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新疆 高三 期中 2023-12-04 5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人类文明形态的角度看,人类历史的发展与变迁,表现为不同文明形态不断演进更替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其相互作用。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产生,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旧的文明形态已经难以驾驭并容纳愈益发展的生产力和文明成果;二是新的文明形态已经发育起来,并达到一定成熟程度。旧的文明形态走向衰落,新的文明形态繁荣兴盛,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变迁。

长期以来,凭借西方现代化的先发优势和话语权强势,一些西方学者极力宣扬资本主义文明是普世的文明形态。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演进规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带来其无法克服的弊病,诸如经济危机频发、物质主义膨胀、贫富两极分化、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对外掠夺扩张等,这些弊病不仅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阻碍,而且越来越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桎梏。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多重挑战和危机。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面对这一系列的现代化之问,西方现代化模式没有也不可能给出科学回答,更难以满足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诉求,世界迫切需要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引领和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出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之路,极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强调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处于历史十字路口的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光明前景。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演进规律、顺应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大势的前提下,对人类社会现代化道路的全新探索、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必将有效解决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开辟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美好前景。

(摘编自吴晓明《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材料二:

主持人:文明并非先天存在、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社会生产力推动下处于不断发展演进的状态中。从文明观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代表了人类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

郇庆治: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不同文明相互影响、交流互鉴的过程。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拓展和推进,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文明多样性、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式现代化有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汇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力量。从人与自然关系来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体现人类永续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这就是说,我们不仅强调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之间的平衡,还强调增进当代人福祉和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之间的平衡。显然,这意味着一场系统而深刻的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变革。

(摘编自何民捷等《更好认识和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旧的文明形态走向衰落,生产力和文明成果日益发展,就一定会催生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带来的其无法克服的弊病日益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桎梏。
C.在当今世界的现实状况下﹐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迫切需要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引领和推动。
D.文明受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而不断发展演进,而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B.不同的文明之间相互影响、交流互鉴,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文明多样性意义重大。
C.习近平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强调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等,体现了我们携手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真诚。
D.中国式的现代化处理好了两个平衡:一是物质文化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的平衡,二是增进当代人福祉与保障子孙后代权益的平衡。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坚决防止两极分化,逐步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B.当前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西方国家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C.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的”,推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D.马克思曾说,只有资本才创造出资产阶级社会,并创造出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联系本身的普遍占有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请简要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对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致某科学院的报告

[奥地利]卡夫卡

尊贵的科学院的先生们:

承蒙诸位盛情厚爱,邀请我向贵院写一份我所经历过的猿猴生活的报告,我深感荣幸。

然而,遗憾的是我恐怕难于满足先生们的要求。我告别猿猴生涯已近五个年头。这一段经历在时间的长河中仿佛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我仍感到,时光真的流逝起来却是极其漫长。诚然,我生活中不乏好人、忠告、喝彩和音乐的伴随,但是总的说来我还是孤独的,因为所有的伴随者们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都远远地停留在铁栅前。虽然如此我还是能大致说明,一只昔日的猿猴需要经过什么途径才能步入人类世界并取得安身立命之道。

我的祖籍在黄金海岸。那是一天傍晚,我们一群猿猴到河边饮水,当时哈根贝克公司的一个狩猎队恰好埋伏在岸边的丛林里——顺便说一句,后来我和公司的头儿一起喝过许多瓶红葡萄酒——他们开枪了,我是唯一被击中的猿猴,身中两弹。

第一枪打在我的面颊上,伤虽不重,但留下了一大块不生毛发的红疤。从此我得到了一个令我恶心、与我毫不相称、而且也只有猿猴才想得出的红彼得的外号,好像我与那只被驯服了的猿猴彼得唯一的区别就仅在这块红疤上似的。捎带提一下,猿猴彼得在远近还有点小名气,他不久前才死去。第二枪打在臀部下方,这伤可不轻,时至今日,我走路仍有点瘸。

我中弹醒来后,才发现自己被关在哈根贝克公司轮船中舱的一只笼子里。笼子又低又窄,我既难站立又难坐卧,只有弯着不住颤抖的双膝半蹲在那里,笼子的铁栅都戳进了我后背的皮肉里。人们认为在捉到野兽的初期用这种方法囚禁它们是可取的。我通过体会也无法否认,这一囚禁方法以人类之见确实卓有成效。

可当时我不这么想。我生平第一次没有了出路。我担心人们不理解我所说的出路是什么意思,其实我用的是它最基本最完整的含义。我有意不用自由这个词,我指的并非是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在的感觉,作为猿猴我领略过此种感觉。不,我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出路,左边或右边,随便什么方向都成。我别无他求,哪怕这出路只是自我蒙骗,我的要求极低,蒙骗不至于太惨。向前,继续向前!决不能抬着胳膊贴在笼子的铁栅前一动不动!

我虽然没有精打细算,但却把一切都观察得清清楚楚。我眼看着这些人走来走去,老是那些面孔,动作千篇一律,我经常感到,他们不是一个群体,而是同一个人。这个人或者说是这群人不受约束、不受干扰地来回走动。一个宏伟的目标朦朦胧胧地在我脑海里升起,没有人向我许诺过,只要我变得和他们一样,笼子的栅栏就能拆掉。

我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这些人模仿得惟妙惟肖,没几天我就学会了握手、吐唾沫。但最恼火的当属学喝烧酒,那玩意儿的气味真叫我难受,我强迫自己使出浑身解数,用了好几个星期才总算过了这一关。有一位不分白天晚上老是到我这儿来,他总是带着一瓶烧酒在我面前摆好架势开导我。打开瓶塞后,他把酒瓶举到嘴边,我紧盯着他的喉咙,他点点头,表示对我满意,把瓶口放到唇边。我为自己逐渐开窍而欣喜若狂,一边狂呼乱叫,一边浑身上下乱挠一通。他高兴了,举起酒瓶喝了一口。随后,实践开始了。我举起酒瓶,和老师的动作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把它放到嘴边,然后厌恶地、极其厌恶地把它扔到地上,尽管酒瓶是空的,只有一股酒气往上翻。这使我老师伤心,更使我自己难过之极。

我的训练课往往就是这样宣告结束。我尊敬老师,他并不生我的气,只是有时他把点着了的烟斗塞进我够不着的皮毛某处,以致于那儿都起了烟火,随后他又用慈爱的大手把火压灭。他的确没有生气,因为他晓得,我们共同在为根除我的猿猴本性而不懈斗争,特别对我,更是任重道远。

我再重复一遍,模仿人类对我来说并无吸引力,我模仿他们的目的只是寻找一条出路而已。先生们,我在拼命地学啊!人只有在被迫的情况下,在想寻找出路的时候才玩命地学习。学习要不惜代价,要用鞭子督促自己,即使有些小的不到之处也要撕心裂肺。猿猴的天性滚动着离我而去,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教我喝酒的那个老师自己却险些变成了猿猴,他不得不放下教鞭被送进一家精神病院,好在不久他就出院了。

我累垮了很多老师,有几个甚至是同时被撂倒的。我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公众目睹着我的进步,我的前途一片光明。这时我就自己聘请老师,把他们安排在五间相通的房间里,我穿梭于各个房间同时听他们讲课。

我的进步一发不可收!知识的光芒从四面八方照进我开化的大脑。我不否认我感到了幸福,我也敢说,我并没有把自己看得太高,当时没有,现在更不会有,我付出了世人所没有过的努力才使我获得了欧洲人具有的一般文化水平。这件事本身似乎不足挂齿,但又有些不同寻常,因为正是它帮助我走出铁笼,为我开辟了人生之路。

回眸我走过的道路和迄今达到的目标时,我既无抱怨又无得意。双手插进裤子口袋里,桌子上放着葡萄酒,我半躺半坐在摇椅中目视窗外。来访者光临,我照章接待。我的代理人守在外屋的接待室里,我一按铃,他便进来听候吩咐。几乎每天晚上都是演出,我的成就简直可以说是达到了顶点。当我深更半夜从宴会、学术团体或是愉快的聚会回到家里时,总有一只半驯化的小母猩猩在等着我,我又如猿猴一般在她身边获得舒心的快乐。白天我可不愿见她,因为从她眼睛里流露出一种半驯化野兽特有的不知所措的凶光,这只有我才看得出来,对此我无法忍受。

总的说来,我达到了我想要达到的目标。我所付出的努力不能说是不值得。此外,我不想叫人去作某种评判,我只想传播知识,我仅仅是作了个报告,对你们,尊贵的科学院的先生们。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报告”首先讲述“我”告别猿猴生涯后的心态,接着回顾过去的经历以及向人类学习的过程,最后分享当下的生活状态和心得体会。
B.“弯着不住颤抖的双膝半蹲在那里”“铁栅都戳进了我后背的皮肉里”等语句描述了“我”刚被捕时内心的恐惧和绝望的处境。
C.从“我和公司的头儿一起喝过许多瓶红葡萄酒”、“我”有自己的代理人、参加宴会等情节,可以看出“我”已经完全被人类视为同类了。
D.小说采用动物作报告的形式叙述故事,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细致的环境描写,但故事背后有着深刻的内涵。
7.关于文中描写“我”学喝酒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并不是真的喜欢喝烧酒,烧酒的气味让“我”感到厌恶,但“我”为了找到“出路”又不得不模仿这个行为。
B.有一个驯兽师专门来教“我”学喝烧酒,他很慈爱,不会生气,会帮“我”熄灭身上起的烟火,对“我”寄予厚望。
C.由下文交代这位驯兽师进了精神病院的情节,可以想象为了教会“我”喝酒他费尽了心思,甚至因此发了疯。
D.小说详细描述“我”学喝烧酒的过程,让读者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想象推测“我”学习其他人类技能的过程。
8.根据“我”的叙述,文中的那只叫“彼得”的猿猴可能有着怎样的经历?请简要概括。
9.有评论说:“这篇小说明显是虚构的,但卡夫卡的写作却让人感到真实合理,并给人以启发。”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23-11-28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陆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在奉天,朝夕进见,帝亲倚之,同类莫敢望。尝为帝言:今盗遍天下,宜痛自咎悔,以感人心。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帝从之。故奉天所下制书,虽武人悍卒无不感动流涕。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

道有献瓜果者,帝嘉其意,欲授以试官。贽曰: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帝曰:试官虚名,且已与宰相议矣,卿其无嫌。贽奏:非功而获爵则,非罪而肆刑则亵。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乎?

帝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韦皋数上表请贽代领剑南,帝犹衔之,不肯与。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注]①建中四年,泾原兵变,唐德宗避乱于奉天。

材料二: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已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任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已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选自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等每退A自西阁B即私相C告言D以E陛下F圣明G必喜H贽议论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轻,指轻视、看轻,与《报任安书》中“或轻于鸿毛”的“轻”意思不同。
B.恤,指忧虑,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的“恤”意思相同。
C.格,指纠正,与成语“别具一格”“格格不入”“格杀勿论”中的“格”意思不同。
D.区区,指愚拙,与《孔雀东南飞》中“何乃太区区”的“区区”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贽在唐德宗避乱于奉天时,得到皇帝倚重,他认为面对叛贼遍布天下的现状,德宗应责备自己,反省悔过,进而感化人心。
B.唐德宗想封赏“试官”之位给一个进献瓜果的人,并说这只是一个虚名,但陆贽坚持认为应使爵位贵重,不要轻易授予爵位。
C.苏轼认为陆贽的智慧、文才胜过张良,论辩、谋术胜过贾谊,如果他的进言能被皇帝完全采纳,则贞观之治的盛世将会再现。
D.苏轼认为陆贽的奏议意义非凡,希望皇帝能把整理校对后的陆贽奏议放在座位边,反复熟读,这就像和陆贽当面谈话一样。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
(2)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14.材料二中,苏轼认为陆贽“但其不幸,仕不遇时”的事实依据是什么?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郭将军

李白

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

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

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

[注]①此诗当是天宝三年(744)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被迫出翰林后在长安所作。②银台:宫门名,分左银台门、右银台门。唐时的翰林院在右银台门内。③紫微:紫微星,古人认为其为帝星,此处比喻皇帝。④朝天:朝见天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颂扬口吻,赞美郭将军功勋卓著且位高权重,深受皇帝的信任和宠爱。
B.颔联描述郭将军潇洒的政治生活,天刚亮时佩剑上朝,太阳落山时醉酒回家。
C.颈联通过“爱子”“美人”的行为,展现出一个家庭美满、生活惬意的将军形象。
D.与《将进酒》借题发挥、借酒浇愁不同,本诗单纯是诗人饮酒取乐的酬赠之作。
16.尾联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如何理解它与前三联的关系?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