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等三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12-10 12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拥挤不堪的马路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远程信息处理技术公司Inrix分析了这些手机保存的大量出行记录,认为仅在美国,每年司机浪费在交通上的时间就造成了超过3050亿美元的损失,或者说这给每位司机造成了近1500美元的损失。

人们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的理由是:由软件引导的汽车刹车反应更快,能安全地让更多的汽车以高速公路的正常速度更加紧密地在一起行驶。同时,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给驾驶人带来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自动驾驶汽车的司机可以在汽车行驶时工作或休闲,眼睛不必一直盯着马路,可以在车上解决更多生活、工作事务,于是花较长时间驾驶到人口较为稀疏的地区不再是件麻烦事。人们也会更愿意在更遥远、更辽阔的地区建立居民点,就可以减少一些堵塞。

但就像大多数人质疑的,自动驾驶技术是否能有效确保驾驶的安全性?2019年,在罗得岛普罗维登斯进行的一次测试中,无人驾驶班车因为树叶而感到困惑。事实证明,“在预先设计的路线绘制时,树上还是光秃秃的。叶子和其他枝叶一旦出现,就会干扰帮助汽车导航的传感器”。这么看来,安东尼·当斯先生破除交通拥堵“别的方式”亟待解决最大的难点是——确保驾驶安全。

1903年1月12日,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汽车展览之一在麦迪逊广场花园开幕,一个世纪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莱昂哈特写道:“在乘坐半自动驾驶汽车的第四天,我准备好跃入未来了。”很多人的观点和戴维·莱昂哈特的一致,无人驾驶汽车引发了人们对新技术会给个体和社会带来哪些效益的大胆猜测。

但直到今天,自动驾驶汽车仍是一种新鲜事物。在21世纪20年代初,即使最大胆的预测已经实现,真正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公路和街道上的自动驾驶汽车也不会超过100万辆。但在接下来的10年,无人驾驶汽车的数量注定会迅速增长。到2030年,全球的智能汽车、货车和公共汽车可能达到数千万辆。它们将与大约20亿(误差不超过几亿)辆由人类驾驶的轿车和货车一起在道路上行驶。即使在那时,无人驾驶汽车在全球汽车总数中依然只占少数。

但是这场革命将像外科手术般精准,带着压倒性的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就像赛博朋克小说家威廉·吉布森那句名言说的那样:“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

我们注意到,变化首先发生在出租车行业。大多数市场分析师认为,工业化国家的所有出租车将于2030年实现自动化。从机场、度假村出发,蜂拥着经过我们最喜欢的市中心,无人驾驶出租车可以成为一代人眼中自动化的代名词,每年让数十亿名乘客逐渐依赖上无人驾驶的移动性。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到来能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对汽车的看法。如果你只需要点击和滑动屏幕就能控制计算机化的司机,搭乘机器人出租车出行非常便宜,人们或许会选择不再拥有汽车。如果我们能一起做出改变,那么在运输同样数量的人出行时,未来所需的汽车数量将远低于当前私家车的数量。

不过,这一线希望可能无法实现。自动化也会让私家车变得更有用,软件将极大地减少车主的困难。仔细想想,自动化汽车不仅为你开车,还可以自动停车,自行开到车库进行加油和维修,支付车辆的保险费(当然是用你的钱)。我们完全有可能将愚蠢的汽车换成智能汽车,继续四处游走。

长远看来,我们将目睹两种世界的混合。到2040年,即使共享的无人驾驶汽车取得主导地位,新车销售额降低50%(这的确是一个巨大转变),每年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也会快速地生产大约3000万辆无人驾驶汽车,最终一半车辆在中国投入使用,1/4车辆在美国使用,其余分散在欧盟、日本和其他新兴市场。尽管汽车制造的业务会缩小,但使用汽车以及货车、滑板车等车辆的业务仍在拓展。目前全球汽车制造业价值2万亿美元,其仅剩的业务将被归入“个人交通服务”这一规模更大的市场,预计到21世纪中期每年产值将达到7万亿~10万亿美元,约等于当前整个欧盟的经济规模。

所以,无人驾驶的革命浪潮一开始是涓涓细流,不久后计算机的“接管”正促使传统汽车向一种新型交通工具——自动驾驶汽车转型。我们的汽车已经能够自动驾驶、刹车和停车,技能水平令人惊讶,但这种半自动化只是将驾驶责任委托给机器的开始。随着自动驾驶装置开始投入应用,自动驾驶汽车很快将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一开始是数千辆、数百万辆,到21世纪中期将可能达到数十亿辆。

或许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当我们熟睡时,自动驾驶汽车将运输垃圾、巡逻街道,或从事其他无趣、危险和肮脏的日常维护工作。当我们醒来时,它们会送来以往我们需要出门去商店购买的物品。当我们外出时,我们就像魔法师,只要低声念着“咒语”就能召唤坐骑。

不管怎样,自动驾驶的精灵已经逃出瓶子,不会轻易回去了。

(摘编自安东尼·汤森《无人驾驶:从想象到现安》,沈瑜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远程信息处理技术公司Inrix的分析,拥挤不堪的马路使得每年每位美国司机产生近1500美元的经济损失。
B.“安东尼·当斯先生破除交通拥堵‘别的方式’”中的“别的方式”,指的是通过自动驾驶汽车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C.计算机促使传统汽车向自动驾驶汽车转型,而自动驾驶汽车这种新型交通工具最终将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
D.作者认为,无人驾驶汽车是能够从想象走到现实的,它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而由人类驾驶的汽车将消失殆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2019年在罗得岛普罗维登斯进行的测试,我们发现帮助汽车导航的传感器有时会受到规划外事物的影响。
B.无人驾驶出租车将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对汽车的看法,因为工业化国家的所有出租车将在不久的未来实现自动化。
C.自动化会让私家车更有用,人们也许会继续拥有私家车,那么靠无人驾驶出租车减少汽车数量的希望可能会落空。
D.未来全球汽车制造业的经济规模不容小觑,即使其汽车制造的业务会缩小,但使用车辆的相关业务仍在不断拓展。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自动驾驶汽车搭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确保车辆在繁忙的车流中能游刃有余地应对车辆插队、变道等各种情况。
B.2023年8月25日上午,江苏徐州交控集团冠盛公司开展无人驾驶集群道路养护作业,在公路智能施工领域迈出扎实一步。
C.自动驾驶技术要解决数据和地图问题,地图需要高清晰、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数据,包括道路的弯度、坡度、高度,数据量非常惊人。
D.预计至2035年自动驾驶汽车全球总销量将由2025年的23万辆上升至1180万辆,而无人驾驶的全自动化汽车将于2030年左右面世。
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一句所指的具体内容。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分析自动驾驶汽车的前景?请根据文本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牙儿

老舍

是的,我又看见月牙儿了,带着点寒气的一钩儿浅金。多少次了,我看见跟现在这个月牙儿一样的月牙儿;多少次了。它带着种种不同的感情,种种不同的景物,当我坐定了看它,它一次一次地在我记忆中的碧云上斜挂着。它唤醒了我的记忆,像一阵晚风吹破一朵欲睡的花。

那第一次,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它第一次在我的云中是酸苦的,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那时候我也不过是七岁吧,一个穿着短红棉袄的小姑娘。戴着妈妈给我缝的一顶小帽儿,蓝布的,上面印着小小的花,我记得。我倚着那间小屋的门垛,看着月牙儿。屋里是药味,烟味,妈妈的眼泪,爸爸的病;我独自在台阶上看着月牙,没人招呼我,没人顾得给我做晚饭。我晓得屋里的惨凄,因为大家说爸爸的病……可是我更感觉自己的悲惨,我冷,饿,没人理我。我一直立到月牙儿落下去了。什么也没有了,我不能不哭。可是我的哭声被妈妈的压下去了;爸,不出声了,面上蒙了块白布。我要掀开白布,再看看爸,可是我不敢。屋里只是那么点点地方,都被爸占了去。妈妈穿上白衣,我的红袄上也罩了个没缝襟边的白袍,我记得,因为我不断地撕扯襟边上的白丝儿。大家都很忙,嚷嚷的声儿很高,哭得很恸,可是事情并不多,也似乎不值得嚷;爸爸被装入那么一个四块薄板的棺材里,到处都是缝子。然后,五六个人把他抬了走。妈和我在后边哭。我记得爸,记得爸的木匣。那个木匣结束了爸的一切:每逢我想起爸来,我就想到非打开那个木匣不能见着他。但是,那木匣是深深地埋在地里,我明知在城外哪个地方埋着它,可它又像落在地上的一个雨点,似乎永难找到。

妈和我还穿着白袍,我又看见了月牙儿。那是个冷天,妈妈带我出城去看爸的坟。妈拿着很薄很薄的一摞儿纸。妈那天对我特别地好,我走不动,她便背我一程,到城门上,她还给我买了一些炒栗子。什么都是凉的,只有这些栗子是热的,我舍不得吃,用它们热我的手。走了多远,我记不清了,总该是很远很远吧。在爸出殡的那天,我似乎没觉得这么远,或者是因为那天人多;这次只是我们娘儿俩,妈不说话,我也懒得出声,什么都是静寂的;那些黄土路静寂得像是没有头儿。天是短的,我记得那个坟;小小的一堆儿土,远处有一些高土岗儿,太阳在黄土岗儿上头斜着。妈妈似乎顾不得我了,她把我放在一旁,抱着坟头儿哭。我坐在坟头的旁边,弄着手里那几个栗子。妈哭了一阵,把那点纸焚化了,一些纸灰在我眼前卷成一两个旋儿,而后懒懒地落在地上;风很小,可是很冷。妈妈又哭起来。我也想爸,可是我不想哭他;我倒是为妈妈哭得可怜而落了泪。我过去拉住妈妈的手:妈不哭!不哭!妈妈哭得更恸了。她把我搂在怀里。眼看太阳就要落下去,四外没有一个人,只有我们娘儿俩。妈似乎也有点怕了,含着泪,扯起我就走,走出老远,她回头看了看,我也转过身去:爸的坟已经辨不清了;土岗的这边都是坟头,一小堆一小堆,一直摆到土岗底下。妈妈叹了口气。我们紧走慢走,还没有走到城门,我看见了月牙儿。四外漆黑,没有声音,只有月牙儿放出一道儿冷光。我乏了,妈妈抱起我来。怎样进的城,我就不知道了,只记得迷迷糊糊的天上有个月牙儿。

刚八岁,我已经学会了去当东西。这一天,我拿的是一面镜子。只有这件东西似乎是不必要的,虽然妈妈天天得用它。这是个春天,我们的棉衣都刚脱下来就入了当铺。我拿着这面镜子,我知道怎样小心,小心而且要走得快,当铺是老早就上门的、我怕当铺的那个大红门,那个大高长柜台。一看见那个门,我就心跳。可是我必须进去,似乎是爬进去,那个高门槛儿是那么高。我得用尽了力量,递上我的东西,还得喊:当当!得了钱和当票,我知道怎样小心地拿着,快快回家,晓得妈妈不放心。可是这一次,当铺不要这面镜子。把镜子搂在胸前,我拼命地往家跑。妈妈哭了,她找不到第二件东西。我在那间小屋住惯了,总以为东西不少;及至帮着妈妈一起找可当的衣物,我的小心里才明白过来,我们的东西很少,很少。妈妈不叫我去了。可是妈妈,咱们吃什么呢?妈妈哭着递给我她头上的银簪——只有这一件东西是银的。我知道,她拔下来过几回,都没肯交给我去当。这是妈妈出门子时,姥姥家给的一件首饰。现在,她把这么一件银器给了我,叫我把镜子放下。我尽了我的力量赶回当铺,那可怕的大门已经严严地关好了。我坐在那门墩上,握着那根银簪,不敢高声地哭,我看着天,啊,又是月牙儿照着我的眼泪!哭了好久,妈妈在黑影中来了,她拉住了我的手,多么热的手,我忘了一切的苦处,连饿也忘了,只要有妈妈这只热手拉着我就好。我抽抽搭搭地说:妈!咱们回家睡觉吧。明儿早上再来!妈一声没出。又走了一会儿:妈!你看这个月牙,爸死的那天,它就是这么歪歪着。为什么她老这么斜着呢?妈还是一声没出,她的手有点颤。

(节选自《月牙儿》,有删改)

【注】①小说讲述了在战乱的旧社会里,一个女孩从幼年、青年到中年的成长历程,她从不愿在苦难中低头,自尊、自爱、自强,到一点点被生活逼迫而走上堕落和自我毁灭的道路,最终被关押在监狱里时,悲凉地认为自己只想活着;那么在这里也没什么不好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少次了,我看见跟现在这个月牙儿一样的月牙儿”一句,看似平淡,实则暗示了“我”的视野里,月亮没有变亮变圆的时候。
B.“我”身后屋里的那些药味、烟味和眼泪,是这个家庭的真实境况,也是“我”当时只能察觉却还不能完全体会的残酷现实。
C.妈妈亲手给“我”缝制印花小帽、在“我”走不动时“背我”、看“我”乏了就“抱起”我,这些都表现出妈妈对“我”的爱。
D.“我”怕当铺的那个大门,是因为“我”当时太小,而当铺的门槛和柜台太高,“我”得爬进去,还得用尽力气才能把东西递上去。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将“多少次了”这个短句一前一后置于句子的首尾,用看似不经意的反复,强调次数之多。
B.小说第一段中的“碧云”“晚风”“欲睡的花”等意象充满诗意,却用“吹破”一词使其充满悲凉色彩。
C.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当时小小的“我”的内心感受,符合人物身份。
D.作者惯常用的“京味儿”在文中并不十分突出,语言上也没有幽默讽刺,文中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
8.小说主要通过“我”——一个孩子的视角叙述故事,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9.全篇景物描写始终瞄准一钩月牙,“我”的感情波澜、心态变化都深深融进了月牙儿这一“景”中。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主人公童年几次见到月牙儿时的情形和心理。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陆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在奉天,朝夕进见,帝亲倚之,同类莫敢望。尝为帝言:今盗遍天下,宜痛自咎悔,以感人心。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帝从之。故奉天所下制书,虽武人悍卒无不感动流涕。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

道有献瓜果者,帝嘉其意,欲授以试官。贽曰: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帝曰:试官虚名,且已与宰相议矣,卿其无嫌。贽奏:非功而获爵则,非罪而肆刑则亵。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乎?

帝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韦皋数上表请贽代领剑南,帝犹衔之,不肯与。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注]①建中四年,泾原兵变,唐德宗避乱于奉天。

材料二: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已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任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已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选自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等每退A自西阁B即私相C告言D以E陛下F圣明G必喜H贽议论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轻,指轻视、看轻,与《报任安书》中“或轻于鸿毛”的“轻”意思不同。
B.恤,指忧虑,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的“恤”意思相同。
C.格,指纠正,与成语“别具一格”“格格不入”“格杀勿论”中的“格”意思不同。
D.区区,指愚拙,与《孔雀东南飞》中“何乃太区区”的“区区”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贽在唐德宗避乱于奉天时,得到皇帝倚重,他认为面对叛贼遍布天下的现状,德宗应责备自己,反省悔过,进而感化人心。
B.唐德宗想封赏“试官”之位给一个进献瓜果的人,并说这只是一个虚名,但陆贽坚持认为应使爵位贵重,不要轻易授予爵位。
C.苏轼认为陆贽的智慧、文才胜过张良,论辩、谋术胜过贾谊,如果他的进言能被皇帝完全采纳,则贞观之治的盛世将会再现。
D.苏轼认为陆贽的奏议意义非凡,希望皇帝能把整理校对后的陆贽奏议放在座位边,反复熟读,这就像和陆贽当面谈话一样。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
(2)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14.材料二中,苏轼认为陆贽“但其不幸,仕不遇时”的事实依据是什么?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郭将军

李白

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

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

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

[注]①此诗当是天宝三年(744)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被迫出翰林后在长安所作。②银台:宫门名,分左银台门、右银台门。唐时的翰林院在右银台门内。③紫微:紫微星,古人认为其为帝星,此处比喻皇帝。④朝天:朝见天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颂扬口吻,赞美郭将军功勋卓著且位高权重,深受皇帝的信任和宠爱。
B.颔联描述郭将军潇洒的政治生活,天刚亮时佩剑上朝,太阳落山时醉酒回家。
C.颈联通过“爱子”“美人”的行为,展现出一个家庭美满、生活惬意的将军形象。
D.与《将进酒》借题发挥、借酒浇愁不同,本诗单纯是诗人饮酒取乐的酬赠之作。
16.尾联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如何理解它与前三联的关系?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