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高一上期中(新课标统考)-小阅读
全国 高一 专题练习 2023-09-22 32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名著阅读、阅读与鉴赏

一、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1. 依据《乡土中国》,下列关于“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面社群在进行沟通时,固然能凭借彼此的熟悉,通过足音、声气甚至气味来分辨人,然而语言和文字还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字表意更准确,更完善。
B.乡下孩子比教授孩子善于捉蚂蚱,教授孩子比乡下孩子善于认字,这并不能说明谁更聪明,或者谁更愚笨,只能说明孩子们日常所混熟的环境不同。
C.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家庭可以小到只包括一家三口,也可以大到包括所有亲戚;而在西洋社会,家庭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
D.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看起来是社会公德问题,其实是私的问题,说到底,与社会的差序格局密不可分。

二、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2.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忧愤之情。
B.《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并有意仿效他在功成名就之后退隐山林、游山玩水的经历。
C.《声声慢》全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D.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2022-11-13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整本书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 适中(0.65)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的格局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自我主义并不限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杨朱,连儒家都该包括在内。杨朱和孔子不同的是杨朱忽略了自我主义的相对性和伸缩性。他太死心眼儿,一口咬了一个自己不放;孔子是会推己及人的,可是尽管放之于四海,中心还是在自己。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是很好一个差序格局的譬喻,自己总是中心,像四季不移的北斗星,所有其他的人,随着他转动。

在论述“差序格局”这个概念时,费孝通先生分别用了三个精彩的比喻,请找出喻体并说明各自的喻义。
2023-05-01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4. 孔子认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试简要分析“仁”和“礼”“乐”的关系。
2020-08-11更新 | 200次组卷 | 4卷引用:同步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 《论语》十二章
小阅读-课内 | 较易(0.85)
5.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上下两阕,一今一昔,一独一众,在时空前后对照下,既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发的秋景图,又传达出一种健康昂扬、意气风发的生命状态。
B.《百合花》是一篇将政治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作品,表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友情,赞美了小战士平凡崇高的品格,表达了对人性真善美的呼唤。
C.《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即景抒情,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空间巨大;“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时空广阔,英雄豪杰无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即景抒情,由眼前之景联想起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的英雄人物,目的是歌咏他们的丰功伟业。
2022-11-27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6.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虽是自由体,但节奏感很强。随着诗人感情的层层推进,句式、节奏也同时变化,显出一种内在的韵律美。
B.《致云雀》这首诗抒发了对欢乐、光明、自由和理想的深情向往:诗中的“云雀”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全诗节奏短促、轻快、流畅、激昂。
C.《念奴娇·赤壁怀古》写景抒怀,清新明朗,境界宏阔,豪迈慷慨,抒发了对江山如画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历来被视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品。
D.《声声慢》(寻寻觅觅)以朴素清新的口语入词,抒写词人在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通篇写“愁”,徘徊低迷,婉转凄楚。
2022-11-23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7.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里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主要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D.《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想象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呼告式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2022-11-13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C卷)
小阅读-课内 | 较易(0.85)
8.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合花》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虽说是战争题材小说,但他并没有正面去写战争的残酷和惨烈,而是以女性的情怀去写残酷的战争,表现了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
B.《哦,香雪》写的是改革开放之初,火车的开通给边远山村带来的新鲜事。小说通过激烈的冲突和曲折的情节,描绘了香雪等几位姑娘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折射出山村生活的新变化。
C.《芣苢》出自《诗经》,是一首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诗中写出了整个劳动的过程和场面,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D.《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文章观点鲜明,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也澄清了对工匠精神的一些误解,可以深化我们对劳动的认识,激发我们尊重劳动、追求卓越的情感。
2022-11-13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C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名著阅读、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名著阅读
1
小阅读
6
整本书阅读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名著阅读
3
阅读与鉴赏
2,3,4,5,6,7,8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著阅读
10.85费孝通  整体把握内容、主旨或观点
二、小阅读
20.65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课内
40.65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课内
50.85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分析、理解内容课内
60.65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语言风格  表现手法  分析、理解内容课内
70.65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表现手法课内
80.85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课内
三、整本书阅读
30.65《乡土中国》  整体把握内容、观点  理解重要概念简答(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