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秦腔》随堂练习B
全国 高二 随堂练习 2023-11-16 7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

一、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 下列对课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目的是渲染气氛,突出秦人对秦腔的热爱,突出秦腔在秦人生命中的分量。
B.作者写作注重点面结合。如写人们去抢位置,整个戏场人山人海,鼓乐喧天,这是“点”;写台下“乱象”各种特写,这是“面”。
C.作为一篇侧重民情风俗的文化性散文,其场面细节描写可谓出神入化。
D.秦腔生长的地方是苍凉、辽远、空廓和悠长的,这种浑厚的文风作用于《秦腔》便形成了本文大气厚重的艺术特色。
2022-04-11更新 | 186次组卷 | 3卷引用: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二单元补充试题(一)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2. 《秦腔》作者是如何表现秦腔演员表演技艺的高超的?
2023-11-1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秦腔》随堂练习B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3. 秦腔在八百里秦川繁盛的原因是什么?
2022-04-23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下册 部分同步补充习题(二)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4. 文中展现了秦川怎样的民风民情?
2022-04-23更新 | 68次组卷 | 4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下册 部分同步补充习题(二)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5. 黄土地养育了中华民族,产生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秦腔》体现了黄土地上怎样的文化底蕴?
2022-04-23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下册 部分同步补充习题(二)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6. 你从本文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
2022-04-23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下册 部分同步补充习题(二)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听秦腔

雷达

我的一大爱好是听秦腔,爱到了入魔的程度。到北京二十五年了,这癖好居然有日甚一日之势。妻子是北京土著,小儿女都在北京长大,我每放播秦腔,便遭到他们的顽强抵抗,小女捂着耳朵跺脚尖叫,小儿涨红了脸摔门而去-—破坏了他们要听流行歌曲的兴头,那一刻他们甚至是仇视我的。然而,①我的秦腔癖有如钢筋般坚固,最终还是我征服了他们。于今,妻子和女儿不但默认了秦腔的合法,有时还跟着节拍轻轻附和,只有儿子冥顽不灵,始终对秦腔不屑一顾,或暗暗冷笑。

我积有三十多盘秦腔磁带,北京固然大,无奇不有,但我深信在拥有秦腔上,我必在首富之列。这些磁带来之不易,每到西安、兰州,我便广为搜求,有时索性到朋友家里巧取豪夺。在西安,王愚、张素文夫妇是我的兄长辈,为我翻录、选录秦腔废寝忘食。李星和我年纪仿佛,又同好秦腔,对他我就不客气了,进剧场、跑商店、选磁带,每回必得陪同到底。在兰州,我和作家王家达一见面,话题马上就转入秦腔。等到我要检阅一下他装磁带的柜子时,融融乐乐的气氛就突变了。他局促不安,支吾其词。毕竟是远道客来了,最后他还是慷慨解囊,送我一两盘市面已脱销的磁带。

有时候,连我自己也觉得奇怪,都八十年代了,我对秦腔的爱好何以始终不渝?而整个西北高原,虽已是影视业发达、迪斯科风靡、西部摇滚盛行,可古调秦腔居然还能独弹,还能存活,真是一大奇观。它的生命力何以如此顽健?贾平凹写过名篇《秦腔》,说是秦川的地理结构与秦腔的旋律非常相像,秦腔又与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羊肉泡馍共为秦川人五大生命要素,故而秦腔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他的说法不无道理,却杂有浓厚的陕西沙文主义倾向,视野未免狭窄了。其实,陕西而外,青宁甘新,哪里没有高亢激越的秦腔回旋?哪里不是大大小小的秦剧团星罗棋布,何独入百里秦川然?

要揭开秦腔的生存之谜,必须站在整个西部的高度,不能光在西安老城墙周围打转。依我之愚见,地理结构重要,历史结构更重要,浑茫的历史感才是秦腔魂魄。说穿了,秦腔迷人,乃在苍凉悲慨二点上。

它善悲剧,不善喜剧;善伦理戏和悲欢离合的苦情戏,不善政治戏和理性戏。看《放饭》,谁不感到命运之飘忽?观《探窑》,谁不赞乱世男女之坚贞?赏《火焰驹》,谁不恨奸佞之陷害忠良?……西部这块地方,留下几多悲欢,唱出了多少慨叹?它是人命危浅之地、苦役流放之所、慷慨悲歌之疆。它的历史和生活本身就具有苍凉悲慨的韵味。寻根是人类固有的情结,历史意识是现代人直观自身的表现,秦腔便是满足着这种欲求。可以说,秦腔是西部人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伦理方式的艺术化、抽象化、程式化,只是人们不自知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一个剧种要在今天站住脚,没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可不行。光是一些演员唱,大家不跟着唱,那就会越唱越萎缩,现代西部青年对秦腔厌烦者日多;还有秦腔演员改唱通俗歌曲走穴挣外快的,争上电视剧想出名的,也不鲜见。我对秦腔的前途不免担心。②直到去年在兰州茶园听了一回秦腔,才算放下心来。

那天,家达兄约秦腔著名新秀窦凤琴给我们唱几段,却苦于无人伴奏,他便建议我们到茶园去,说那里有现成的乐队。窦凤琴名气很大,磁带销行西北各地,③一见面,竟一点架子也没有,话儿不多,只微微地笑。她是由生产队、公社、县城直到省城,一级一级唱出来的,尤其受到家乡农民的追捧。

一进茶园,我和小窦都被眼前的散漫场面吓住了。小窦红着脸,摇头悄声连说:不唱!不唱!那场面也确实让胆小的人唱不出口。兰州的茶园历史悠久,风味独具,这我是知道的。但见,半露天的席棚下,密密麻麻全是围桌而坐的茶客。④整个茶园人声鼎沸,打麻将的,玩扑克的,看书的,下棋的,好不热闹。在茶园中间,民间秦腔班子吹拉弹唱正在兴酣处。一位七十多岁的尕老汉,正在仰天长啸,唱《辕门斩子》呢。打板的,拉板胡的,弹三弦的,全戴着茶镜,微眯双眼,下巴跟着节奏一伸一缩的,沉醉其中。更可怪的,一位女服务员,在戏唱到需要女角时,放下铁壶,款款走上前去,接唱一段,然后平静如常,又提着壶续水去了。秦腔的流传,与这种民间形式关系密切,仅兰州就有几十家茶园。因属业余,更多保留了秦腔的野味、野趣。

在王兄和我的大力怂恿下,窦凤琴有点坐不住了,却又畏惧这阵势。最终小窦还是被王兄硬拽到台前,与乐队小声协商了一下,决定唱《斩秦英》。只听小窦一声高腔出唇,拉板胡的老先生立刻暗暗点头首肯,待唱到骂一声,小奴才,不死的冤家,全场忽然静得骇人,下棋的、打牌的也全翘首环望,总觉得今天的唱家有些异样。小窦那高、亮、甜、脆,具有透明感的声音在旋舞,那气势昂扬、一波三折的腔调在回荡,那融汇了歌曲发声方法的甜美和流畅在尽情扩张。一曲终了,全场忽如地震,如沸锅,美气!”“好!好!的粗嗓门满场乱吼。这时,一向不善当众讲话的王兄忽然一脸激动,介绍说:刚才唱戏的女同志,就是咱省的窦凤琴。”“什么?窦凤琴!到这来了,喷啧。于是,躺椅乱响,人群骚动,全挤到我们桌前。茶园的个体户乐坏了,捧来大把花生瓜子糖堆满桌面。

要问:秦腔会绝灭吗?我说不会;秦腔会大兴旺吗?颇难;秦腔能打出潼关去吗?答曰:更难。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即点明了“我”对秦腔的酷爱,然后从“我”对妻子及女儿的影响和竭力收集秦腔磁带等方面加以体现。
B.“我”和王家达交谈甚欢,“我”提出要看他的秦腔磁带时,他就神情、言语有变,这体现了王家达对秦腔的热爱。
C.贾平凹从地理结构角度解释秦腔的生存之谜并不完全准确,只有从历史结构的角度才能更好地揭开秦腔的生存之谜。
D.茶园里的女服务员也能“放下铁壶,款款走上前去,接唱一段”,这说明秦腔深受当地人喜爱,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8.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①用“钢筋般坚固”比喻“我的秦腔癖”,形象地写出了“我”对秦腔始终不渝的热爱。
B.句②中,“放下心来”既照应前文的“担心”,又写出了“我”相信秦腔不会绝灭的信心。
C.句③中,“竞”表示出乎意料,和前文“名气很大”形成反差,强化了窦凤琴之平凡普通。
D.句④以“人”为重点写出了热闹的情景,以此体现场景的散漫,为窦凤琴演唱秦腔提供环境。
9.文章把窦凤琴在茶园演唱秦腔一事描写得魅力十足,感染力极强,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结合文章简要赏析。
10.文章末尾写“秦腔会大兴旺吗?颇难”,作者认为秦腔难以大兴旺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7题)

题型
数量
小阅读
6
现代文阅读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小阅读
10.65其他散文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课内
20.65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鉴赏人物描写手法课内
30.65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课内
40.65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课内
50.65其他散文  评价作品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课内
60.65其他散文  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分析、探究文本情感课内
二、现代文阅读
7-100.65其他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