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河南省(湘豫)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全国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10-31 28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大力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系列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系列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形成了特区精神、劳模精神(包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系列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科学家精神等系列精神。这些内涵丰富的精神共同构筑了彰显中国共产党精神品质和精神力量的完整精神谱系。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们党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取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非常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铸就了独具特色的精神谱系。今天,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这就要求我们不断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力量,为开创新局面提供丰厚精神滋养。

历史和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赋予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勇于自我革命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继续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力量,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百多年前,面对灾难深重、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一批先进分子创建了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此后,无论弱小还是强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坚持与人民风雨同舟,始终不忘党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精神表达,只要我们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从雷锋精神到杨善洲精神,从红旗渠精神到抗疫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鼓舞着党和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积淀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又蕴含着人类追求生存发展的普遍真理,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和强大生命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传承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继续将其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和基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结合我们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一路走过的光辉历程,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开展系统研究、关联研究、比较研究,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挥作用提供丰富学理支撑。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解读诠释,向干部群众讲清楚精神谱系的基本构成、发展脉络和内在联系,驳斥歪曲党的历史、亵渎英雄、贬低经典的错误观点,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既要运用好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历史遗存,也要运用好新型科学技术手段。应顺应传播趋势,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融合,利用好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加强网上红色精神展厅等阵地建设,强化对先进典型、英雄楷模的宣传,深入讲好革命故事、党的故事。加强传播方式和话语方式创新,运用好移动应用、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短视频、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真正入脑入心。

红色资源是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活教材。要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顶层设计,明确职责分工,确立工作规范,理顺体制机制。整合工作力量和资源,推动跨区域交流合作,提升研究开发水平,携手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和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发掘保护利用好承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遗址、遗迹、场馆、文物等,特别是把一些标志性教育基地建设成传承精神谱系的生动课堂。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仅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滋养灵魂的重要资源,也是人民群众提升道德境界的重要载体。要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传教育与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运用好基层文化阵地和各类活动平台,精心培育根植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让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滋润广大群众的心田。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所蕴含的价值目标、价值准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起来,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

(摘编自徐连林、彭世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价值与传承路径》)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精神表达,其源头是伟大建党精神。
B.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兴党兴国的保障。
C.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不竭动力。
D.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仅有助于党员加强党性修养,也有助于人民群众提升道德境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虽形成于不同时期,但都体现了勇攀科技高峰的追求。
B.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含着人类追求生存发展的普遍真理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
C.中国共产党能战胜各种困难,取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就在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D.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国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坚强精神支撑,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3.下列选项,根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战中的插曲》-延安精神-聂荣臻
B.《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劳模精神一张秉贵
C.《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抗疫精神-钟南山
D.《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科学家精神一屠呦呦
4.请简要分析文本的论证思路。
5.作者认为传承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应有哪些方面的举措?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他是个老人,独自驾一条小船在湾流中捕鱼,这回连续出海八十四天,一无所获。头四十天,有个男孩跟着他。不过,一连四十天都没捕到鱼,男孩的父母就对孩子说,这老头如今晦气到家了,真是倒霉透顶,于是,男孩照他们的吩咐上了另一条船,头一个星期就捕到了三条很棒的鱼。男孩见老人天天空船而归,心里很难受,他总是走下岸去,帮老人拿卷起来的钓线,或是鱼钩、鱼叉,还有缠在桅杆上的船帆。那船帆用面粉袋打了几个补丁,收拢起来真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帜。

老人瘦骨嶙峋,颈背上刻着深深的皱纹。他的两颊有着褐色的斑块,是阳光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射造成的良性皮肤病变。褐斑从上到下布满面颊的两侧,他的双手由于常用钓线拖拽大鱼,勒出了很深的疤痕。可是,这些伤疤没有一处是新的,和没有鱼的沙漠里风雨侵蚀留下的痕迹一样古老。

他浑身上下都显得很苍老,只有那双眼睛,和大海是一样的颜色,看上去生气勃勃,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男孩对他说:“我又能跟着你了。我们家挣到了一点儿钱。”

老人教会了这男孩捕鱼,男孩很敬重他。

“算了,”老人说,“你遇上了一条走运的船,还是待下去吧。”

“你总该记得,有一回你一连八十七天都没捕到鱼,后来连续三个星期,我们每天都捕到了大鱼。”

“我记得,”老人说,“我知道你不是因为吃不准才离开我的。”

“是爸爸让我走的。我是孩子,总得听他的。”

“我明白,”老人说,“这很在理。”

“他不大有信心。”

“是啊,”老人说,“可是我们有,对吧?”

“对,”男孩说,“我请你去露台饭店喝杯啤酒,然后咱们把这些东西带回家。”

“那敢情好。”老人说。

他们坐在露台上,不少渔夫拿老人开玩笑,老人并不气恼。还有些上了年纪的渔夫望着他,为他感到难过,但他们并没有表露出来,只是说些客套话,谈谈海流,说说钓线入水的深度,接连的好天气,以及各自的见闻。当天有收获的渔夫都已经回来了,他们把大马林鱼剖开,整个儿横排在两块木板上,两人各抬着木板的一头,踉踉跄跄地一路走去送到收鱼站,在那儿等着冷藏车把鱼运往哈瓦那的市场。捕到鲨鱼的已经把鱼运到了海湾另一头的鲨鱼加工厂,把鱼吊在滑轮上,除去肝脏,割下鱼鳍,剥掉外皮,再把鱼肉切成一条条的准备腌起来。

一刮东风,就会有一股腥味从鲨鱼加工厂飘过海港,吹送到这里来;不过,今天只有淡淡的一丝,因为风转为朝北吹,后来又渐渐停了,露台上阳光煦暖,令人感到惬意。

“要不要我去弄些沙丁鱼来,给你明天用?”

“不用了。打棒球去吧。”

“我想去。就算不能跟你一块儿捕鱼,我也想帮点儿忙。”

“你请我喝了杯啤酒,”老人说,“你已经是个男子汉了。”

“你头一回带我上船,我有几岁?”

“五岁,那天你差点儿就没命了。我把一条活蹦乱跳的鱼拖到船上,它险些把船撞个粉碎。你记得吗?”

“我记得鱼尾巴一个劲儿地拼命拍打,坐板都被撞断了,还有用棍子打鱼的声音。我记得你猛地把我推到船头,那儿搁着一卷一卷的钓线,湿淋淋的,我感到整条船都在颤抖,还听见你在用棍子打鱼,那声音就跟砍树一样。我觉得浑身上下都有一股甜丝丝的血腥味儿。”

“你是真记得那回事儿,还是听我说的?”

“打咱们头一次一块儿出海那时候起,什么事儿我都记得。”

老人用他那双被阳光灼刺过的眼睛打量着他,目光坚定而又充满慈爱。

“如果你是我的孩子,我就会带你去碰碰运气,”他说,“可你是你爸妈的孩子,而且你还搭上了一条走运的船。”

“我去弄些沙丁鱼来吧?”

“我今天还有剩下的,腌在盒子里了。”

“我给你弄四个新鲜的吧。”

“一个吧。”老人说。他的希望和信心一刻也不曾丧失,此时在微风的吹拂下又鲜活地涌动起来。

“两个。”男孩说。

“那就两个吧。”老人同意了。

“谢谢你。”老人说。他的心思很简单,压根儿不去想自己从什么时候起变得如此谦卑。他知道自己变得谦卑起来,而且知道这并不丢脸,也无损于真正的自我尊严。

“看这海流,明天会是个好天气。”他说。

“你要去哪儿?”男孩问。

“到好远的地方,等到风向转了再回来。我打算不等天亮就出海。”

“我想办法让船主到远处打鱼,”男孩说,“这样,要是你捕到了一个很大的家伙,我们可以赶去帮忙。”

“我是个不一般的老头儿。”

“你还有力气对付一条非常大的鱼吗?”

“我想还有。再说我还有不少窍门儿呢。”

“咱们把这些东西带回去吧,”男孩说,“这样我就可以拿渔网去捕沙丁鱼了。”

他们从船上拿下捕鱼的家什。老人肩上扛着桅杆,男孩提着木盒,里面装着一卷卷编织得很紧密的褐色的钓线,还有手钩和带柄的鱼叉。盛鱼饵的盒子放在船尾,边上有根木棍,用来制服被拖到船边的大鱼。

两人顺着大路来到老人的棚屋前,从敞开的门走进去。老人把裹着船帆的桅杆靠在墙上,男孩把盒子和其他用具搁在旁边。那桅杆跟这个单间的棚屋差不多一样长。棚屋里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泥地上还有一块地方可以用木炭烧火做饭。

(李育超译,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人一连多日都没有捕到鱼,男孩的父母认为老人晦气,让孩子跟着他捕鱼倒霉透顶,于是不再让男孩跟他上船。
B.老人和男孩亦师亦友,两人相互关心友爱,男孩从老人身上不仅学到了捕鱼的本领,还有面对艰难时的勇敢和信心。
C.老人对男孩说“谢谢你”,这是他发自内心的谦卑,也正是纯朴简单的男孩,使心思复杂的老人获得了真正谦卑的品质。
D.老人认为自己还有不少捕鱼的窍门,还有力气对付大鱼,打算不等天亮就出海,到很远的地方,等风向转了再回来。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在描写老人的肖像时,写出了他的消瘦和沧桑,重点写了他两颊的褐斑和手上的伤疤,这与他长期在海上捕鱼有很大关系。
B.文中通过对比上了年纪的渔夫和其他渔夫对老人的不同态度,表现出上了年纪的渔夫对老人的同情,以及与老人共有的无奈。
C.文中写了男孩第一次和老人出海捕鱼的场景,男孩对老人与鱼搏斗的惊险场面记忆犹新,表现出了老人与男孩的真挚情谊。
D.文中两次写老人的眼睛,一次以海的颜色描写,一次从阳光灼刺着笔,两次形成鲜明对比,从不同角度表现老人的坚定与顽强。
8.文本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捕鱼的家什,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提出关键词:悲观·乐观。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2023-10-31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河南省(湘豫)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节选自《礼记·大学》)

材料二:

哀公问政。子曰:“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丕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节选自《中庸》第二十章)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亲亲A之杀B尊贤C之等D礼E所生也F故G君子不可H以不修身。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知在格物”,即成语“格物致知”,指推究事物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B.“为政在人”与《墨子·兼爱》中“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的“为”意思不同。
C.“嘉善而矜不能”与《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自矜者不长”的“矜”意思相同。
D.“继绝世,举废国”的“绝世”与成语“绝世无双”的“绝世”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大学》中认为,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项中,一定要以格物为根本。
B.孔子认为,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最重要的是爱自己的亲人;义就是人们相处应该适宜得当,最重要的是尊敬贤人。
C.孔子在谈治理天下国家的准则时说,能够优待远方的来客,四方的人就会归顺;能够安抚各诸侯国,天下的人就自然敬畏。
D.孔子认为,摒弃小人的谗言,远离美色,轻视钱物,重视道德,能劝勉贤人;对待士人要讲忠诚信义,并以厚禄供养他们。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
(2)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
14.两则材料都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对如何“修身”各有什么看法?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舟夜即事

王安石

火炬临遥岸,余光照客船。

水明鱼中饵,沙暖鹭忘眠。

感概无穷事,迟回欲晓天。

山泉如有意,枕上送潺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写诗人乘舟在外漂泊,夜晚之际火炬余光相伴,流露出诗人的孤寂之情。
B.颔联描写鱼在清澈的水中吃食、鹭在暖和的沙上不眠的景象,表明诗人乐观闲适的心境。
C.颈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迟疑不决,也点明了诗人夜不能寐的原因。
D.整首诗写景紧扣“夜”字,通过“火炬”“鹭忘眠”“欲晓天”“枕上”写出诗人所见夜景。
16.诗的尾联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认为,“好学”的表现除了应做到物质上不追求安逸与享受,还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
(2)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君主要避免因为个人一时的情绪而造成赏罚不公。
(3)小刚暑假到洞庭湖研学,看到洞庭湖壮阔的景象,不禁想起古人的名句,比如“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成都这座极具幸福感和烟火气的休闲之都,因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到来,更添科技气息,更具国际气质。本届大运会 A ,在全面落实源头减排措施后,将实现减少碳排放约2.6万吨。

在大运会赛场内外,绿色低碳正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成都大运会49个赛事场馆中,36个场馆为既有建筑改造升级而来,13个新建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 B ,大运村也重视低碳环保。大运村整体以“建改结合”方式全面融入成都大学,并简化运动员公寓房间陈设,房间内的物资可回收再利用 除了极少数易耗品。

在节能减排上,成都大运会主要依靠科技创新。①大运会因地制宜使用可再生能源,②有1340台新能源大巴不仅服务于运送赛事人员,③还有1000余台新能源小车用于赛事场馆和大运村的内部交通服务,④龙泉赛区另配备50台氢燃料车用于赛事保障。⑤大运村到中心城区场馆交通超过90%以上使用新能源车,⑥大运村内部100%使用新能源摆渡车。⑦大运村共计建有充电站14个、充电桩504个,⑧完全满足赛时新能源车充电。⑨此外,凤凰山体育公园、简阳东来印象等场馆配置了地源热泵系统。⑩大运村还配备一套日处理10吨的厨余垃圾就地处置新设施。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珍妮报告说床铺好后,我就被带去睡觉。她们带我时态度和蔼,但有点像押解囚犯——姨奶奶走在我前面,珍妮殿后。她们走开时,我听见她们在外面把门锁了。她们留下一小截蜡烛,姨奶奶还警告地提醒我,说这截小蜡烛恰好只够燃五分钟。回想起这些,我觉得姨奶奶并不很了解我,很可能怀疑我有逃跑的习性,所以采取了预防的措施,把我妥善地保管起来。

这房间挺可爱的,我在房子的最高处俯视着大海,一轮明月正照耀在海上。我记得,我是怎样坐在那里,看那水上的月光,就希望从一本发光的书里读到我的命运或看到我的母亲带着她的孩子,沿着那熠熠闪光的路从天上走来,她看着我,还我最后一次看到她那甜美的脸时那样。我记得我怎样转过身,当我轻轻躺下,被雪白的被单拥围时,那庄严的感觉又由于看到这雪白的卧具而变作感激之情和安适之感!我记得我怎样想起我曾在夜空下露宿过的所有荒郊野地,我怎样祈祷永远不再失去家,也永远不忘记没有家的人。我还依稀记得,我后来怎样沿着海上那撩人思绪的光辉路径,漂入了梦境

20.文中第二段有两处用到“像”字,请简要说明二者在表意上的不同。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2.语言文字运用I和语言文字运用II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都用到了破折号,请简要说明二者用法的不同。
(1)房间内的物资可回收再利用---除了极少数易耗品。
(2)但有点像押解囚犯---姨奶奶走在我前面,珍妮殿后。
2023-10-25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河南省(湘豫)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子认为“知足者富”“知足不辱”。鲁迅却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习近平总书记也说:“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6-90.65海明威  外国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中庸》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王安石(1021-1086)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1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表达题组
20-220.65一般词语  标点符号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词义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价值理念  道德境界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