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五石之瓠》随堂练习B
全国 高二 随堂练习 2023-09-08 11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对原文《五石之瓠》的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
B.对于“不龟手之药”,有的只能世世代代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有的却能用它为官做宰,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拙于用大”。
C.在文章中,庄子指出只有道家思想才能发挥人的聪明智能,指导人们善于运用巧妙的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D.这篇文章形象地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本来就没有大小和好坏之分,一个人智量大,见地高,境界应该就高。
2020-08-12更新 | 855次组卷 | 10卷引用: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五石之瓠

二、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2. 《五石之瓠》这则寓言里,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 有什么用意?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3. 《五石之瓠》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拾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五石之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B.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C.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D.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是庄子的至交好友。
B.石:古代的容量单位,十斗等于一石。这个意义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君”等。
C.越人:是百越地区古越人的简称,百越之地诸部落常统称为越人。
D.吴:中国东部鲁江浙地区文化的统称,位于鲁南、浙北、苏南的环太湖地区及上海全境。
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惠子与庄子就“有用”“无用”展开论证,表现了庄子善于从世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
B.文章写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考虑大葫芦的功用,这从侧面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C.本文中庄子借如何处置“五石之瓠”,说明了“无用之用”才是“大用”的道家哲学。
D.作者以哲学观点代替寓言故事,在逻辑推理中巧妙运用比喻、象征手法,让读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领悟其中的哲理。
7.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2)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2023-09-08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五石之瓠》随堂练习B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4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1
小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概括中心意思选择题
二、小阅读
20.65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课内
30.65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课内
三、文言文阅读
4-70.65庄子(约前369-前286)  《庄子》  诸子散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