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宁夏固原市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宁夏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11-04 6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色彩

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绿”是小草发芽的颜色,“黑”是人生的辉煌,由“绿”到“黑”,生命正好经历了由生到巅峰的过程。
B.色彩代表美,有了美。牛命才可爱、珍贵,值得“溺爱”,他的诗高唱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C.诗人正视“黑还要加我以死”,对生命可谓既珍惜又豁达,使读者切实体会到对生命的感悟。
D.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赋予颜色各种意义,揭示色彩的价值,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将抽象生命予以不同色彩,完善了生命内涵。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重视生命价值。
B.作者运用了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把生命的白纸色彩化,具体化。
C.诗人注重语言的色彩感,他把绘画色彩作为创造诗形美的一种手段,使诗更具有直观性。
D.诗歌将各种色彩都引入诗中,每一种色彩构成一个声部,全诗则成为一个色彩的大合唱。
3.联系诗歌内容,你感悟到哪些人生哲理?
2023-11-0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固原市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家庭农场“一码通”是农业农村部对全国家庭农场赋予、归集展示家庭农场信息,作为家庭农场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以下简称“名录系统”)管理的唯一标识,其编码具有唯一性,一经赋予,在该家庭农场存续期间保持不变。

“有了这个码,相当于给农场办了‘身份证’,消费者可以通过官方认证的渠道便捷获取家庭农场及产品信息,这对于我们的信誉度和知名度提升很有帮助。”江苏省射阳县海河镇陈晨家庭农场负责人陈晨告诉记者,去年他的农场参与了“一码通”全国试点,将编码印在产品包装上,“效果不错,全年卖了45万斤梨,收入较上年增加了很多。”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发家庭农场“一码通”赋码系统,对全国3115个县级及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进行赋码试点,在帮助家庭农场开展品牌宣传、获得金融保险服务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通知》对深入开展家庭农场赋码工作、全面实行“一码通”管理服务制度作出具体部署。

(摘自《家庭农场能办“身份证”了》,新华网,202344日)

材料二:

据介绍,江西省鹰潭市上清镇板栗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累计带动1200多户农民增收,其中包括53户脱贫户。“当地的小板栗成长为大产业,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童庆锋坦言,原先出村的路不好走,运输时间长,加上没有冷链物流车,好多板栗烂在半路上,损耗很大。加上板栗在11月份集中成熟,保鲜期很短,储运压力很大。

“政府积极协调,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童庆锋介绍,近年来,上清镇加快补齐道路、物流等基础短板,不断增加冷库库容,让板栗“住”进了安全舱。随着仓储冷藏设备不断完善,板栗销售期从“一季卖”拓展到了“全年卖”。

“延链、补链、壮链、强链,是发展乡村产业的主攻方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认为,未来应当向前端延伸带动农户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向产地下沉,加工产能向县域布局。

(摘自《挖掘产业优势,推进乡村振兴》,《人民日报》,2023327日)

材料三:

“大家好,瞧瞧这刚摘下来的西红柿,口感酸甜,营养丰富,现在下单,下午就能发货咯……”手机这头,主播边品尝、边讲解;屏幕那头,消费者纷纷点赞下单。振东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黄杰能介绍,借助直播带货,这段时间特色农产品的日均发货量达3000件,年产值预计达到500多万元。

在黄杰能的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大部分农村地处偏远山区,以往特色农产品一直面临销售难、价格低的困境。“把山里的果子卖出去,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黄杰能说。

改变源自一根网线。最初,黄杰能在手机上做微商,有时一天纯收入能有1000多元。尝到甜头后,他开始学习电商运营。公司一步步壮大,员工增加到现在的20多人,实现了芒果、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助力田东农产品的销量和价格都提高了不少。

当前,订单农业、农村电商、视频直播等农业新业态方兴未艾,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2022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313.8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较2021年提升6.4个百分点,为农民增收创收、农村发展创新等提供了动力。

(摘自《挖掘产业优势,推进乡村振兴》,《人民日报》,2023327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农场“一码通”是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管理的唯一标识,编码具有唯一性,在任何时候它都保持不变。
B.家庭农场“一码通”由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发,在2022年进行试点,在试点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继续推行。
C.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有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农业产业链的延长有利于农民增收。
D.当前,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零售额在2022年较上一年有提升,为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提供动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买到江苏省射阳县海河镇陈晨家庭农场的梨,可以通过家庭农场“一码通”编码查到梨的相关产品信息。
B.鹰潭市上清镇农户种植的板栗,过去要集中在一个时段中销售,并且销售时间比较短,农户损失比现在大。
C.当下,农村直播带货等电商销售形式已经普遍,能够完全改变以往农产品销售面临的销售难、价格低的困境。
D.田东县芒果、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的销量和价格,在电商运营的新的销售形式下,有了不少的提高,农民也从中获益。
6.结合材料分析,如何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铁凝

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老于连烟都戒了。不久,老同学项珠珠调至老于的城市做了副市长。于是,老于的老婆就说,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副市长。

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副市长打了电话。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那边项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

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副市长家。在项副市长温暖的家中,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

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他老于。果然,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也开始焦虑:房子呢?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口呢。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老于在同他捣蛋。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他谈话的内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

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说下去了。他站了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么?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项珠珠没有再问。出得门来,老于的脑子很乱。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

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

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求副市长了。

(节选自《铁凝作品集》,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于是个爱孩子的人,看到女儿双手发肿,耳朵也冻了,终于下定决心放下自尊出门找担任副市长的老同学项珠珠。
B.看到项副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老于自感寒碜,为迎合项副市长的爱好,只好大谈文学。
C.老于跟项副市长大谈文学时,一方面急切地想提出请求,一方面又碍于脸面而难以启齿,所以到最后都没能说出请求。
D.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是寻求精神自足的做法,也是对当今项副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的直接批评。
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于想请老同学项副市长帮忙却不好意思开口,但女儿正处于学业的关键阶段又让他觉得自己必须开口。整个故事就在这两种心理的交叉冲突中展开。
B.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电话联系项副市长时“声音挺大”“高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
C.小说使用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方式灵活;平实细腻的语言描写,展现了老于内心矛盾复杂的斗争和辛酸无奈的心理。
D.标题具有象征意义,可理解为儿女需要老于这棵树的庇护得以健康成长。
9.作品主人公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10.请结合全文,探究“树”的深刻意蕴。
2023-11-0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固原市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矣,许君焦、瑕,朝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
C.烛之武见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灭郑国只对晋国有利而对秦无益,并挑拨离间秦晋关系,最终让秦君退兵。
D.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1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函陵                  军:驻扎B.朝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失其所与,不        知:知道D.且君尝为晋君        赐:恩惠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C.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15.烛之武因何事见秦君,结果如何?
2023-11-04更新 | 55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固原市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0-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固原市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厚土壤,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名人到历史典故,从民间故事到神话传说,从哲学思维到日常习俗,字里行间,        。毛泽东诗词中反复使用的意象,比如日月江河、风雪云雾、苍松蜡梅、旌旗鼓角、炮声弹洞等,要么是历代文人骚客托物言志的传统物象,要么是现代作家用来描绘战争风云的常用素材。(     ),具有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诗坛上,很少有人能像毛泽东那样深刻地体现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民族特色,产生如此广泛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诗词蕴含着充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体察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剖析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重温20世纪中国历史的        与沧桑巨变,追溯毛泽东跌宕起伏的奋斗足迹和心路历程。毛泽东诗词又洋溢着充满理性的激情,深沉而浓郁,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毛泽东诗词想象独特、语言奔放、亦真亦幻、意味深长,在平淡中彰显神奇,在黑暗中散发光明,在困难中看到前途,在曲折中展现刚毅。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诗词读来使人        ,能够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人。

毛泽东说过: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豪放派气势磅礴、意境雄浑,婉约派婉转含蓄、缠绵悱恻。毛泽东诗词明显偏重于豪放格调,包含寰宇、        ,凸显出大国气象和伟人气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俯拾即是        波澜壮阔        回肠荡气        贯通古今
B.鳞次栉比        波澜壮阔        感人肺腑        通今博古
C.鳞次栉比        云谲波诡        回肠荡气        通今博古
D.俯拾即是        云谲波诡        感人肺腑        贯通古今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
B.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
C.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
D.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
19.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与词的内容有关。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文学样式,又名“长短句”“曲子词”等。它盛行于宋代。
C.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D.《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按词的字数多少分类,属于“中调”;按词的段落多少分类,属于“双调”;按词的艺术风格分类,属于“豪放派”。
2023-11-0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固原市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将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完全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

这一消息很快成为热搜话题。有人感叹,几十年前中小学生熟悉的劳动课又回来了;也有人问,劳动课怎么上,上什么?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上好劳动课的期待。我们希望通过劳动课让孩子学到的,不只是简单地学会煮饭、洗衣、打扫卫生。

劳动创造了人。无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还是个人成长过程中,劳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青少年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不在少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也不少,学生更多在“纸面上、屏幕里”完成“成长”。劳动单列出来开课,强化劳动教育,就是对这类现象的纠偏,具有现实针对性。

劳动促成价值观养成,使孩子能够明辨是非,这在思想观念多元的时代具有特殊重要性。通过劳动,不仅能使孩子自觉抵消“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的影响,还能让其自小形成热爱劳动的正确价值观。这样,今天的中小学生,未来就会是国家建设者、劳动人民一员,是为美好生活而辛勤劳动的力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劳动,不仅能使孩子自觉抵制“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的影响,还能让其自小形成热爱劳动的正确价值观。
B.劳动不仅能使孩子自觉抵消“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的影响,还能让其自小形成热爱劳动的正确价值观。
C.通过劳动,能使孩子不仅自觉抵消“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的影响,还能让其自小形成热爱劳动的正确价值观。
D.劳动不仅能使孩子自觉抵制“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的影响,还能让其自小形成热爱劳动的正确价值观。
21.请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出劳动教育的三点意义。每点不超过10个字。

五、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台湾电影史上的扛鼎之作《搭错车》主题曲《酒干倘卖无》里面有一句歌词:“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宋代苏轼《江城子》里有一句词:“不思量,自难忘!”古今诗人的心灵都是相通的,表达的都是同一种情感:刻骨钻心!

有些事,有些人,有些东西,有些地方,是烙在骨子里,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要求:请以“永远也不会忘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闻一多(1899-1946)现代诗歌
4-60.65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7-100.65铁凝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1-150.65左丘明(前556-前451)  《左传》  史传文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四、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一般词语  文学常识综合  语句复位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0-21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压缩语段选择+表达
五、作文
220.65全命题作文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