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甘肃 高三 期中 2023-12-10 6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青年的命运从来都与时代紧密相连,民族复兴是当代青年责无旁贷的责任使命,也为青年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当代青年要以主人翁精神、生力军姿态热忱地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奔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当代中国青年要有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让对党的真挚信赖、对国家的赤诚热爱、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在心中深深扎根;要敢担当,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主动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要能吃苦,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要肯奋斗,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当代中国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定能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摘编自杨子强《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材料二:

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回望过去,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观察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眺望未来,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奋斗前后相续。只要广大青年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不懈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变为现实。

一往无前,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坚持艰苦奋斗,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广大青年一定能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

奋发有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开拓创新的人们。广大青年要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心系家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奉献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献。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加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广大青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新时代中国青年必能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摘编自仲音《矢志奋斗,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虽然时代不同但青春却是一脉相承的,并特别提到青春中的奋斗,二者有相同的时代背景。
B.材料一指出,青年的命运从来都与时代紧密相连,因为当代中国青年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以民族复兴为责任使命。
C.材料二认为,伴随青年成长和奋斗的,不仅有成功和喜悦,困难和压力也如影随形,但青年总能从挫折中不断奋起。
D.材料二引用习总书记的话,强调吃苦与奉献的重要价值,这与焦裕禄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道理是一致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当代青年发扬主人翁精神,以生力军姿态投身到建设中。
B.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乃至未来,“无奋斗,不青春”永远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C.青春的奋斗之路往往充满荆棘,而勤劳和汗水能帮助广大青年成就人生和事业。
D.如果新时代中国青年能一往无前、奋发有为、心系家国,青春的光谱就会更广阔。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三段从四个角度论述当代中国青年如何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B.材料二末段重申观点,憧憬未来,坚信中国青年必能通过努力书写华彩篇章。
C.材料一引用古诗,既突出付诸行动与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也增强了说服力。
D.材料二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从三方面层层递进地展开论述,条理清晰。
4.材料二使用“过客”“看客”“接力跑”等词语,请简析其含义和作用。
5.学校准备组织一场以“新时代·中国青年·奋斗”为主题的交流活动,请你根据两则材料,提取主要信息,列一个发言提纲。
2023-12-14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牙儿

老舍

是的,我又看见月牙儿了,带着点寒气的一钩儿浅金。多少次了,我看见跟现在这个月牙儿一样的月牙儿;多少次了。它带着种种不同的感情,种种不同的景物,当我坐定了看它,它一次一次地在我记忆中的碧云上斜挂着。它唤醒了我的记忆,像一阵晚风吹破一朵欲睡的花。

那第一次,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它第一次在我的云中是酸苦的,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那时候我也不过是七岁吧,一个穿着短红棉袄的小姑娘。戴着妈妈给我缝的一顶小帽儿,蓝布的,上面印着小小的花,我记得。我倚着那间小屋的门垛,看着月牙儿。屋里是药味,烟味,妈妈的眼泪,爸爸的病;我独自在台阶上看着月牙,没人招呼我,没人顾得给我做晚饭。我晓得屋里的惨凄,因为大家说爸爸的病……可是我更感觉自己的悲惨,我冷,饿,没人理我。我一直立到月牙儿落下去了。什么也没有了,我不能不哭。可是我的哭声被妈妈的压下去了;爸,不出声了,面上蒙了块白布。我要掀开白布,再看看爸,可是我不敢。屋里只是那么点点地方,都被爸占了去。妈妈穿上白衣,我的红袄上也罩了个没缝襟边的白袍,我记得,因为我不断地撕扯襟边上的白丝儿。大家都很忙,嚷嚷的声儿很高,哭得很恸,可是事情并不多,也似乎不值得嚷;爸爸被装入那么一个四块薄板的棺材里,到处都是缝子。然后,五六个人把他抬了走。妈和我在后边哭。我记得爸,记得爸的木匣。那个木匣结束了爸的一切:每逢我想起爸来,我就想到非打开那个木匣不能见着他。但是,那木匣是深深地埋在地里,我明知在城外哪个地方埋着它,可它又像落在地上的一个雨点,似乎永难找到。

妈和我还穿着白袍,我又看见了月牙儿。那是个冷天,妈妈带我出城去看爸的坟。妈拿着很薄很薄的一摞儿纸。妈那天对我特别地好,我走不动,她便背我一程,到城门上,她还给我买了一些炒栗子。什么都是凉的,只有这些栗子是热的,我舍不得吃,用它们热我的手。走了多远,我记不清了,总该是很远很远吧。在爸出殡的那天,我似乎没觉得这么远,或者是因为那天人多;这次只是我们娘儿俩,妈不说话,我也懒得出声,什么都是静寂的;那些黄土路静寂得像是没有头儿。天是短的,我记得那个坟;小小的一堆儿土,远处有一些高土岗儿,太阳在黄土岗儿上头斜着。妈妈似乎顾不得我了,她把我放在一旁,抱着坟头儿哭。我坐在坟头的旁边,弄着手里那几个栗子。妈哭了一阵,把那点纸焚化了,一些纸灰在我眼前卷成一两个旋儿,而后懒懒地落在地上;风很小,可是很冷。妈妈又哭起来。我也想爸,可是我不想哭他;我倒是为妈妈哭得可怜而落了泪。我过去拉住妈妈的手:妈不哭!不哭!妈妈哭得更恸了。她把我搂在怀里。眼看太阳就要落下去,四外没有一个人,只有我们娘儿俩。妈似乎也有点怕了,含着泪,扯起我就走,走出老远,她回头看了看,我也转过身去:爸的坟已经辨不清了;土岗的这边都是坟头,一小堆一小堆,一直摆到土岗底下。妈妈叹了口气。我们紧走慢走,还没有走到城门,我看见了月牙儿。四外漆黑,没有声音,只有月牙儿放出一道儿冷光。我乏了,妈妈抱起我来。怎样进的城,我就不知道了,只记得迷迷糊糊的天上有个月牙儿。

刚八岁,我已经学会了去当东西。这一天,我拿的是一面镜子。只有这件东西似乎是不必要的,虽然妈妈天天得用它。这是个春天,我们的棉衣都刚脱下来就入了当铺。我拿着这面镜子,我知道怎样小心,小心而且要走得快,当铺是老早就上门的、我怕当铺的那个大红门,那个大高长柜台。一看见那个门,我就心跳。可是我必须进去,似乎是爬进去,那个高门槛儿是那么高。我得用尽了力量,递上我的东西,还得喊:当当!得了钱和当票,我知道怎样小心地拿着,快快回家,晓得妈妈不放心。可是这一次,当铺不要这面镜子。把镜子搂在胸前,我拼命地往家跑。妈妈哭了,她找不到第二件东西。我在那间小屋住惯了,总以为东西不少;及至帮着妈妈一起找可当的衣物,我的小心里才明白过来,我们的东西很少,很少。妈妈不叫我去了。可是妈妈,咱们吃什么呢?妈妈哭着递给我她头上的银簪——只有这一件东西是银的。我知道,她拔下来过几回,都没肯交给我去当。这是妈妈出门子时,姥姥家给的一件首饰。现在,她把这么一件银器给了我,叫我把镜子放下。我尽了我的力量赶回当铺,那可怕的大门已经严严地关好了。我坐在那门墩上,握着那根银簪,不敢高声地哭,我看着天,啊,又是月牙儿照着我的眼泪!哭了好久,妈妈在黑影中来了,她拉住了我的手,多么热的手,我忘了一切的苦处,连饿也忘了,只要有妈妈这只热手拉着我就好。我抽抽搭搭地说:妈!咱们回家睡觉吧。明儿早上再来!妈一声没出。又走了一会儿:妈!你看这个月牙,爸死的那天,它就是这么歪歪着。为什么她老这么斜着呢?妈还是一声没出,她的手有点颤。

(节选自《月牙儿》,有删改)

【注】①小说讲述了在战乱的旧社会里,一个女孩从幼年、青年到中年的成长历程,她从不愿在苦难中低头,自尊、自爱、自强,到一点点被生活逼迫而走上堕落和自我毁灭的道路,最终被关押在监狱里时,悲凉地认为自己只想活着;那么在这里也没什么不好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少次了,我看见跟现在这个月牙儿一样的月牙儿”一句,看似平淡,实则暗示了“我”的视野里,月亮没有变亮变圆的时候。
B.“我”身后屋里的那些药味、烟味和眼泪,是这个家庭的真实境况,也是“我”当时只能察觉却还不能完全体会的残酷现实。
C.妈妈亲手给“我”缝制印花小帽、在“我”走不动时“背我”、看“我”乏了就“抱起”我,这些都表现出妈妈对“我”的爱。
D.“我”怕当铺的那个大门,是因为“我”当时太小,而当铺的门槛和柜台太高,“我”得爬进去,还得用尽力气才能把东西递上去。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将“多少次了”这个短句一前一后置于句子的首尾,用看似不经意的反复,强调次数之多。
B.小说第一段中的“碧云”“晚风”“欲睡的花”等意象充满诗意,却用“吹破”一词使其充满悲凉色彩。
C.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当时小小的“我”的内心感受,符合人物身份。
D.作者惯常用的“京味儿”在文中并不十分突出,语言上也没有幽默讽刺,文中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
8.小说主要通过“我”——一个孩子的视角叙述故事,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9.全篇景物描写始终瞄准一钩月牙,“我”的感情波澜、心态变化都深深融进了月牙儿这一“景”中。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主人公童年几次见到月牙儿时的情形和心理。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陆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在奉天,朝夕进见,帝亲倚之,同类莫敢望。尝为帝言:今盗遍天下,宜痛自咎悔,以感人心。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帝从之。故奉天所下制书,虽武人悍卒无不感动流涕。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

道有献瓜果者,帝嘉其意,欲授以试官。贽曰: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帝曰:试官虚名,且已与宰相议矣,卿其无嫌。贽奏:非功而获爵则,非罪而肆刑则亵。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乎?

帝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韦皋数上表请贽代领剑南,帝犹衔之,不肯与。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注]①建中四年,泾原兵变,唐德宗避乱于奉天。

材料二: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已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任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已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选自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等每退A自西阁B即私相C告言D以E陛下F圣明G必喜H贽议论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轻,指轻视、看轻,与《报任安书》中“或轻于鸿毛”的“轻”意思不同。
B.恤,指忧虑,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的“恤”意思相同。
C.格,指纠正,与成语“别具一格”“格格不入”“格杀勿论”中的“格”意思不同。
D.区区,指愚拙,与《孔雀东南飞》中“何乃太区区”的“区区”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贽在唐德宗避乱于奉天时,得到皇帝倚重,他认为面对叛贼遍布天下的现状,德宗应责备自己,反省悔过,进而感化人心。
B.唐德宗想封赏“试官”之位给一个进献瓜果的人,并说这只是一个虚名,但陆贽坚持认为应使爵位贵重,不要轻易授予爵位。
C.苏轼认为陆贽的智慧、文才胜过张良,论辩、谋术胜过贾谊,如果他的进言能被皇帝完全采纳,则贞观之治的盛世将会再现。
D.苏轼认为陆贽的奏议意义非凡,希望皇帝能把整理校对后的陆贽奏议放在座位边,反复熟读,这就像和陆贽当面谈话一样。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
(2)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14.材料二中,苏轼认为陆贽“但其不幸,仕不遇时”的事实依据是什么?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其一

王安石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注】①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退隐金陵寄身山寺时所作。②款段,本指马行迟缓,此处指词人骑驴缓行。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点明时间是傍晚,季节是初春,同时交代词人居住的山中环境。
B.良辰美景引起词人览赏春色的兴致,“闻说”领起以下三句,写洊亭之游。
C.下片中“僧床”“素幔”表明词人寄身山寺的境况,也突出其生活清寂素雅。
D.“悲急管”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容松涛犹如急切的笛声,呜咽悲鸣。
16.这首词与《桂枝香·金陵怀古》都作于词人罢相后退居金陵时,两者寄寓的情感相同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