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南安市延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福建 高二 期中 2023-11-22 35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这是兰考最高的一棵泡桐树,它长在兰考1116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生长了近60年!它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亲手栽下的一棵树,人们亲切地称其为“焦桐”。“焦桐”,仿佛一座精神丰碑,矗立在兰考,矗立在神州大地,矗立在亿万中国人心中。

60年前(1962年)的126日,是焦裕禄同志到兰考上任报到的日子。“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多么严重的灾荒的景象啊!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此时,“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年的最低水平。”

东坝头镇张庄村是当年兰考最大的风口,也是焦裕禄治沙的试验点。该村党支部书记申学风感慨,当时最高的沙丘有9.9米。正是在这里,焦裕禄找准了治理“三害”的良策。今年82岁、曾陪同焦裕禄查看风口和沙丘的张庄村原会计卞九灵说:“焦书记就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兰考所有的风口、沙丘和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吃透了‘三害’演变的特点和趋势。”

“沙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造林防沙,百年大计;育草封沙,当年见效;翻淤压沙,立竿见影。”焦裕禄将这套治沙的办法叫作“贴膏药”“扎针”。用淤泥黏土封住沙是“贴膏药”,再种上树是“扎针”,形成在平原沙区“农桐间作”的治理模式,闯出了工程治理和生态治理融合的新路子,彻底改变了兰考的生态环境和地貌景观。①“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魏善民仍记得焦裕禄当年说的话。

在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对面,“焦桐”巍然屹立,被一棵棵新种的泡桐簇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一代又一代泡桐生生不息,在兰考大地茁壮成长。一棵一棵种,一代一代传,泡桐树种上了,沙丘固住了,30多万亩风沙盐碱地被全部改造成良田。兰考县林业局原局长李仙海说:“到1984年,兰考农桐间作达20万亩,被评为中国泡桐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如今,行车在兰考沿线公路及黄河大堤兰考段,那一望无际的农田、大片大片纵横成网的泡桐林,让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当年不见树木而举目黄沙茫茫的荒凉景象。

卞九灵说:“拍摄影片《焦裕禄》时,在兰考已难觅沙丘,外景地只好选在了千里之外的陕北榆林。”东坝头镇建筑队队长王庆“叫苦”:“过去兰考沙多成灾,现在沙子难觅。盖房子,得去几百里外买沙子。”兰考县曾经申报一个国际援助防风治沙项目,评审专家在兰考考察几天,连风沙影子都没看到,项目自然泡了汤。

“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没想到,焦裕禄带领群众种下的泡桐树,竟然成为兰考人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如今的兰考,农桐间作4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16万立方米,是我国重要的桐木生产基地之一,逐步形成以桐木民族乐器、桐木家具、桐木板材等为主的泡桐经济产业链,年产值100多亿元,带动就业4万多人。现代家居制造及木业加工产业已成为兰考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年产值突破320亿元,有500多家企业,带动就业8万人。

“风沙小了,生态好了,粮食也是连年丰收。”兰考盐碱地上成长起来的著名育种科学家沈天民说,“1962年,兰考的风沙盐碱地上小麦亩产仅12公斤,如今已超过730公斤。曾被‘三害’“逃荒’标注了几十年的兰考,今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高产小麦育种基地。”李明俊说:“目前,兰考森林覆盖率和环境达标率均居全省前列,GDP增速连续多年位居省直管县第一,很好地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绿色GDP’战略部署,也是焦裕禄精神在兰考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如今的“焦桐”,环抱4.33米,高24.6米,华盖如云,傲然挺立。谁能想到,当年的它却是一棵差点被遗弃的小树苗。“那一天在风沙最大的胡集大队种树,当天种了50亩泡桐生态林。活干完了,路边还剩下一棵小泡桐苗。一般的泡桐苗有3米,但这棵泡桐苗不到2米,短了一大截。”魏善民说,“焦书记看到后,把小泡桐苗捡了起来,创个坑种上了。②他说这棵泡桐苗个子矮,但是根好。如果长起来了,比其他树长得还快,扔了可惜。”几十年过去了,这棵小泡桐苗已成为一棵长在兰考人民心中之树!

魏善民表示:“父亲魏宪堂在义务守护‘焦桐’8年后,于1971年把守护‘焦桐’的责任交给了我。只要身体允许,我就把这棵树看护下去。以后我年纪大了,来不了了,就让孩子过来守护……”魏善民守护的不仅仅是一棵精神之树,更是一棵所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之树。

2009年至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内三次来到兰考指导工作,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摘编自屈艳枝、卢浩然《兰考那棵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焦裕禄找到的治理“三害”的良策,依靠的是他做事的身体力行、对问题本质特点的深入探求等。
B.焦裕禄教群众治沙,用大家听得懂的话语,所说的办法贴合实际,且着重给群众描述实践效果。
C.“贴膏药”“扎针”是焦裕禄对当地治沙方法的再度总结和提升,使用比喻修辞更增加新闻的可读性。
D.王庆的“叫苦”、兰考申报防风治沙项目的“泡汤”等,都是通过对比展现如今兰考治沙成功的现状。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采访卞九灵首先强调他村干部的身份,这样使新闻可信度更高,更能体现兰考当年风沙灾害的严重性。
B.结合《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分析,本文许多内容已不新鲜,因此不具有新闻的时效性特征。
C.所有新闻必须有思想性,如魏宪堂自发守护“焦桐”,后来把责任传给儿子等行为都体现了时代风貌。
D.本文把兰考泡桐是治沙、生态、富民、精神之树的相关材料精心串联起来,把主题蕴含在新闻事实中。
3.下列对第一段内容体现的意蕴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最高”是从焦裕禄亲手栽种的“焦桐”的高度来表现他精神品质的高越。
B.强调兰考的区域面积和“焦桐”生长的年份,突出了焦裕禄对兰考的贡献。
C.把焦裕禄亲手栽种的树称为“焦桐”,表现了兰考人对焦裕禄的思念和赞美。
D.三个“矗立”体现的意思由小到大,再现了焦裕禄思想进入人们心中的路径。
4.材料第二段引用的内容来自《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两篇文章为何开篇都详细介绍兰考当年的情况。
5.长篇通讯在刻画人物时往往会重视用“以言见人”的写作手法深化作品的思想内涵,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画横线语句通过“以言见人”手法深化了作品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安徒生

现在我要告诉你一个故事。那是我小时候听来的。从那时起,我一想到它,就似乎觉得它更可爱。故事也跟许多人一样,年纪越大,越显得可爱。

我想你一定到乡下去过吧?你一定看到过老农舍。屋顶是草扎的,上面零乱地长了许多青苔和小植物。墙都有些倾斜,窗子也很低,而且只有一扇窗子是可以开的。窗下有一个小水池,池里有一只母鸭和一群小鸭。

那里住着一对年老的夫妇——一个庄稼人和他的妻子。不管他们的财产少得多么可怜,他们总觉得放弃件把东西没有什么关系。比如他们的一匹马。它依靠路旁沟里的一些青草活着。他们要用这马交换些更有用的东西。但是应该换些什么呢?

“老头子,你最清楚呀,”老太婆说,“你做的事总不会错的。”

于是她替他裹好围巾,把它打成一个双蝴蝶结,看起来非常漂亮。然后用她的手掌心把他的帽子擦了几下,同时在他温暖的嘴上接了一个吻。这样,他就骑着这匹马儿走了。

太阳照得像火一样,天上见不到一块乌云。

这时有一个人赶着一头母牛走来。

“它一定能产出最好的奶!”农人想,“把马儿换一头牛吧——这一定很合算。”

“喂!”他说,“听我讲吧,我想一匹马比一头牛的价值大,不过这点我倒不在乎。你愿意交换吗?”

“当然!”牵着牛的人说。

这桩生意就做成了,农人很可以回家去的。不过他既然计划去赶集,去看一下也好。

他很快地向前走。不一会儿他赶上了一个赶羊的人。这是一只很漂亮的肥羊,非常健壮。

“我倒很想有这牲口,”农人想,“它可以在我们沟旁边找到许多草吃。我们交换好吗?”

赶羊人当然是很愿意的。于是农人就牵着他的一头羊继续走。

他在横栅栏旁边看到另一个人,这人臂下夹着一只大鹅。

“你夹着一个多么重的家伙!”农人说,“它的毛长得多,又很肥!如果把它放在我们的小池子里,那倒是蛮好的呢。我的老女人可以收集些菜头果皮给它吃。它应该属于她才是。你愿不愿交换?”

对方一点也不表示反对。这个农人得到了一只鹅。

这时他已经走进了城,一直走到栅栏那儿收税人的田里去了。这人有一只母鸡。这个种田人心中想:“这是我一生所看到的最好的鸡!”

“我们交换好吗?”他说。

“交换!”对方说,“唔,那也不坏!”

那个收税人得到了鹅;这个庄稼人带走了鸡。

他在到集上去的路上已经做了不少生意了。天气很热,他也感到累,想喝一杯烧酒。他来到了一个酒店门口,店里一个伙计走出来了,背着一满袋子的东西。

“你袋子里装的什么东西?”

“一满袋子喂猪的烂苹果。”

“这可不少!去年我们炭棚子旁的那棵老苹果树只结了一个苹果。我们把它保藏起来。它在碗柜一直待到裂开为止。‘那总算是一笔财产呀,’我老婆说。现在她可以看到一大堆财产了!我希望她能看看。”

“你打算出什么价钱呢?”

“我想拿我的鸡来交换。”

他拿出那只鸡来,换了一袋子烂苹果。他走进酒店,房间里有两个英国人:他们非常有钱,他们的腰包都是鼓得满满的。他们还打起赌来呢。

关于这事的下文,你且听吧。

咝—咝—咝!炉子旁边发出的是什么声音呢?这是苹果开始烤烂的声音。

唔,他怎样把一匹马换得了一头牛,以及一直到换得烂苹果为止的这整个故事,都由他亲自讲出来了。

“乖乖!你回到家里去时,保管你老婆结结实实地打你一顿!”那两个英国人说。

“我将会得到一个吻,而不是一顿痛打,”农人说,“我女人会说:老头子做的事儿总是对的。”

“我们打赌好吗?”英国人说,“我们可以用满桶的金币来打赌!”

“一斗金币就够了。”农人回答说。

于是赌注就这么确定了。他们来到了农人的屋子。

“晚安,老太太。”

“晚安,老头子。”

“我已经把东西换来了!”

“是的,你自己做的事你自己知道。”老太婆她拥抱着他,把那袋东西和客人都忘掉了。

“我把那匹马换了一头母牛。”

“感谢老天爷,我们有牛奶吃了。”

“是的,不过我把那头牛换了一只羊。”

“啊,那更好!”老太婆说,“你真想得周到:我们给羊吃的草有的是。现在我们可以羊奶、羊奶酪、羊毛夹克、羊毛袜子了!”

“不过我把羊又换了一只鹅!”

“亲爱的,那我们今年在马丁节的时候就有鹅肉吃了。你老是想种种办法来使我快乐。”

“不过我把这只鹅换了一只鸡。”

“这桩交易做得好!”太太说,“鸡会生蛋,蛋可以孵小鸡,那么我们将可以养一大院鸡了!这正是我所希望的一件事情。”

“不过我已经把那只鸡换了一袋子烂苹果。”

“什么!现在我非得给你一个吻不可。”老太婆说,“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情。我想今晚一点好东西给你吃,最好是鸡蛋饼加香菜。我有鸡蛋,不过没有香菜。我到学校老师那儿——我知道他们有香菜。老师的太太,是一个吝啬的女人。我请求她借我一点。‘借?’对我说,‘我们菜园里什么也不长,连一个烂苹果都没法借给你呢。’不过现在我可以借她十个,甚至一整袋子烂苹果呢。”

她说完后就在他的嘴上接了一个响亮的吻。

“我喜欢看这幅情景!”两个英国人齐声说,“老是走下坡路,却老是快乐。这件事本就值钱。”

他们付给这个种田人相应的金币。

请听着,这是一个故事!我在小时候听到的。现在你也听到了,并且知道那个老头子做的事儿总是对的。

(节选自《安徒生童话》,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通过白描手法,写出了农舍的低矮破败,表现了农夫夫妇生活的贫困,与下文老太婆借香菜做晚饭这一情节呼应。
B.小说情节顺畅,结构简单;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多元,丰富立体;叙述语言虽简洁,但能表现永恒的道德主题,具有教育价值。
C.小说采用反复的手法,相似情节重复多次,看似繁琐,却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交代结果,引发读者的好奇。
D.小说语言诙谐轻巧而又暗含深意,叙述节奏舒缓有致,在娓娓道来中展现人性的美善,寄寓美好的祝福。
7.有人认为“安徒生的童话透露着善良的愿望”,请结合本小说作简要分析。
8.请分析小说中“我”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材料二:

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之状如弹。’则谕乎?”王曰:“未谕也。”“于是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

(节选自刘向《说苑·善说》)

【注】①斄:牦牛。

9.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夫斄牛A其B大若C垂天之D云E此能F为大矣G而不H能执鼠。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瓠落无所容”的“容”与“整顿衣裳起敛容”(《琵琶行并序》)中的“容”意思不同。
B.规矩,指校正圆形、方形的工具。规,画圆的工具,今指圆规;矩,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
C.“不辟高下”的“辟”同“避”,躲、设法躲开,与成语“不辟斧钺”的“辟”意思相同。
D.“于是更应曰”的“更”与“良庖岁更刀,割也”《庖丁解牛》)中的“更”意思相同。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告诉庄子,自己把“五石之瓠”打破,不是因为它内中空虚而宽大的外形,而是因为它对自己无用,庄子批评了惠子这种固陋思想。
B.吴王之客在越入侵吴时凭借宋人之药裂地受封,庄子有对大葫芦妙用的认识,从这个角度上看,庄子和吴王之客在境界高下上是相似的。
C.面对惠子的质疑,庄子用狸狌捕捉猎物和被猎人捕获的事例告诉惠子,那些认为自己的话大而无用的人是因没有遭遇到真正的困境使然。
D.梁王让惠子说事情时直接说,惠子就用解释“弹”的事例来说明自己之所以这样说话的道理,梁王最终明白了惠子这样说话的真正原因。
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2)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
13.材料一第一段庄子通过“不龟手之药”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材料从多角度分析。
2023-11-15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延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用“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识别好学之人的标准,即要做事敏捷、说话谨慎,并且善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
(2)孔子认为要识别君子和小人就要看其价值追求,看其对“义”与“利”的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战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6)《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7)《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词人梦里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情形,生动感人。
2023-11-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延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5.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削(bō)          之心(wù)     不屈不(náo)
B.然(xiāo)        手(jūn)            勉强(qiáng)
C.墨(zhái)        图(qǐ)             土(léi)
D.五石之(huò) 复   (pì)          (sì)屠杀
2023-11-22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延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6.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B.“庠序”都是学校,其中,商代叫庠,周代叫序;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C.“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教科书。南宋朱熹撰写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来。
D.周朝时期,周天子分给诸侯的地方,叫作“国”;诸侯封给大夫的地方,叫作“家”,也就是“采邑”;而周天子的辖区一般叫“天下”。
2020-08-12更新 | 710次组卷 | 4卷引用: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

五、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17. 下列选项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一日克己复礼B.子自爱,不爱父
C.民之从事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