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一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江西 高三 一模 2023-09-01 42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风家训:轨物范世的生动教材

传统家训文化是中国血缘宗法式农业社会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特有文化现象,是一种以儒家文化为基本内核的伦理型文化,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家训文化以别具特色的教化方式保证了传统社会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稳定,推动了中国农耕社会的文明进步。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谈及撰写家训初衷时指出:“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诚,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阅,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正是由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代与代之间的血缘亲情,家长的训谕比超他人教诲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更易于通过熏陶濡染使之入耳入心。

家规族训规约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家国整合机制的形成和巩固。在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齐家睦族是社会得以治理与维持稳定和谐的基础。国是家的扩大,家是国的缩小。“资父事君,忠孝道一”《三国志·魏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大家》)。家训文化最基本的功能是伦理教化功能,家训教化在家庭、宗族中有效倡行了敦亲睦邻、立身修德、谦恭处世等伦理道德准则,熏陶出品德高洁、清正廉明、为国为民的名臣贤士,促进了家国整合机制的巩固。可以说,家训族规作为国家法的重要补充,发挥着维护家庭宗族稳定、调控民间社会秩序和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

传家训文化推进了儒家思想的世俗化和社会化,加速了儒学的传播。虽然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宣布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然而由于社会成员文化水平偏低,语意深刻玄奥的儒家典籍传播受到了很大制约。家训教化则不然,家长、族长撰写和订立家规族训的宗旨是教化、规范家人子弟,为便于他们理解接受,在语言上尽量避免晦涩难懂的词句。特别是宋明以来许多世家大族竞相刊行本族家训及历代名士家训文献,通过家训载体使儒学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此外,有些家训著作还被作为私塾蒙馆对儿童教育的启蒙读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儒学的社会化。譬如,朱柏庐《治家格言》虽仅五百余字,但言约义半,多以对仗的格言警句、朗朗上口的韵语,阐述儒家为人处世、治家修身之道,被尊为“治家之经”。由于它通俗流畅、富含哲理,清代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流传甚广。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训文化具有伦理教化的功能,借助特定的伦理道德准则,促使孩子养成令人尊敬的品行。
B.在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若无齐家睦族的教化,社会难以治理和维持稳定和谐。
C.古代社会成员文化水平偏低,而儒家典籍语意深刻玄奥,故传播时受了限制。
D.家训族规在撰写和订立时,完全没有晦涩难懂的词句,这是为了便于家人子弟理解接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引用论证,引用《颜氏家训》证明了“师友之诫”和“尧舜之道”在调节人际关系上的作用。
B.第三段首先提出观点,再用引证法加以证明,然后通过讲道理让观点变得更加清晰和深刻。
C.文章通过朱柏庐《治家格言》广泛传播的例子,证明家训著作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儒学社会化的观点。
D.文章为总分结构,从三个不同的维度论述了传统家训文化“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主要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家长的训谕易于熏陶濡染,入耳入心,是因为家长在孩子心中地位崇高,他们的训导更容易让人接受。
B.家训族规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能起到伦理教化的作用,促进了立身修德、谦恭处世等风气形成。
C.家训族规弥补了国家法的不足,在维护家庭宗族稳定、调控民间社会秩序、保持国家长治久安中起到积极作用。
D.自古以来,许多世族大家竞相刊印本族家训及历代名士家训文献,有效地促进了儒学在更大范围的传播。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日益密切的大环境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电影大国。从大国走向强国之路,如何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成为中国电影人考虑的关键问题。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认为,创作有影响力的电影是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对制片公司来讲,产业链条的强化和发展很重要,要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这样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否则电影强国的实现是没有依据的。”他指出,我国影视产业还处在发展期,电影发展机会多,未来,中国的影视产业依然有很大的投资机会。对此,马中骏也表示赞同,他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好的时代和机遇期,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工作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你有专业性,你做得足够好,市场自然认可。”

(选自“央广网”2018年6月19日)

材料二: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暗流涌动,一些人打着“重写历史”“范式转换”“还原真相”等旗号,鼓吹“告别革命”,大肆歪曲历史、诋毁英雄,意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些言论通过网络不断地发酵和扩散,起到了相当恶劣的作用。因此,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系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为此,我们必须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积极运用新媒体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增强人们的历史认同和价值认同。

(选自“光明网”2018年4月23日)

材料三:

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把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比如,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武侠片中“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等,都是辨识度很高的文化符号。这也是《英雄》《十面埋伏》等武侠片在海外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好作品,还有一个案例是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它不仅在亚洲其他国家好评如潮,还发行了美国版。

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学会把好故事“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其中,“融通中外”正是中国电影国际化创作必须遵循的要旨,要选择能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既在内容上融汇中国文化,又在形式上实现国际表达。比较成功的例子是2015年的《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这两部影片都是典型的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代表作,它们曾在数十个国家展映,各国观众或为草原生活的艰难所震撼,或为身患绝症的坚强所感动。

与此同时,把国外公共组织和学者发展为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阵地和专业力量的努力,更让我们插上了巡游世界的翅膀。比如,我们与拿督黄纪达基金会的合作让中国经典默片《神女》配乐放映,在各大电影节绽放异彩;与英国电影学会(BFI)的合作,则让中国享誉世界的影史名作《小城之春》修复版成为在英格兰地区发行的第一部修复版中国经典影片……

(选自孙向辉《“融通中外”,如何用电影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四:

站在新时代大门口反观反思中国电影,我们同时看到隐患和欠缺。许多平庸之作呼应我们周遭弥漫的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气而生。平庸之作多表现为雷同化、表面化和粗疏化:只关注娱乐不关注思想;只关注生活表象而不探究生活中的发展趋势。对生活没有新发现,对艺术没有新表达;盲目跟风克隆,执着于缺少新意的翻拍与续拍。平庸创作一味在市场热项目中寻找风向,模仿效法。2017年生产故事影片708部,在影院公映的影片只有396部,一半的国产电影因平庸、粗疏被电影市场淘汰。创作平庸之风势必弱化原创力,弱化精品意识。于是,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才时不时地大行其道。容忍平庸之作,容忍创作平庸之风,就会放弃国产电影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就会丧失创作的主体精神和新时代的创作目标感。必须对屡见不鲜、习以为常的平庸之风,说不!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4月12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实现电影强国的梦想。
B.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是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的有效手段。
C.《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等大获成功是因为它们内容上融汇了中国文化,形式上实现了国际表达。
D.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的盛行导致原创力和精品意识弱化,致使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等平庸之作时不时地大行其道。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分析了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B.材料二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坚定了人们认同历史、尊重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C.由材料四可知,因一味追求平庸、粗疏的创作风向,2017年我国生产的故事影片有一半被电影市场淘汰。
D.从四则材料可知,“中国好故事”是指具有中国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能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
6.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电影如何开拓国际市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0-03-03更新 | 322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超级全能生 2019届高考全国卷26省9月联考乙卷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先生

陈忠实

朱先生重新开始因赈济灾荒而中断已久的县志编纂工作,一度冷寂的白鹿书院又呈现出宁静的文墨气氛。他四处奔走的劳顿和风尘早已消失,饥饿造成的恐怖阴影却依然滞留在心间,眼前时不时地映现出舍饭场粥锅前拼死拥挤的情景,尽管这样,他的心头还是涌起案头文字工作的渴望和生气。

大饥馑【注】是随着一场透雨自然结束的,村民们迫不及待从青葱葱的包谷秆子上掰下尚来干须的棒子,撕去嫩绿的皮衣,把一掐即破的颗粒用刀片刮削到案板上,流溢出牛奶似白色浆汁,像捣蒜一样捣砸成糊浆,倒进锅里掺上野菜煮热了吃。有人连同包谷棒子的嫩芯一起搁石碾上碾碎下锅,村巷里每到饭时就弥漫起一缕嫩包谷浆汁甜丝丝的气息,大人和小孩的脸色得了粮食的滋润开始活泛起来,交谈说话的声调也硬朗了。原野上呈现出令人惊喜的景象,无边无际密不透风的包谷、谷子、黑豆的枝枝秆秆蔓蔓叶叶覆盖了田地,大路和小道被青葱葱的田禾遮盖淹没了,这种景象在人们的记忆里是空前仅有的。

农间时月的悠闲里便生出异事,有人忽然忆及朱先生赈济救命的恩德而发动大家纷纷捐款,敲锣打鼓一块刻着“功德无量”的牌匾送到书院来。朱先生听到锣鼓和铳响走出大门,弄清了原委就发了一通脾气:“你们刚刚吃上嫩包谷糊汤就瞎折腾!兴师动众搞这些华而不实的事图的啥?再说赈济粮是上头拨下的,不是我家的。我不过是把粮食分发下去。我有何德敢受此恭维?”说罢关了大门再不出来。那些人突然改变了主意,抬着金匾敲着锣鼓赶往朱先生的故里去了。朱先生的儿子不胜荣光热情接待,把匾额端端正正挂到门楼上方。接着又有几个村子效法起来,朱先生家门口隔几天便潮起一次庙会,而且大有继续下去的势头。朱先生闻讯后赶回老家,制止了儿子们的愚蠢行为,把挂在屋里屋外的大小金字牌匾统统卸下来,塞到储存柴禾的烂窑里去。

这件事多少干扰了朱先生清理赈灾账目的工作,拖延了几天才挟着一摞明细账簿走进郝县长的办公房。郝县长接过那一摞账簿很激动:“这真是‘有口皆碑’!”当即与朱先生商定时日,要为他以及参与救灾的诸位先生设宴洗尘;朱先生避而不答转身就告辞了,走到门前说:“如若发现账目上有疑问尽管追查,朱某绝不忌讳。”郝县长拉着推着又把朱先生拽进门来说:“我还有话跟你说。”朱先生坐下来。郝县长说:“年馑已过,人心稳住了。县府新添国民教育科,我想请先生出山。”朱先生听了一笑,说:“你不知道我这个人不成器,做点文墨文字的事还可以滥竽充数,一当起官来自个心里先怯得惶惶,日里不能食夜里不得眠。生就的雀儿头戴不起王冠——你饶了我吧!”郝县长根本不信:“这话不实。单是这次赈灾,先生所作所为无论朝野有口皆碑。卑职以为滋水不乏有识之士。当今最短缺的却是清廉的人。”朱先生依然不为所动,摇摇头轻淡地申述说:“我一生不勉强人,人也不要勉强我,勉强的事是做不好的。”说着又站起来告辞。郝县长再开不得口,钦服而不无遗憾地陪朱先生出门,又提出开头的话来:“那……你还是择空儿抽一天时间咱们聚聚,我也好代饥民向诸位先生说一句谢承的话呀?”朱先生笑着却很果断:“不必了。你有这心意,把那笔款子籴成粮食,分给街头路口的那些乞丐吧!他们的年馑还没过哩!”

县志编纂进入最费神的阶段,在一一找出前人所编几种版本的疑问和谬误之后,现在就要进行严格的考证,关于本县历史沿革需要大量查阅史料典籍,有关风土人情以及物产特产要到四乡去踏访询问,有关历朝百代本县所出的达官名流、文才武将、忠臣义士的生平简历需得考证,还有数以百计的烈女节妇的生卒年月和扼要事迹的查核,这么庞杂的事项都得由诸位先生分头去做。顶麻烦的是对本县山川岭原地貌的核查,一沟一峪,一峰一溪都得勘测,而这样的专门技能的测工得到省城去请。朱先生亲自出马到西安,请来了一主二副三位测工,又雇来三位年轻农人帮他们背行李扛测具,就开始钻山巡河去工作了……朱先生决计编出一部最翔实最准确的可资信赖的新县志,那无疑是滋水县的一部百科全书。

他对县志的编纂工作更加专注了。

(选自《白鹿原》,有删减)


【注】大饥馑:指民国18年发生在关中平原的大饥荒。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写朱先生重新开始县志编写工作,结尾写他编写的具体做法与热情,做到了首尾照应,既表现了人物,也使选文结构更加完整。
B.选文描写大年馑后令人惊喜的景象,既为下文写群众自发组织为朱先生送牌匾等情节做了环境铺垫,也暗含对村民们糟蹋庄稼的批评。
C.选文两次描写了朱先生的“笑”,它们都表现了人物温文尔雅的性情,也都能表现出朱先生当时委婉回绝郝县长邀请与提议时的态度。
D.选文以朱先生为中心人物,选取与之有关的几件小事,既展示了当地独特的习俗,也赞扬了那种为民谋事不图报答、辛苦劳作的精神。
8.朱先生被称为白鹿原上的“ 精神领袖”。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位“精神领袖”的。
9.选文选自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白鹿原》是当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之一。请结合选文,从小说相关要素的角度简析本书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也。希崇少通《左氏春秋》,复癖于吟咏。阿保机南攻,陷其城,掠希崇而去。阿保机询希崇,乃知其儒人也,因授元帅府判官,后迁卢龙军行军司马,继改蕃汉都提举使。天成初伪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以希崇继其任遣腹心总边骑三百以监之希崇莅事数岁契丹主渐加宠信。一日,乃召汉人部曲之翘楚者,谓曰:“我陷身此地,饮酪被毛,生不见其所亲,死为穷荒之鬼,南望山川,度日如岁,尔辈得无思乡者乎!”部曲皆泣下沾衣。是日,希崇于郡斋之侧,坎隙地,贮石灰。明旦,首领与群从至,希崇饮以醇酎数钟,既醉,悉投于灰阱中毙焉。其徒营于北,遣人攻之,皆溃围奔去,希崇遂以管内生口二万余南归。唐明宗嘉之,授汝州防御使。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先是,灵州戍兵岁运粮经五百里,有剽攘之患。希崇乃告谕边士,广务屯田,岁余,军食大济。玺书褒之,因正授旄节。希崇素朴厚,尤嗜书,莅事之余,手不释卷。不好酒乐,不蓄姬仆。祁寒盛暑,必俨具衣冠,厮养之辈,未尝闻亵慢之言。事母至谨,每食必侍立,俟盥漱毕方退,物议高之。性虽仁恕,或遇奸恶,则嫉之若仇。在邠州日,有民与郭氏为义子,自孩提以至成人,因愎戾不受训,遣之。郭氏夫妇相次俱死。郭氏有嫡子,已长,时郭氏诸亲与义子相约,云是亲子,欲分其财物,助而讼之,前后数政不能理,遂成疑狱。希崇览其诉,判云:“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颇为伤害名教,安敢理认田园!其生涯并付亲子,所讼人与朋奸者,委法官以律定刑。”闻者服其明。卒于任,时年五十二。

                                                                                        (节选自《晋书·张希崇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成初/伪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以希崇继其任/遣腹心总边骑三百以监之/希崇莅事数岁/契丹主渐加宠信/
B.天成初/伪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以希崇继其任/遣腹心总边骑三百以监之/希崇莅事数岁/契丹主渐加宠信/
C.天成初/伪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以希崇继其任/遣腹心总边/骑三百以监之/希崇莅事数岁/契丹主渐加宠信/
D.天成初/伪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以希崇继其任/遣腹心总边/骑三百以监之/希崇莅事/数岁契丹主渐加宠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B.郭,指城外的小城镇,古代城与郭相对而言,城指内城。现在城郭泛指城市。
C.玺书,指皇帝代表国家意志发布的一种公文,是诏书的一种,敕、诰也属于诏书。
D.旄节,一指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二指镇守地方长官所持有的节。文中指后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希崇南归心切,奋起抗争。他召集汉族部下中才智出众的人道明南归心声,杀死首领,派人攻打在北郭的军营,最终,率领管辖区内二万多人南归。
B.张希崇善于治政,卓有成效。在灵州任职期间,他让戍边的士兵开垦田地,只一年多的时间,就使军队粮食更充足了。
C.张希崇孝敬母亲,恭敬谨慎。母亲进入州境后,他亲自用板车载着母亲走了三十余里,母亲吃饭他站在旁边服侍,待母亲洗手漱口完毕才告退。
D.张希崇嫉恶如仇,判案公正。郭氏义子打算分郭家财产,诉讼历经几任长官均不能断,张希崇认为他辜负亲恩,不孝在先,驳回其无理要求,最终判决深得人心。
13.请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生涯并付亲子,所讼人与朋奸者,委法官以律定刑。(《晋书·张希崇列传》)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2018-06-06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