此切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幸陵作所”与“幸蒙大恩”(《苏武传》)两句中的“幸”字含义不同。
B.“因起入宫”与“因河为池”(《过秦论》)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同。
C.“贯卒见杀”与“信而见疑”(《屈原列传》)两句中的“见”字含义相同。
D.“当尽去宦官”与“乃令张仪详去秦”(《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去”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崇韬为人正直,敢于进谏。面对庄宗修楼纳凉的想法,他积极劝谏,庄宗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B.在对河南县令罗贯的处罚一事上,郭崇韬仅出于对自己所熟悉之人的信任和喜爱,谏言其罪不当死。
C.郭崇韬嫉恶如仇,一向看不起宦官们的所作所为。曾经向魏王继岌建议,待其即位之后清除宦官。
D.庄宗派宦官马彦珪到蜀地观察郭崇韬的情况,马彦珪受到刘皇后的教唆,后假托诏书杀害郭崇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
(2)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
14.《五代伶官传序》中用“祸患常积于忽微”来告诫我们,封建王朝的覆亡往往是由一个个小错误导致的。请简要概述文中有哪些可能为后唐带来灭顶之灾的小错误。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出手不凡,诗人面对七夕星月,神思天外,遥想牛郎织女相会时执手相看泪眼、悲喜交加的感人场景。
B.“鹊辞穿线月”写鹊群无可奈何地辞别了月光笼罩下的人间穿线乞巧的少女,展翅离去,牛郎织女又陷入痛苦的相思之中。
C.七夕曝衣是当时的习俗,“花入曝衣楼”写秋花映入诗人的曝衣楼,勾起了诗人对一年前七夕定情的回忆。
D.“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尾联貌似平淡,却蕴蓄着无限缠绵的情思,表现出一种怅恨不尽的意味。
16.结合全诗,赏析第三联运用的手法和表达的心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