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宁夏银川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宁夏 高二 期中 2023-11-07 9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魔幻本是创作的手法,反映现实是其目的。但是,魔幻的手法常常渗透到故事情节之中与现实搅在一起,使作品带有浓厚的虚幻色彩。所以,“魔幻现实主义”不能完全归入现实主义的范畴,而应看作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形成来自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印第安人古老的神话传说和东方阿拉伯的神话故事;另一方面则来自西方卡夫卡和福克纳的现代派文学。简而言之,它在继承印第安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东西方的古典神话、某些创作方法。以及西方现代派的异化、荒诞、梦魇等手法,借以反映或影射拉丁美洲的现实,以达到对社会事态的揶揄、谴责、揭露、讽刺和抨击的目的。

(摘编自陈光孚《魔幻现实主义评介》)

材料二:

加西亚·马尔克斯对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的强烈刺激与深刻影响,已成为文学史上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方面,马尔克新的代表作《百年孤独》自问世以来,引起了世界文坛的震动、其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也席卷全球;另一方面,中国文学与兴起于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有着极为相似的历史文化语境和现实文化境遇。

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提供丰厚精神资源的拉丁美洲神奇的自然景观、神秘的神话传说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同样存在于中国大地。扎西达娃、阿来等作家笔下的西藏就是一个典型例证。这块神秘的雪域高原不仅有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而且还蕴藏着丰厚且鲜为人知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因此,扎西达娃们一接触到马尔克斯,就天然地产生了顿悟与共鸣,并找到了表现这种自然和文化的手段。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成功经验,催生了80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思潮,启悟了一大批作家。于是韩少功力图重新拾起散落于边荒的远古楚文化的断瓦残壁,贾平凹通过商州表现厚重秦汉文明孕育下的关中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命张力,莫言在高密东北乡上构筑他的家族史和他心中的民间英雄……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高潮的消退,马尔克斯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也逐渐由热烈归于平静。中国学者和作家开始冷静地回顾与反思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过往,反省自身简单盲从和机械模仿的失误,由此,中国作家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接受步入了一个更为深刻、更为丰富的层面。

(摘编自富胜利、杨建丽《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

材料三:

新时期作家对马尔克斯大规模的学习借鉴带来文学魔幻写作的繁盛,也必然带来“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的隐忧,这使作家们对亦步亦趋的“魔幻”写作心怀警惕,并极力追求魔幻创作的独创性与个人化特征,获得文学创作的超越与突破。

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分析了诗人与先驱诗人的关系,认为诗人对其先驱者的态度,是一种爱与恨相交织的焦虑,感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已经被前人表达过,“每个诗人都害怕已经没有合适的工作制给他干了”。中国作家的魔幻写作也始终伴随着这种“影响的焦虑”:面对悠久而深厚的中国魔幻文学写作的历史与传统,面对成就巨大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中国作家的魔幻写作还有创新的可能吗?作家又如何才能超越双重的“影响的焦虑”,实现创新与突破?

莫言早在80年代就曾表示要逃离福克纳和马尔克斯这“两座灼热的高炉”,去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贾平凹说:“不管你受到老庄的,还是马尔克斯的,还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最终都要化为自己的东西,构筑自己的意象。”他们用强大的现代意识去覆盖传统,用外来的技法去书写中国经验。他们并不因为“影响的焦虑”而排斥中外经典的影响,而是在接受中外影响之后通过纳入现代意识与中国经验而获得超越、实现独创。莫言的《生死疲劳》中“六道轮回”的故事营构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子,又有现代生活底蕴;既有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技法的演绎,又有东方文化色彩和民族生活的气息,最终,莫言通过拉美文学经典的技法与中国经验、现代意识的融汇整合,创造出融鬼怪故事与超验感觉为一体的“东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魔幻写作不仅一直处在“影响的焦虑”中,也日益面临着同质化危机。莫言认为,当今汉语写作最大的问题就是“一种不谋而合的趋同化”。一些批评家也认为,“中国文学过度‘马尔克斯化’”。这些说法表露了人们对于同质化创作的警惕和担忧,也表达了人们对中国文坛的“马尔克斯模仿秀”的不满。

那么,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如何才能保持自我个性而不被同化?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该如何应对同质化危机?

中国作家在魔幻写作中要保有自我,创作要自成一格,就必须与马尔克斯等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保持一定距离,特别要警惕跟风式的写作,只有当作家怀着高度的创作自觉性。规避以马尔克斯作品为“临摹”对象的“临帖式”写作,才有避免魔幻写作同质化的可能。我们也要警惕那种思想匮乏、为“魔幻”而魔幻的文学写作,当代文学的魔幻叙事应该注重文学的精神内涵与形式技法的统一,如果魔幻书写缺乏历史、现实、文化的有力支撑,让形式技法喧宾夺主,必然“跑偏”走入创作困境。

当代文学的发展经验也告诉我们,文学不可能在封闭孤立的状态下获得良好的发展,文学需要“不设防”,作家的视野需要“全打开”。我们要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要尽力保持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相区别的异质性因素,从而保有中国文学的独特个性。我们深信,只有在中国作家与中国作家之间、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保持一种“和而不同”的态势,中国当代文学的魔幻写作才能摆脱“影响的焦虑”与同质化的危机。

(摘编自曾利君《马尔克斯与中国文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魔幻现实主义是运用魔幻的手法,使作品带有浓厚的虚幻色彩,借以反映或影射现实生活的一种创作手法。
B.随着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高潮的消退,中国作家回归冷静并反省自身,逐渐摆脱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
C.诗人在学习和借鉴先驱诗人的同时,往往会产生一种爱与恨相交织的焦虑,担心自己无法实现创新和突破。
D.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应做到“和而不同”,既要重视文化交流与融合,也要保持中国文学的独特个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传入,我国80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思潮就不会产生。
B.莫言在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基础上,纳入现代意识和中国经验,从而取得更高的艺术成就。
C.批评家认为“中国文学过度‘马尔克斯’化”,这表明中国文坛的同质化问题已非常严重。
D.只注重文学的形式技法而忽视精神内涵,脱离历史、现实与文化,魔幻写作必将陷入困境。
3.下列各项中没有体现“魔幻现实主义”的一项是(       
A.《祝福》中,祥林嫂问“我”人死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
B.《促织》中,成名之子化作蟋蟀,为全家带来荣华富贵。
C.《白鹿原》中,灵兽白鹿跑过的地方就会成为风水宝地。
D.《尘埃落定》中,喇嘛用一碗有魔力的水治好傻子的病。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结构。
5.美国比较文学家约瑟夫·T·肖认为:“各种影响的种子都可能降落,然而只有那些落在条件具备的土地上的种子才能够发芽,每一粒种子又将受到它扎根在那里的土壤和气候的影响。”以此分析马尔克斯再现代中国传播与接受的主要原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格比的小堂倌

【英】狄更斯

我是马格比的小堂倌,这就是我的身份。

你不明白我的意思吗?多么可怜!但我想你明白,你应当明白。瞧这儿,我是马格比车站饮食店的伙计,我们最大的骄傲便是从没让一个人吃饱过肚子。

这是个快活的场所!真的,我们是马格比的模范餐室。我本人原来对顾客也客客气气。但我们的老板娘一下子把我改造好了。

这真是个逍遥自在的地方!我认为,我们饮食业者在整个铁路线上,是唯一真正享有独立自主地位的。只有在勇敢之岛和自由之土(当然,我这是指我们大不列颠),饮食业才合乎养生之道,对顾客的口腹之欲发挥了如此显著的节制作用。有一个彬彬有礼的外国人,摘下帽子,要求我们的老板娘和女士们给他“一小杯白兰地”,她们只是透过他望着他背后的铁路,毫无反应,他只得亲自动手,大概这是他本国的习惯,这可不得了,我们的老板娘顿时怒火直冒,来不及搽发蜡,便竖起眼睛,劈手夺下了盛酒器,喊道:“放下!不准自己动手!”外国人吓得脸色发白,耸起肩膀惊呼道:“我的上帝!这是怎么回事?”我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些外国佬,我们的老板娘才想上法国实地考察,看看那些吃青蛙的家伙【注】怎么经营饮食业,好做个比较,明确认识到勇敢之岛和自由之土的饮食业如何出类拔萃。我们几个女招待,喷夫小姐、吹夫小姐和嗤夫太太,一致表示反对,因为正如她们每人说的,尽人皆知,除了英国,没有一个国家精通做生意的门槛。既然如此,何必自找麻烦,要证明业已证明的真理?然而老板娘固执己见,不听劝告,买了一张船票,动身走了。

斯尼夫是嗤夫太太的丈夫,是我们店里一名无足轻重的正式职工。有时我们忙得不可开交,便让他拿着开塞钻站在柜台后面;但是只要应付得了,从不请他帮忙,因为他对顾客低声下气,实在叫人受不了。几个女招待对他很不客气,看到他低声下气讨好顾客,把食物递给他们,便把东西从他手上拍掉:看到他卑躬屈节打算回答顾客的问题,便把他的话打断,不让他往下说。这样,她们弄得他老是眼泪汪汪的,仿佛他没有把芥末撒进三明治,却撒进了自己的眼睛。

我们的老板娘出国考察期间,店务便由嗤夫太太负责。她常把顾客弄得哭笑不得,真是妙不可言!

老板娘回来了,据说,带回了不少骇人听闻的信息,她宣布:在一星期中生意最清淡的时刻,在梳洗室报告她出国考察的见闻。

梳洗室布置得庄严肃穆。两个学员用花在墙上布置了三组花纹。一组的文字是:“英国永远不向外国学习!”另一组是:“不让顾客得逞!”还有一组是:“这是我们饮食业的大宪章。”整个设计华丽美观,可以与舒坦的心情互相媲美。

老板娘登上了庄严的讲台,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喷夫小姐和吹夫小姐坐在她的脚边。她们后面,一般人不易看到的地方,是一位小堂倌,那便是在下。

老板娘板着脸,向周围扫视了一眼,问道:“斯尼夫在哪里?”

嗤夫太太当即答道:“我想最好还是别让他参加。他是一头蠢驴。”

老板娘赞同道:“他的确是一头蠢驴。但正因为这样,不是更加应该对他加强教育吗?”

嗤夫太太说道:“可惜什么教育对他也不起作用。”

但老板娘自有主张:“以西结,叫他进来。”

我把他叫了进来。这家伙垂头丧气的,一进屋便遭到了众人的呵斥,因为他仍随身带着开塞钻。他辩解说这是“习惯力量”。

“力量!”嗤夫太太道,“我的上帝,请你别再谈什么力量。听着!站在这儿别动,把背靠在墙上。”

老板娘开始道:“我本来不打算讲那些令人作呕的见闻,但我还是决定谈一下,因为我相信,这能使你们更加坚定不移地行使你们在一个宪政国家中的权力,更加忠于我们的格言。”

那些学员,作为格言的制造者,当即响应道:“对,对,说得对!”斯尼夫刚为参加这大合唱表现了一点意向,所有的眉毛已向他皱了起来,吓得他只好半途而废。

老板娘接着道:“法国人的卑贱无耻,从他们饮食业中奉承顾客的风气看来,已相等于拿破仑臭名远扬的任何卑鄙行径了。”

“信不信由你们,但我得告诉你们,当我踏上,”说到这里,她很很瞪了斯尼夫一眼,“那个大逆不道的国土后,我立即给领进了一家饮食店,那里——我毫不夸张——出售的食物是真正可以吃的食物!”

大家喊道:“可耻!”只有斯尼夫没有作声,却用安抚的手在揉他的肚子。

老板娘继续补充道:“我要求你们以最大的愤怒注意我的话:他们对顾客服务周到,不,简直可以说彬彬有礼!”

我和女招待们无一例外,一致发出了愤怒的狂叫。

骚动的会场突然安静了。原来,讨好顾客的天性使斯尼夫再也忍耐不住,在头顶上挥舞着开塞钻,奔出了屋子。

你如果到马格比车站附近饮食店来,你假装不认识我,我会把右手的大拇指伸到肩上,向你指出哪位是我们的老板娘,哪位是喷夫小姐,哪位是吹夫小姐,哪位是嗤夫太太。但是你再也见不到斯尼夫了,因为那天夜里他就失踪了。他是遇难了,还是给撕成碎块抛弃了,这我说不清楚,我只知道他的开塞钻作为他一味奉承顾客的罪证,依然留在店里。

(有删改)

【注】“食蛙者”是法国人的外号。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段交代了“我”的身份,以嘲讽的口气与读者对话,指出马格比车站饮食店最大的骄傲是从不让一个人吃饱过肚子,确立了全文讽刺的行文风格。
B.小说中将几个女招待取名为喷夫小姐、吹夫小姐和嗤夫太太,这样的命名颇具嘲讽意味,直白形象地写出了她们对待客人的服务态度。
C.小说通过种种夸张描写表现事物的本来面目,衬托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人们更易反思自我、他人和社会,达到教化的作用。
D.小说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如“只有斯尼夫没有作声,却用安抚的手在揉他的肚子”这一细节反映了在老板娘的淫威下斯尼夫的顺从心理。
7.下列关于文本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也通过“我”与店中其他服务人员的对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B.小说称呼法国人为“吃青蛙的家伙”,认为法国人“卑贱无耻”,反映出英国人的傲慢、自大的心态,恰恰暴露其自身的顽固与愚昧。
C.小说以车站上的一个小小饮食店为故事背景,将锋芒指向了整个英国社会和制度,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D.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给人以非常荒诞的感觉,但实则是作者对荒诞现实的批判,讽刺了英国人自诩为文明人的丑态。
8.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小说结尾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
9.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必然带着时代的精神印记,从他身上,可以看到那个社会的某一类人的缩影,这就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概括分析文中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初,吴主之立,发优诏,恤士民,开仓廪,振贫乏,科出宫女以配无妻者,禽兽养于苑中者皆放之,当时翕然称为明主。及既得志,粗暴骄盈,多忌讳,好酒色,大小失望。

吴主居武昌,扬州之民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穷匮。凯上疏曰:“今四边无事当务养民丰财而更穷奢极欲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臣窃痛之童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以此观之,足明民心与天意矣。今国无一年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又左右之臣,率非其人,群党相扶,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臣愿陛下省息百役,罢去苛扰,科出宫女,清选百官,则天悦民附,国家永安矣。”吴主虽不悦,以其宿望,特优容之。

三年夏六月,吴主作昭明宫,二千石以下皆自入山督伐木。大开苑囿,起土山、楼观,穷极伎巧,功役之费以亿万计。陆凯谏,不听。

五年,吴主每宴群臣,咸令沈醉。又置黄门郎十人为司过宴罢之后,各奏其阙失,迕视谬言,罔有不举,大者即加刑戮,小者记录为罪。或剥人面,或凿人眼。由是上下离心,莫为尽力。

时王浑、王濬及琅邪王伷皆临近境,吴司徒何植、建威将军孙晏悉送印诣浑降。是日,濬戎卒八万,方舟百里,鼓噪入于石头,吴主皓面缚、舆榇,诣军门降。濬解缚焚榇,延请相见。夏四月甲申,诏赐孙皓爵归命侯。遣使者分诣荆、扬抚慰,吴、守已下皆不更易。除其苛政,悉从简易,吴人大悦。帝问散骑常侍薛莹,孙皓所以亡,对曰:“_________,此其所以亡也。”他日又问吾彦 ,对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若是何故亡?”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故为陛下禽耳。”帝善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有删减)


【注】①司过:官名,监督群臣、检举上奏。②面缚舆榇:两手反绑,车载空棺,表示投降并自请受刑。③帝:指晋武帝司马炎。④吾彦:吴国将领,晋灭吴后,归降西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四边无事/当务养民/丰财而更穷奢极欲/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臣窃痛之/
B.今四边无事/当务养民丰财/而更穷奢极欲/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臣窃痛之/
C.今四边无事/当务养民丰财/而更穷奢极欲/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臣窃痛之/
D.今四边无事/当务养民/丰财而更穷奢极欲/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臣窃痛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千石”中的“石”为计量单位。秦汉常以年俸多少表示官品高低,“千石”指高级官员。
B.“黄门郎”简称“黄门”,是皇帝近侍之臣,可出入禁中、传达诏书,因宫门多漆成黄色而得名。
C.“节”,指符节,是古代朝廷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文中的“节”是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
D.“牧”,与“守”同为地方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如《陈情表》中的“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皓刚即位时,发布优待诏书,体恤士卒百姓;开仓放粮,救济贫民;放出宫女,准其婚配。因而受到吴人一致称颂。
B.陆凯借民谣反映民心所想,以劝谏孙皓还都建业,免去扬州百姓逆长江水流输送物资之苦,可见其为国为民用心良苦。
C.晋武帝平定吴国后,派使者前去安抚,更换吴国原来的官员,废除孙皓统治时期的繁苛暴政,对此吴国百姓非常高兴。
D.晋武帝认为吾彦的回答很好,这既有对“晋得天下乃天命所归”观点的赞赏,同时也有对吾彦能忠心事主的认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左右之臣,率非其人,群党相扶,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②宴罢之后,各奏其阙失,迕视谬言,罔有不举。
14.在最后一段中,薛莹面对晋武帝的问话,会如何回答?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将句子补充完整(不少于三点),要求用语简洁凝练。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朱 湾

寻得仙源访隐沦,渐来深处渐无尘。

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


【注】①隐沦:泛指神仙。②如今不是秦: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承题意,点名入山寻访隐者。诗人将“隐者”与“隐沦”作对比,把隐者隐居的东溪形容为仙源,流露出他对韦九山人的崇敬之情。
B.颔联“唯”“始”两个副词用得贴切,既表明诗人一路前行的状态,更惟妙惟肖地传达了那种乍惊还喜的心情。从章法上看,此联照应了上联中的“仙源”一词。
C.“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巧用设问,一问一答,紧密呼应。“人”的出现给山色增添了几分盎然的生气。
D.全诗语言自然清新,诗脉婉转流畅,意境淡远悠长。诗人通过对隐者东溪草堂的描绘,表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超脱情怀。
16.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