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望海潮》 随堂练习B
全国 高二 随堂练习 2023-11-14 7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对《望海潮》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主要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的繁荣,写法是层中有层,层层铺叙,每三句为一层。
B.词的下片的后半段,主要是总结前文,归美郡守,即孙何,“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句话本意在奉承,却不露痕迹,十分巧妙。
C.“天堑无涯”意思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天堑”这里指的是钱塘江。
D.“户盈罗绮,竞豪奢”,虽然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但也曲折地批判了小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
2021-02-24更新 | 407次组卷 | 5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望海潮(东南形胜) 扬州慢(淮左名都)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下面对柳永《望海潮》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运用铺陈的手法,把杭州这个都会的繁荣面貌,钱塘江的壮阔象,湖山的秀丽风光,都描绘得非常出色,读此能使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练,它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了出来,具有歆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三句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同时也反映了达官、贵人、地主、豪商比豪华,赌阔气,穷奢极侈的生活。
D.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作,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相去不远。

二、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3.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3-11-1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望海潮》 随堂练习B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4.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词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B.“烟柳”后三句从多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人口的繁庶。
C.“云树”三句由郊外说到市内,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D.这首词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5.谈谈“绕”“怒涛”的艺术表现力。“珠玑”“罗绮”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展现杭州的哪方面特点?
2021-03-11更新 | 380次组卷 | 2卷引用:4.望海潮+扬州慢-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课时同步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注】①前期:往日的约定或志向。②狎兴:狂放游乐的兴致。③萧索:零散,稀少。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由秋日中的长安古道起笔,低沉伤感,为全词蒙上了一层愁绪。
B.“夕阳”三句写词人眼前的景象,描绘出一幅空阔寥落的茫茫秋野之景。
C.“归云”乃词人自喻,“一去无踪迹”表现其归隐的洒脱和胸襟的豁达。
D.“不似少年时”含有词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眼下处境的失意之情。
7.“高柳乱蝉嘶”一句中“乱”字用得极妙,请结合全词,分析其妙在何处。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5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2
小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阅读与鉴赏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柳永(约971-1053)  词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选择题
20.65柳永(约971-1053)  词选择题
二、小阅读
30.65修辞手法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课内
三、古代诗歌阅读
4-50.65柳永(约971-1053)  《望海潮》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表现手法
6-70.65柳永(约971-1053)  写景抒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