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内蒙古 高二 期中 2023-12-05 9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报道,截至2023年1月31日21时,2023年1月全国报收总票房100.73亿,刷新中国影史1月票房纪录,其中影片《流浪地球2》票房突破28亿。《流浪地球2》展现出了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身份的普通人在人类文明危在旦夕之际重拾爱与信念、消弭隔阂偏见所凝聚起的强大力量,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光明前景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国外网友在观看《流浪地球2》后表示,在好莱坞电影中,你只能看到美国人拯救人类,而在中国《流浪地球2》中,人类拯救了自己,不同的文化展现出不同的价值观。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新形势下,我们要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增强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让全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其最深厚的软实力。从《红高粱》到《活着》,从《中国奇谭》到《流浪地球2》,中华文化内在的深厚意蕴正在推动各类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火爆“出圈”,走向世界。其中蕴含的世界观,哲理以及家国情怀,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内核,更体现出全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要增强文化自信,立足中国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并不断推动其创新发展。要阐述好中华民族“至大无外”的天下观和“亲仁善邻”的处世态度,向世界展示中国气派,表现中国特色,传递中国声音,宣传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我们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选好相关题材,深入阐述其中蕴含的共同价值。要以全球化视野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进而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接受。要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理念,加大文明对话力度,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连相通,不断拓展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朋友圈”。此外,还要建立起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媒体机构多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懂传播、会传播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从“半截皮带”到“半条被子”,从“中国姑娘”在普埃布拉传授纺织技艺到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精辟叙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中国共产党同人民血肉联系、中国与世界携手合作的故事,为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树立了典范。要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用好用活社交软件以及短视频载体,为广大受众提供多元化呈现方式。要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把握受众思维,积极运用新技术和新手段,不断创新传播思雄、方法、路径和渠道,增强创造力,让世界读懂中国。

(摘编自何远芳《立足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二:

媒介技术的演进为我国讲好中国故事带来机遇,在媒介技术范式变革中,我国应抓住媒介变迁的契机,在媒介技术变革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利用媒介技术搭建传播矩阵,为中国故事的传递提供畅通的媒介渠道。

我国在讲好中国故事时,需在媒介技术范式变革的趋势中搭建中国故事数据平台,将先进的媒介技术应用到中国故事中,为在国际社会中传递中国声音建立媒介渠道。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将“范式”一词界定为领域内公认的模式或者模型,而媒介技术范式变革则是改变媒介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固定模式,将新兴媒介技术运用到信息流通中,继而实现信息传播效果最大化。我国需对自身的媒介技术进行突破,在跟随媒介技术变革趋势的同时,及时根据媒介技术的发展更新媒介平台,将先进的媒介技术运用到中国故事的讲述中,抓住媒介技术范式变革的契机,研究出全新的媒介技术手段,在媒介技术变革中占据主导地位,为建构中国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搭建牢固的技术支撑。

人机协同技术融入国际传播领域是媒介技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在讲好中国故事时,可将智能技术作为故事内容的发现者,通过深入分析海外用户的数据与信息,为内容制作者提供专业的选题方向。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在于在国际社会中传达中国声音,表明中国态度,使中国故事传达至海外用户的内心深处,继而与海外用户达到心灵层面的情感共通。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与语言表达的不同,各国之间存在着文化隔阂,中国故事传播的效果往往有所削弱。因此,在对中国故事的内容进行构思时,可利用智能AI技术对海外用户的阅读偏好与情感倾向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内容制作;要利用智能机器对内容进行本土化翻译,使中国故事的表达符合海外用户的阅读习惯,拉近与海外用户之间的心理距离;借助智能穿戴设备观察用户阅读时的神情,从而得到精准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内容对中国故事进行深化或者调整,使中国故事可以贴近海外用户的内心,从而激发情感共鸣。

在利用媒介技术时,要跟随媒介技术范式变革的趋势,及时对媒介技术平台进行更新,在全球媒介技术中占据主导地位,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媒介支撑。同时,也要根据数据与算法技术搭建社交媒体矩阵,利用全方位与多领域的媒介矩阵模式突破数据茧房对于我国讲好中国故事的阻碍,实现对外传播信息内容的无障碍传递,在畅通的媒介渠道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向国际社会展示出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与大国风范。

(摘编自曹楠、哈丽娜《媒介技术视角下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创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流浪地球2》的火爆归根于高科技手段的助推力,当下高科技手段越来越受到年轻群体的热捧。
B.以中华文化促进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发展,走向世界,相信在未来,我国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C.我国只有坚持一直使用原有的媒介技术,才能不断挖掘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讲好中国故事。
D.目前,由数据与算法技术搭建的社交媒体矩阵还无法突破数据茧房对于我国讲好中国故事的阻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用《流浪地球2》票房的实际数据来说明,中国科幻电影在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B.在材料一中,作者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强调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
C.材料二提及的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的“范式”,是新兴媒介技术领域都公认的固定模式和先进模式。
D.材料一侧重阐释立足中华文化来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材料二侧重阐释讲好中国故事在媒介技术视角下的具体路径。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实现信息传播效果最大化的一项是(     
A.利用不同传播媒介的优势,将文字、图片、短视频相融合,为海外用户制作出多形态融媒体作品。
B.利用互联网与算法智能技术进一步加固国家之间的物理界限,更新信息传播模式,坚守传统文化。
C.把握媒介技术变革的趋势,依托于全媒体数据资源库与区块链搜索技术,搭建“好故事数据库”。
D.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故事内容中,为用户营造出沉浸式的体验氛围,加深用户对中国故事的理解。
4.请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讲好中国故事?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伊塔洛·卡尔维诺

寒冷可以有上千种形状和上千种横行于世上的方式:在海上,它如一群烈马般奔腾;在乡下,它像蝗虫群一样窜涌;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刀截断道路,从缝隙中钻入没有暖气的房子。在马克瓦尔多家中,那晚用完了最后的柴火,一家子裹着大衣,看着炉子里的炭火逐渐黯淡,也看着随着每次呼吸,从他们的嘴里呼出的小云朵飘上空中……他们没有说话,小云朵已经替他们说了;妻子呵出长长的云朵,似乎在叹气,孩子们专注地吹着小云朵,就好像在吹泡泡一样,而马克瓦尔多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朵,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

最后,马克瓦尔多决定:我去找柴火,谁敢说我就找不到呢!他把四五张报纸塞入外衣和衬衣之间,当作挡住寒风袭击的盔甲,在大衣下藏进一把长锯,就这样,他在夜里出去了,身后跟着的是家人满怀希望的目光,每一步都踩出纸张似的沙沙声,还有那长锯不时在他领子下冒出。

在城里找柴火,就那么一说罢了!马克瓦尔多很快转向一小片街心公园。满目荒芜。他一边一棵棵地研究那些光秃秃的植物,一边想着等他等得牙关打战的家人。

小米凯里诺,上牙磕着下牙,在看一本从学校的小图书馆借来的童话书。书里讲的那个孩子,是樵夫的儿子,带着一把斧子到树林里去砍柴。这就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凯里诺说,树林里!那儿!是啊!就有柴火了!在城中出生长大,他一座树林都没见过,就连远远地看也没有。说到做到,他和两个弟弟就忙活了起来:一个带上斧子,一个拿钩子,一个带绳子,告别了妈妈,他们就去找树林了。

孩子们在亮着路灯的城里走着,除了房子别的什么也没看到,连个树林的影子也没有。他们遇到了不多的几个路人,但不敢问他们树林在哪儿。

就这样,城里的房子走到头了,马路也变成了高速公路。

在高速公路的两侧,孩子们看到了树林;一丛长着奇怪的树的茂密的植物,覆盖了整个平原的视野。它们有的树干细细的,有的是直直的,有的还是倾斜的;树冠扁平而宽大,怪模怪样,颜色斑斓,每当有车经过时,车灯就照亮了那些树冠。树枝有牙膏形状的、脸状的、奶酪状的,手形的、剃须刀形状的、瓶状的,奶牛状的,还有轮胎形状的,上面长满了像字母表上的字母一样的叶子。

万岁!小米凯里诺欢呼,这就是树林!

弟弟们入迷地看着月亮在那些奇怪的黑影间露出:多美啊……

小米凯里诺立刻提醒弟弟他们到那里去的目的:柴火。于是他们砍倒了一棵迎春花形状的树,把它劈成片然后带回家。

马克瓦尔多带着他小小的成就——潮湿的树枝,回来了,发现炉子是燃着的。

你们在哪儿弄到的柴火?他指着剩余的胶合板广告牌叹道,而那些广告牌很快又烧起来了。

在树林里!孩子们说。哪个树林?

高速路的树林,那儿都是!

原因就那么简单,另外柴火又用完了,效仿孩子们还是值得的。马克瓦尔多带着他的锯子又出门,到高速公路上去了。

警察阿斯托尔弗视力不大好,那晚,他开着上班用的摩托。他原本需要一副眼镜的,但他没说,因为他害怕这会对自己的前途不利。

那天晚上,有报告说一伙捣蛋鬼在拆倒广告牌,阿斯托尔弗便外出视察。

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地张牙舞爪,比手画脚的树木陪着转动,大近视眼的阿斯托尔弗细细察看。然后,在摩托车的灯光下,他当场抓到一个爬到广告牌上头去的淘气包。

阿斯托尔弗车:嘿!你在那干什么?快下来!那人一动不动,还向他吐舌头,阿斯托尔弗走近一看,看到的是一幅奶酪广告,上面是一个舔着嘴唇的大小孩。是啊!阿斯托尔弗说道,又快速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在一片巨大的广告牌的黑影中,车灯照亮了一张受了惊且悲伤的脸。上面那个,您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画在长满鸡眼的脚中间的痛苦的人脸:鸡眼药的广告,噢,抱歉!阿斯托尔弗说,接着开车走了。

治疗偏头痛的药片的广告牌是一个巨大的人的头像,由于疼痛,那人把手捂在眼睛上。阿斯托尔弗经过,车灯照亮了在顶部的马克瓦尔多,他正试着用他的锯子锯下一小片来。被灯光晃到了眼,马克瓦尔多缩得小小的待着不动了。抓住那个大脑袋的一只耳朵,还拿着那把已经锯到额头一半的锯子。

阿斯托尔弗研究得很认真:啊,对了,Stappa的药片!有用的广告!我明白了!那个在上面的拿着锯子的人代表使人头痛欲裂的偏头痛!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然后他满意地走了。

一切归于安静和冰冷。马克瓦尔多松了一口气,他重新调整了一下不舒服的底座又继续他的工作。月亮照亮的半空中,回响着锯子锯木头的嘎吱声,逐渐微弱。

(有删改)


[注]短篇小说集《马克瓦尔多》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大发展带来了城市剧变,同时也给人们尤其是贫困的人们造成心理不适。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完了最后的柴火”,借助报纸抵御寒风袭击,这些描述表明了马克瓦尔多一家人生活困难。
B.小米凯里诺和两个弟弟带着斧子、钩子、绳子去找树林,他们走了很远,在高速公路的两旁才找到了树林。
C.阿斯托尔弗眼睛近视,却因怕影响前途而故意隐瞒,以致在巡视中把锯广告牌的马克瓦尔多当成了假人。
D.小说中高速公路的两侧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广告牌,展示了工业革命大发展带来的城市剧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城市里商业趋于繁荣的景象与马克瓦尔多的贫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小说中运用了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阿斯托尔弗研究得很认真”这一细节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C.“缩得小小的待着不动了……锯到额头一半的锯子”,这一描述展现了马克瓦尔多滑稽可笑的一面。
D.本文语言细腻幽默,构思精巧独特,将小人物的故事描写得生动有趣又寓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8.小说中马克瓦尔多一家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之中?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小说结尾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
2023-12-05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墨子曰:国有七悲。七患者何?城郭沟池不可守而治宫室,一悲也;边国至境,四邻莫救,二悲也;先尽民力无用之功,赏赐无能之人,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于待客,三悲也;仕者持禄,游者爱佼,君修法讨臣,臣慑而不敢拂,四悲也;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强而无守备,四邻谋之不知戒,五悲也;所者不忠,所忠者不信,六患也;高种菽粟不足以食之,大臣不足以事之,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成,七患也。以七悲居国,必无社稷。

五谷者,民之所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用不可不节也。五谷尽收,则五味尽御于主,不尽收则不尽御。一谷不收谓之馑,二谷不收谓之旱,三谷不收谓之凶,四谷不救谓之馈,五谷不收谓之饥。岁馑,则仕者大夫以下皆损禄五分之一;旱,则损五分之二;凶,则损五分之三;馈,则损五分之四;饥,则尽无禄,禀食而已矣。故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君朝之衣不革制;马不食囊,婢要不帛,此告不足之至也。

今有负其子而汲者,队其子于井中,其母必从而道之。今岁凶,民饥,道饿,重其子此疲于队,其可无察邪!故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夫民何常此之有为者疾食者众则岁无丰。故曰;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故先民以时生财,因本而用财,则财足。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而无冻饿之民者,何也?其力时急而自养俭也。故《夏书》曰:“禹七年水。”《殷书》曰:“汤五年旱。”此其离凶饿甚矣,然而民不冻饿者,何也?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

夫桀无待汤之备,故放;纣无待武之备,故杀。桀封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灭亡于百里之君者,何也?有富贵而不为备也。故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且夫食者,圣人之所宝也。故《周书》曰: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此之谓国备。

(选自《墨子·七患》,有删改)


【注】队;通“坠”。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民A何常B此C之有D为者E疾F食者G众H则岁无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指被信任,与“低眉信手续续弹”(《琵琶行并序》)中的“信”字词义不同。
B.五谷,五种谷物,古书中有多种不同说法,通常指稻、黍、稷、麦、豆。
C.“民之所仰也”与“必使仰足以事父母”(《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仰”字词义不同。
D.衣,指穿衣,与“故贼人以利其身”(《兼爱》)中的“贼”字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首先分析了给国家造成危难的七种祸患,接着阐述了国家若存在这七种祸患,必定亡国的看法。
B.墨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遇到凶饥,国君就要撤掉鼎食,衣不革制,不用粮食喂养马,婢妾不穿丝绸衣服。
C.墨子借“队其子于井中,其母必从而道之”的事例,告诫君王在发生灾荒时,要积极引导百姓生产自救。
D.文中用桀、纣虽拥有富贵但不做准备,结果招来了杀身亡国之祸的事实阐明了防备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之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患者何?城郭沟池不可守而治宫室,一患也。
(2)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用不可不节也。
14.上古时君王是如何让百姓远离冻饿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2023-12-0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清照

春残何事苦思多,病里梳头恨发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芳事阴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注]此诗为李清照晚年作品。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残》中“恨发长”三字给人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忧愁之感。
B.《春残》一诗塑造出了一个客居异地、卧病床褥、心绪烦乱的人物形象。
C.从题目看,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晚春时节景象,但选取的意象大不相同。
D.从格调看,《春残》给人以幽怨阴柔之感,《暮春》则给人以乐观开朗之感。
16.这两首诗在情和景的关系上的表现各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秦风·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战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将进酒》中,直接写饮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写没酒后要求主人买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2023-12-04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为小家, _甲 。不管是国泰民安,,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 ,强调群体优势,崇尚。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为本,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勤劳勇敢, ,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18.请在文中①②③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在文中甲、乙、丙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3-12-0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历史的长时段来看,今天的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强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基于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翻阅历史可以知道,中国古代的修史原则,是总结治乱、兴衰、得失的历史经验,而二十四史作为连续通贯的中国通史,对于中国历史文明连续性的造就起了重大作用。中国历史之,既体现在《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等典籍中,也体现在对于因革损益的通贯,即继承与创新辨证统一的历史意识。中国历史的长河,从远古流来,泽被当世。有了这一贯通的历史意识,我们才能理解历史的起伏、文明的兴衰,也才能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后深沉的历史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尤其在今天,对中国历史的诠释,对正确历史观的弘扬,关系重大。周代之鼎,上面的文字是铭记祖先之德业,而今天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对于革命烈士、英雄的否定,泛娱乐化对历史的消解,无疑是在蚕食历史之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对此,我们要防微杜渐,以正确的历史观廓清思想迷雾。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22.根据上下文,文中括号内需要补写一句话,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观正确与否,关乎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
B.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和历史观正确与否有关
C.历史观正确与否,和我们能否有安身立命的基础有关
D.我们能否有安身立命的基础,和历史观正确与否有关
2023-12-04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丁肇中是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因为发现新的基本粒子——J/ψ基本粒子,在1976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一年,丁肇中来到南昌航空大学做学术报告。现场有同学提问;“丁教授,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丁肇中回答:“我不知道。”丁肇中对此作出了解释:“我的全部时间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15年来,我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在宇宙间寻找反物质。”丁肇中还说:“跟我在一起工作的有600多位教授,我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只谈论与物理有关的话题。”末了,丁肇中风趣地说:“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这样,就可以在回答其他问题时,坦然回答‘不知道’了。”

在为人、做事上,丁肇中给立志成才的广大青年以启示。请你结合材料和生活经历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12-0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  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6-90.65外国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墨子(约前468-前376)  《墨子》  诸子散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李清照(1084-1155)  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94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190.65情境补写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0-22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句复位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记叙性材料  理性思辨  职业道德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