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宁夏中卫市中宁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宁夏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9-03 6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人应该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新的传播手段,让诗歌这种曾是少数精英写作的文学皇冠艺术,变成了大众传情达意的工具,繁荣和杂芜共存,多样与无序同在,先锋与通俗携手。诗歌这门艺术,其边界被各种突破和探索改变,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餐产品。更有激进者和无知者进行无底线的尝试,以惊世骇俗的语言涂鸦从事所谓的诗歌写作。因此,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在今天需要更加努力回应时代的呼唤,写出无愧时代的诗篇,这是诗人的天职与担当。

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是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所证明的诗之大道。百年中国新诗的合法性,就是真实地记录并表达了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争取自由解放的百年心路历程,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中国新诗在民族危亡和社会变革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代表性的诗人和里程碑式的诗篇。在五四时期,胡适、郭沫若、徐志摩、李金发、冰心、冯至等,都是开一代风气的大家。抗战时期,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还有田间、李季等一大批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中华民族危亡时用血肉筑起长城的精神。新中国成立之初,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以及郭小川、邵燕祥、闻捷、公刘等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一个站起来的新中国所激起的浪漫情怀。直到改革开放,重新歌唱的牛汉、绿原等老诗人,以及舒婷、顾城等青年诗人的作品,呈现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中国重新焕发青春的气象……百年新诗历史中,对于与时代与民族紧密联系的诗人,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单子,写一部厚厚的专著。坚守中国新诗与时代同行的初心,不忘中国新诗与中华民族同呼吸、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鼓与呼的使命,中国诗歌一定能产生更多更好的无愧时代的伟大诗篇。

努力开拓诗歌题材的社会深度,是中国诗人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所做的最重要工作。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间,诗坛空前繁荣纷杂,而创作主潮深化了中国诗歌的题材。自20世纪末以来,对外开放让中国年轻一代有机会接受现代文学思潮,中国孕育了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呈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向下面对脚下土地的写实主义,经过近四十年多次流变而成为诗坛主要的新写实主义诗潮。这些作品不拒绝在表现手法上向西方学习,但诗歌的元素和资源是目光向下,面对本土,表现大众生活,为普通百姓呐喊,同时强调自我独特的创作风格,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及物写作与表现自我之结合,成为诗坛的新主潮。而坚守古典诗歌的传统,坚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在诗坛也没有缺席。他们用文言创作的格律诗词表现社会生活,他们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

努力锤炼诗歌语言的艺术精度,是每个中国诗人的天职与担当。诗歌是一门与语言有关的艺术。悠久的诗歌发展史,也是诗歌语言越来越典雅精美并且富于活力的过程。《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近现代出现的新诗等中国诗歌的语言运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美绝伦,成为我们民族气质的体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拒绝粗鄙低俗的诱惑,拒绝空话套话的侵蚀,不仅考验每个诗人掌握语言的分寸和技巧,更能呈现诗人文化修养的成色。

(摘编自叶延滨《回应时代的呼唤是诗人的天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让中国新诗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
B.回应时代呼唤,是百年新诗史上产生代表性诗人和里程碑式诗篇的根本原因。
C.新写实主义诗歌深化了当代中国诗歌的题材,特点是在关注百姓为他们发声,也能借鉴西方创作手法。
D.只有向中国古典诗歌和现代优秀诗歌学习语言技巧,才能锤炼好诗歌的语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诗人应如何回应时代呼唤、创作优秀诗篇。
B.文章从当下诗歌创作入手,着重梳理了中国新诗的百年发展历程,以期总结经验。
C.文章以胡适、艾青等著名诗人为例,指出他们坚守了中国新诗与时代同行的初心。
D.文章以改革开放以来新写实主义诗歌繁荣的事实,反映了诗人在开拓题材的社会深度方面的努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时代和新的传播手段促进了诗歌的发展与繁荣,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诗篇,诗人必须坚守诗歌精神。
B.真正的艺术家只要扎根于民族大地,与时代同行,牢记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就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作品。
C.历经流变的新写实主义诗歌成为当今诗坛的新主潮,但它强调自我独特的创作风格的同时依然在坚守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
D.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与文中坚守与时代同行的创作理念是相通的。
2023-09-0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中卫市中宁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区块链技术

材料一: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基础设施,由密码学、分布式通信、分布式计算等组成,并不是全新技术。”百度金融区块链负责人李丰说。区块链用集成算法和技术的信任来建立机制,改变了传统的依赖中心节点的信息验证模式。基于这种特性,人们可以构建在没有中介辅助下多个参与方之间的资产交易、价值传递的网络,通过建立执行智能合约,推动契约关系和规则的维护和履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专家介绍,区块链可以通俗地被理解为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这个账本由各个区块连成一个链条。在传统记账系统中,记账权掌握在中心服务器手中。而在区块链这个“账本”上,链条上的每一个点都能在上面记录信息,构成点对点的记账系统。因此,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技术。更关键的是,由于以非对称密码算法加密,区块链上的数据难以被篡改,保证了信息的可信度、真实性。

材料二:

早在国务院2016年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中国就将区块链技术列为战略性前沿技术。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2019年10月24日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明确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认为,中国企业更多是以促进区块链和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为方向,相比其他国家推动了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落地。根据全球知识产权产业科技媒体发布的2019年全球

区块链企业发明专利排行榜,入榜前100名的企业中,中国占比63%,美国占比19%,日本占比7%;而在前10名中,中国就已占7席。

从从业者数量和市场认知来讲,中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根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研究,2018年中国区块链的市场支出规模达到1.6亿美元,预计这一强劲增长态势将在未来3年延续。到2022年,预计该市场的支出规模将达到16.7亿美元,2017至2022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80%。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区块链技术将会“多点开花、加速推进”,在各行各业中实现突破。

(摘编自叶子《区块链“链”向未来》)

材料三:

网络匿名和去中心化会给区块链监管带来挑战。当前,以全球而论,尽管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区块链的巨大潜力,但在监管层面,还是偏保守的居多。相较而言,当下国内对区块链的态度,正努力让中国在区块链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中国人民大学大数据区块链与监管科技实验室主任杨东强调:“对区块链进行监管需要打破传统,采取一些新型方式。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以链治链’,也就是建立起‘法链’,借助区块链技术来对区块链行业进行监管。”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的监管科技,可以构建内嵌型的、技术辅助型的,解决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并考虑技术自身特性的有机监管路径。

区块链技术仍然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除了监管因素,区块链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也面临着标准不统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挑战。FT生态发起人张健提到,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应用,尤其是在通证经济的实践中,常遇到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比如现有的公链并不是很适合一些场景等,“我们作为从业者,有责任逐步完善这些基础设施”。

(摘编自李国辉等《区块链:从“泥沙俱下”到“正本清源”》)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链,具有去中心化、区块多点互通以及数据难以篡改等特性,有利于人们建立信任与合作。
B.随着技术发展,区块链可能在未来被应用到各个领域,目前中国已有超过一半的科技企业敏锐地感知到其中的商机并申请了专利。
C.区块链作为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已具备一定技术产业发展基础,且市场支出规模将在未来3年呈强劲增长态势。
D.“以链治链”将区块链技术用于监管区块链行业,采取新型方式,打破了传统,有助于提高监管有效性,显示了中国在区块链领域的认识水平。
6.请结合材料,概括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地气

李汉荣

我们的生命越来越缺少地气了。

从水泥路走到另一条水泥路。从水泥楼走到另一栋水泥楼。到家了,家是什么呢?一个用水泥构筑的巢。

我们听不见蛐蛐和蝈蝈的啼叫,不知道纺织娘是怎样在夜晚纺织它那美丽的梦想。稻花香里说丰年,我们只知道诗人是这样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人的背影越来越模糊,我们只能听取电视一片”“听取键盘一片听取麻将一片。我们行走的地方和居住的地方很结实也很干净:除了定时清除的垃圾,什么也不生长,包括野草、闲花,包括幻想和诗意,这一切都不生长。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这样充满生机和地气的诗句作为对联贴在我们的门前,是莫大的讽刺。苔痕有再大的耐心也不会登上门来造访我们了,草色有再长的腿也走不到我们的楼上。我们有阶,有越来越高的阶,沿着这阶我们向越来越高的荒凉攀援。我们无帘,我们只有防盗门,用它拒绝窃贼也拒绝阳光和天空的邀请。

不禁羡慕古时的人们,他们或居官舍或住民宅,或客寄驿站,或静处禅房,不过是朴素的土墙瓦舍竹篱,总能时时与绿色相处,与禽鸟比邻,无处不在的鲜活地气充盈着他们的生活和心性。或许他们有愁苦的时候,但不会或少有绝望的时候:大自然生生不已的活力和层出不穷的景观一次次安顿和安慰了他们。他们活在自然中也活得自然,因而他们活得从容。在从容的生存中,他们发现了天地间浸漫的诗意。

而我们活着必须把自己交给这一堆堆钢筋和水泥。钢筋和水泥保护我们也塑造我们,然后我们也有了钢筋的心肠和水泥的脸。我们居住和行走在钢筋水泥之中,我们也是另一种钢筋水泥。

一切事件和情绪都发生在钢筋水泥之中,又消失在钢筋水泥之中。我们只知道市场行情,知道股市的涨落,知道流行什么连衣裙和歌星,我们不知道诗为何物,彩虹为何物,鸟为何物。我们只知道气象台的天气预报,甚至知道未来两周的天气预报,我们不再看天,不再看云,不再看银河数星星,因为市场不在天上,天上没钱也没有可口可乐,伟大的天空是一个巨大的虚无,让上帝和天文学家去主管天空吧,我们是钢筋水泥中人,是市场中人。让诗人去数星星吧,我们躲在防盗门里数钱,又安全又实惠。

走到哪里我们也不会留下脚印,更不会留下深深的脚窝。风很快清除了我们的影子和痕迹。僵硬的地板和僵硬的生存,淡漠多情的触摸和柔软的亲吻。没有碧澄的溪水抢拍童年的微笑,没有亲切的檐雨陪伴失眠的心情,没有彩虹临摹初恋的梦境,没有落叶满窗前引发我们美丽而荒凉的联想。坐车出去又坐车返回,除了带回一些货物钞票和一些灰尘,我们什么也没有体验。李白的脚印里盛着原野的春水,倒映着唐朝的天空,明丽又高远。陆游的马蹄敲着强劲的诗韵,蹄窝里秋水映着苍凉的夕阳,古老而纯真。这都是遥远的往事了。我们只顾赶路,没有脚印也没有蹄窝,只溅起一点渺茫的声响。好像在飞行,但我们拒绝了天空;好像在行走,但我们并没有触到地气。上不挨天下不着地,我们是无根的生物。

诗人们在水泥板上耕种麦田,千万亩稿纸上和网页上荒草疯长而半收无望,没有地气浸润他们的身心,没有露水灌溉他们的想象,以一枝尖利的笔、滑溜的鼠标,就能在荒滩上耕种诗的作物?

古人是原生林,强大的地气和充沛的天光笼罩和化育了他们的肉体和灵魂。他们创造的文化也如同苍茫森林里的风涛、瀑布、泉流和幽草,充盈着神性、浩气和灵气。

而我们是盆栽,我们的精神和文化也如同盆栽,多的是机巧和聪明,多的是漂亮的玩意儿和媚俗的杂耍,绝少那种浑然天成、妙合神灵的魂魄和气韵。

文无地气则无味,诗无地气则无韵,人无地气则无情。

或许我们必须与地气沟通,方可复活和壮大我们日渐萎缩的心性和情怀。

有时候,我读《诗经》读《楚辞》读唐诗读宋词读元曲,开始觉得是在读古书,读着读着就感到是在读古时候的大地山川,是在呼吸那强盛而神秘的地气。

然则,我就靠保存在古书里的地气供养自己?我该怎样吸取更广大的地气,以救助这衰落的生命和心魂?

(选自《李汉荣散文集》)

文本二:

李汉荣的诗化散文展现出新的艺术与思想上的独特性,可以说是对传统诗化散文的更新与创造。李汉荣的诗化散文摆脱了传统诗化散文对诗意表面化、简单化的理解,而将诗性渗透在散文的各个方面,整体呈现出诗性特质,提升了散文的艺术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物象展开想象和联想;有诗的形式;意境深邃邈远。

(摘编自《李汉荣散文的独特价值》)

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首尾呼应,均使用问句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能够引发读者深入思考。
B.作者认为人们在“钢筋”和“水泥”中寻求保护,最终却销蚀着心性和情怀。
C.作者将古今生活状态进行对比,饱含对古人的艳羡和对今人生活方式的反思。
D.作者既表达了对社会喧嚣浮躁风气的批判,又表达了对传承古典文化的隐忧。
8.文本二对散文的诗性特质做了三方面的阐释,请结合文本一具体分析。
9.有人说,作者“用最亲切的口吻,在最常见的生活里,体现着对生命最深切的思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